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中招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请用铅笔把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2.开卷考试,可查阅参考资料,但应独立答题,禁止交流资料。3.答卷前将答题卡上的项目填涂清楚。第I卷选择题(共20分)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把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用铅笔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答在试卷上不给分)】1.《礼记·大学》:大学(博学)之道,在明(发扬)明(光辉)道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里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涵是A.家国情怀B.崇德尚贤C.自强不息D.勤政廉洁2.苏武和李陵皆为汉臣,苏武出使匈奴“持节不失”,李陵率军,遭遇匈奴八万围击,兵矢既尽,投降匈奴被后人视为“失节”。“持节不失”是对人物道德的肯定,此中“节”的含义是A.勤俭节约B.节日庆典C.气节忠诚D.恪守孝道3.下面的时间轴上,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创建应该是AIBICI D新石器公元前公元前公元前13世纪14世纪时代6世纪3世纪2世纪A.AB.BC.DD.C4.下列是魏晋南北朝政权变迁简易示意图。按照时间发生先后排列,正确的是魏西晋北周西魏东魏蜀吴吴除甲乙丙丁A.甲乙丁丙B.乙甲丙丁C.甲丙乙丁D.甲乙丙丁九年级历史第1页(共6页)》5.唐朝法律《唐律疏议》中以“三纲五常”为原则,将“不孝”列人“十恶”重罪,其性质等同于“谋反”。这说明下列哪一个思想对当时法律的影响A.法家B.儒家C.佛家D.道家6.古代中外文化交流中,汉语词汇不断丰富。“上帝、圣经、地球、平面、平行线、子午线、番薯(甘薯)、包谷(玉米)…”这些词汇最早出现在中国的时间应该是A.唐朝B.宋朝C.清朝D.明朝7.清代《姑苏繁华图》中绘录了大量市招(商店招牌),现可辨认的有260余家,涉及丝绸、棉布棉花、饮食、洋货、客栈等几十个行业。这直接反映了当时苏州A.中外交流活跃B.自然经济瓦解C.商品经济繁荣D.人口增长迅速8.甲午战后,中国社会开始出现社会意义上的群体觉醒。不过像鲁迅所说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部分人沉睡现象依然存在。这个觉醒的群体当时是指A.地主群体B.工人群体C.全国人民D.资产阶级9.史学家陈旭麓说:辛亥革命后的社会民众心理“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他还说:“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这个观点认为A,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B.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C.袁世凯建立了中华民国D.袁世凯结束了军阀割据局面10.如图以“转”字串起中国革命的某一段历史,其中转危为安是指战略转移重大转折转危为安1934年1935年1936年A.三大战役胜利B.长征胜利C.农村根据地建立D.西安事变11.1874年,日本人将“Science”翻译成为“科学”,后于1915年引人中国。与这一概念翻译和传播相关的事件是A.洋务运动/明治维新B.明治维新/新文化运动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D.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12.1956年1月2日,上海50万人集会,副市长兴奋地宜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A.工商业改造B.大跃进指标C.“一五”计划D.大练钢铁目标13.1979年10月,《人民日报》的子报《市场报》正式创刊,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对外开放的范围扩大B.党的工作重心转移C.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确立D.经济特区的建立九年级历史第2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