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四川卷——2025届高考地理仿真猜题卷分值:100分 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0世纪后半期,美国基于国内劳动力成本高和保护环境的考虑,开始将制造业中、低端环节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即“去工业化”。2008年以后,美国提出“再工业化”战略,一些制造业相继从中国和其他国家迁回本土,制造业出现明显“回巢”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0 世纪后半期美国的“去工业化”对其国内的影响是( )A.就业压力减轻 B.社会治安变好 C.城市化水平提升 D.环境污染减轻2.美国制造业“回巢”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生产成本降低 B.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低C.美国本土市场扩大 D.美国政府对制造业的支持3.在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背景下,需要制造业企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我国应该( )①加强科技创新②降低用工和土地成本③培育自主品牌④提高关税,减少进口⑤激发国内消费活力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2024年7月,我国自主研制的深海重载作业采矿车工程样机“开拓二号”着底4102.8m,成功取回深海多金属结壳与结核,创下我国深海采矿领域的多项纪录。完成下面小题。4.“开拓二号”采矿车在上海生产,主要是因为上海( )A.市场需求旺盛 B.创新能力较强 C.对外交通便捷 D.国际合作通畅5.推测本次“开拓二号”采矿车着底的海域为(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6.我国在该海域进行深海采矿的主要目的是( )A.缓解能源危机 B.拓展生存空间 C.增加资源储备 D.保护海洋生态暗崴岩溶洼地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境内,洼地流域面积2.3km2,地表、地下水通过落水洞进入地下河后流出。洼底土壤较厚,以种植农作物为主,洪涝灾害频发;坡地土壤零星分布于岩石沟槽中,植被以灌丛为主。图1为暗崴岩溶洼地示意图,图2为地下河出口处水文站2023年部分监测时段的流量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7.监测时段的流量变化十分明显,说明该洼地所在流域( )A.河流径流稳定 B.植被截留作用强C.地表蓄水能力差 D.地下水补给占比高8.下列措施能够快速有效减轻该洼地洪涝灾害的是( )A.拓宽洼底 B.疏通落水洞 C.退耕还林 D.设置蓄洪区图1为我国长白山南坡海拔2050m处苔原带的某样地剖面。研究发现,该剖面包含火山爆发前土壤层、火山爆发后土壤层、火山灰层和母质层。图2为该剖面③层中的孢粉组成。孢粉是植物孢子和花粉的总称,通常用地层中的孢粉作为识别过去植被的证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图1中①②③依次为( )A.火山爆发后土壤层,火山灰层,火山爆发前土壤层B.火山爆发前土壤层,火山灰层,火山爆发后土壤层C.火山爆发后土壤层,火山爆发前土壤层,火山灰层D.火山灰层,火山爆发前土壤层,火山爆发后土壤层10.火山灰层中有大量一千多年前的树木残体,据此可推测( )A.树木残体来自于常绿阔叶树种 B.树木残体来自于常绿硬叶树种C.火山爆发前林线高于现代林线 D.火山爆发前冬季积雪期更长11.根据剖面③层中孢粉组成可知,在该层代表的时期内,当地植被演替方向为( )A.从蕨类为主向草本为主 B.从草本为主向木本为主C.从蕨类为主向木本为主 D.从木本为主向蕨类为主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碳排放国,我国提出力争2030年实现碳达峰(即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峰)和2060年实现碳中和(即排放二氧化碳被各种方式抵消)的“双碳”目标,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是确保能源行业的碳中和转型。下图甲图为2000—2018年黄河流域碳排放变化趋势,乙图为黄河流域地理分布。完成下面小题。12.关于2000—2018年黄河流域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趋势,说法正确的是( )A.碳排放量呈中游>上游>下游空间分异B.上游碳排放占比呈上升趋势,地区产业结构优化C.中游碳排放占比呈下降趋势,对能源依赖性较弱D.下游碳排放占比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经济发展质量提高13.黄河中游地区能源消费碳排放占比最大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展水平 B.地区产业结构 C.地区人口总量 D.工业技术水平14.为实现我国“双碳”目标,下列黄河流域减排措施,合理的是( )①下游地区侧重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低碳理念②中游地区注重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利用效率提高③上游地区转移高耗能产业,继续保持低碳优势④鼓励科技创新,提高技术水平,发展循环经济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图为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34.6°S,58.4°W)某中学足球场及旗杆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5.若仅考虑太阳方位的影响,该校足球队员在7月份训练射门时,令负责扑球的守门员明显感觉阳光刺眼的球门位置和时间(当地时间)为( )A.甲,16点 B.甲,4点 C.乙,16点 D.乙,9点16.7月,校内旗杆正午影长及一日内旗杆影子在地面转动的角度变化情况分别为( )A.影子变长,角度变小 B.影子变短,角度变大C.影子变长,角度变大 D.影子变短,角度变小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近年来,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大地上,设施农业焕发着勃勃生机。乌拉特后旗(下图)国际农业博览园着力推动农、商、旅、体、科、教融合发展,园内包含大数据中心、智慧农业展厅及全自动化高标准智能温室等新型结构温室大棚,同时配套水、肥、温、光智能调配设备。全自动化高标准智能温室亩产收入高,节水效果好,主要提供新鲜蔬菜、瓜果、鲜花等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强。(1)分析乌拉特后旗传统农业发展的不利自然条件。(6分)(2)说明乌拉特后旗设施农业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强的原因。(6分)(3)若在我国西北地区大力推广设施农业,请说明适合推广的理由。(4分)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边缘总长度约3046公里。截至2023年底,沙漠周边形成了长度约2761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在沙漠南缘和东南缘绿洲之间,剩余的285公里“缺口”是最难啃的“硬骨头”。“硬骨头”涉及的喀什、和田、巴州多地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通过生物治沙、工程固沙、光伏治沙多措并举。2024年11月28日上午,长达285公里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空白区顺利实现“锁边合龙”。(1)试分析在沙漠南缘和东南缘绿洲之间的“缺口”是最难啃的“硬骨头”的自然原因。(6分)(2)与生物治沙相比,说明光伏治沙的优势。(6分)(3)简述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合龙的地理意义。(6分)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察汗淖尔距北京直线距离260千米,是华北地区现存最大的内陆咸水湖,也是上百种鸟类迁徙的中转站和繁殖场所,周边分布着10万亩天然草场。近年来,察汗淖尔湖面严重萎缩,湖底大量细颗粒沉积物裸露,在风力作用下,易形成盐尘暴。湖底植被覆盖和盐结皮(易溶性盐分与地表土壤颗粒结晶胶结形成土壤盐结皮,盐结皮具有含盐量高、硬度大等特点)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盐尘暴,但是随着湖泊生态的持续恶化,盐尘暴仍呈加重趋势,所以恢复湖泊面积才是防治察汗淖尔盐尘暴的根本措施。下图示意察汗淖尔的地理位置和流域范围。(1)春季为一年中察汗淖尔盐尘释放风险最大的季节,分析其原因。(6分)(2)简述察汗淖尔干涸湖床盐结皮形成的过程。(6分)(3)提出抑制察汗淖尔湖面萎缩的有效对策。(6分)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20世纪后半期,美国基于国内劳动力成本高和保护环境的考虑,开始将制造业中的中、低端环节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因产业转出,国内就业机会减少,就业压力增加,社会治安变差,AB错误;因产业转出,城市化水平不会得到提升,C错误;制造业对环境污染较大,转出有助于环境污染减轻,D正确。故选D。2.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2008年以后,美国提出“再工业化”战略,一些制造业相继从中国和其他国家迁回本土,制造业出现明显“回巢”现象,美国政府大力推进“再工业化”战略,可见是有国家政策的支持,D正确;美国是发达国家,劳动力和土地价格都高,生产成本高,A错误;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在不断提高,B错误;美国本土市场饱和度高,不是主要原因,C错误。故选D。3.答案:B解析:在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背景下,我国制造业企业要提高竞争力,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应重视科技投入,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创新能力,①正确;随着经济的发展,工资和土地成本无法降低,②错误;培育自主品牌,有助于提高利润,③正确;提高关税,减少进口不利于制造业产品的销售,④错误;激发国内消费活力,可以促进制造业的发展,⑤正确。综上,B正确。故选B。4.答案:B解析:深海采矿车是高科技产品,其研发和生产需要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上海作为我国重要的科技和制造业中心,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和技术优势,B正确;深海采矿车的市场地并不在上海,市场需求不是决定其生产地点的直接因素,A错误;交通便利程度和国际合作都不是影响深海采矿车生产的主导因素,CD错误。故选B。5.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开拓二号”采矿车着底深度达到4102.8m,属于深海区域。渤海、黄海和东海的水深相对较浅,不符合深海采矿的条件,ABC错误;南海是我国最深的海域,拥有广阔的深海区域,且海底多金属结壳与结核资源丰富,适合深海采矿作业,D正确。故选D。6.答案:C解析:深海采矿的主要目的是开采海底的矿产资源,增加我国的资源储备,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可持续发展,C正确;虽然深海采矿可以提供一定的矿产资源,但深海采矿技术复杂、成本高昂,目前还不能作为缓解我国能源危机的主要途径,A错误;深海采矿与拓展生存空间没有直接关系,B错误;深海采矿可能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D错误。故选C。7.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地下河出口处的流量变化很大,说明该河流径流不稳定,植被的截留作用弱,AB错误;地下水补给占比高,径流稳定,D错误;地表、地下水通过落水洞进入地下河后流出,说明地表蓄水能力差,C正确。故选C。8.答案:B解析:地表、地下水通过落水洞进入地下河后流出,故要从本质上解决该洼地的洪涝灾害要疏通落水洞,B正确;拓宽洼底,工程量大,不能从根本上减轻洪涝灾害,A错误;该区域的洪涝灾害的洪水主要来源于流域的坡地上,而坡地土壤零星分布于岩石沟槽中,植被以灌丛为主,坡地土壤浅薄,不是以耕地为主,加之土层浅薄,不宜植树造林,C错误;溶蚀洼地的洼底狭窄,设置蓄洪区意义不大,D错误。故选B。9.答案:A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③的位置最靠下,应为火山喷发前土壤层;①的位置最靠上,为火山喷发后土壤层;②位于中间,应为火山灰层,A正确。故选A。10.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位于长白山,主要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树木残体应来自落叶阔叶林或针叶林,AB错误;火山灰层中有大量一千多年前的树木残体,说明火山喷发前该地植被以林木为主,现在以苔原植被为主,火山爆发前林线高于现代林线,C正确;火山爆发前木本植物占比更高,说明气候更温暖,冬季积雪期更短,D错误。故选C。11.答案:C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剖面③层中,随深度减小(越靠近当时的地表),孢粉组成中木本植物占比增加,蕨类植物占比减少,草本植物变化较小,说明当地植被从蕨类为主向木本为主,C正确。故选C。12.答案:D解析:从甲图数量比例判断,碳排放量呈中游>下游>上游空间分异,A错误;上游碳排放占比呈上升趋势是地区经济发展导致,且高耗能工业较多,产业结构未优化,B错误;黄河中游的山西、陕西等省多为能源大省,碳排放占比呈下降趋势是因为产业结构调整,但对能源依赖性仍较强,C错误;下游碳排放占比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经济发展先增量后优化,经济发展质量提高,D正确。故选D。13.答案:B解析:黄河中游地区能源消费碳排放占比最大,是因为中游地区有山西、陕西、内蒙古等能源大省,地区产业依赖碳排放量大的煤炭工业,B正确;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人口总量均不如下游地区,AC错误;工业技术水平低,是一个影响因素,但其影响不如产业结构,D错误。故选B。14.答案:A解析:黄河流域减排措施应考虑各地不同空间尺度的能源消费差异,采用差异化的减排措施。下游地区主要是山东和河南部分地区,处于我国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要侧重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低碳理念,①正确;中游以山西、陕西为主,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属于高耗能产业,要注重能源结构调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②正确;上游地区转移高耗能产业并不能实现我国“双碳”目标,贸然转移不利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③错误;因此从总体上可以鼓励科技创新,提高技术水平,发展循环经济,④正确。综上,A正确。故选A。15.答案:C解析:在甲球门守门面朝东南,当地时间16点和4点太阳方位都不是位于东南,不会影响视线,AB错误;在乙球门处守门面向西北,当地时间16时,太阳位于西北方向,会感觉阳光刺眼,C正确;9点乙地太阳方位不是位于西北,D错误。故选C。16.答案:B解析:7月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变大,正午日影变短,南半球昼长变长,日影在地面转动的角度变大,B正确。故选B。17.答案:(1)深居内陆,降水少,蒸发量大,水源缺乏;土壤盐碱化程度较高;靠近冬季风源地,风力强劲,多风沙。(6分)(2)农产品品种丰富多样,市场适应性强;提供可控的生长环境,集约程度高,显著稳定提高了农产品产量;标准化生产,病虫害少,产品质量高;调节光热条件,可进行反季节生产。(任答3点,得6分)(3)可缓解西北地区水资源、耕地资源供需矛盾;改善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可提供新鲜蔬菜、瓜果等农产品,丰富农副产品供给;促进三大产业的融合,推动区域经济多元化协调发展。(任答2点,得4分)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内蒙古深居内陆,为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夏季高温,冬季多风,蒸发量大,水源缺乏;由于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土壤盐碱化程度较高;靠近冬季风源地,风力强劲,为沙质土壤,多风沙。(2)由材料可知,设施农业可以极大地改善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可以种植不同温度带的农作物,农产品品种丰富多样,可以根据市场灵活调节生产,因此市场适应性强;设施农业提供了可控的生长环境,高投入、高产出,集约程度高,农产品产量高产且稳定;同时,实行标准化生产,病虫害少,产品质量高;设施农业可调节光、热,因此可进行反季节生产。(3)从材料可知,设施农业节水,土地的单位产出高,可缓解西北地区水资源、耕地资源供需矛盾;高度的集约化生产,可减少自然荒地的开垦,减少植被破坏,改善生态环境。高度集中的生产,可减少环境污染;设施农业主要发展蔬菜、瓜果、鲜花种植,可提供新鲜蔬菜、瓜果等农产品,丰富农副产品供给;园区着力推动农、商、旅、体、科、教融合发展,促进三大产业的融合,推动区域经济多元化协调发展。18.答案:(1)受天山和昆仑山的阻挡,使得东部季风和大西洋的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异常稀少,地表极度缺水,植被难以自然生长;和田地区和喀什地区,地形复杂,处于风口,风沙活动频繁;风力强劲,流动沙丘多沙丘移动速度快,固沙工程容易被破坏。(6分)(2)光伏治沙对水资源的依赖与消耗更小;光热资源的利用效率更高;光伏板的遮阴作用减少了地表水分的蒸发,有利于提高板下植物的存活率;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经济效益更高;见效快,覆盖范围广。(任答3点,得6分)(3)生态意义:防风固沙,遏制沙漠扩张,减少沙尘暴灾害;减少土壤侵蚀,修复脆弱环境,促进生态恢复;(任答1点,得2分)经济价值:守护农业与基础设施,保障生存空间,助力乡村振兴;推动产业绿色升级,带动当地就业与经济多元化;(任答1点,得2分)社会效益:减少生态移民压力,改善民生,提升生活质量;全球贡献:提供治沙方案,履行国际责任。(任答1点,得2分)解析:(1)塔克拉玛干沙漠处在天山与昆仑山之间,受天山和昆仑山阻挡,来自东部季风和大西洋的水汽难以到达,导致降水稀少,而植物生长依赖水源,缺水使得植被难以自然生长,增加了治沙难度。和田和喀什地区地形复杂,且处于风口位置,导致风沙活动频繁。风口处风力强劲,强劲的风力使得沙丘容易移动,形成流动沙丘,这不仅加大了固沙工程的施工难度,而且已建成的固沙工程也容易被破坏。(2)生物治沙需要大量水资源来维持植物生长,而光伏治沙对水资源的依赖和消耗较小,在干旱缺水的沙漠地区更具优势。光伏治沙通过光伏板将光热资源转化为电能,提高了光热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光伏板的遮荫作用可以减少地表水分蒸发,为板下植物创造相对湿润的环境,提高植物存活率,促进生态恢复。光伏治沙不仅能治沙,还能发电产生经济效益,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相比生物治沙,其产生经济效益更快,覆盖范围更广。(3)生态意义:锁边工程形成的绿色阻沙防护带可以有效防风固沙,阻止沙漠向外扩张,减少沙尘暴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有助于修复沙漠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促进植被恢复和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经济价值:防护带保护了沙漠周边的农业生产和基础设施,为当地居民提供了稳定的生存空间,有利于乡村振兴。光伏治沙等措施推动了产业向绿色、可持续方向升级,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多元化。社会效益:生态环境的改善减少了因生态问题导致的移民压力,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全球贡献: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的成功为全球沙漠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可行方案,展现了中国在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上的责任担当。19.答案:(1)察汗淖尔属于大陆性季风候,冬季地表冻结,基本没有盐尘释放风险;夏秋季节降水补给较多,察汗淖尔水面能够得到一定恢复,盐尘释放风险小;春季气候干旱,地表物质疏松,大风天气多,释放盐尘的风险最大。(6分)(2)湖水干涸过程中蒸发浓缩,可溶性盐分与湖床出露的松散沉积物胶结;高含盐量的地下水在强烈蒸发作用下盐分向湖床表面聚集,逐步形成覆盖在湖床表面的盐结皮。(6分)(3)减少引河灌溉水量,增加入湖水量;通过生态补水,恢复湖面;两省区统筹管理,建立察汗淖尔保护区,完善保护体系。(6分)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察汗淖尔所在地区为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干燥使得地表土壤水分含量低,物质疏松,为盐尘释放提供了物质基础。春季多大风天气,风力强劲。大风能够轻易将湖底裸露的、疏松的含盐细颗粒沉积物扬起,为盐尘释放提供了动力条件。冬季地表冻结,盐尘被固定,难以释放;夏秋季节降水相对较多,湖水得到补给,湖面扩大,湖底沉积物被水覆盖,盐尘释放风险小。而春季在这些方面都不具备优势,所以盐尘释放风险最大。(2)察汗淖尔湖水干涸过程中,水分不断蒸发,湖水浓缩。湖水中的可溶性盐分浓度逐渐升高,与湖床出露的松散沉积物相互作用并胶结在一起。湖床中高含盐量的地下水,在强烈的蒸发作用下,水分向上运动,盐分随之向湖床表面聚集。经过长时间的积累,盐分在湖床表面不断富集,逐步形成覆盖在湖床表面的盐结皮。(3)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减少引河灌溉水量,能增加河流流入湖泊的水量,保障湖泊的水源补给,从而抑制湖面萎缩。通过人工进行生态补水,如跨流域调水等方式,直接增加湖泊水量,恢复湖面面积,察汗淖尔涉及不同区域,两省区统筹管理,建立保护区,完善保护体系,能从政策和管理层面保障湖泊生态用水,减少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有利于抑制湖面萎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