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广安二中高2023级2025年春半期考试历史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的答案-律无效。3、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据考古发掘,距今4300至3700年前的陕西神木石峁遭址,出土了骨质口簧、石哨、陶响器、鼉鼓、坝、余件文物:距今4300至3900年前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了乐器7种27件,分别为特营、土鼓、陶铃、铜铃和骨质口簧。这些出土文物可以佐证A.青铜文明的成熟 B.手工制造的发达C. 私有制度的出现 D.礼乐文明的滥筋2.春秋战国时期,孟子谓天下当“定于一”,墨子主张“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关子”,管仲提出“ 衡石称,斗斛一量”“书同名、车周轨”的主张。这些主张体现了A.责族体系的崩溃 B. 中央集权的传统C.社会变革的现实 D.民本思想的普及3.东晋以后,佛教徒一方面阐述了佛教了脱生死的宗教优越感,另一方面又以“仁、义、礼、智、信肝释“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饮酒、不妄语”。佛教华严宗学者李通玄以《周易》解释《华严经》。这些现象说明A.佛儒两教实现了合流 B.佛教徒被儒家伦理同化C.佛教逐渐实现本土化 D.复兴儒学需“援佛入儒”4.15世纪中叶,朝鲜官方颁布了《训民正音》。该书系统介绍了官方创制的28个标音字母文字,并配有详细的解例,开篇序言即写道:“愚民(指不通中国语言文字的人)有所欲言而终不得伸其......欲使人人易习,便于日用矣。”由此可知,当时朝鲜A.汉字的普及程度较高 B.官派留学中国热情高C.受到“西学东渐”影响 D.文化世俗化趋势凸显5.晚清时期,国人对西学的认知,经历了从“朝士皆耻言西学”到80年代的“谈洋务者亦不以为深耻”,再到90年代后,形成了“中国人心至是纷纷欲旧邦新命”的气象。这种转变A.推动中国近代化为 B.阻止列强瓜分中国C.挽救了民族危机 D.改变中国社会性质6.1866年,清廷与英法签订《续定招工章程条约》,以法律形式完善关于华工出洋的相关事宜。 但是此后西班牙殖民者诱拐、虐待华工事件时有发生。1873 年清廷与西班牙签订《古巴华工条款》。这表明清廷A.巩固外交主权独立 B.主导构建国际秩序C.健全近代外交体系 D. 放弃朝贡贸易体系7.核心价值观成长于中华大地,凝结着中国人乃至中华民族的文化共识与价值趋向,从战国时期的百宝年鸣,到与儒家,道家、法家的思想融合,再到近代以来,对西方优秀文化理念的借鉴,特别是对马克惠义基本原理的崇尚,每个时代的核心价值观都会根据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继承并传承传统文化同时又推陈出新。据此可知,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哪些价值①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 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③维护着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 ④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并提供借鉴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8.对下列图片的解读较为合理的是A.文字的艺术性要高于实用性 B.亚非欧文明总体比美洲文明先进C.文明形态表现方式多种多样 D.文字是早期文明的重要表现形式9.表2为公元前1650年古埃及的莱因德数学纸草书部分记载,这些记载A.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生产活动 B.侧重研究生活中的几何问题C.深受阿拉伯科技文化影响 D.代表了古代数学的最高成就10.下图为15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大迁徙流动方向示意图,导致这一历史变化的因素不包括A. 新航路开辟 B.三角贸易C.经济全球化 D.物种外传11.雅古希精神话中,宙斯虽是众神之父、宇宙的主宰,却无法行便专制暴君的特权,普罗米修斯可他的禁令偷盗天火传给人类,埃斯库罗斯更是让普罗米修斯发出“宙斯的主权不打倒,我的苦难就境的呼喊。这些反映了古希腊的文化价值观A.突出神人同形的特点 B.具有悲剧性和宏伟性C.深受地理坏环境的影响 D.追求人文精神的理念12.公元3-6世纪的的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徒,最终导致了西香王朝、贵霜帝国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进入中原的各少鼓民族或主动或被动地接受中原文化,在中亚和西亚,无论是印度文化还是伊朗 文優者的文化。由此可见,这次大迁徒融合了入发了古代欧亚文明的衰落A.引发 B.根源于各文明区宗教冲突C.促进游牧与农耕文明的融合 D.有利于西欧建立封建社会x生的简单商品社会,还满足了在高度发展的13.有学者认为,罗马法横跨巨大的时空,不仅满足了它赖的巨价值主要基于其, 社会生活所需的法律价值、精神、原则。由此可T知, 罗马法的永恒D.法律体系 A.法理原则B.司法程序不 C.法律条文创13世纪初这一时期,说阿拉伯语的人民,14.美国史学家希提在《阿拉伯通史》中说: (“在8世纪中叶3,现修订增补、承先启后,这些工作是全世界文化和文明火炬的主要举起者。古代科学和哲学的重新发, 要归功于他们。”该观点得出的主要依据是阿拉伯人民A.发明了全新的阿拉伯数字 B.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文明C.完成了西亚地区的希腊化 D.传播并保存了东西方文化15.中世纪欧洲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分裂状态,基督救成为的文化符号,民族国家的崛起是欧洲逐渐走出中世纪的重要表现。下列选项中符合民族国家的崛起过程表述的意①中古中后期,西欧成为专制王权国家,为民族国家发展奠定基础。②对民族语言的重视强化民族认同,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③战争与革命传播自由平等思想促进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④“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⑧④ D.①②④16.如表中甲、乙、丙、丁代表了1650-1900年亚、欧、美、非四大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变化表(单位: %)下列选项说法正确的是A.甲地因人口替代推动了人口消长 B.三角贸易导致了乙地人口的衰减C.欧洲白人移民使丙地人口增长加快 D.疾病和殖民屠杀导致丁地人口变化第I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3个大题,共52分)17.(2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汉代与宋代丝绸之路示意图材料二 明清以前北方草原上一直存在着沟通中国与欧亚内陆的“草原丝绸之路”。自蒙古入主中原,草原上诸游牧民族高度依赖中原农耕地区的丝绸、粮食 古诸部与明朝的对立,直接导致 “草原丝绸之路”的衰据。食和各种手工业品等。但随着元朝的覆灭,尤其是蒙介进行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国际商道。全程约1.3万公室,万里茶道应运而生。万里茶道,是以茶叶为媒堡。随着商道的活跃,大批内地人前往蒙古地区各城镇,分前从都起自福建崇安,一路向西最终到达圣彼得增强了各民族及地区间的交流融合,有力地推动了' 蒙古地区的发展。运输、旅店、建筑、食品、缝纫等行出走向衰落。 万里茶道繁荣两个多世纪后在民国川 -摘编自倪玉平、崔思朋材料三。2017年5月,俄罗斯驻中国大使提出万里茶道:清代中俄茶叶贸易与北方草原丝绸之路研究》7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时 理一带一路”框架下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设想,同年 之路”以此来落实好两国的留任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发示中方致力于与俄方共同打造“冰上丝绸 贸易互联问题。 理等领域带来契机,也可成为两国蓝色伙。“冰上丝绸之路”建设为两国地区合作、航运开发、北极治动两国在新型大国关系的框架下不南伴关系建立的开端。蓝色发展理念的丰富与蓝色活动的开展将推 摘编自白佳玉、:不断加强合作,继而推动中心周边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上丝绸之路”到“蓝色伙伴蔚《以深化新型大国关系为目标的中俄合作发展探究一 从“冰 关系”(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丝绸之路线与汉代相比发生的变化并简析其变化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托紫插万里案道的特点并分析其兴起的背景。(10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21红倡导共建“冰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的时代价值。(4分)1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人类文明的第一楼曙光出现在水土丰沛的大河流域。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每年春李的河水泛滥给农田带来肥沃的淤泥,大约在公元元前4300年, 生活在这里的苏美尔人开始了向文明的过渡。北非的尼罗河纵贯埃及全境水量充沛。主壤肥沃,有学者把埃及称为“尼罗河的贿礼”,约公元前3100年,埃及开始形成统一一的国家,并且创造了辉煌灿灿烂的高度文明。根据以上材料,提炼出个观点, 并结合材料和所学 世界史的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 体现材料主题:史论结合,论述条理清楚)19. (18分)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不能算是最早的,但是唯一的从未中断过的文明。..华文明的组成,既包括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域的较早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文明,也包括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文明。它的演进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视为不同地域的文明以及不同民族的文明,在交往过程中整合为一体的过程。....此后虽然历经战乱与分裂,不断有新的文明元素加入进来,但没有任何一种文明的分支分裂出去,所以这个大格局始终保持着它的完整性而没有打破。 -严文明《中华文明史》。(第一卷)材料二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后,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逐渐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开设的规模最大的机器制造的军事工业。1876年,李鸿章又派唐延枢以官督商办形式筹办开平矿务局,这是一家大型新式采煤企业。...洋务派后期,少数“官督商办”企业的民用企业发展为独立经营的商办企业,从而产生了早期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一根据《中外历史纲要(上)》等改编 材料三宋代的毕异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15 世纪40年代,德国工匠谷登堡在中国活字印刷和油墨技术的基础上,创造出了金属活字排版印刷,并把造酒用的压榨机改装成了印刷机,代替了纯粹的手工操作,从而提高了质量和效率,使得文字信息的机械化生产和大量复制成为可能。谷登堡的印刷术标志着印刷时代的新纪元。1455年,谷登堡用他的活字印刷方法印刷了第一-批拉丁文《圣经》,这个事件标志着西方进入了一个信息迅速、廉价传播的时代。 国中,一摘编自 《外国新闻史名词解释》(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4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洋务运动对推动中国早期经济现代化的贡献,分析洋务运动破产的主要原因。(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谷登堡的技术成就及对文化发展的意义。(8分)广安二中高2023级2025年春半期考试历史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16: DBCDA ADDAD DCADA B17.[答案] ()不同:从海陆并举到以海路为主。(2分) 原因:经济重心蓬渐南移,造船和航海技术提高,宋与西北少数民族政权并立,陆路受阻;陆路自然条件恶劣:宋代海外贸易的商品种类由原先以丝绸为主转变为以瓷器、丝绸等为主。(6分, 任意3点得6分)(2)特点:以茶叶为媒介,多维一体:存续时间长:涉及地域广:经营种类多样;影响深远。(6分, 任意3点得6分)背景:元灭亡后的明蒙冲突使草原丝绸之路衰落:游牧文明对农耕文明在经济上的依赖;明清商品经济繁荣,(4分,任意两点得4分)(3)时代价值:和平合作:拓宽合作领域:有利于推动中俄周边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构建。(4 分)18. [答案]观点:各区域人类的早期文明往往发源于大河流域。论述:大河流域由于水量充沛,土壤肥沃,在生产力极端落后的人类早期,更适合于人类生存和居住,由此决定了各区域人类的早期文明往往诞生在大河流域。如西亚的两河流域,早在公元前4300年左右,生活在这里的苏美尔人就开始了向文明的过渡,他们创造了迄今所知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楔形文字, 《吉 尔伽美什》中著名的洪水故事,则生动反映了两河流域居民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则孕育了古埃及文明,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统一,其莎草纸文书是古埃及文明的重要特征之一,他们还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对后世历法产生了重大影响。综上所述,大河流域由于特殊的地理优势,往往成为人类早期文明的发源地。19. [答案] (1)特点:连续性;多元一体:包容性;凝聚性(或完整性)。(4分)(2)贡献:创办新式学堂,翻泽西方书籍,为经济建设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生产方面引进西方的工厂制度,进行机器大生产:经营方式上采用官督商办与官商合办的民用股份制企业,股票走向市场: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和发展。(4分)原因:只是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和生产技术,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础 上的修外补,其失败的必然的。(2分)(3)成就:采用金属活字印刷:将多种技术整合在一起, 发明印刷机。(分)意义:有助于文化的大众化,对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促进各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推进了文化的传承、传播与保护,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