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 课前导学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 课前导学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资源简介

第 12 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课前导学案
核心素养
1.唯物史观: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分析水陆交通变迁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
2.时空观念:梳理从古代到现代水陆交通发展的时空脉络,把握不同时期交通发展的特点与地域差异。
3.史料实证:通过文献、考古成果等史料,探究水陆交通发展的具体表现和历史进程。
4.历史解释:阐释水陆交通变迁对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的重要影响。
5.家国情怀:认识中国水陆交通在历史上的成就与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对现代交通建设成就的认同感。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陆路交通、水路交通的发展状况及主要成就。
2.掌握人类对海洋的探索历程以及全球航路建立的过程和意义。
3.分析工业革命后交通发展的重大变革及其对社会变迁的推动作用。
4.能够从交通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角度,理解交通变迁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学习重难点
重点
古代水陆交通的主要成果;全球航路建立的过程
工业革命后交通发展的变革;交通变迁对社会的影响
难点
理解交通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分析全球航路建立对世界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预习新知
知识点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1.古代陆路交通
原始社会时期,人们为了生存和交流,开辟了__________。古代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的文明,都在发展过程中修建了道路。
秦朝建立后,统一车轨,修筑驰道、__________,构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加强了对全国的控制。
丝绸之路是古代连接中国与中亚、西亚乃至欧洲的重要陆上通道。它以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西域,到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欧洲,促进了东西方的__________和文化交流。
古罗马的道路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形成了 “__________” 的盛况,有利于帝国的统治和经济文化交流。
2.古代水路交通
原始社会晚期,人们就开始使用独木舟和筏。中国在商朝时已有较完善的__________,秦朝的灵渠沟通了__________和珠江两大水系,为水上交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隋朝开通的__________,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沟通了五大水系,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古代希腊、罗马的航海业发达,__________是古希腊重要的航海基地。罗马帝国时期,利用__________发展海上贸易,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 “内湖”。
知识点一
1.原始道路;直道;经济贸易;条条大路通罗马
2.造船技术;长江;大运河;克里特岛;地中海
知识点二: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1.中国古代的海洋探索
西汉时期,中国就已经开辟了通往印度洋的航路。明朝前期,__________率领船队七下西洋,规模庞大,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__________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
2.新航路的开辟
15 世纪末 16 世纪初,在__________和传播天主教等因素的推动下,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航海家纷纷探寻新航路。迪亚士发现了__________,达 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__________,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这些航海活动打破了世界各地区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3.全球航路的建立
新航路开辟后,荷兰、英国等国纷纷加入海外探险和殖民扩张的行列。荷兰在 17 世纪成为 “__________”,其商船数量众多,贸易范围广泛。英国通过一系列殖民战争,在 18 世纪中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建立了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全球贸易的发展。
知识点二
1.郑和;非洲
2.追求黄金;好望角;印度
3.海上马车夫
知识点三: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
1.工业革命与陆路交通
1814 年,英国人__________研制出第一台蒸汽机车,1825 年,他主持修建的世界上第一条铁路通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铁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__________效率,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__________的发明和应用,使汽车逐渐成为重要的交通工具。汽车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加强了城市与乡村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
2.工业革命与水路交通
1807 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__________,并在哈得孙河上试航成功,推动了水上交通的变革。蒸汽机作为动力应用于轮船,使航运效率大幅提高。
19 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其造船业发达,建造的轮船在性能和规模上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英国成为世界航运大国,加强了其在全球贸易中的主导地位。
知识点三
1.斯蒂芬森;货物运输;内燃机
2.汽船
知识点四:交通与社会变迁
1.交通发展与城市变迁
交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古代的城市多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地区,如__________、__________等城市因水陆交通发达而繁荣。工业革命后,铁路和公路的发展促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的功能也日益多样化。
交通的改善还促进了城市之间的联系和__________的形成,如城市群和城市带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2.交通发展与经济交流
交通的进步加强了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了__________的流通和贸易的发展。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交通路线的开辟,推动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工业革命后,铁路、轮船等交通工具的使用,使商品运输更加便捷,降低了运输成本,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交通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__________、汽车制造、物流等产业,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动力。
3.交通发展与文化传播
交通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不同地区的文化通过交通路线相互传播、融合。例如,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对中国的文化、艺术、思想等产生了深远影响。工业革命后,交通的发展使文化传播的速度更快、范围更广,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交流与繁荣。
知识点四
1.长安;洛阳;城市群
2.商品和生产要素;铁路建设
深化探究
探究一:分析古代水陆交通发展的特点
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古代水陆交通发展具有哪些特点?
参考答案
1.发展历史悠久:从原始社会晚期出现简单的水上交通工具,到古代各国修建道路、开通运河,水陆交通的发展贯穿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2.受政治因素影响大:许多水陆交通工程的建设是为了加强国家统治、巩固政权,如秦朝修筑驰道、直道,隋朝开通大运河等。
3.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由于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政治需求的差异,水陆交通发展程度不同。例如,古代文明发源地水陆交通相对发达,而一些偏远地区则发展滞后。
4.与经济文化联系紧密:水陆交通的发展促进了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同时经济文化的发展也推动了交通的进一步完善,如丝绸之路的开辟和繁荣。
5.技术发展相对缓慢:在古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水陆交通技术的发展较为缓慢,交通工具和道路、航道的建设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探究二:探讨工业革命对交通发展的影响
问题:从交通工具、交通网络、经济社会等方面,分析工业革命对交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参考答案
1.交通工具的革新
发明了蒸汽机车和汽船,以蒸汽机为动力,取代了传统的人力、畜力和风力,大大提高了运输速度和运量,使交通进入机械化时代。
内燃机的发明促使汽车出现,进一步丰富了交通工具的种类,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和运输格局。
2.交通网络的拓展
铁路的大规模建设,形成了遍布各地的铁路网络,加强了地区之间的联系,促进了人口和物资的流动。
轮船的广泛使用,使海上运输更加便捷,航线不断拓展,连接了世界各大洲,推动了全球贸易的发展。
3.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促进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为工业生产提供了高效的运输方式,降低了生产成本,推动了工厂制度的普及和工业城市的兴起。
加强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加速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使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人口流动更加频繁,城市化进程加快,同时也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
习题训练
1.秦朝为加强对全国的控制,修筑的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包括驰道和( )
A. 直道
B. 栈道
C. 甬道
D. 驰道
2.中国古代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的水利工程是( )
A. 都江堰
B. 灵渠
C. 郑国渠
D. 大运河
3.明朝前期率领船队七下西洋的是( )
A. 张骞
B. 玄奘
C. 郑和
D. 戚继光
4.15 世纪末,发现好望角的航海家是( )
A. 迪亚士
B. 达 伽马
C. 哥伦布
D. 麦哲伦
5.世界上第一条铁路通车,标志着铁路时代开始,其修建者是( )
A. 斯蒂芬森
B. 富尔顿
C. 瓦特
D. 哈格里夫斯
6.1807 年,发明汽船并在哈得孙河上试航成功的是( )
A. 英国人
B. 美国人
C. 法国人
D. 德国人
7.古代希腊重要的航海基地是( )
A. 雅典
B. 斯巴达
C. 克里特岛
D. 迈锡尼
8.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使汽车逐渐成为重要交通工具的发明是( )
A. 蒸汽机
B. 内燃机
C. 发电机
D. 电动机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丝绸之路是古代连接中国与中亚、西亚乃至欧洲的重要陆上通道。在丝绸之路上,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源源不断地运往西方,西方的毛皮、香料、玻璃等也传入中国。同时,丝绸之路也促进了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的传播,以及东西方之间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交流。
(1)根据材料,概括丝绸之路在经济和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丝绸之路对古代交通发展的影响。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后,铁路和轮船的出现,使运输效率大幅提高,加强了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铁路的建设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迅速增加。
材料二 随着汽车的普及,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改变,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同时,汽车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兴起,如石油、橡胶、钢铁等产业。
(1)根据材料一,说明工业革命后交通发展对经济和城市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汽车的出现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答案与解析
1.答案:A
解析:秦朝修筑驰道、直道,构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A 正确;栈道是在山地修建的道路,甬道是两旁有墙或其他障蔽物的驰道,均不符合题意,B、C 错误;选项重复,D 错误。
2.答案:B
解析:秦朝的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B 正确;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郑国渠在关中地区,大运河沟通五大水系,均不符合题意,A、C、D 错误。
3.答案:C
解析:明朝前期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C 正确;张骞是西汉时期通西域,玄奘是唐朝时期西行取经,戚继光抗倭,均不符合题意,A、B、D 错误。
4.答案:A
解析:15 世纪末迪亚士发现好望角,A 正确;达 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B、C、D 错误。
5.答案:A
解析:1825 年斯蒂芬森主持修建的世界上第一条铁路通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A 正确;富尔顿发明汽船,瓦特改良蒸汽机,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B、C、D 错误。
6.答案:B
解析:1807 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并在哈得孙河上试航成功,B 正确,A、C、D 错误。
7.答案:C
解析:克里特岛是古希腊重要的航海基地,C 正确;雅典、斯巴达、迈锡尼不符合题意,A、B、D 错误。
8.答案:B
解析: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使汽车逐渐成为重要的交通工具,B 正确;蒸汽机用于火车和轮船,发电机和电动机与汽车成为重要交通工具的直接关联不大,A、C、D 错误。
9.答案
(1)经济作用:促进了中国与西方之间的商品交换,使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运往西方,西方的商品传入中国。
文化作用:促进了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的传播,推动了东西方之间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交流。
(2)影响: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古代陆路交通的发展,形成了重要的交通路线;推动了道路建设、驿站设置等交通设施的完善;加强了中国与中亚、西亚乃至欧洲的交通联系,为后来交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解析:(1)从材料中提取经济和文化交流方面的信息进行概括。(2)结合所学知识,从交通路线、设施、联系等方面分析对古代交通发展的影响。
10.答案
(1)对经济的影响:提高了运输效率,加强了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了经济发展。
对城市的影响: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使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增加。
(2)影响: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使出行更加便捷和灵活;加强了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如石油、橡胶、钢铁等产业,促进了经济增长;推动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如道路、停车场等;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和社交圈子。
解析:(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对经济和城市的影响。(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出行方式、城乡联系、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活观念等方面分析汽车出现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