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一2025学年(下)高二年级期中考试生物学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杜康酒以优质小麦、糯高粱为酿酒原料,采取“高温制曲、香泥封窖、低温入池、长期发酵、混蒸续槽、量质摘酒、分级贮存、陈酿酯化、精心调配”等先进工艺制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小麦和糯高粱中的淀粉和纤维素都是酵母菌的能源物质B.高温制曲的目的是通过高温杀死酒曲中的所有微生物C.“香泥封窖”是为了给酵母菌发酵提供一个无氧的环境D.“长期发酵”的温度应保持在35℃以上,有利于酒精生产2.界中米醋以优质的小米为原料,辅以麸皮、麦曲,并使用当地独特的井泉水精酿而成。界中米醋呈深褐色,酸中带香,久存不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可将乙醇直接转化为乙酸B.米醋制作的全过程需要在严格密封的条件下完成C.在米醋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pH会下降,温度会上升D.界中米醋久存不腐是因为其制作和保存均在无菌环境下3.淅川酸菜是河南特色传统美食,制作时将蔬菜经过择净、淘洗、滚水烫漂等工序处理后,趁热装入陶缸中,加点老浆水作引子,压实盖缸,让其自然发酵。在整个腌制过程中,不加食盐和其他添加剂,完全依靠乳酸菌和蔬菜自身的糖分进行发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蔬菜经滚水烫漂后需冷却至一定温度再加入发酵容器中B.加入老浆水可增加酸菜中乳酸菌的数量,缩短发酵时间C.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逐渐下降至维持相对稳定D.酸菜制作前期需通入无菌空气,后期应严格保持无氧条件生物学(A卷)试题第1页(共8页)4.双歧杆菌是一类可分解乳糖产生半乳糖的细菌,半乳糖是构成脑神经系统中脑苷脂的成分,与婴儿出生后脑的迅速生长有密切关系。为筛选能高效分解乳糖生产半乳糖的菌株,某学校同学进行了流程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样品I号培养基Ⅱ号培养基菌种A.培养双歧杆菌的培养基应调整pH为酸性B.I号培养基以乳糖为唯一碳源,配制时需加入琼脂C.图中③过程和④过程所采用的接种方法可能相同D.I号培养基上的菌落形状、大小、颜色等都相同5.细菌素是某些细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具有抑菌活性的多肽或前体多肽。某同学想筛选获得能高产细菌素的细菌,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提取上清Ⅲ液,添加V进进到培养基悬浮液中分离培养富集培养抑菌培养(已稀释)A.细菌素是细菌的初生代谢物,可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B.在进行分离培养时,第一次划线和最后一次划线不能连接C.V过程后培养基上不同细菌的菌落直径越小说明细菌素的抑菌效果越好D.若利用发酵工程生产细菌素,则发酵结束后需通过分离、纯化等措施来获得产品6.我国科学家利用CRISPR-Csl2i新型基因编辑系统,对马铃薯的愈伤组织进行定向诱变,成功筛选出耐低温突变体。实验流程如下:①诱导马铃薯叶片形成愈伤组织;②通过基因枪递送CRISPR系统;③在4℃低温条件下连续培养3个月;④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活性,分离存活细胞团;⑤诱导再分化形成新的植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步骤①需在光照条件下进行,以保证细胞脱分化B.步骤③的目的是低温诱导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C.步骤④过程没有体现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D.步骤⑤再分化时培养基中无须添加有机物7.2025年国际空间站公布实验成果:在微重力环境下,番茄与枸杞的原生质体融合效率较地球环境提高80%。实验采用聚乙二醇一激光融合法,融合细胞经特殊培养基培养形成“番茄一枸杞”嵌合体植株。检测发现,该植株叶片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增高,但果实发育异常。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还可以用灭活病毒诱导法、电融合法等诱导原生质体融合B.两种植株的原生质体融合成功的标志是再生出细胞壁C.“番茄一枸杞”嵌合体植株不一定能结出枸杞味的番茄D.题述技术可以打破生殖隔离,实现杂交育种生物学(A卷)试题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