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十二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首台硬岩掘进机始发-2025届中考地理热点考点训练(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热点十二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首台硬岩掘进机始发-2025届中考地理热点考点训练(含解析)

资源简介

热点十二 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首台硬岩掘进机始发-2025届中考地理热点考点训练
【热点解读】
2024年12月2日,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首台硬岩掘进机“江汉先锋号”顺利始发掘进,标志着引江补汉工程正式进入掘进施工新阶段。引江补汉工程是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首个开工建设的重大项目,从长江三峡库区引水入汉江,沿线由南向北依次穿越宜昌市夷陵区、襄阳市保康县和谷城县、十堰市丹江口市,输水线路总长194.7公里,采用10台直径12米级硬岩掘进机,预计2029年底实现贯通。
【考查角度】
角度1 引江补汉工程起止点省级行政区域
角度2 引江补汉工程对汉江下游水文特征的影响
角度3 引江补汉工程的意义
【考查题型】
2024年1月,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首个重大项目——引江补汉工程进入全面施工阶段。该工程计划全线采用深埋隧洞输水。图为引江补汉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引江补汉工程建设有利于( )
A.缓解华北平原水资源矛盾 B.增加南水北调东线调水量
C.改善长江中下游生态环境 D.加快构建国家航运网骨架
2.引江补汉工程计划全线采用深埋隧洞输水的主要目的是( )
①减少水分蒸发
②降低建造成本
③保障供水水质
④改善长江水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引江济汉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汉江中下游四项治理工程之一。截至2023年8月18日,引江济汉工程调水18.74亿立方米,有效缓解汉江中下游等区域旱情。结合引江济汉工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以( )
A.草地为主 B.林地为主 C.水田为主 D.旱地为主
4.引江济汉工程可以起到( )
A.缓解汉江下游水源短缺问题 B.调节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状况
C.提高长江中游的通航能力 D.减轻长江下游的洪涝灾害问题
新华网北京12月12日电,从权威部门获悉,备受关注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12日正式通水,北京、天津、河北、河南4个省市沿线约6000万人将直接喝上水质优良的汉江水,间接惠及人口近1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沿线开挖渠道,经唐白河流域西部通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沿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李村附近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线路全长1432公里。读材料和图,完成下面小题。
5.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为了解决地区的缺水的问题( )
A.西北 B.东北 C.华北 D.西南
6.图中的“中线干渠”,经过的省级行政区有个( )
A.3 B.4 C.5 D.6
7.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东线工程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 )
A.基本不需要借助抽水站,可以自流到北京、天津
B.运水渠道可以绕过黄河
C.有现成的运水渠道
D.山东也能受益于中线运水工程
8.为减少中线从丹江口水库调水后对汉江中下游的影响,修建“引江济汉”等生态建设工程;这里“引江济汉”工程中的“江”是指( )
A.黑龙江 B.珠江 C.长江 D.汉江
9.[引江补汉助力南水北调]2022年7月7日,国家重点水利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该工程将从长江引水到汉江(从三峡水库引水到丹江口水库),通过补给来缓解丹江口水库的用水压力。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内容。
探究一 找位置
(1)读图,说出引江补汉工程起点和终点水库所属的省级行政区的全称____,简称____。
探究二 析特征
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引江补汉工程建成后,将有效缓解汉江流域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改善汉江流域区域水资源调配能力减弱的现状。
(2)结合图文资料,从流量季节变化和有无结冰期等方面,分析汉江干流的水文特征。
(3)从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的角度,简析建设引江补汉工程的原因。
探究三 做总结
引江补汉工程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到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区内分布有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三峡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区。工程全线采用深埋隧洞输水,是我国调水工程建设中极具挑战性的项目之一。
(4)简析引江补汉工程采用深埋隧洞输水的原因,并说出其体现的理念。
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推进引江补汉落实水税改革
【克服困难引江补汉】
引江补汉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后续工程,从长江三峡库区引水入汉江,终点位于丹江口水库,受地形条件限制,全程采用隧洞输水,地质条件复杂,预计总工期约9年。下图为南水北调线路示意图。
(1)引江补汉工程修建工期长,主要是受_________(填地形类型)限制,可能遇到的地质灾害是____________。
(2)南水北调和引江补汉工程主要都是引长江流域的水到北方地区,说明这样调水的原因。
【因地制宜分类征税】
《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实施办法》于2024年12月1日起在全国全面实施。办法规定,水资源税的适用税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考虑本地区水资源状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水资源节约保护要求,按照办法有关规定在最低平均税额基础上分类确定具体税额。有些情况不缴纳水资源税,包括家庭生活等少量取用水等。对取用地下水从高确定税额。对疏干排水中回收利用部分从低确定税额。
(3)对取用地下水从高确定税额,对疏干排水中回收利用部分从低确定税额,你认为这样征税的理由分别是什么。
【节约保护落实改革】
《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实施办法》的全面实施,旨在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安全利用。
(4)思考在生产生活中应该如何行动来节约保护我们的水资源,写一句宣传号召语。
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引江济汉”工程是湖北省境内的一条连接长江与汉江的人工水道。通过这条水道可将长江水补给汉江,避免了汉江因南水北调工程而导致下游水位降低,进而产生影响两岸农田灌溉和流域生态的问题。该水道水流平稳,1000吨级的船舶可以自由穿行其中。图(a)为湖北省及周边区域地形图,(b)为“引江济汉”工程景观图。
(1)描述湖北省的地形、地势特征。
(2)比较长江在宜昌以西、以东河段流速和流量的差异。
(3)“引江济汉”工程选址在图示位置具有诸多优势,请从地形和距离两方面说明。
(4)从生态、航运、经济等方面,简述“引江济汉”工程的意义。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引江补汉工程建设增加了南水北调中线供水量,缓解华北平原水资源矛盾,A正确;引江补汉工程建成后,将连通三峡水库和丹江口水库两大战略水源地,增加南水北调中线供水量,提高中线工程稳定供水能力,B错误;该工程计划全线采用深埋隧洞输水,不能改善长江中下游生态环境,不能加快构建国家航运网骨架,CD错误。BCD错误,A正确,故选A。
2.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引江补汉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后续水源工程,从长江三峡库区引水入汉江,该工程计划全线采用深埋隧洞输水,这种输水方式的好处主要有:防止水污染,充分保障水质;不受地表气候的影响;减少水的蒸发等,①③正确,深埋隧洞输水建设成本高,不能改善水质,②④错误。故选B。
3.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位于秦岭—淮河以南,气候温和湿润,地形以平原为主,土地利用类型以水田为主,C正确;草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干旱、半干旱区,A错误;林地主要分布在我国湿润地区的山地丘陵,B错误;旱地主要分布在秦岭一淮河以北,D错误。故选C。
4.答案:A
解析:引江济汉工程可以增加汉江水量,缓解汉江下游水源短缺问题,A正确;引江济汉工程可以调节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能调节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状况,B错误;不能提高长江中游的通航能力,也不能减轻长江下游的洪涝灾害问题,CD错误。故选A。
5.答案:C
解析: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有必要兴建跨流域的调水工程。如引黄济青工程,将黄河水调进青岛市,以解决青岛市供水不足的问题。目前规划上马的南水北调工程,将把长江流域的水调入缺水的华北、西北地区。根据题意。故选C。
6.答案:C
解析:可得,图中的“中线干渠”,经过的省级行政区有湖北省、河南省、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共5个。故选C。
7.答案:A
解析:专家长期、科学的论证,基本上确定了南水北调工程的西线、中线、东线三种调水方案。西线方案是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引水入黄河,以解决西北地区的缺水问题。中线方案由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经郑州、石家庄等城市一直流向北京、天津,解决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东线方案是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抽引长江水,沿着京杭大运河苏北段和沿途河湖北上,在山东西部穿过黄河,进入河北再抵达天津、北京,解决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根据题意。故选A。
8.答案:
解析:2014年9月26日,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引江济汉工程”建成通水,从长江干流500立方米/秒的最高流量使汉江因丹江口水库作为南水北调中线的水源地后径流量减少的问题得以解决,67公里的渠道还使其成为中国现代最大的人工运河。故选C。
9.答案:(1)湖北省;鄂
(2)汉江干流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所以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大,夏秋大,冬春小;汉江干流所在区域的最冷月均温大于0℃,所以河流冬季无结冰期。
(3)原因:我国的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东多西少,南多北少。位于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输出地,建设引江补汉工程能缓解北方地区的缺水问题。
(4)原因:引江补汉工程区地形复杂,隧洞输水可以减少对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动植物资源的破坏,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理念: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理念。
解析:(1)读图可知,引江补汉工程起点和终点水库所属的省级行政区位于湖北省,其简称是鄂。
(2)读图可知,江汉江干流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降水季节变化大,所以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大,夏秋大,冬春小;汉江干流所在区域的最冷月均温大于0℃,所以河流冬季无结冰期。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的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东多西少,南多北少,位于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输出地,将长江流域水源输送到北京、天津等地,建设引江补汉工程能缓解北方地区的用水紧张问题。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引江补汉工程区地形复杂,隧洞输水可以减少对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动植物资源的破坏,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其理念是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维护生物多样性等。
10.答案:(1)山地;滑坡、泥石流
(2)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南丰北缺。
(3)对取用地下水从高确定税额,有利于保护地下水资源;对疏干排水中回收利用部分从低确定税额,有利于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4)生产生活中,我们应该做到一水多用、推广节水器具和滴灌、喷灌技术,随手关闭水龙头等,节约保护我们的水资源。宣传号召语:滴水凝聚生命,节水始于指尖——循环每一滴水,守护共同家园!
解析:(1)从地形看,引江补汉工程路线周围多山地,受山地限制,需要开挖隧洞。而山区隧洞施工可能扰动山体稳定性,尤其在暴雨季节,松散岩土易诱发滑坡和泥石流。
(2)南水北调和引江补汉工程主要都是引长江流域的水到北方地区,主要原因是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长江流域所在的南方地区降水丰沛,水资源丰富;而北方地区降水较少,加之耕地面积广大,人口稠密、工厂众多。生产生活用水量大,水资源短缺。
(3)过量取用地下水,会造成地面沉降,对地下基础设施和建筑物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坏,较高的税额会使人们对地下水的需求减少,进而减少地下水的开采,有利于保护地下水资源。疏干排水中回收利用的部分,是指将疏干排水进行处理、净化后自用以及供其他单位和个人使用的部分。对疏干排水中回收利用的部分从低确定税额。可以鼓励水资源的再利用,减少对新鲜水资源的依赖,从而提高整体水资源的利用率。
(4)农业生产中,应该改变灌溉方式,废弃大水漫灌、自流灌溉,推广滴灌、喷灌技术;改变农作物品种,种植耐旱、耗水少的农作物;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工业生产中,应做到工业用水重复使用,循环使用,降低生产耗水,提高利用效率;污水处理,达标排放。生活中,我们应该做到一水多用、推广节水器具,少使用洗涤剂和清洁剂。宣传号召语符合节约、保护水资源的要求即可,例如“滴水凝聚生命,节水始于指尖循环每一滴水,守护共同家园!”“滴水无意,节水有心”等。
11.答案:(1)西部地形以山地为主,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西部高,东部低(自西部、北部、东部三面向中部逐渐降低)。
(2)宜昌以西流速快、流量较小;宜昌以东流速慢、流量大。
(3)地形平坦,有利于引水和输水工程的实施;距离近,工程量小,成本低。
(4)该工程具有生态补水功能,可改善汉江下游河段的生态条件;提升了航运能力,缩短了运输距离,节约了运输成本;缓解汉江中下游河段因南水北调中线调水与河道需水之间的矛盾,促进经济的发展。
解析:(1)据图和所学知识可知,湖北地形类型多样,山地、平原、丘陵兼备,其中湖北省西部地形以山地为主,东部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湖北省地势总体上呈现西部高、东部低的格局(或自西部、北部、东部三面向中部逐渐降低)。
(2)据图和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宜昌是长江上中游的分界点,宜昌以西河段位于上游,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河流流速快;据图可知,宜昌以西河段汇入支流少,河流水量较小。宜昌以东河段位于中游,地形平坦,水流平缓,河流流速慢,且宜昌以东河段支流汇入多、湖泊多,河流的水量大。
(3)据图分析可知,“引江济汉”工程选址在图示位置具有诸多优势,地形方面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该工程位于江汉平原腹地,地形平坦,有利于引水和输水工程的实施;距离方面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该工程距离较近,工程实施所需的材料和施工量较小,进而降低了工程的投资成本。
(4)据材料分析可知,“引江济汉”工程是湖北省境内的一条连接长江与汉江的人工水道,属于南水北调中线一期汉江中下游治理工程之一,该工程的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生态、航运、经济等方面,生态方面的意义主要体现在该工程具有生态补水功能,可改善汉江下游河段的生态条件,进而改善流域内的生态问题;航运方面的意义主要体现在该工程形成长江和汉江间的水运线路,且水流平稳,1000吨级的船舶可以自由穿行其中,提升了航运能力,且缩短了运输距离,节约了运输成本;经济方面的意义主要体现在该工程避免了汉江因南水北调工程而导致下游水位降低,缓解汉江中下游河段因南水北调中线调水与河道需水之间的矛盾,改善了生态、灌溉、供水条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