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晋青宁卷——2025届高考地理仿真猜题卷(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陕晋青宁卷——2025届高考地理仿真猜题卷(解析版)

资源简介

陕晋青宁卷——2025届高考地理仿真猜题卷
分值:100分 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中国的城市群战略在不断发展转型,受人口、交通、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等多种要素的影响,各大城市群的战略地位、发展能级在持续变化。如图示意2019年我国19个城市群GDP及增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关于我国城市群GDP及增速说法正确的是( )
A.长江三角洲城市群GDP增速最快 B.宁夏沿黄城市群GDP增速最慢
C.成渝城市群GDP增速比京津冀快 D.城市群GDP由东向西快速递减
2.影响哈长城市群GDP增速的根本因素是( )
A.产业结构 B.人口数量 C.自然资源 D.交通运输
3.下列城市群的部分功能定位正确的是( )
A.呼包鄂榆城市群——国家蓝色经济示范区
B.兰州-西宁城市群——全国高端能源化工基地
C.山东半岛城市群——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支撑
D.黔中城市群——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先行示范区
湖泊无机碳主要以溶解性无机碳的形式存在,但当溶解性无机碳接近饱和时,会逐渐转化为非溶解性物质,被埋藏在沉积物中。呼伦湖是我国北方第一大湖,该区域常年盛行西北风,流域植被为典型的草原。如图示意呼伦湖沉积物无机碳含量和无机碳埋藏速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沉积物中埋藏的无机碳质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呼伦湖沉积物中无机碳的直接来源主要是( )
A.岩石风化 B.生物分解 C.结晶析出 D.人为排放
5.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无机碳含量最高的区域位于湖泊西部和西北部
②无机碳含量最低的区域无机碳埋藏速率最低
③无机碳埋藏速率最高的区域无机碳含量最高
④无机碳埋藏速率最低的区域无机碳含量较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在未来气候持续变暖的情况下,呼伦湖地区( )
A.蒸发增强,湖泊无机碳埋藏速率增大 B.降水增多,湖泊无机碳埋藏速率减小
C.水位下降,湖泊无机碳埋藏速率减小 D.放牧增多,湖泊无机碳埋藏速率增大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海洋向我国输送水汽的重要系统,其移动及强弱变化对我国夏季降水影响十分突出。某气象研究中心对甲(1948—1978)和乙(1979—2016)两个时段的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西脊点(西脊点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西伸端点位置)进行了长期观察,总结出了其年代际变化(如图)。完成下面小题。
7.与甲时段相比,乙时段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
A.整体向东延伸,月移动幅度较大 B.整体向西延伸,月移动幅度较大
C.整体向东延伸,月移动幅度较小 D.整体向西延伸,月移动幅度较小
8.与甲时段相比,乙时段夏季( )
A.华北降水增加,江淮降水减少 B.华北降水减少,江淮降水增加
C.华北降水增加,江淮降水增加 D.华北降水减少,江淮降水减少
9.为应对乙时段降水异常现象,华北地区应( )
A.建设防洪堤坝 B.实施人工降水
C.进行生态移民 D.完善排灌系统
2022年10月19日,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下文简称“马东铁路”)迎来新突破,2.8公里长的关丹隧道实现贯通。“马东铁路”是中国和马来西亚“一带一路”倡议的旗舰项目,也是中国企业海外在建的最大单体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规划总长688千米,总投资约853亿元,该铁路将贯穿马来半岛的东西两岸。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马东铁路”建成后,受影响最大的国家是( )
A.埃及 B.新加坡 C.南非 D.巴拿马
11.修建“马东铁路”最可能导致沿线出现(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湿地减少 D.生物多样性受损
12.“一带一路”倡议可以充分利用( )
A.西方发达国家拥有的技术优势
B.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销售市场
C.沿线国家拥有巨大的资源潜力
D.中国的资金优势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强项
地球上的碳元素分布于海洋、地质化石、土壤、植被、大气等各库里。其中,土壤有机碳库是全球陆地表层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土壤有机碳含量是土壤管理、气候、植被覆盖等各种因素综合影响下,有机碳输入与输出之间动态平衡的结果。下图示意祁连山中段(海拔3000米附近)南坡和北坡不同深度土壤有机碳浓度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关于祁连山南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垂直变化幅度更大
B.北坡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深度成正比
C.北坡不同深度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于南坡
D.南坡土壤有机碳堆积作用较北坡强
14.导致该山脉南北坡同一土层深度,土壤有机碳浓度差异大的原因是( )
A.北坡气温较低 B.南坡生物量丰富 C.北坡坡度较大 D.南坡相对高度大
15.经调查发现该区域沟谷地带土壤有机碳浓度较高的原因是( )
A.沟谷土壤肥沃 B.沟谷堆积作用强 C.受人类干扰少 D.沟谷侵蚀作用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恩吉铁路(恩施—吉首)地处湘鄂交界、武陵山脉腹地,规划为国家Ⅰ级铁路,是连接湘西和鄂西土家族苗族集聚区的南北干线,设计速度目标值200km/h,为“准高铁”(时速远低于高铁)。正线全长248.93km,桥隧占正线长度的79.5%,本线静态投资为213亿元。自2011年建设以来,进展缓慢。下图示意恩吉铁路规划。
(1)推测恩吉铁路项目进展缓慢的原因。(6分)
(2)分析恩吉铁路按“准高铁”设计的依据。(6分)
(3)指出恩吉铁路建设的意义。(6分)
17.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8分)
地处西北内陆的新疆,太阳能、风能、煤炭等自然资源非常丰富,是我国西部重要的能源基地。准噶尔盆地东部已经探明煤炭储量2136亿吨,储量巨大。2019年7月:日准噶尔盆地的昌吉—安徽古泉特高压输电工程正式投产运营,它是目前世界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的输电工程。同时,在准噶尔盆地东部配套建设装机规模较大的火电、风电、光伏发电等项目。新疆把富余的火电、风电、光伏发电源源不断地向东输送,缓解了华东地区电力短缺的局面,也为新疆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下图为昌吉—古泉特高压输电线路图。
(1)分析准噶尔盆地东部配套电源项目以火电为主原因。(6分)
(2)说明建设昌吉—古泉特高压输电线路要克服的自然方面的困难。(6分)
(3)简述特高压输电线路建成投产对新疆主要的社会经济意义。(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分)
长江源地区水系演化是对构造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响应过程。研究证据表明长江源区通天河与澜沧江之间宽阔平坦的分水岭上,在晚第四纪发育了一条西北—东南向古河流,随后该区域在构造运动和侵蚀基准面(河流垂直下切侵蚀的界限,其升降会引起其上游河段地冲淤变化)变化的影响下发生水系演变。下图示意长江源地区晚第四纪水系演变过程。
(1)说明图示区域水系演变过程。(6分)
(2)研究证据表明通天河与澜沧江之间宽阔平坦的分水岭上,AB段曾经为贯通的西北—东南向古河流。推测获取的主要研究证据。(6分)
(3)判断该区域水系演变三个阶段中B处河流流量变化情况并分析原因。(7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图中曲线表示GDP近3年年均增速,滇中城市群增速最快,A错误;哈长城市群增速最慢,为负增长,B错误;成渝城市群的年均增速约为8%,京津冀约为2%,因此成渝城市群GDP增速比京津冀快,C正确;图中城市群的排列没有按东西方向排列,没有呈现出由东向西的递变规律,D错误。故选C。
2.答案:A
解析:哈长城市群位于东北传统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单一老化是影响其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A正确;人口外迁导致的人口数量问题、自然资源持续开发导致的资源枯竭问题以及交通运输等不是主要影响因素,BCD错误。故选A。
3.答案:D
解析:呼包鄂榆城市群位于内蒙古西部、陕西北部,是我国煤炭等能源主要分布区,可定位为全国高端能源化工基地,A错误;兰西城市群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其战略定位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支撑,B错误;山东半岛城市群东部临海可称为国家蓝色经济示范区,C错误;黔中城市群位于云贵高原山区可称为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先行示范区,D正确。故选D。
4.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呼伦湖沉积物中的无机碳属于非溶解性物质,其直接来源是湖水中的溶解性无机盐结晶析出,C正确;岩石风化、生物分解和人为排放不是呼伦湖沉积物无机碳的直接来源,ABD错误。故选C。
5.答案:B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无机碳含量最高的区域位于呼伦湖的西部和西北部,①正确;无机碳含量最低的区域位于湖泊中部,无机碳埋藏速率较高,②错误;无机碳埋藏速率最高的区域位于湖泊中部,无机碳含量较低,③错误;呼伦湖无机碳埋藏速率最低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湖泊中部,④正确。综上,B正确。故选B。
6.答案:A
解析:呼伦湖地区属于半干旱区,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该地区蒸发增强,气候变干,风力增强,大气沉降无机碳将会更多,湖水蒸发更易使无机碳析出并被埋藏,无机碳埋藏速率增大,A正确,BC错误;放牧不是导致湖泊无机碳速率变化的主要因素,D错误。故选A。
7.答案:A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乙时段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西脊点经度范围大致为112°E~130°E,而甲时段西脊点的经度范围大致为110°E~120°E,相比甲时段,乙时段西脊点整体东移;乙时段6-8月西脊点的斜率均大于甲时段,西脊点东移幅度较大,A正确。故选A。
8.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夏季副热带高压的西脊点可以判断副高的移动位置及强弱,乙时段西脊点偏东,说明副高势力偏弱,雨带位置偏南,降水重心由华北地区东南向移至江淮地区,因此我国华北地区降水会减少,江淮地区降水会增加,B正确。故选B。
9.答案:D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分析可知,乙时段夏季副热带高压的西脊点东移且逐月东移速率加快,使得我国华北地区降水周期缩短,大气降水更加不稳定,降水量减少。完善排灌系统可提高农业防御干旱的能力,确保粮食稳产增产,且有助于减少土壤盐碱化问题,D正确;防洪堤坝能有效抵御洪水的冲击,减少洪灾引发的社会经济危机,不符合题意,A错误;人工降水主要用于短时间、小范围应急,而乙时段时间跨度长、华北地区空间范围广,B错误;生态移民并非应对降水异常的有效手段,C错误。故选D。
10.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马东铁路”将贯穿马来半岛的东西两岸。“马东铁路”建成后,将打破马六甲海峡的垄断地位,受影响最大的国家是新加坡,B正确;埃及和南非位于非洲,影响较小,AC错误;巴拿马位于南美洲,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B。
11.答案:D
解析:“马东铁路”沿线主要有热带雨林和动物等,修建铁路可能会破坏沿线的原生环境,导致生物多样性受损,D正确;沿线植被茂密,铁路修建影响沿线地区,而不是影响大面积区域,出现水土流失的可能性较小,A错误;沿线地区降水丰富,不会出现土地荒漠化,B错误;修建铁路对湿地减少的影响小,C错误。故选D。
12.答案:D
解析:“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它不仅有利于我国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尤其是保障我国的能源资源安全、化解富余产能和经济转型升级,而且还有利于加强我国与周边国家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一带一路”倡议主要是在我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可以充分利用沿线国家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与中国的资金优势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强项。综上,D正确。故选D。
13.答案:C
解析:阅读祁连山中段(海拔3000米附近)南坡和北坡不同深度土壤有机碳浓度变化,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垂直变化幅度更大,A错误;北坡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呈反相关,B错误;结合折线图数据可知,北坡不同深度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于南坡,说明北坡土壤有机碳堆积作用较南坡强,C正确,D错误。故选C。
14.答案:A
解析:祁连山北坡为阴坡,太阳辐射较弱,土壤温度较低,水分蒸发少,土壤水分含量较高,植被覆盖高,产生的有机质多,且北坡气温低,有机质被微生物分解较少,土壤有机碳积累较多,所以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高于南坡,A正确;祁连山中段南北坡降水量差异不大,因南坡热量条件好,蒸发强,土壤水分条件差,植被覆盖度较北坡低,生物量较少,B错误;坡度对植被、土壤堆积具有一定影响,但不是造成南北坡差异的主要原因,C错误;南北坡相对高度相差不大,D错误。故选A。
15.答案:B
解析:沟谷土层深厚,水分汇聚,植被覆盖率高,有机质产生与积累多,坡面径流带来有机质在沟谷沉积,堆积作用强,增加沟谷有机碳含量,所以沟谷有机碳浓度最大,B正确,D错误;沟谷土壤肥沃主要是由于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土层堆积明显,不是土壤有机碳浓度较高的原因,A错误;祁连山海拔较高,人类活动本身较小,C错误。故选B。
16.答案:(1)地处武陵山脉腹地,地形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桥隧占比高,建设难度大、风险高;资金需求量大;技术要求高。(任答3点,得6分)
(2)沿线地质构造复杂,地形地貌多变,桥隧多;降低标准可提高安全系数;连接地区经济欠发达,人口流动规模小,“准高铁”时速低,可降低运行成本;低标准可降低建设成本,减少投资。(任答3点,得6分)
(3)完善武陵山区铁路网,促进湘鄂两省经济联系;改善少数民族地区交通条件,推动土家族苗族聚居区脱贫致富;带动沿线旅游和资源开发,助力武陵山脉腹地发展。(6分)
解析:(1)结合材料分析,恩吉铁路地处武陵山脉腹地,地形起伏大,多山地、峡谷,地质构造不稳定,增加了工程建设的难度和风险,从而导致工程进度缓慢;桥隧占正线长度的79.5%,建设桥隧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和时间投入;本线静态投资为213亿元,建设资金需求量大。由于地形复杂,需要采用先进的工程技术和设备来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
(2)结合材料分析,恩吉铁路地处武陵山脉腹地,沿线地质构造复杂,地形起伏大,地形地貌多变,桥隧占比高。降低标准可提高列车运行的安全系数;连接的湘西和鄂西土家族苗族集聚区经济相对欠发达,人口流动规模相对较小,对高铁的需求程度不如经济发达地区高。高铁的建设和运营成本较高,需要有足够的客流量来支撑。而“准高铁”的设计可以在满足一定客流量需求的前提下,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
(3)恩吉铁路的建设对武陵山区发展具有深远意义。首先,它填补了湘鄂交界地区南北向铁路空白,大幅提升区域交通通达性;其次,铁路贯穿土家族苗族聚居区,能有效改善少数民族地区交通条件,促进人员物资流动,助力乡村振兴;再者,线路连接恩施、吉首等旅游名城,有利于武陵山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最后,作为国家I级铁路,它将加强湘鄂两省经济协作,推动武陵山片区融入区域发展格局。
17.答案:(1)盆地东部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火电相对风电、光伏发电投资成本更低;火电不受气象条件限制,电力稳定性好。(6分)
(2)线路西北段穿过沙漠戈壁地区,风沙危害大,环境恶劣;中部经过秦岭山区,地势起伏大;沿线经过众多河流,河流阻隔,建设困难。(6分)
(3)有利于新疆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就业;有利于基础设施的完善。(任答3点,得6分)
解析:(1)准噶尔盆地东部配套电源项目以火电为主的原因主要是盆地东部地区煤炭资源丰富,距原料地近,发电成本低;火电为常规能源,火力发电技术要求不高,相对风电、光伏发电投资成本更低;火电主要受煤炭资源的影响,不受气象条件限制,电力稳定性好。
(2)读图可知,整个线路从东部平原地区一直向西北到达新疆地区,线路长,穿越地区自然条件复杂。线路西北段穿过沙漠戈壁地区,风沙危害大,环境恶劣;中部经过黄土高原地区,地势起伏大;沿线经过众多河流,河流阻隔,建设难度大。
(3)新疆地区能源资源非常丰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能源资源相对富余。特高压输电线路建成投产有利于新疆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就业;有利于基础设施的完善。
18.答案:(1)原为一条西北—东南向发育的古河流;断层(构造运动)导致的局部抬升和断裂下陷,抬升形成新的分水岭,将水系分割成相对独立的内流水系(内流湖泊);澜沧江、通天河干流侵蚀,局部侵蚀基准面下降,导致西南—东北向支流溯源侵蚀,袭夺内流水系(内流湖泊)。(6分)
(2)AB段之间分水岭上存在的西北—东南向宽谷,表明该地区的西北—东南向的河谷在挤压脊抬升形成前为连通的河谷;在分水岭宽谷中存在河流相沉积物;在分水岭宽谷中的河流相沉积物与现代河流沉积物特征(粒径大小)不一致。(6分)
(3)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B处流量减少,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B处流量增加(B处河流流量先减少后增加)。(3分)
原因:断层导致的局部抬升和断陷,抬升形成新的分水岭,B处上游河流形成内流水系,河流补给减少,流量变小;通天河袭夺内流水系(内流湖泊),B处上游补给来源增加,流量变大。(4分)
解析:(1)由材料可知,第一阶段,分水岭上发育西北—东南向的古河流;地质构造运动使岩层发生断裂,部分岩层相对上升,部分下陷;第二阶段,由于前期部分岩层的上升,使古河道水系被分割成多个内流水系,形成多个内流湖,断层处地壳的抬升加上通天河、澜沧江干流对基准面的侵蚀,使支流的比降加大,河流流速加快,溯源侵蚀加强,从而袭夺内流水系。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流塑造的地貌主要作用有侵蚀和沉积,且侵蚀地貌主要以谷地为主;AB段之间的分水岭上西北—东南向的宽谷就表明该地该向的河谷在挤压抬升前连通的河流谷地;同时,在宽谷中存在河流相沉积物,而且河流沉积物的颗粒与现今河流沉积物颗粒不一致,说明有古河流沉积物。
(3)根据前面分析可知,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B处上游出现断层和局部抬升,出现新的分水岭,使得河流形成内流河湖,所以B处河流补给减少,导致流量减少;第二到第三阶段,通天河袭夺了B处上游水系,两处流量合一从B处流过,故此时上游来水量增加,B处流量变大,故B处流量变化是先减少后增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