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课前导学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4课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课前导学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资源简介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课前导学案
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运用唯物史观分析疫病流行与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相互关系,理解医学成就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
时空观念:梳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疫病的传播与防治历程,以及中医药和西医发展的时空脉络,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史料实证:通过历史文献、医学典籍、考古资料等,探究疫病的症状、传播途径和医学成就的具体内容,培养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历史解释:阐释疫病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解读中医药和西医的理论体系、治疗方法及其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家国情怀:认识中医药在中华文明传承中的重要地位,感受古代医学家的仁心仁术,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
学习目标
1.了解历史上重大疫病的发生、传播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理解疫病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掌握中医药在理论、临床实践、药物学等方面的主要成就,认识中医药的特点和价值。
3.知晓西医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医学发展的影响,能够辩证看待中西医的差异与融合。
学习重难点
重点:历史上重大疫病的影响;中医药的主要成就;西医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难点:分析疫病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相互作用;理解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内涵;探讨中西医融合的意义与挑战。
预习新知
知识点一:历史上的疫病
1.古代疫病的流行
古埃及时期,曾爆发__________,导致大量人口死亡。古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雅典发生大瘟疫,造成雅典近一半人口死亡,深刻影响了古希腊文明的发展进程。
中国古代疫病频发,东汉末年,疫病流行,张仲景家族十之七八死于伤寒,他因此撰写《__________》,系统论述了外感疾病等方面的理论与治疗方法。
2.中世纪的疫病
14 世纪,__________在欧洲蔓延,这场瘟疫持续多年,导致欧洲人口大量减少,劳动力短缺,封建庄园经济走向衰落,也促使人们开始反思宗教和医学观念。
疫病的流行还引发了社会秩序的混乱,人们对__________的信仰产生动摇,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促进了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3.近代以来的疫病
19 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加快,__________在全球范围内多次爆发。各国开始加强公共卫生建设,建立卫生检疫制度,改善城市环境卫生。
20 世纪以来,__________、艾滋病等疫病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疫病挑战,推动了现代医学和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知识点一
1.天花;伤寒杂病论
2.黑死病;教会
3.霍乱;非典
知识点二:中医药的成就
1.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__________学说的出现,为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人们开始用阴阳、五行等观念解释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
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的《__________》,总结了先秦、秦汉时期的医学成就,系统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是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
2.中医临床实践的发展
东汉时期,__________精通外科手术,发明了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全身麻醉术进行外科手术的医生。他还创编了 “__________”,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以强身健体。
唐代孙思邈著有《__________》,总结了唐以前的临床经验和医学理论,对后世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被尊称为 “药王”。
3.中药学的发展
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是明代李时珍的《__________》,全书共 52 卷,收录药物 1892 种,药方 11096 则,附图 1109 幅,对药物进行了系统分类,被誉为 “东方药学巨典”。
中药的炮制方法多样,包括__________、炒、炙、煅等,以提高药物疗效,降低毒性或副作用。
知识点二
1.阴阳五行;黄帝内经
2.华佗;五禽戏;千金方
3.本草纲目;煎
知识点三:西医在中国的传播
1.西医的早期传入
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将西方医学知识传入中国,如意大利传教士__________翻译《泰西人身说概》,介绍人体解剖学知识。但此时西医的传播范围有限,影响较小。
2.近代西医的广泛传播
鸦片战争后,西医凭借__________和先进的医疗设备,在中国逐渐传播开来。教会医院在中国各大城市纷纷建立,为民众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也培养了一批西医人才。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西医教育在中国兴起,__________等医学院校的建立,为中国培养了大量西医专业人才,推动了西医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
西医的传播推动了中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中国开始借鉴西方的卫生管理制度,建立__________,开展疾病预防和卫生宣传工作。
知识点三
1.邓玉函
2.先进的医学理论;协和医学院;卫生防疫机构
五、深化探究
探究一:分析疫病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说明疫病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参考答案
1.政治方面
政权更迭与政策调整:疫病的流行可能导致人口锐减,劳动力短缺,影响国家的经济基础和军事力量,进而引发政权动荡。例如,黑死病使欧洲人口大量减少,封建庄园经济衰落,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同时,政府为应对疫病,会调整政策,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建立卫生检疫制度等。
社会矛盾激化:疫病期间,社会秩序容易混乱,贫富差距可能进一步拉大,不同阶层之间的矛盾激化,甚至引发社会动荡和农民起义。
2.经济方面
经济衰退与转型:疫病导致大量人口死亡,劳动力减少,农业、手工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经济衰退。但同时,也促使一些新的经济模式和行业发展,如中世纪欧洲黑死病后,雇佣劳动制度逐渐兴起,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贸易受阻:疫病的传播使各国采取封锁边境、限制贸易等措施,国际贸易受到严重影响。例如,19 世纪霍乱的全球流行,各国加强卫生检疫,限制人员和货物流动,阻碍了贸易的正常开展。
3.文化方面
思想观念变革:疫病的肆虐使人们对宗教、生命、医学等观念产生反思。中世纪欧洲黑死病促使人们质疑教会权威,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人文主义思想得以传播;中国古代疫病的流行也促使医学家不断探索新的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
医学发展:疫病的威胁推动了医学的进步。为防治疫病,医学家们不断研究疾病的病因、病理和治疗方法,促进了医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如张仲景因疫病撰写《伤寒杂病论》,李时珍为解决药物知识混乱问题编写《本草纲目》 。
探究二:比较中医药与西医的特点与优势
问题:从理论体系、治疗方法、药物来源等方面,比较中医药与西医的特点与优势。
参考答案
1.理论体系
中医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注重人体自身的平衡与协调,以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疾病的发生是人体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的结果。
西医:以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现代科学为基础,注重对疾病的微观分析,通过对细胞、组织、器官的研究来认识疾病的本质。强调病因的明确性,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来确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2.治疗方法
中医药:治疗方法多样,包括中药、针灸、推拿、按摩、食疗等。注重调理人体的气血、脏腑功能,通过扶正祛邪、调整阴阳来治疗疾病,强调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质等制定治疗方案。
西医:主要采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等方法。药物治疗多使用化学合成药物,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手术治疗直接对病变部位进行修复或切除;物理治疗利用光、电、热等物理因素进行治疗。
3.药物来源
中医药:药物主要来源于天然的植物、动物、矿物等,通过炮制、配伍等方法来提高疗效和降低毒性。中药强调药物的性味、归经,注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复方配伍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西医:药物多为化学合成或生物技术制备的药品,通过对疾病机制的研究,设计和合成具有特定作用的药物,药物的研发和生产需要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和审批程序 。
习题训练
1.东汉末年,因疫病流行,张仲景撰写的医学著作是( )
A. 《黄帝内经》
B. 《伤寒杂病论》
C. 《千金方》
D. 《本草纲目》
2.14 世纪在欧洲蔓延,导致欧洲人口大量减少的疫病是( )
A. 天花
B. 霍乱
C. 黑死病
D. 非典
3.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是( )
A. 阴阳五行学说的出现
B. 《伤寒杂病论》的成书
C. 《黄帝内经》的成书
D. 《本草纲目》的成书
4.世界上最早使用全身麻醉术进行外科手术的医生是( )
A. 张仲景
B. 华佗
C. 孙思邈
D. 李时珍
5.被誉为 “东方药学巨典” 的著作是( )
A. 《黄帝内经》
B. 《伤寒杂病论》
C. 《千金方》
D. 《本草纲目》
6.明末清初,翻译《泰西人身说概》,介绍人体解剖学知识的西方传教士是( )
A. 利玛窦
B. 汤若望
C. 邓玉函
D. 南怀仁
7.鸦片战争后,西医在中国逐渐传播开来,凭借的是( )
A. 先进的医学理论和医疗设备
B. 低廉的医疗费用
C. 传统的治疗方法
D. 政府的大力支持
8.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为中国培养大量西医专业人才的医学院校是( )
A. 协和医学院
B. 北京医学院
C. 上海医学院
D. 中山医学院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疫病的流行不仅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还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中世纪欧洲的黑死病导致人口大量减少,封建庄园经济走向衰落,也促使人们开始反思宗教和医学观念,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1)根据材料,概括疫病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再列举一例说明疫病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医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通过中药、针灸等多种方法治疗疾病。
材料二 西医在近代传入中国后,凭借先进的医学理论和医疗设备,逐渐在中国传播开来,推动了中国医学的发展和公共卫生事业的进步。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医药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西医传入中国的影响。
答案与解析
1.答案:B
解析:东汉末年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系统论述外感疾病等方面理论与治疗方法,B 正确;《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千金方》是唐代孙思邈著作,《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著作,A、C、D 错误。
2.答案:C
解析:14 世纪黑死病在欧洲蔓延,导致欧洲人口大量减少,C 正确;天花在古埃及时期有爆发,霍乱在 19 世纪全球多次爆发,非典是 21 世纪疫病,A、B、D 错误。
3.答案:C
解析:《黄帝内经》成书总结先秦、秦汉医学成就,系统阐述医学问题,是中医理论体系形成标志,C 正确;阴阳五行学说为中医理论奠基,《伤寒杂病论》是临床实践著作,《本草纲目》是药物学著作,A、B、D 错误。
4.答案:B
解析:华佗精通外科手术,发明麻沸散,是最早使用全身麻醉术进行外科手术的医生,B 正确;张仲景是 “医圣”,孙思邈是 “药王”,李时珍著《本草纲目》,A、C、D 错误。
5.答案:D
解析: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收录药物众多,对药物系统分类,被誉为 “东方药学巨典”,D 正确;A、B、C 选项不符合题意。
6.答案:C
解析:明末清初邓玉函翻译《泰西人身说概》,介绍人体解剖学知识,C 正确;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不符合题意,A、B、D 错误。
7.答案:A
解析:鸦片战争后,西医凭借先进医学理论和医疗设备在中国传播,A 正确;当时西医医疗费用不低廉,治疗方法非传统,政府初期未大力支持,B、C、D 错误。
8.答案:A
解析: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协和医学院等建立,为中国培养大量西医专业人才,A 正确;北京医学院、上海医学院、中山医学院不符合题意,B、C、D 错误。
9.答案
(1)影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导致人口减少,封建庄园经济衰落;促使人们反思宗教和医学观念;推动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2)示例:19 世纪霍乱全球多次爆发,各国加强公共卫生建设,建立卫生检疫制度,改善城市环境卫生,推动了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解析:(1)从材料中提取疫病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信息。(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疫病影响的例子并说明。
10.答案
(1)特点:历史悠久;有独特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治疗方法多样。
(2)影响:推动了中国医学的发展,促进中西医交流融合;培养了西医人才;推动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进步,建立卫生防疫机构,开展疾病预防和卫生宣传工作。
解析:(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医药特点。(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医学发展、人才培养、公共卫生等方面分析西医传入中国的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