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义务教育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表内乘法(一)一、教材分析首先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本课选自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周长”的第1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虽然单元主题为“周长”,但本课作为单元的起始内容,旨在通过生活情境引入乘法概念,为后续学习图形周长计算中“边与数量关系”的探究奠定基础。教材通过分物、排列等直观活动,引导学生从相同数连加的算式中抽象出乘法的意义,体会其简洁性,符合二年级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教材的编排特点是以“情境导入—操作探究—模型建构”为主线,结合学生熟悉的校园活动场景(如排队、摆小棒等),逐步渗透乘法与加法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建立符号化思维。二、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已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直观观察经验。但他们对抽象符号的理解尚处于萌芽阶段,容易混淆“几个几相加”与“几乘几”的表达方式。213此外,学生首次接触乘法符号“×”,可能因书写习惯或意义理解不深刻而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教学中需通过丰富的实物操作和小组合作活动,帮助学生在具象体验中完成数学模型的建构。三、1 教学目标0102通过观察情境图,能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的问题,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能正确读写乘法算式,体会乘法符号的简洁性。三、2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写方法。难点:区分“相同加数”与“相同加数的个数”,建立加法与乘法的关联。四、教法与学法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法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法:分析引导、互动式教学法启发探究结合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磁性小圆片、乘法算式卡片。学具:每生20根小棒、学习单(含情境图)。五、教学过程123456一、复习旧知识,激趣导入每层楼有9扇窗户,3层楼共有多少扇窗户?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共植了多少棵树?88888+8+8+8=32(棵)该如何解决呢?444444444+4+4+4+4+4+4+4=32(棵)你还有其他计算方法吗?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4+4+4+4+4+4+4+4=32(棵)8+8+8+8=32(棵)都表示几个几相加。4个8相加8个4相加4+4+4+4+4+4+4+4=32(棵)8+8+8+8=32(棵)4个8相加8个4相加像这样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计算。8×4=32(棵)( )×( )=32(棵)你觉得哪种方法更简单呢?488×4=32读作:8乘4等于32。4×8=32...乘号读作:4乘8等于32。××你会读这两个算式吗?9×3=27(扇)3×9=27(扇)9+9+9=27(扇)3+3+3+3+3+3+3+3+3=27(扇)每层楼有9扇窗户,3层楼共有多少扇窗户?你能尝试列出乘法算式吗?你还能提出哪些乘法问题并解答?1.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7+7+7+7+7= ×575+5+5 = ×35课堂练习3个5相加5555个7相加盘点收获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布置作业必做题:课本第6页第2题(看图写乘法算式)、第3题(连线游戏)。选做题:用乘法算式描述家中物品的排列(如书架每层的书本数)。板书设计乘法的初步认识加法:5+5+5+5=20乘法:4×5=20 或 5×4=20读作:4乘5等于20意义:4个5相加板书设计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板书归纳,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布局合理,数形结合,突出数学的特色,有利于把握重点,起到深化巩固的作用。课后反思本课以新课标“三会”为指引,注重:生活化:从真实情境出发,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活动化:通过操作、讨论、对比,实现知识的内化。结构化:以“加法—乘法”关系为主线,促进知识体系的建构。谢 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