资源简介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课前导学案核心素养唯物史观: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分析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的根源与影响。时空观念:梳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城市化发展的脉络,把握城市化在时空维度上的阶段性特征与地域差异。史料实证:通过城市规划图、人口统计数据、历史文献等史料,探究城市化进程的具体表现和发展规律。历史解释:阐释城市化进程中居住条件改善、基础设施发展的原因及意义,分析城市化问题产生的背景和影响。家国情怀:认识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的成就与挑战,增强对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责任感。学习目标1.了解近代以来城市化从初步发展到快速推进的演进过程,明确不同阶段的特点和主要推动因素。2.掌握居住条件改善和基础设施发展的具体表现,理解其对城市居民生活和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3.分析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思考应对城市化问题的措施。4.能够运用唯物史观辩证看待城市化进程,培养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重难点重点:近代以来城市化的演进过程;居住条件改善和基础设施发展的表现;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难点:理解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城市化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及应对策略。预习新知知识点一:城市化的演进1.早期城市化(18 - 19 世纪)工业革命前,城市主要是政治、宗教和商业中心,规模较小,人口增长缓慢。18 世纪 60 年代,__________开始,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使大量劳动力向城市集中,推动了城市化进程。19 世纪,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__________国家。1851 年,英国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 51%,城市规模不断扩大,__________、曼彻斯特等成为重要的工业城市。2.城市化的快速发展(20 世纪)20 世纪以来,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进一步推动了城市化进程。汽车的普及和__________的发展,使城市范围不断扩大,出现了郊区城市化和__________现象。20 世纪中叶以来,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随着__________的发展,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数量迅速增加,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城市规划不合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3.城市化的新趋势(21 世纪)21 世纪,世界城市化进入新阶段,出现了__________等新趋势。城市群通过资源共享、产业协作,提升了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和整体发展水平。知识点一1.工业革命;城市化;伦敦2.高速公路;逆城市化;工业化3.城市群知识点二:居住条件的改善1.建筑技术的进步19 世纪以来,随着__________和钢铁工业的发展,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不断进步。钢筋混凝土的应用,使高层建筑得以兴建,城市空间得到更有效的利用。电梯的发明和应用,解决了高层建筑上下交通的难题,促进了__________的发展。2.居住环境的优化20 世纪,城市住宅开始注重__________和舒适度。许多城市新建的住宅区配套设施日益完善,有学校、医院、超市等,方便居民生活。二战后,西方国家通过实施__________政策,建设了大量公共住房,改善了中低收入群体的居住条件。知识点二1.建筑材料工业;高层建筑2.居住质量;公共住房知识点三:基础设施的发展1.交通设施工业革命后,__________的出现极大地改善了城市交通状况。1863 年,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在__________建成,随后,地铁在许多大城市得到推广。20 世纪以来,汽车的普及使城市道路建设不断发展,__________、立交桥等现代化交通设施大量出现,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2.公共服务设施19 世纪,城市开始重视__________设施的建设。英国伦敦在 19 世纪中期建立了近代化的供水和__________系统,改善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条件。20 世纪以来,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__________的普及使城市居民的生活更加便捷,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知识点三1.铁路;伦敦;高速公路2.公共卫生;排水;电话知识点四: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1.环境污染工业革命时期,工厂大量排放__________、废水和废渣,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城市空气污浊,河流污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20 世纪中期以来,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__________污染成为城市环境的主要问题之一。2.交通拥堵随着城市人口和车辆的增加,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交通拥堵不仅浪费时间和能源,还增加了__________排放和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3.贫富分化与社会问题城市化进程中,__________差距扩大,贫富分化加剧。城市中出现了贫民窟,居住条件恶劣,犯罪率上升,给社会稳定带来威胁。知识点四1.废气;尾气2.尾气3.收入五、深化探究探究一:分析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的主要推动因素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以来推动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参考答案1.工业化的推动:工业革命带来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工厂集中在城市,吸引大量劳动力涌入,为城市化提供了根本动力。如 18 - 19 世纪英国工业城市的兴起,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工厂工作,推动英国成为第一个城市化国家。2.科技革命的促进: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新的生产技术和产业变革,提高了生产效率,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进一步推动人口向城市聚集。同时,科技进步也改善了交通、通信等条件,为城市的扩张和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3.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使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产生了大量剩余劳动力,这些劳动力为城市工业和服务业提供了人力支持。4.交通和通信的发展:铁路、公路、地铁等交通设施的建设,以及电话、互联网等通信技术的发展,加强了城市与农村、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联系,促进了人口和资源的流动,推动了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群的形成。5.政策因素:政府的城市规划和发展政策,如鼓励工业化、建设基础设施、实施公共住房政策等,对城市化进程起到了引导和推动作用。探究二:探讨城市化进程中产生问题的解决措施问题:针对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环境污染、交通拥堵、贫富分化等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参考答案1.环境污染问题加强环境治理:制定严格的环境法律法规,加大对工业污染、汽车尾气排放等的监管和治理力度,推广清洁能源和环保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环保意识: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鼓励绿色出行、垃圾分类等环保行为。2.交通拥堵问题优化交通规划: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建设更多的高速公路、立交桥等交通设施,优化交通线路和交通信号设置,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发展公共交通: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和覆盖范围,鼓励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3.贫富分化与社会问题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扶持力度,提供就业培训、医疗保障、住房保障等,缩小贫富差距。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通过发展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改善贫困群体的生活状况。同时,加强教育公平,提高居民素质,为人们提供更多向上流动的机会。习题训练1.推动 18 - 19 世纪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动力是( )A. 农业发展B. 工业革命C. 商业繁荣D. 人口增长2.1851 年,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 51%,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国家的是( )A. 美国B. 法国C. 英国D. 德国3.20 世纪以来,使城市范围不断扩大,出现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现象的因素不包括( )A. 汽车的普及B. 高速公路的发展C. 工业化的发展D. 城市中心衰落4.19 世纪以来,高层建筑得以兴建的重要原因是( )A. 建筑材料工业和钢铁工业的发展B. 电梯的发明C. 城市人口增多D. 城市空间紧张5.1863 年,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建成于( )A. 纽约B. 伦敦C. 巴黎D. 东京6.工业革命时期,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不包括( )A. 工厂废气B. 汽车尾气C. 废水D. 废渣7.下列措施中,不能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是( )A. 建设高速公路B. 限制汽车数量C. 优化交通线路D. 发展公共交通8.城市化进程中,为改善中低收入群体居住条件,西方国家实施的政策是( )A. 土地改革政策B. 公共住房政策C. 税收优惠政策D. 产业扶持政策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工业革命前,城市主要是政治、宗教和商业中心,规模较小。工业革命后,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使大量劳动力向城市集中。19 世纪,英国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出现了许多工业城市。20 世纪以来,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进一步推动了城市化进程,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现象出现。21 世纪,城市群成为城市化的新趋势。(1)根据材料,概括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的主要阶段及特点。(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工业革命时期,工厂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废渣,使城市空气污浊,河流污染。20 世纪中期以来,汽车尾气污染日益严重。材料二 随着城市人口和车辆的增加,交通拥堵成为城市的一大难题,不仅浪费时间和能源,还影响城市的正常运行。(1)根据材料一,归纳城市化进程中环境污染的主要表现。(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提出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问题的合理建议。答案与解析1.答案:B解析:18 - 19 世纪,工业革命带来机器大工业发展,吸引大量劳动力向城市集中,是推动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动力,B 正确;农业发展、商业繁荣、人口增长对城市化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动力,A、C、D 错误。2.答案:C解析:1851 年,英国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 51%,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国家,C 正确,A、B、D 错误。3.答案:D解析:20 世纪以来,汽车普及、高速公路发展、工业化发展促使城市范围扩大,出现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现象;城市中心衰落不是其原因,D 符合题意,A、B、C 错误。4.答案:A解析:19 世纪以来,建筑材料工业和钢铁工业发展,钢筋混凝土应用使高层建筑得以兴建,A 正确;电梯发明是高层建筑发展的促进因素,城市人口增多和城市空间紧张是高层建筑兴建的背景,B、C、D 错误。5.答案:B解析:1863 年,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在伦敦建成,B 正确,A、C、D 错误。6.答案:B解析:工业革命时期汽车尚未普及,汽车尾气不是当时城市环境污染主要来源;工厂废气、废水、废渣是主要来源,B 符合题意,A、C、D 错误。7.答案:B解析:建设高速公路、优化交通线路、发展公共交通都能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限制汽车数量不符合实际需求,不能有效缓解拥堵,B 符合题意,A、C、D 错误。8.答案:B解析:为改善中低收入群体居住条件,西方国家实施公共住房政策,B 正确;土地改革政策、税收优惠政策、产业扶持政策与改善居住条件无直接关联,A、C、D 错误。9.答案(1)主要阶段及特点:早期城市化(18 - 19 世纪):工业革命推动,大量劳动力向城市集中,城市人口迅速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出现工业城市,如英国成为第一个城市化国家。城市化的快速发展(20 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出现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化的新趋势(21 世纪):出现城市群,通过资源共享、产业协作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2)主要因素:工业化的推动;科技革命的促进;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交通和通信的发展;政策因素。解析:(1)根据材料按时间顺序概括城市化进程阶段及特点。(2)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技术、农业、交通、政策等方面分析推动因素。10.答案(1)主要表现:工业革命时期,工厂排放废气、废水和废渣,造成城市空气污染和河流污染;20 世纪中期以来,汽车尾气污染严重。(2)建议:环境污染方面,加强环境治理,制定严格法律法规,监管污染物排放,推广清洁能源和环保技术;提高环保意识,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交通拥堵方面,优化交通规划,建设交通设施,优化线路和信号;发展公共交通,提高服务质量和覆盖范围。解析:(1)从材料一中提取环境污染的表现。(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针对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问题提出合理解决建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