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热点十 塔克拉玛干沙漠3046公里生态屏障“合龙”-2025届中考地理热点考点训练【热点解读】2024年11月28日上午,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新疆于田县,随着最后宽50米、长100米沙地栽上胡杨、梭梭、红柳等固沙苗木,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全长3046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实现全面锁边“合龙”。新疆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综合采用工程固沙、生物治沙、光伏治沙等科学治沙技术,在固沙阻沙的同时,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沙产业,助力惠民富民。中铁建发展集团承担了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35公里锁边固沙任务,该项目负责人朱开封介绍,他们通过高立式沙障、草方格、宽林带三道防线构建起“固沙+阻沙”综合防治体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塔克拉玛干沙漠绿色阻沙防护带锁边“合龙”顺利完成,将强化当地生态屏障功能,保障农业生产稳定性,改善城镇人居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今后,新疆将进一步巩固提升锁边成效,为筑牢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贡献力量。【考查角度】角度1 新疆自然环境角度2 沙产业的发展角度3 治沙措施角度4 态屏障“合龙”的意义【考查题型】2024年11月28日上午,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新疆和田县,随着最后宽50米、长100米沙地栽上胡杨、梭梭、红柳等固沙苗木,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全长3046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实现全面“锁边”。如图为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固沙生态屏障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锁边”工程环绕的地形区是( )A.四川盆地 B.准噶尔盆地 C.塔里木盆地 D.黄土高原2.新疆实施“锁边”工程后,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绿洲人口聚集区得以稳定发展。这一现象主要得益于“锁边”工程缓解了当地的( )A.地震频发问题 B.沙漠侵蚀威胁 C.洪涝灾害风险 D.矿产资源枯竭从空中俯瞰,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仿佛围上一根绿色丝带。这便是世界上最长的环沙漠绿色生态屏障。2024年11月28日上午,全长3046千米的绿色屏障被填补了最后缺口,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实现全面锁边“合龙”。为什么要锁边,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植物的种植把沙漠锁住,不让沙漠中的沙子向外流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锁边工程”的影响和意义主要是( )①减少干旱,降低风速②改善土壤,涵养水源③保障交通、通信线路正常运行④减少滑坡和泥石流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择水而居,依水而生”体现出塔里木盆地的城镇分布特点是多分布在( )A.盆地的东部 B.内部的沙漠 C.沙漠边缘的绿洲 D.周边的山峰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我国西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中央,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性沙漠。我国于2024年11月31日完成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锁边计划,成为又一项举世瞩目的工程。“锁边”可以理解为在沙漠边缘建起一道绿色屏障,缓解风沙对沙漠边缘的绿洲居民生产生活的不利影响。据图完成下面小题。5.对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理解错误的是( )A.减轻风沙对盆地中央居民的影响 B.可提升当地空气质量C.可极大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D.有利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6.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形成与当地的气候有密切关系,是因为( )A.冬季温暖少雨 B.夏季高温多雨C.全年高温多雨 D.全年少雨蒸发旺盛经过40多年艰苦卓绝的奋战,2024年11月28日,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绿色防护带合龙,3046公里“绿围脖”构筑起一道完整的绿色屏障。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7.给塔克拉玛干沙漠织“绿围脖”的目的主要是( )A.饲养牲畜 B.休闲娱乐 C.防风固沙 D.保护牧草8.“织绿围脖”的措施中,可行的是( )A.种植红柳、梭梭 B.发展灌溉农业 C.修筑梯田 D.增加牲畜数量2024年11月28日,塔克拉玛干沙漠绿色阻沙防护带完成锁边合拢。锁边主要借助草方格沙障,草方格沙障是利用麦草铁锹轧进流沙中,使麦草形成方格状牢牢地竖立在沙地上。下图示意草方格沙障。完成下面小题。9.阻沙防护带主要位于在我国的( )A.南方地区 B.西北地区 C.北方地区 D.青藏地区10.草方格沙障主要( )A.用于防风固沙 B.增加牧民收入 C.促进水分蒸发 D.发展畜牧业11.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可以( )A.提高风速 B.防止野生动物闯入C.阻止沙漠扩张 D.减轻寒潮灾害影响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2024年11月28日上午,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和田地区于田县,随着最后一片宽50米、长100米的沙地栽上胡杨、梭梭、红柳等固沙苗木,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全长3046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顺利实现“锁边合龙”。图1为塔克拉玛干沙漠绿色阻沙示意图,图2为光伏发电景观图。(1)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____________盆地。(2)绿色阻沙防护带这项“锁边”工程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在远离居民生活区且没有水资源的地方,光伏治沙成为了一种创新的选择。光伏板的铺设不仅可以降低风沙侵害,还能提供能源。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通过“疆电运输”,为疆外能源供应作出了贡献。图2为塔克拉玛干沙漠光伏治沙图片。(3)塔克拉玛干沙漠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4)光伏治沙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绿进沙退锁边“合龙”【死亡之海常年干旱】位于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因为盆地封闭的地貌,周围水汽根本就无法进入,因此盆地内部常年干旱,再加上大风的改造和搬运,塔克拉玛干沙漠也成为了中国最大的“死亡之海”。(1)依据下列思维导图,推理当地形成大片戈壁沙漠的地理过程。将“A.地表植被稀疏,B.流水作用微弱”填入对应的序号处(填字母):①—________;②—________。【因地制宜固沙锁沙】如何固沙治沙、锁住沙漠是新疆最大的生态课题。草方格,全称半隐蔽式草方格沙障,是一种取材方便、费用低廉、操作简单、非常有效的防风固沙方法,广泛应用于我国乃至国外沙区流动沙丘的治理。如图为草方格沙障示意图。(2)请推测草方格沙障能阻挡流沙扩展的原因。(至少答两点)【锁边“合龙”未来可期】2023年11月13日,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重点工程开工。如图示意2023年底,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需要补齐的“缺口”还剩285公里。2024年11月,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锁边“合龙”。从漫天飞舞的黄沙到一望无际的绿荫,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中国正成为全球荒漠生态治理新标杆。(3)请简述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锁边“合龙”的意义。1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2024年11月28日,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全长3046公里的生态绿化带实现全面锁边“合龙”。(1)结合材料分析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成因。(2)读图描述城镇和交通线路的分布特点。(3)实现图示生态绿化带“合龙”,需要哪些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材料二:新疆综合采用工程固沙、生物治沙、光伏治沙等科学治沙技术,在固沙阻沙的同时,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沙产业,助力惠民富民。(4)读图说出科学治沙技术的措施及其作用。(5)在沙漠“锁边”过程中,除栽种胡杨、梭梭、红柳等固沙苗木,人们还推广适合沙漠种植的药材、水果等经济作物。试分析该做法对当地的影响。(6)综合分析塔克拉玛干沙漠生态绿化带锁边“合龙”顺利完成的意义。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塔里木盆地中央,“锁边”工程环绕的正是塔里木盆地,C正确;ABD排除;故选C。2.答案:B解析:绿色阻沙防护带的主要作用是通过种植植被来固定沙丘,防止沙漠化扩展,保护生态环境。这项工程被称为“锁边”工程,因为它像锁边一样,阻止沙漠向绿洲或农田等地区扩展,控制沙漠流动,保护绿洲(农田、牧场、民居、公路、铁路),同时也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B正确。与地震、洪涝、矿产资源无关,ACD错误;故选B。3.答案:A解析:读图结合材料可知,“锁边工程”主要通过植被来固定流沙,减少干旱,降低风沙危害,起到改善土壤和涵养水源、保护交通与通信线路正常运行等作用;而滑坡、泥石流多发于山区,与沙漠锁边工程关系不大,①②③正确,故选A。4.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该地区距海远,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河流依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水源,受水源因素的影响,其绿洲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塔克拉玛干沙漠周围绿洲多依赖冰川融水或河流水源形成,城镇往往“择水而居”,因此多分布在沙漠边缘的绿洲地带,C正确,ABD错误,故选C。5.答案:A解析:“锁边”工程是在沙漠边缘建起绿色屏障,主要是缓解风沙对沙漠边缘绿洲居民生产生活的不利影响,而不是盆地中央居民,因为盆地中央本身就是沙漠,居民较少,A错误;植被可以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减少沙尘,从而可提升当地空气质量,B正确;“锁边”工程中的植被可以改善沙漠边缘的生态环境,比如增加土壤肥力、保持水土等,极大地改善当地生态环境,C正确;生态环境的改善有利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比如可以开发沙漠边缘的生态旅游、观光农业等项目,D正确。故选A。6.答案:D解析: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冬季温暖少雨不是沙漠形成的主要气候原因,而且这里冬季比较寒冷,A错误;夏季高温多雨不符合当地气候特征,这里降水稀少,B错误;全年高温多雨是热带雨林气候的特征,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实际气候不符,C错误;全年少雨蒸发旺盛,由于深居内陆,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同时太阳辐射强,蒸发旺盛,导致水分大量散失,土地逐渐沙漠化,是沙漠形成的重要气候因素,D正确。故选D。7.答案:C解析: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风沙肆虐,多移动沙丘,为了防止风沙侵袭,固定沙丘,保护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故我国给塔克拉玛干沙漠织“绿围脖”,C正确。饲养牲畜、保护牧草跟“绿围脖”关系不大,绿色防护带的主要功能是生态保护,而非休闲娱乐,ABD错误。故选C。8.答案:A解析:红柳和梭梭是适合在沙漠地区生长的植物,种植红柳、梭梭能够有效防风固沙,是可行的措施,A正确。在沙漠地区发展灌溉农业需要大量水资源,且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不可行,B错误。梯田适用于山区水土保持,沙漠地区地形平坦,不适合发展种植业,修筑梯田不可行,C错误。增加牲畜数量可能导致过度放牧,破坏植被,D错误。故选A。9.答案:B解析:我国的沙漠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沙漠广布,为了治沙,当地采取建设阻沙防护带,B正确,ACD错误,故选B。10.答案:A解析:草方格沙障是利用麦草铁锹轧进流沙中,使麦草形成方格状牢牢地竖立在沙地上。故草方格沙障主要用于防风固沙,A正确。草方格沙障不能增加牧民收入,会减少水分蒸发,目的不是为了发展畜牧业,是为了治沙,BCD错误。故选A。11.答案:C解析: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可以阻止沙漠扩张,减少土地荒漠化的进一步扩大,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C正确。沙漠锁边会减缓风速,不能防止野生动物闯入,不能减轻寒潮灾害影响,ABD错误。故选C。12.答案:(1)塔里木(2)控制沙漠流动,保护绿洲(农田、牧场、民居、公路、铁路)(3)海拔高,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日照强度大(4)降低风沙侵害,提供能源解析:(1)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十大沙漠,同时亦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位于中国新疆南疆的塔里木盆地中心。(2)绿色阻沙防护带的主要作用是通过种植植被来固定沙丘,防止沙漠化扩展,保护生态环境。这项工程被称为“锁边”工程,因为它像锁边一样,阻止沙漠向绿洲或农田等地区扩展,控制沙漠流动,保护绿洲(农田、牧场、民居、公路、铁路),同时也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3)塔克拉玛干沙漠纬度较低,海拔高,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日照强度大使得该地区能够接收到较多的太阳能量,这是其太阳能丰富的重要原因。(4)光伏治沙项目改善了沙漠地区的生态环境,减少了沙尘暴的发生,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还充分利用了沙漠地区的光照资源,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了光伏发电的成本。13.答案:(1)A;B(2)草方格沙障能阻挡流沙扩展主要是因为其增加地表粗糙度、截留水分和固定沙面等作用。(3)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系统;保障农业生产;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活环境等。解析:(1)地表水贫乏使得植物难以获取足够水分生长,从而地表植被稀疏,故①处为A;地表植被稀疏,降水时对地表的侵蚀等流水作用就会很微弱,所以②处为B。这样的地理过程符合当地干旱环境下形成大片戈壁沙漠的逻辑。(2)草方格沙障阻挡流沙扩展的原因:草方格沙障在沙丘表面设置了许多障碍物,大大增加了地表的粗糙度。当风力作用时,地表粗糙度的增加会使近地面风力受到阻挡,风速降低;草方格沙障可以对降水起到一定的截留作用。在有降水时,草方格能够减缓地表径流的速度,使更多的水分下渗到沙地中;草方格沙障将流动的沙丘分割成一个个小的方格,把松散的沙子固定在方格内。沙子在方格内难以整体移动,减少了沙丘的流动性,有效阻挡了流沙向周边地区的扩展。(3)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锁边“合龙”具有多方面重要意义:有效阻挡沙漠扩张,减少沙尘源,降低沙尘暴等沙尘天气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减轻沙尘对周边地区空气质量、交通、农业等各方面的影响,改善区域气候条件;为众多动植物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增加生物多样性,使沙漠边缘生态系统朝着更加稳定、健康的方向发展;保护周边农田免受风沙侵蚀,稳定土壤肥力,为农业稳产、高产创造条件,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吸引投资,发展特色旅游业等产业,拓宽当地居民的增收渠道,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减少风沙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增强居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14.答案:(1)位于我国西北内陆,位于盆地内部,有高大山脉阻挡,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降水稀少,气候干旱;蒸发量大。(2)沿盆地边缘分布或沙漠边缘或山麓地带。(3)①有绿洲、高山冰雪融水提供水源;②有城镇分布,提供劳动力;③有交通线路分布,便于运输。(4)①工程固沙:采用草方格沙障,见效快,可以减少沙子流动、减少水分蒸发;②生物治沙:采用耐旱固沙植物,防沙固沙;③光伏治沙:降低风速,充分利用当地充足的太阳能资源,提高经济效益,优化能源结构。(5)①提高当地居民经济收益;②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发展;③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④让治沙与经济收益互相成就,形成良性循环。(6)①防止沙漠扩张,强化当地生态屏障功能;②保护绿洲农业,促进当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③改善城镇人居环境;④发展光伏发电产业,充分利用丰富的光热资源;⑤后期维护管理会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⑥为全球荒漠化治理提供宝贵的经验,展示了中国在防治荒漠化方面的重大进展。解析:(1)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远离海洋,海洋水汽难以到达这里,使得该地区降水来源稀少;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盆地内部,周边有高大山脉环绕,阻挡了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进一步加剧了该地区的干旱程度,导致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当地气候干旱,晴天多,夏季太阳辐射强,气温较高,蒸发量大,使得原本稀少的水分难以留存,进一步加剧了干旱状况,最终形成沙漠。(2)读图可知,城镇和交通线路沿盆地边缘分布,盆地边缘有高山冰雪融水形成的绿洲,能够为城镇的发展和交通线路的建设提供水源、平坦的地形以及相对适宜的自然条件;同时,绿洲地区人口相对集中,有利于城镇的形成和交通线路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服务。(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绿洲的存在为植被的生长提供了相对稳定的水源基础,高山冰雪融水在夏季气温升高时融化,为生态绿化带的植物灌溉提供了重要的水源保障,满足植物生长对水分的需求;有城镇分布,提供劳动力,城镇中的居民可以参与到生态绿化带的建设和维护工作中,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有交通线路分布,便于运输,交通线路能够将建设生态绿化带所需的苗木、灌溉设备等物资及时运输到相应地点,提高建设效率。(4)读图分析,科学治沙技术有①工程固沙:采用草方格沙障,作用是见效快,可以减少沙子流动,通过增加地面粗糙度,降低风速,从而固定沙丘;同时还能减少水分蒸发,草方格沙障可以截留部分水分,减少水分向大气中的散失,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为后续植物生长创造条件。②生物治沙:采用耐旱固沙植物,作用是利用植物的根系固定土壤,防止风沙侵蚀,植物的枝叶还能降低风速,起到防沙固沙的作用,并且植物生长过程中还能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③光伏治沙:一方面降低风速,光伏板的存在增加了地面的粗糙度,降低了近地面风速,减少风沙活动;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当地充足的太阳能资源,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提高经济效益,优化当地能源结构,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同时光伏板下方还可以种植一些耐阴植物,进一步促进生态修复。(5)推广适合沙漠种植的药材、水果等经济作物,可以通过销售获得收入,增加居民的经济来源,提高生活水平;药材的种植会带动加工、销售等相关产业,水果的种植会带动采摘、保鲜、运输、加工等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推动当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从种植、管理到加工、销售等环节都需要大量劳动力,从而解决当地部分居民的就业问题;通过种植经济作物获得经济收益,使得当地居民有更多的资金和动力投入到治沙工作中,进一步巩固生态治理成果,同时良好的生态环境又有利于经济作物的持续发展。(6)塔克拉玛干沙漠生态绿化带锁边“合龙”顺利完成,有效阻挡沙漠向外蔓延,保护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减少风沙对周边地区的侵蚀和破坏;减少风沙对绿洲农田的侵害,保障农作物的生长环境,有利于农业的稳定生产,维护当地的农业经济基础;减少风沙天气,降低沙尘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提高城镇的生活舒适度,为居民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在生态绿化带建设过程中,可以结合光伏治沙,将丰富的太阳能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能源产业发展;生态绿化带的长期维护需要人力投入,包括植物养护、设施维护等工作,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国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生态治理方面的成功实践,可以为其他面临荒漠化问题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借鉴和参考,共同推动全球荒漠化治理工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