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下)期中考试政治试卷(PDF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京市通州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下)期中考试政治试卷(PDF版,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北京通州高一(下)期中
政 治
2025 年 4 月
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共 8 页。总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
考 2.试题答案一律填涂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须 3.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 2B 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 60分)
本部分共 20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电视剧《觉醒年代》以 1915 年《青年杂志》问世到 1921 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线索,
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历史画卷。对这一时期发生的历史事件,认识正
确的是
①辛亥革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②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③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④马列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有比较才有鉴别。在近代中国三种政治力量所提出的三种方案中,中国共产党的方案在历史和人民的检
验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唯一正确的选择。中国共产党执政,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之所
以这样说是因为
①五四运动使中国知识分子成为反帝反封建的领导力量
②党在马列主义的科学真理中找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③党赢得了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全部社会力量的拥护
④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变化者,乃天地之自然。”在不同历史时期,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如下判断。
时间 社会主要矛盾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
1956 年(党的八大) 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

1981 年(党的十一届六中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全会)
2017 年(党的十九大)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第1页/共7页
①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精神
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说明我国逐渐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走向高级阶段
③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分析把握社会主要矛盾
④主要矛盾的变迁主要是人民群众的需要不断变化决定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下列事件中,为我国逐步走向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
制度基础的是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实行伟大的改革开放
5.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制定和修订了 190 多部中央党内法规
(党内法规名称见右图),出台了一批标志性、关键性、基础性的法
规制度,基本解决了有规可依的问题。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①标志着党内治理走向制度化和法治化
②是党推进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探索
③是全面从严治党长远之策、根本之策
④能够从根本上消除党内违法乱纪行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法治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治理方式,也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执政意味着
A.中国共产党要遵循客观规律,制定国家的大政方针
B.党要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C.党要依法治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在法治的轨道上行使国家权力
D.党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7.2024 年 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总结 2024 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 2025
年经济工作,强调要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①坚持科学执政,把握经济发展规律
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③积极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④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推动社会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近几年,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持续多发高发,犯罪形势严峻复杂,呈现跨境化、链条化、暴力化新特点,
衍生偷越国(边)境、非法拘禁等一系列犯罪活动,严重侵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解决电信网络诈
骗犯罪问题需要
①党和政府履行维护社会稳定职能,严厉打击网络诈骗行为
②推进多元主体协同共治,以现代化治理方略应对网络诈骗
③国家积极履行对内对外职能,严厉打击跨境电信网络诈骗
第2页/共7页
④国家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根本上遏制境外电诈犯罪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某市人大常委会在“人大代表履职通”小程序上设立“民意码上聚”模块,市民可以扫描二维码进入人
大代表“云工作室”留言。人大常委会通过“议题征集——码上留言——码上议事——码上公开”的
方式,汇集民意民智,解决诉求。该市人大常委会
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助推社会治理现代化
②赋予市民民主权利,既发扬民主又善于集中
③创新保障公民当家作主,体现我国制度优势
④创新民意表达形式,推动人大代表有效履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金豆豆,银豆豆,豆豆不能随便投;选好人,办好事,投在好人
碗里头。”版画《豆选》描绘了 1948 年革命根据地某村的选举场
景。《豆选》
①刻画了党员干部对民主选举的积极、广泛的参与
②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民主选举权利高度重视的态度
③集中展现了革命根据地选举人大代表的真实场景
④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对民主进行的符合国情的探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
的。”这句话表明我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
A.是最广泛的民主,全体公民参与国家治理
B.是最真实的民主,有完整的民主参与实践
C.是最管用的民主,注重真正落实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D.是最先进的民主,是程序民主与实质民主的有机统一
12.假如邀请你观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观摩过程中,你看到的
真实场景有
①政协委员们就各种热点难点社会问题建言献策
②政协委员按界别分组讨论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
③政协会议审议并决定批准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
④政协会议决定任免市政府某些职能部门负责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2024 年,全国政协提案聚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施“十四五”规划中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普遍关
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等建言献策。从法治化营商环境到“一老一小”民生关切,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城乡
融合发展,每一份提案都是民意的温度计,每场协商都是智慧的放大器。5000 余件提案经过认真办理,
一大批意见建议被国务院各部门采纳。对于政协提案,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第3页/共7页
①促进了政府决策的科学化
②通过参政议政行使国家权力
③发挥了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
④创新了民主监督的内容和形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2025 年全国两会上,“委员通道”“代表通道”“部长通道”相继开启。代表委员们面对中外媒体,
讲述社情民意、展现履职风采,部门负责人解读政策措施,回应社会关切。针对“三大通道”,下列
理解正确的是
A.代表委员积极履职,认真行使国家权力
B.协商民主开诚布公,展现国家治理优势
C.直面媒体,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展现自信
D.责任担当,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真实写照
15.2024 年,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全市医保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情况专项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对反电信
网络诈骗法、城市更新条例、养犬管理规定开展执法检查。这表明北京市人大常委会
A.行使监督权,加强对条例实施情况的检查
B.行使决定权,促进社会公共事业全面发展
C.行使质询权,对政府等机关工作提出质问
D.行使监察权,督促相关部门依法履行责任
16.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虚心公听,言无逆逊,唯是之从。”这是执
政党应有的胸襟。“凡议国事,惟论是非,不徇好恶。”这是参政党应有的担当。对此,下列理解正
确的是
①执政党应坚持民主执政,广纳群言,增进共识
②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相互监督,彼此牵制
③多党合作坚持肝胆相照,求真务实,坦诚直言
④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共商国是,依法执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2025 年 3 月 5 日,国务院在起草《政府工作报告》的过程中,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集中各方智
慧。从 2024 年 12 月份开始,中国政府网联合 21 家网络平台,以及部分政府网站开展“@国务院我为
政府工作报告提建议”的网民建言征集活动,总计收到 204 万余条建言。这表明
①我国政府通过网络来扩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②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
③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最广泛的全过程人民民主
④我国公民民主意识不断增强,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8.某班同学在学习“我国的宗教政策”的相关内容时,展开讨论。下列同学表达的观点正确的有
第4页/共7页
①小明说:“我国保护在国内进行的一切宗教活动。”
②小刚说:“宗教信仰自由就是信仰任何宗教的自由。”
③小可说:“任何宗教都不能干预国家行政、司法,不得妨碍国家教育。”
④小敏说:“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用中华优秀文化浸润宗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2024 年是北京对口援藏 30 周年。30 年来,北京 1280 余名援藏干部人才奔赴高原,与当地干部群众团
结携手、共同奋斗。从基础设施、产业、教育、医疗、交往交流交融、文化等方面深入开展对口支援,
近 70 亿援藏资金、800 余个援藏项目落地拉萨,结成了富民兴藏的累累硕果。对口援藏
①有利于促进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
②保障了我国少数民族的优先发展权
③有利于促进西藏自治区实现高度自治
④是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方针的具体体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顺应大流动大融居的趋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强调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
环境,通过完善政策举措,营造环境氛围,不断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
的全方位嵌入。这些举措有助于
①各民族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②消除民族之间差异,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③推动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走向共同繁荣
④充分保障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充分行使自治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 40 分)
本部分共 6小题,共 40分。
21.(6 分)
以画为体,以史为魂,从美术经典中领略信仰之美,在历史细节中探寻初心使命。
启航——中共一大会议 开国大典
第5页/共7页
1979 年的春天 决胜脱贫攻坚
结合上述油画作品中反映的党史,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践行初心
使命的。
22.(6 分)
跨越 70 多年的新回答,新时代的“窑洞对”。
中国共产党能不能跳出历史上“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率
1945 年,在延安窑洞里,中国共产党给出了第一个答案:“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
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
会人亡政息。”
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从严治
党的实践中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党的自我革命。
结合第二个答案,谈谈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如何跳出“兴勃亡忽”的历史周期率。
23.(6 分)
关于今年两会,同学们对下面这个环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025 年 3月 5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作政府工作
报告时说“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委员
提出意见。”
国务院总理的话中透露出丰富的政治内涵。请运用所学进行解释。
24.(6 分)
2024 年北京市人大履职尽责,积极书写新时代民生答卷。
以法治护航发展之路
2024 年 12 月 31 日,《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经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表决通
过,以法治助力智慧出行“驶”出加速度。
以精准破题回应民生关切
2024年 4月 26日,市人大代表张金保一早就来到了朝阳区南磨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多位科
室主任、医保办负责人、医生、护士们围坐一桌,就医保基金使用情况蹲点调研、现场办公。
以实效让“民意”变“满意”
2024 年年初的市人代会上,市人大代表宋春伟提交了关于保障本市中小学生课间和午休期间户
外活动的建议,市教委“接件即办”,研究出台政策,合理延长课间时长。
●首次邀请市民群众代表旁听专题询问
2024年 7月 25日,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市政府关于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情况报告并开
展专题询问,首次邀请来自不同乡镇、街道的 5 名市民群众代表列席旁听,并征求了他们的意见建
议。
……
第6页/共7页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分析北京市人大是如何书写新时代民生答卷的。
25.(8 分)
新中国成立 75 年来,农业农村发展实现了举世瞩目的跨越发展。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带领农民翻身
得解放、进行土地改革,到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从改革开放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发展乡镇企
业,到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对农村发展作出了关键决策。
如今,我国粮食产量连续 10 年稳定在 1.3 万亿斤以上,2024 年粮食产量突破 1.4 万亿斤,农村居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 2024 年达到 23119 元,农村基础设施持续提升,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公共服务水
平不断提高。
2025 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锚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向着
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扎实迈进。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带领中国乡村走向全面振兴。
26.(8 分)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养老金支付压力增大,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延迟退休成为应对这些
挑战的重要选项。下面是我国延迟退休政策出台的简要过程。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谈一谈你对我国延迟退休政策出台过程的认识。
第7页/共7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