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件54张PPT。 我是南方女孩丹丹,好想去东北旅行,欣赏东北的人文自然景观,体验当地的少数民族风情!东北风光人口分布活动东北地区的面积与人口统计(1)据表估算2010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人口分别约为1953年的多少倍。( )(2)据表计算2010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人口密度分别是多少。( )3倍多,2倍多,2倍多84.4、146.9、297.6人/千米2活动 读图,说一说,东北地区人口密度大于100人/千米2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哪里? 方法点拨一线面结合法 地图上的点,一般指城市、港口、工业中心等;线一般指山脉、河流、交通线等;面指一般地形区 、行政区等.我们先在地图上找出人口分布的稠密区和稀疏区,再结合东北的地形区山脉等,采用线面结合法就掌握了人口分布规律。探究活动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影响东北人口分布的因素又是什么?探究活动 东北的少数民族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分布的?城市分布设计活动 请找出哈尔滨、大庆、牡丹江、绥芬河、长春、沈阳、大连、鞍山等城市,设计一条合理的旅游线路,并选择好交通工具,来游览这些城市。考考你 说出东北地区的主要铁路干线——京哈线、哈大线、滨洲线、滨绥线。方法点拨二以线串点法 我们先在地图上找出东北的主要城市,再结合东北地区的铁路线,采用以线串点的方法就掌握了东北地区的城市分布规律。我来当导游 请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哈尔滨、长春、沈阳这三个省会城市的特点,并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能向大家进行介绍。哈尔滨哈尔滨圣索菲亚大教堂长春沈阳沈阳张氏帅府 沈阳故宫有古建筑90余幢,是中国现存的仅次于北京故宫的皇宫建筑群。 辽东半岛南部的大连,地理位置优越,是东北地区的重要门户,与日本、韩国、朝鲜和俄罗斯联系密切。大连依山傍海,环境优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是著名的避暑旅游胜地。大连的造船、机车制造、石油化学、服装等工业发达,也是全国重要的水产基地。每年9月初举办的大连国际服装节,不仅弘扬了中华服饰文化,更是一个国际性经济文化旅游盛会。 大连是一个北方城市,为什么“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呢?在大连举办国际服饰节,有哪些优势条件?活动课堂练习1.下列地区中,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是 ( )A.三江平原 B.长白山地C.辽河平原 D.小兴安岭2.分布在长白山东侧的主要少数民族 ( )A.回族 B.朝鲜族C.蒙古族 D.鄂温克族3.东北地区占主要地位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 )A.公路 B.河运C.铁路 D.航空4.哈大线、滨洲线和滨绥线交会的城市是 ( )A.哈尔滨 B.长春C.沈阳 D.大连CBCA再见!东北的人口与城市分布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会归纳东北地区的的人口分布特点;(2)了解东北地区主要民族的分布特点;(3)会归纳东北地区城市分布特点。过程与方法目标:(1)运用“东北地区人口分布”图和“东北地区的面积与人口统计”表等,归纳东北地区的的人口分布特点(2)运用“东北地区主要民族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主要民族的分布特点;(3)运用“东北地区城市与铁路分布”图,归纳东北地区城市分布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在新情境中迁移运用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2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学习了“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初步掌握了区域地理的一些学习方法,本节要继续渗透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让他们能在新情景中迁移运用。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但用地图学习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能读懂地图上的地理事物间的空间关系和因果关系,对学生来说也是难点。根据本课的内容,我创设了一个情景,贯穿全课。让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组内讨论合作,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以学生为中心,实现教学理想。3重点难点 (1)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特点;(2)会运用地图归纳某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丹丹是一位热爱旅游的女孩,住在南方的她一直渴望去东北旅行,感受东北的人文自然景观,体验少数民族风情。她收集了东北的一些图片,让我们来欣赏一下。放映“东北风光”,学生欣赏。东北的确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今天我们就和她一起进行一趟东北之旅。活动2【活动】二)合作探究,交流共享 1、探究东北地区的的人口分布特点探究过程:(1) 过渡:丹丹也是一位地理爱好者,每去一个地方,她都要了解一下当地的人口分布状况。东北的人口分布究竟如何?我为大家提供一幅“东北地区人口分布”图和“东北地区的面积与人口统计”表,同学们来探究一下黑吉辽三省的人口密度分别是多少?人口密度大于每平方千米100人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哪里?学生探究、交流。引导学生归纳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特点:东北地区人口分布不均;中部和南部人口多,其中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人口较为稠密;北部和东部人口少。方法点拨:线面结合法(地图上的点,一般指城市、港口、工业中心等,线一般指山脉、河流、交通线等,面指一般地形区、行政区等,我们先在地图上找出人口分布的稠密区和稀疏区,再结合东北的地形区山脉等,采用线面结合法就掌握了人口分布规律。)(2)探究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提问】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学生交流,归纳:地形、气候、河流、交通运输条件、工业与城市分布、经济发达程度、资源分布状况等方面都对人口分布有影响。【提问】影响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会是什么?学生交流,归纳:东北地区中部和南部多平原,工业和交通运输发达,因此人口稠密;北部、东部山地多,工业和交通运输条件较差,因此人口稀疏。【板书】1、人口分布不均:(1)分布特点:东北地区人口分布不均匀。中部和南部人口多,北部和东部人口少。(2)影响因素:地形、工业和交通运输发达程度是影响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2、探究东北地区主要民族的分布特点。过渡:东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区之一,丹丹想感受一下东北的民俗风情。东北地区有哪些主要的少数民族,又是怎样分布的呢?你能结合“东北地区主要民族分布”图,向她介绍一下吗?出示东北地区主要民族分布”图,学生读图交流。引导归纳:东北主要的少数民族有满族、回族、蒙古族、朝鲜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等。其中满族是东北地区分布最广、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的分布:满族分布广泛;蒙古族分布在西部;回族主要分布在中部;朝鲜族分布在长白山两侧;鄂温克族分布在西北端;鄂伦春族分布北部山区;赫哲族分布在三江平原。教师展示《民族底片——满族、鄂伦春族、赫哲族》,学生能说说民族服饰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板书】2、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区:(1)主要少数民族: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等。其中满族分布最广、人数最多。(2)少数民族的分布。3、探究东北地区城市分布特点。过渡:东北是中国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丹丹来到东北,请你为她设计一条旅游路线,选择好最便捷的交通工具来游览东北的以下城市——哈尔滨、大庆、牡丹江、绥芬河、长春、沈阳、鞍山、大连。了解东北地区城市分布特点。出示“东北地区城市与铁路分布”图,学生设计路线。学生交流,明确这些城市集中在交通干线沿线地区,特别是哈大线、滨洲线、滨绥线沿线地区。方法点拨:以线串点法(我们先在地图上找出东北的主要城市,再结合东北地区的铁路线,采用以线串点的方法就掌握了城市分布规律)(2)归纳出哈尔滨、长春、沈阳三个省会城市的主要特点。过渡:下面,丹丹就要到东北的三个省会城市去旅行了,请你作为导游,向她介绍一下。同学们先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准备介绍城市。学生介绍这三个城市,老师相应出示城市图片。(3)了解大连在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方面的特点。过渡:来到东北,还有一个被称为“浪漫之都”的地方,它依山傍海,夏无酷暑,冬无严寒,被评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它就是大连。我们一起到这个城市去看看。学生阅读P35页的活动材料2。探究大连为什么“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在大连举办国际服装节,有哪些优势?学生明确:大连位于北纬40度以南,是东北地区维度最低的地方,而且依山傍海,气候深受海洋的影响,因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优势条件:地理位置优越,是东北地区的重要门户,与日本、韩国、俄罗斯联系密切;海陆交通便利,工业发达,城市基础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是著名的旅游避暑胜地。【板书】(1)分布特点:城市主要集中在交通干线沿线地区,特别是哈大线、滨洲线、滨绥线沿线地区。主要城市: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等。活动3【活动】 三)归海拾贝,课堂小结。 1、学生复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教师补充板书,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活动4【测试】四)反馈检测,情感提升 (一)课堂练习:1、东北三省中,人口密度最大的省是。该地区人口稠密最主要的原因是。2、东北地区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A、汉族B、满族C、鄂温克族D、鄂伦春族3、哈大线、滨洲线、滨绥线的交点是()A、哈尔滨B、大连C、满洲里D、绥芬河4、中国著名的汽车工业基地是下列哪个城市()A、哈尔滨B、大连C、长春D、沈阳5、2013年9月大连服装节要开幕,来自满洲里的李明要乘火车到大连观看开幕式,请你帮忙设计一条从满洲里到大连的行车路线,并写出沿途经过的省会城市。答案:辽宁省冬季气温较高BAC滨洲线——哈大线哈尔滨长春沈阳(二)反馈讲评。结合学生的做题情况进行讲解、点评。(三)结束语:丹丹的东北之旅就要到此结束了,感谢大家的参与!愿今天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能迁移运用到你们以后的学习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二节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课件 (2).ppt 第二节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分布 教学设计 (2).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