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 年春季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一、积累运用(22 分)1. ⑴ jiān ⑵ 缚2. ⑴ 挣脱:全力摆脱 ⑵ 怅惘:惆怅迷惘,心里有事,没精神。3. B( A.俯拾皆是:低头就能捡到,形容数量极多且容易获得。 B.不胜枚举:无法一一列举,形容数量太多。 C.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D.应有尽有:该有的全都有,形容种类齐全 。)4. 语序不当(1 分)修改后的句子是:它创造了一幅永远存放在我们心中的完美图画(1分)5. 答案示例一:虽没有瀑布的壮丽,却有清泉的细腻。答案示例二:虽没有江河的奔腾,却有池塘的静谧。(按句式抓住田野景物及特点仿写)6. ①关关雎鸠 ②阡陌交通 ③长寿 ④风烟望五津 ⑤气蒸云梦泽⑥波撼岳阳城7. ⑴ 答案示例一:选择艺术体。这种艺术体字将树叶融入笔画中,不仅与“保护自然”的主题完美契合,更能体现出低碳生活的创意与美感。它能吸引人们的目光,激发大家对保护自然和低碳生活的兴趣,使宣传单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答案示例二:选择楷体。楷体字给人一种端正、稳重的感觉,能传达出低碳生活的严肃态度和重要意义。同时,楷体字清晰易读,能让受众更方便地获取宣传单上的信息,确保宣传内容准确传达给大家。(答出选择的字体和该字体的特点 1 分,意义 2 分)⑵ 妈妈,您别担心,参与低碳宣传活动并不会影响我的学习成绩。相反,通过参与这个活动,我能学到很多知识,还能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环保意识。我会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学习活动两不误,您就放心吧!(安抚妈妈对学习影响的担忧的情绪(1 分)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1 分)承诺保证学习活动两不误(1 分))二、阅读(48 分)8. D (A.“300种”错,B.“特意隐藏”的是中华单角魨幼鱼,C.“只有浙江人”错。)(2分)9. ①枫叶鱼在现实中是否存在(1分) ②形似枫叶的燕鱼属的鱼和中华单角魨,这两类鱼的尾鳍都是扇形的,不符合枫叶鱼的一个特征,即尾鳍分叉(1分) ③从图像上来看,和枫叶鱼最像的,也就是鲳鱼了(1分) ④聂璜从未见过枫叶鱼,通过《汇苑》推测其为枫叶化成,让渔民画了鱼的简图,再根据简图重绘在《海错图》中。(1分)10.答案示例:①用小标题,简洁醒目;(1 分)②提出疑问,引起思考;(1分)③加上插图,图文并茂。(1分)11.①叩拜春神(1分) ②嘴咬萝卜(1分) ③鞭打土牛(1 分)(必须是四字短语)112. ⑴ 运用排比手法,(1 分),强调了土牛泥土的神奇功效,全面展示牛与农耕文化的紧密联系,强化了“牛泥万能”的民间信仰。(1 分)(答夸张手法亦可。)⑵ 运用动作、神态描写,生动描绘年轻男子“哄抢”的激烈动作,以及姑娘的娴静姿态(1分),传递出节日的热闹与蓬勃朝气,表现人们对春日的热情与渴望。(1 分)13.答案示例:可以。(1分,后面有分析方可得此分)理由:本文介绍的是古人立春日的一系列民俗活动,(1分)这与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表现各地风土人情,展示传统文化习俗”是一致的。(1 分)14.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的“立春”,既是物候变化的标志,也承载着祈福、迎新的文化意(1分),文章中提及的迎春、拜春、咬春、打春、簪花、佩戴春物等仪式(1分,写出三种文中出现的民俗文化名称即可得分),通过这些方式祈求风调雨顺、农事顺利,这些民俗活动使立春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承载着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2分)。15.B (《蒹葭》并不是直白大胆地抒发情感,而是含蓄委婉地表达对“伊人”的思念和追求。诗中的主人公一次次地逆流而上、顺流而下寻找“伊人”,虽然道路险阻,但“伊人”仿佛总在眼前,这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情境,更营造出一种对美好追求的憧憬和坚韧的意境,而非绝望。)16.《蒹葭》每章以蒹葭、白露起兴(或直接以“蒹葭苍苍”“蒹葭萋萋”“蒹葭采采”起兴)(1分),渲染出寂寥凄冷的氛围,烘托了所思不见、求而不得的惆怅心情(1分)。《风雨》每章以风雨、鸡鸣起兴(或者直接以“风雨凄凄,鸡鸣喈喈”等起兴)(1分),渲染了凄风苦雨、萧瑟悲凉的氛围,烘托出女主人公没见到心爱之人时愁苦凄凉的心情(1 分)。17.C (该句句意为“我常常乘着小船,穿着轻便的衣服到亭上游玩,到了亭上就率性玩乐忘记回去。”“予时划小舟”为主谓宾结构,所以在后面停顿,“幅巾以往”中“幅巾”修饰“以往”,所以在“以往”后面停顿。故断句为:予时划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18.A(B.有误,“其地益阔”意为:小桥的南面更加开阔。“益”是“更加”的意思。C.有误,“觞而浩歌”意为:或把酒赋诗。“觞”是“名词作动词,端着酒杯”。D.有误,“不亦鄙哉”意为不是太庸俗了吗?“鄙”意为“庸俗”。)19.(1)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重点词:凄,使……凄凉;寒:使……寒冷。)(2)澄澈的小河,翠绿的竹子,阳光、阴影在门窗之间交错相接,尤其是在有风有月的时候更谐调美丽。( 重点词:澄,澄澈;尤:尤其。)20.甲文“凄清”,因为小石潭四面都被竹林和树木包围着,寂静没有旁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2分);乙文“清幽”因为阳光、阴2影在门窗之间交错相接,尤其是在有风有月的时候更宜人美丽(2 分)。(扣住文章内容,意对即可。)【乙】文参考译文:向东走数百步,有一块荒地,方圆约六十寻,三面临水。小桥的南面更加开阔,旁边没有民房,四周林木环绕遮蔽。我喜爱这地方,来回地走,最后用四万钱购得,在北面构筑亭子,叫“沧浪”。南面是竹,北面是水,水的北面又是竹林,没有穷尽,澄澈的小河翠绿的竹子,阳光、阴影在门窗之间交错相接,尤其是在有风有月的时候更宜人美丽。我常常乘着小船,穿着轻便的衣服到亭上游玩,到了亭上就率性玩乐忘记回去,或把酒赋诗,或仰天长啸,即使是隐士也不来这里,只与鱼、鸟同乐。形体已然安适,神思中就没有了烦恼,所听所闻都是至纯的,如此人生的道理就明了了。回过头来反思以前的名利场,每天与细小的利害得失相计较,同这样的情趣相比较,不是太庸俗了吗!21.①李白 ②纪传体 ③儒家22.答案示例一:古代经典是一座语文知识的富矿。《说文解字》剖析汉字结构,帮我们明晰造字原理,认识汉字演变。经典中的诗词歌赋,有着多样的修辞与精妙的句式,像骈文的工整对仗,能极大提升文学表达技巧,为写作添彩。(方向①)答案示例二:阅读古代经典能极大丰富语文知识储备。从《说文解字》里我们认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法,了解汉字演变。诗词经典中对仗、用典、押韵等文学技巧,为写作提供丰富借鉴,有效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方向①)答案示例三:古代经典是历史文化的鲜活记录。阅读《史记》,能知晓从黄帝到汉武帝的风云变幻,各阶层人物跃然纸上;从《礼记》能了解古人礼仪规范,深入理解传统文化内涵,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深入领略历史的厚重底蕴。(方向②)答案示例四:古代经典是历史文化的生动记录。阅读《史记》《汉书》这类古代经典,能让中学生穿越时空,直观感受从黄帝到西汉的政治风云、社会民生与文化脉络,深入理解历史发展规律,增强民族认同感,汲取传统文化的深厚滋养。(方向②)答案示例五:古代经典是思想的灯塔,指引个人成长。《论语》倡导的“仁”“礼”,塑造我们的道德观念;《孙子兵法》的战略思维,锻炼逻辑与谋略能力。它们滋养心灵,让我们在成长中拥有正确价值观和强大思维武器 。(方向③)答案示例六:古代经典对中学生个人思想成长意义重大。《论语》的为人处世之道、《孟子》的浩然正气,助我们塑造正确价值观。经典中的辩证思维,如《老子》的“福兮祸之所伏”,能锻炼思维能力,让我们更全面、辩证地看世界。(方向③)(点明阅读经典的意义 1 分,分 2 点答出收获 2 分,总结阅读经典的影响 1 分。)3三、写作(50 分)作文等级 内容要素 形式要素1.紧扣“寻找年味”的核心命题,选取有特色 1.叙事完整,“年味”的“年味”场景(家庭春节:如置办年货、准 场景、活动生动具体,备美食、扫尘祭灶、贴春联、发压岁钱、年夜 有吸引力。饭等;社会春节:春节返乡潮、家乡庆祝春节 2.结构严谨,详略得当。的活动、民风民俗、隔屏看别人过春节的故事 3.能 根 据 表 达 的 需 要(如春晚)等;全球春节:隔屏看到的或在报 恰当运用写作手法,善刊看到的,抑或是听到的海外华人过春节的场 用修辞,细节生动,语言一类 景。)在“寻找”过程中感受过年的氛围、地 流畅。45-50 分 方特点、承载的情感等。 【注意】字迹不工整、卷2.通过典型的事例展现年味,并有画龙点睛之 面不整洁不能评为一类笔。 卷。3.立意积极向上,中心突出,能透过年味表现亲情、乡情、民俗特点。4.情感真挚细腻,通过细节传递温暖、感动、怀念、赞美等。1.把握“寻找年味”的核心命题,能够在寻找 1.叙事较为完整,“年“年味”场景、活动中感受过年的氛围、地方 味”场景、活动比较具特点、承载的情感等。 体二类 2.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现年味,题材不够典型生 2.结构完整,详略清楚。40-44 分 动。 3.能 选 择 适 当 的 写 作3.立意积极向上,中心明确。 手法,运用一定的修辞4.情感真实但表达较为直白。 手法,语言通顺。1.基本扣住“寻找年味”的命题,但内容比较 1.叙事清楚,“年味”空泛,或简单罗列过年的场景、活动等。 场景、活动不够具体。三类 2.缺乏具体生动的事例。 2.结构基本完整,详略30-39 分 3.立意积极,中心基本明确。 不够得当。4.情感较为平淡。 3.写作手法单一,语言基本通顺。1. 选材偏离主题,内容较为牵强。 1.叙 事 不 够 清 楚 完四类 2. 中心不明确。 整。20-29 分 3. 情感不够真实自然。 2.结构不完整,条理不(立意不积极四类卷以下) 清楚。3.语言不通顺。五类 没有中心,空洞离题,或三观不正。 结构残缺,文句不通。0-19 分【说明】①文中错别字每错 3个扣 1分,重复不计,最多扣 5分。②不写题目或题目没有补充完整扣 2分。 400字以上,不脱题且结构完整,每少 50 字扣 1 分。300—400 字,不脱题,打分最高不可超 29 分。200—300 字,不脱题,打分最高不可超 19 分。100—200 字,不脱题,打分最高不可超 12分。少于 100 字,按行给分,打分不高4于 7分。(题目 2 分,正文一行 1 分)如有抄袭,则去除抄袭部分,按剩下部分计分。52025年春季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八年级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赋分120分)》温馨提示:1.将姓名、雅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2.答案填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一、积累运用(22分)小语要策划一项主题为“亲近自然”的宣传活动,策划文案遇到一些问题,请你帮助他解决。文段一:四月的人间不再缄()默。东风挣脱了冬的束ǔ(),吹红了一树桃花,吹皱了一池春水,吹蓝了一片天空。古今中外,关于春的文字,究其本源,是人们太爱她所致!四时更迭,时光飞舞。朋友们,别怅惘于春天的易逝,让我们奔向这绚丽多彩的天地,触摸物候的节拍,感受生命的律动,领悟大自然的神奇!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缄()默(2)束fm(2.文案中词语要仔细斟酌,请解释加点词语。(2分)(1)挣脱(2)怅惘3.从下列词语中选择填入语段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2分)A.俯拾皆是B.不胜枚举C.层出不穷D.应有尽有文段二:走进田野,拥抱美好!这里虽没有高山的险峻,却有原野的辽阔;虽没有大海的汹涌,却有小溪的优雅;虽没有外界的热闹,却有你期待的恬静。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蓝天的深邃和白云的飘逸,闻到花草的清香和果蔬的芬芳…它创造了永远存放在我们心中的一幅完美图画。4.活动文案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病因是,应改为(2分)5.请你仿照划线句子,在文中横线处续写。(2分)6.小语想在文案中辑录一些写景的古诗文句子,请你帮他补全。(6分)《诗经·关雎》中“①,在河之洲”借水鸟和鸣隐喻男女倾慕,奠定全诗缠绵悱恻的基调。陶渊明《桃花源记》中②“,鸡犬相闻”展现世外桃源的安宁景象,文中“黄发垂髫”中的“黄发”旧说是指③的特征。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④“城阙辅三秦,以雄浑的地理意象冲淡离别的伤感,彰显盛唐气象。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⑤,⑥”不仅写出湖水汹涌澎湃,声势浩大,也蕴含敬畏赞美之情。7.请你帮助小语顺利参加活动。(6分)()请为活动宜传单的标题“保护自然·低碳生活”保护自然·低碳主透选择字体,并说明理由。(3分)(2)期中考试前,妈妈不想让小语继续参与低碳宣嘴琳保护自然 低碳生活传活动,小语将如何应对?妈妈:“低碳低碳,成绩降低,要你好看!”小语:(3分)2025年春季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八年级语文试题第1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年春季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八年级语文.pdf 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