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2025届高三第二次适应性调研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泰州市2025届高三第二次适应性调研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江苏省泰州市2025届高三第二次适应性调研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并且能够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当中,就文艺理论研究而言,也应实现从向西方文论、西方话语的“跟跑”,到与西方理论和西方话语“并跑”,甚至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实现理论话语“领跑”的重大转变。要做到这一点,必然要致力于构建中国特色文论话语体系,增强中国文化的主体性和中国文论研究的主体意识、再创造意识。
利奥塔在《后现代状态:关于知识的报告》一书中从哲学角度阐述了后现代知识观是不断追求“误构”模式。利奥塔的“误构”理论的启示性在于,一国理论在引介、吸收、借鉴他国理论时,应当尽力避免误译型、误解型和误用型误读,并自觉地在对外来理论进行准确理解与合理评价的基础上,通过一种“移花接木”式的嫁接方式创造出具有民族性、生命力和解释力的理论形态。这方面,中西方都有不少成功的先例,可分为“移中接西”和“移西接中”两大类。前者如西方意象派理论,其开创者庞德尽管不懂中文,却在一个偶然机会将中国古典意象和诗学精神进行合理化的“误构”,融入自己的诗学思想和文化土壤中,并进行逻辑化、体系化、科学化的生发创造,提出了意象派诗歌创作“三原则”,成为具有可操作性的理论批评形式,对西方现代诗歌理论和创作产生深远影响。后者如生态存在论美学,其创立者曾繁仁先生将马克思的唯物实践观及其所包含的存在论哲学思想,以及西方现象学、存在论和生态学思想移入中国语境并加以改造,构建起一种蕴涵中国古代生态智慧、符合时代特征、富有生命力的当代中国生态美学体系。这对我国当代美学学科建设的突破和文艺批评话语的丰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认为是对西方理论成功误构的一个重要理论成果。
中国文艺理论在困境中突围,必须返归本源,接续传统,重构自身业已“失范”的话语谱系。季羡林先生曾一针见血地提出,“我们中国文论家必须改弦更张,先彻底摆脱西方文论的枷锁,回归自我,仔细检查、阐释我们几千年来使用的传统的术语,在这个基础上建构我们自己的话语体系”。回顾近现代中国文论发展史,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钱钟书的《谈艺录》和《管锥编》等,都是依照中国传统的“宗经”“依经立义”的阐释模式和言说方式,同时吸收当代西方理论资源,发掘出中国传统文论话语新内涵的典范之作。由此,将西方文论话语与中国古代文论话语进行相互参证,以新思维、新方法对古代文论进行重释,以增强其对当代文化经验阐释的有效性,这也是一条重要的突围路径。
中国当代文艺理论出现的种种“贫困”境况,表明理论“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事实上,世界范围内有生命力的理论思潮和理论话语,大都是在与文艺经验和现实实践的互动结合中生发创造出来的。比如风靡全球的巴赫金“狂欢化”“复调”“独白”理论,其理论根源就来自于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与《少年》等小说特点的抽绎提取;美国新历史主义之父格林布拉特提出的“文化诗学”理论,同样是从对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戏剧的解读中归纳总结而出的。而当代中国正处在变革和社会转型期,各种新鲜、独特的现实经验和文艺创作实践形式层出不穷,亟需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的“亲密接触”,进而从中发掘和提炼出基于本土文艺实践、富有时代特征、具有普遍理论价值的原创性理论话语。因此,文艺理论的返本归源,就是要在多层面、多视角、多维度考察的基础上,与中国本土文艺经验和文艺实践进行有效性契合,在批判和阐释中努力创生新的理论增长点,在直面中国本土问题中构建“理论中的中国”、“学术中的中国”和“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
(摘编自刘发开《在走出“误读”和“贫困”中构建中国特色文论话语体系》)
材料二
在明晰传统文论民族特色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在如何贯通古今、让传统文论焕发当代活力上下功夫,让传统文论以新的面貌真正走进当代、融入当代,成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的创新创造因素。
贯通古今要站在当代的立场上打破古今的界限,从当代的理论眼光和视野去阐释和开发传统文论的当代意义。任何历史都是当代史。传统文论并非只是固态的文化遗产,而是可以通过当代阐释使其意义通向现代文明,在现代文明中获得新的意义,焕发出当代活力。比如传统文论中的诗教传统,其文化价值取向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指导作用。诗教传统强调文学艺术的政治、道德和育人成人的作用,以及“寓教于乐”的教育方法与途径,在今天的文化强国建设中不仅要继续沿袭而且要发扬光大。
贯通古今要在接通今人与传统文论的精神价值和思维方式的基础上,从术语、概念的转化和在当代文论中的运用上下功夫。传统文论所面对的文学类型与当代有差别,传统文论理论表述的方式和语言与当代也有差别,如果硬搬传统文论的概念、术语来评论当代文艺,显然有刻舟求剑之愚。但是,传统文论的某些概念和术语在今天依然有效,并得到广泛运用,那就应该让它焕发当代活力,使之在当代文论中继续发挥作用。比如“以形写神”“传神”“意境”等。而另一些术语和理论命题,通过阐发它的现代价值和意义,能为当代文论的构建提供理论参照,比如言、象、意之间的关系,从当代符号学的角度对其进行现代阐发,可以找到许多丰富的理论启示。这一类理论命题的阐发还有很多,需要研究者多去探索。
(摘编自蒋述卓《贯通古今,推动传统文论以新的面貌融入时代》)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就文艺理论研究而言,也应实现从向西方文论、西方话语的“跟跑”,到与西方理论和西方话语“并跑”,“领跑”的重大转变。
B.庞德“移西接中”,提出了意象派诗歌创作“三原则”,成为具有可操作性的理论批评形式,对西方现代诗歌理论和创作产生深远影响。
C.林布拉特提出的“文化诗学”理论,是从对莎士比亚戏剧的解读中归纳总结而出的,因此,文艺理论与中国本土文艺经验和文艺实践进行有效性契合。
D.传统文论的一些观点可以通过阐发它的现代价值和意义,能为当代文论的构建提供理论参照,比如言、象、意之间的关系。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利奥塔的“误构”理论告诉我们,一国理论在引介、吸收、借鉴他国理论时,应当尽力避免误用,而是“移花接木”,创造出新的理论。
B.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钱钟书的《谈艺录》和《管锥编》等,都是以新思维对古代文论进行重释,发掘出中国传统文论话语新内涵的典范之作。
C.世界范围内有生命力的理论思潮和理论话语,大都是在与文艺经验和现实实践的互动结合中生发创造出来的。
D.贯通古今,可以通过当代阐释使传统文论的意义通向现代文明,在现代文明中获得新的意义,焕发出当代活力。
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观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
A.王国维引入叔本华的观点解读《红楼梦》。
B.刘勰提出“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C.刘熙载提出“诗品即人品”。
D.姚鼐的“义理”、“考据”、“文辞”。
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提及“中国传统文论”对构建当今中国文论的意义,试比较它们的侧重点有何不同。(4分)
5.传统文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试根据材料二,用中国传统文论解读《祝福》。(6分)
(二) 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渔家姑娘在海边(节选)
林那北
舞台上重新亮起灯,所有人都坐到台下。陈英脱掉外套,只剩紧身黑毛衣,黑运动裤,整个人霎时一缩,像一株突然剥掉几层皮的树木。许三妹走近,手搭到她背上,小声说:“以前的动作应该不记得了吧 没关系,动作可以简化点,走位大致在就行。队形和过去一样,没改,音乐也没改。试一试,你自己把握啊。”
陈英唇动了动,短促地笑了一下。然后她俯身把章久淑用的小竹篓提起,系到腰间,从侧面的台阶一步一步登上,站到二道幕旁。等音乐时,她用牙把斗笠檐咬住,揪掉马尾辫,拢起头发,拉高,在头顶后方盘出一个小髻——这是从前的发型啊,从小学一年级一直到十六岁,她都梳这种发型。她觉得那一根根向上的发丝把她整个人一节节往上拉高了。
音乐响了,她猛地深呼深吸两口,提起身子冲上台。晕眩,空洞,脚下虚无地踩着,恍惚间音乐终结,台上台下一片寂然。
许三妹走到轮椅前,俯身跟章久淑说着什么。章久淑过了一会儿才短促地答:“再说吧。”
女人们接连站起,木着脸往外走。
陈英跑下台,推起轮椅。没有人跟她说话,她勾着头,也不想说。从老年大学回来的路上,车内黑乎乎的,没有声响,偶尔有人说话也是趴在耳边,声音细微神秘,辨不清内容。章久淑也沉着脸一句不吭,到家后就进了卧室。“没事,有事我喊你。”说着就关上门。
一会儿陈英的手机响了,是陈星。陈星说:“你明天不能去跳那个舞,绝对不能!”
陈英问:“为什么?”
陈星嗓子一下子大了:“你知道徐县长现在麻烦有多大吗 你知道章部长帮一下我,对我有多重要吗 你怎么还敢去跳舞 ”
陈英说:“为什么不敢 ”
陈星吼起:“你到底真傻还是假傻啊 那风头是你可以出的吗 台上那些都是什么人你不知道 你想想自己的身份,你是谁呀 你干吗在这时候去得罪她们 ”
陈英牙齿轻轻咬住唇,把通话键摁掉了。陈星再打过来,她不接。陈星发了一串微信,每条都很长,她也不看。她知道自己是谁,如果那年不是陈星出生,她没有离开学校,她一点儿上大学、进中专的可能性都没有吗 上了学,像许三妹一样学舞蹈,即使摔伤,不能跳舞,毕业后也可以教学生跳,那她也许就能在市直机关工作和退休,然后也住进这个小区,成为正式业主,自然而然成为领舞。
今天她上了台。
今天她跳了舞。
今天把章久淑的位置取代了。
陈星说你以为自己是谁
已经离开舞台几十年,她确实早不是当年那个陈英了,那一刻她哪来的胆竟敢说自己能跳 敢上去跳 她跳不了了。
手机又响了,这会儿是许三妹。
许三妹说:“我微信号就是这个手机号,一会儿你加我。”
陈英没有答。
许三妹说:“今天你跳时我录了视频,加微信后我发你,你自己看看。”
陈英轻轻“嗯”了一声。
许三妹说:“已经通知下去了,明天上午串排,全队参加。有些地方我还得帮你抠一抠,脊柱的流动感和动作末梢的延展还得注意一下。上午八点半,你们小区的排练厅,记住了,别迟到。”
陈英支吾着,她说:“我……还是不去吧 ”许三妹马上说:“为什么不去 章部长也承认你确实跳得好。这个女人格局很大,她没任何问题,其他人由她去说服。你今天一出场,六个平转接顺风旗、小射雁亮相,就把她们都震住了,所以你怕什么 确实有点匆忙了,但没办法,你是救场啊。去,明天上午多练几遍就熟悉了。就这么说定了吧,下午演出,章部长的服装你恰好可以穿。鞋呢,看上去你脚跟我差不多,也是38码吧 ”
陈英又“嗯”了一声。
许三妹说:“那就好,明天我给你带一双驼色舞鞋。你一上去,我心就定了。”顿一下,她提高了声音,“你一上去,整支舞就撑起来了。”
陈英觉得后脑勺那里麻了一下。“你一上去,整支舞就撑起来了。”这话以前许三妹说过多少次啊,她那时太傻,没听出分量。她呼吸急促起来,像有支打气筒一下一下地把气往她体内充。“真的 ”她小声问。
许三妹说:“我说过假话吗 明天演出我给你化妆!”
电话断了。过了好一阵,陈英才垂下手,把手机抓在掌心,搁在双腿间。很快铃声又响,陈星在那头急切地说:“我发了那么多微信,你都没看 ”
陈星说:“徐右林刚被带走了……你现在不要跟章部长再提起他,我的事也千万别提。记住,什么都不要说!先这样。”
陈英咧咧嘴,居然有一丝欣喜从胸口划过。徐右林被带走,这个结局还是来了。恶要是没恶报,这世道怎么可能变好呢
她把许三妹微信加上,对方马上通过,发来视频。她看到自己了,穿一身黑——那么黑,那么……泪突然涌出,像两道溃坝的水。她用手重重抹了抹,再把巴掌摊到鼻尖外,双掌湿了,但干干净净,她的泪不是浊的。从小到大,她一张舞台照片都没有过,现在却在手机里动起来。腰肢显硬,肩颈偏僵,稳定性不够……但是,但是,她的肢体还是舒展的,旋转是有力道的,她原来真的还能跳。
她把视频收藏了,插上耳机,关了灯。四周暗下来,这么大的世界只剩下手机屏那么小一块在幽幽发出光,光的中央是她,她拿着斗笠,系着竹篓,左旋右转、上提下蹲,穿手,顶胯,盘腰,蹬腿。“大海边哎沙滩上哎,风吹榕树沙沙沙响,渔家姑娘在海边哎,织呀织渔网,织呀么织渔网……”多好啊,仿佛把她翅膀也织出来了,她在飞。
她抬头往窗外瞥一眼,夜正越来越深,明天也就越来越近了。明天,她要找章久淑说一说陈星的事。她的弟弟陈星至少到现在为止都不贪、不抢、不嫖、不赌,她为他付出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明天,她要参加排练,要正式重登舞台。不可能再有这样的机会了,这一生她只剩下这五分二十八秒能重新发一次光了。然后,等章久淑脚好了,她会离开这里,找一个海岛转转,去亲眼看一看大海、沙滩、渔网。
(选自《十月》2023年第六期,有删减)
6.下列有关文本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是(3分)( )
A.小说中章九淑在舞蹈训练摔伤后,看到舞台上训练有素、翩然起舞的陈英,她是默许的。
B.陈英在弟弟陈星“你以为你是谁”的质疑之后更加坚定了自己跳舞的选择。
C.舞蹈《渔家姑娘在海边》像一盏微弱的烛光,短暂照亮过陈英的自我意识。
D.小说最后陈英决定“去亲眼看一看大海”是陈英在为家庭和他人牺牲了半生后,对自我的捡拾和对生活的重建。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采用陈英的自我发现与陈星、徐右林的官场际遇相结合的双线并行结构,陈述陈英在昔日恩师许三妹的鼓励下决心替代章九淑领舞的故事。
B.小说写陈英第一次登台时,刻意只展现了陈英内心的恍惚,避免了叙事的平淡。
C.作者正面书写官场争斗与人事浮沉,将人物置于忽明忽暗的紧张关系中。
D.陈英被作者塑造得具有惊人的爆发力,她在自爱、理性的同时又是感性的。
8.小说作者在采用第三人称视角讲述时,常以陈英的限知视角展现其心路历程,试结合文本进行分析其作用。(4分)
9.作家徐刚在推介小说《渔家姑娘在海边》时指出,“作为身体解放的舞蹈,它包含的象征意义也呼之欲出”,请你试结合文本分析小说最后陈英替补领舞的象征意义。(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文本一:
臧僖伯谏观鱼
左丘明
春,公将如棠观鱼者。臧僖伯谏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不轨不物,谓之乱政。乱政亟行,所以败也。故春蒐、夏苗、秋狝、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也。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归而饮至,以数军实。昭文章,明贵贱,辨等列,顺少长,习威仪也。鸟兽之肉不登于俎,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于器,则君不射,古之制也。若夫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资,皂隶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公曰:“吾将略地焉。”遂往,陈鱼而观之。僖伯称疾不从。
书曰:“公矢鱼与棠。”非礼也,且言远地也。
(节选自《左传》)
文本二:
上书谏猎
司马相如
臣闻物有同类而殊能者,故力称乌获,捷言庆忌,勇期贲、育。臣之愚,窃以为人诚有之,兽亦宜然。今陛下好陵阻险,射猛兽,卒然遇轶材之兽,骇不存之地,犯属车之清尘,舆不及还辕,人不暇施巧,虽有乌获、逢蒙之伎,力不得用,枯木朽株尽为害矣。是胡越起于毂下,而羌夷接轸也,岂不殆哉!虽万全无患,然本非天子之所宜也。
且夫清道而后行,中路而后驰,犹时有御橛之变,而况涉乎蓬蒿,驰乎丘坟,前有利兽之乐,而内无存变之意,其为祸也不亦难矣!夫轻万乘之重不以为安,而乐出于万有一危之途以为娱,臣窃以为陛下不取也。号
盖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无形,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者也。故鄙谚曰:“家累千金者,坐不垂堂。”此言虽小,可以喻大。臣愿陛下之留意幸察。
(选自《昭明文选》)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得一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故讲事A以度B轨量C谓之轨D取材以章E物采F谓之物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讲大事,演习、练习祭祀、军事等大事。现代汉语词汇“讲习所”中的“讲”与此意思相同。
B.矢,指陈设,隐公在棠地陈设渔具,与成语“矢志不渝”中的“矢”意思相同。
C.清尘,谓行而起尘也,清者,尊贵之意,意在美化。“重湖叠巘清嘉”中的“清”与此用法同。
D.毂,指车轮中心用以镶轴的圆木,文中代称车轮。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帆”与此用法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臧僖伯认为国君是把民众导引向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的人,规则是国家安定的基本条件,在冬季操练武事是符合农业生产规律的。
B.在臧僖伯看来,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狩猎活动,但狩猎所获如果不是用于祭祀与军事,这样的狩猎是违背古礼的,隐公观鱼不属此类。
C.人与动物数量众多而材性各异,司马相如认为民众中必定有这样的出类拔萃者,比如以力气称誉的乌获,以速度称誉的庆忌等。
D.司马相如认为君王狩猎,安全至关重要,如果喜好到险阻之地射杀猛兽,稍有闪失,即使有过人的猛士,也无法施展营救之功。
13.把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公曰:“吾将略地焉。”遂往,陈鱼而观之。(4分)
(2)盖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无形。(4分)
14.同样是对狩猎豫游的劝谏,臧僖伯和司马相如的说理方法各有什么侧重。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城 上
【唐】李商隐
有客虚投笔,无憀独上城。
沙禽失侣远,江树著阴轻。
边遽稽天讨,军须竭地征。
贾生游刃极,作赋又论兵。
【注】有客: 诗人在郑亚幕府充任幕僚,故自称有客。遽:传递官府文书的驿车。稽:迟延。地征:土地赋税的征收。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无憀,即无聊。诗人百无聊赖,徙倚彷徨,不知所往,只能一个人登上城楼消遣时光。
B.诗人登楼所见之景清丽悠远,沙鸥翱翔,江水清湛,绿树成荫,到处是一派清新的风光。
C.国势日蹙,敌寇犯禁,朝廷抵御讨伐不及时,疆域之内,朝廷收税以应付战争之需。
D.清代冯浩认为本诗不似玉溪生所作,判断的依据大概是本诗内容、风格均不似无题诗。
16. 有人说“虚”字是本诗的诗眼,诗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统治者用刑罚监督人民,用威风怒气来震慑人民,只会导致“ , ”。
(2)陶渊明《归园田居》中“ , ”两句为恬静的村居生活增添了几分生趣。
(3)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很多古诗词中涉及重阳习俗,比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人间第一枝,当数柳。
我找一洁净的瓶子,把这枝柳插进去,我的书房里,便都摇荡着春的好意了。闭着眼,我也能感觉到,那河边的嫩黄与新绿,该如何堆积成烟。
烟?这真是个好字。是谁最先想出用“烟”来形容春柳的呢?我觉得,再没有一个字,比“烟”更能配春柳的了。这个时候的柳,也轻,也软,不胜风,真的就如丝丝淡烟,袅娜多姿。杜甫有诗云:“ ① 。”柳烟缭绕,城楼掩映其中,这春色不用看,单单想想,也诱人得很了。而郑思肖有诗句:“ ② 。”我觉得更富情趣。这里的柳烟,堆砌出繁茂之势,却不显笨重,有的只是浓酽,不饮也醉。是让站着看的人眼睛先醉了,如何分得清扬帆远去的船只啊,它分明已和眼前的春色融为一体了。
古人好折柳相赠,多为离别。像鱼玄机的:“ ③ 。”不知此一别何日相见,只愿君心似柳心,年年青青。这里的春柳,绊惹上人间情思,离别已成定局,无法挽留,然可以把我最好的祝福,别在你的襟上,一枝柳,就是我送你的一个春天。请把春天带上吧,从此,一路的草,都将为你而绿。一路的花,都将为你而开。
佛教里普度众生的观音,一手持净瓶,一手拿柳枝,洒向人间都是爱。我觉得菩萨手里的这柳枝有意思,换成别的任何一种植物,都不恰当。唯这人间第一枝的春柳才与净瓶相配,那是初生的春,新嫩,洁净,纯粹,充满无限希望。
18.下列填入文中的古诗句,最恰当的是一项(3分)( )
A.①遥认孤帆何处去,柳塘烟重不分明
②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
③朝朝送别泣花钿,折尽春风杨柳烟
B.①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
②遥认孤帆何处去,柳塘烟重不分明
③朝朝送别泣花钿,折尽春风杨柳烟
C.①朝朝送别泣花钿,折尽春风杨柳烟
②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
③遥认孤帆何处去,柳塘烟重不分明
D.①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
②朝朝送别泣花钿,折尽春风杨柳烟
③遥认孤帆何处去,柳塘烟重不分明
19.下列句子中的“诱人”和文中加点处的“诱人”,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在烹饪过程中,厨师们会根据食材的特点和口感,巧妙地运用色彩、形状和摆盘等技巧,将普通的食材变得诱人可口。
B.华为最近推出了一系列新手机,这些手机都配备了超聚光伸缩摄像头、超高速风驰闪拍等先进技术,不仅功能强大,而且价格诱人。
C.在《中国好声音2020》的舞台上,单依纯以《永不失联的爱》赢得了导师的极高评价。她的嗓音诱人而富有感情,对尾音的处理显示了她超龄的成熟与专业。
D.苏子河的水面在灯光的映照下波光粼粼,与周围的建筑和树木交相辉映,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这样的夜景非常诱人,让人流连忘返。
20.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一名航天员在空间站意外受伤,无法返回地球治疗,女外科医生临危受命,登上太空完成了一场紧急救治手术……
3月15日起,俄罗斯电影《挑战》在国内热映,这是全球首部在太空实景拍摄的电影。
为完成拍摄,导演克利姆和女主角尤利娅两人,在2021年10月5日乘坐“联盟MS-19”飞船抵达国际空间站,在里面待了12天。
尤利娅坦言,在地面,一个剧组通常有上百人, ① ,不得不身兼数职:导演同时还是摄影师、录音师、灯光师和美术师;尤利娅除表演外,还要承担服装、化妆、道具和场记的工作。
失重状态下, ② 。原本在地面中等难度的开胸手术,在太空舱内变成未知;晃动的摄像设备拍摄出来的画面抖得厉害……
③ ,剧组聘请了俄罗斯顶尖胸外科医生作为顾问参与设计,并严格按照真实手术流程进行操作,尤利娅也接受了长时间严格的外科缝合训练。
为了顺利完成太空拍摄,与尤利娅进行过硬的身体素质和长时间、高强度的训练也分不开。她接受了将近三个半月左右与真实宇航员同等标准的严苛训练,还包括高强度的离心机测试、失重飞行训练等。
“如果电影主角是男外科医生,故事也是成立的,但女主角更意味深刻。”科幻作家姜未禾说,这让她不禁想起意大利的第一位女宇航员萨曼莎,她在随笔《成为一颗星》中提到,在这个(航天界)男性主导的环境之中,对女性的“歧视”虽然不是有意的,却无处不在,“平庸在女性身上更不容易得到原谅”。
“《挑战》敢于打破这种偏见,让观众深深感受到生命的韧性和女性力量的无限可能,这会让万千女性观众受到鼓舞,意识到她们也可以很棒。”姜未禾说。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6分)


2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要求修改为一个长句。可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真实的生活不会一帆风顺,总有酸甜苦辣。有人把生活过成了一地鸡毛,有人却把生活炼成了一首诗。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
2.A
3.C
4.(1)材料一侧重论述中国传统文论是构建中国特色文论话语体系的基础,要返归本源,接续传统,重构自身的话语体系。
(2)材料二侧重论述如何让中国传统文论焕发活力真正走进新时代,使其成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的创新创造因素。(每点2分)
5.①诗教传统强调文学艺术的政治、道德和育人成人的作用,祥林嫂的悲剧深刻揭示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控诉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②传统文论强调“以形写神”,《祝福》写祥林嫂“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表示她是个活物”寥寥数笔,一个濒临死亡的行尸走肉的形象就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表现祥林嫂已彻底坠入了绝望的深渊。
③传统文论强调“意”和“象”的关系,强调客观物象和主体间的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祝福》以雪的意象隐喻祥林嫂的清白无辜、处境艰难、留恋人间、并表示对她的挽悼。(每点2分)
6.B(根据原文“陈英支吾着,她说……”,陈英在弟弟陈星质疑后,已经决定放弃参加跳舞)
7.C(小说作者没有正面书写官场争斗与人事浮沉)
8.①小说以第三人称叙述陈英在许三妹老师的鼓励下从犹豫到坚定,决心顶替章久淑部长领舞的故事,叙述客观而冷静,行文简洁,详略得当;
②小说以陈英的限知视角讲述陈英的内心挣扎,真实而富有感染力,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代入感强);
③两种视角交织穿插,使小说行文自由,便于更好地塑造人物,突出主题。(评分标准:一点2分,答对两点即可)
9.①小说最后那高贵的舞者形象,是对地位鸿沟的冲破,象征着陈英勇于突破旧思想的桎梏,以保姆的身份替代“部长”领舞;
②小说最后高贵的舞者形象,还是陈英自我意识觉醒的标志,是陈英对自己逝去青春的补偿;
③小说最后高贵的舞者形象,也是作者借舞蹈的高贵表达对以徐右林等人为代表的人性堕落、官场污浊的无情鞭挞。(评分标准:每点2分)
10.C D F
11.B(矢志不渝指立下志愿,绝不改变。矢:誓;渝:改变。)
12.B(隐公观鱼属于此类)
13.(1)隐公说:“我准备到那里去巡视。”于是就去了,让渔民把各种渔具都摆出来捕鱼,他在那里观赏。(略,焉,陈鱼各1分,句意1分)
(2)聪明的人在事端尚未萌生时就能预见到,智慧的人在危险还未露头时就能避开它。(未萌,无形,状语后置各1分,句意1分)
14.臧僖伯侧重于直谏,从礼法角度劝谏君王,狩猎行为、收获都要符合礼仪,有益于民生与国用。司马相如侧重讽谏,通过举例论证、假设论证、道理论证等方法劝谏君王,君王的安全至为重要,不可沉溺于玩乐而置身于险。(一点1分,两点3分)
15.B(眼见之景是凄凉之景,失群的沙鸥,阴沉低垂的江树,是诗人孤独沉郁心情的写照)
16.虚,即空虚、无托、无希望,指向理想、人生与时局。①理想落空,本有贾谊那样的文韬武略,投笔从戎却无人赏识,怀才不遇。②人生无聊赖,孤独寂寞,精神空虚,只能登城观景来消遣愁闷,却触景生情,更增愁苦。③国运渺茫,边廷战事频仍而朝廷无御敌之策,只是借机对百姓横征暴敛,看不到困局的出路。(每点2分)
17. (1)终苟免而不怀仁 貌恭而不心服
(2)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3)示例: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江涵秋影雁初飞 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 菊花须插满头归
18.B(可根据后文的内容推断)
19.D(D项与原文意义相同,都是形容景色的美丽和迷人,使人陶醉其中;A项“诱人”指食物看起来非常美味,能够引起人们的食欲;B项“诱人”指价格合理,吸引人购买;C项“诱人”指嗓音非常动听,让人产生聆听更多音乐的欲望)
20.运用短句,节奏明快(1分),写出了初生的柳新嫩、洁净、纯粹的特点(1分),表达了作者对春柳的喜爱之情(1分)。
21.①而太空拍摄只有她和导演两个人;②表演和拍摄都变得困难;③为了确保医疗场景的专业性和真实性。(每点2分,共6分)
22.太空拍摄能顺利完成与尤利娅过硬的身体素质以及将近三个半月与真实宇航员同等标准的长时间、高强度的包括离心机测试、失重飞行等严苛训练分不开。(病句修改2分,长句3分,共5分)
23.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