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庄子》二则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2025春人教八下语文情境课堂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2《庄子》二则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2025春人教八下语文情境课堂课件】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统编八下语文
同步精品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杜甫
24.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025年春八下语文情境教学课件
通过学习《北冥有鱼》你了解到庄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有着丰富想象、充满哲思的人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他的《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再一次来感受庄子的人生哲学。
学习目标
知识必备
晓畅文意
情境重现
课堂小结
积累拓展
思考探究
辩中有理


1
2
3
5
6
8
9
10
辩中有意
7
读题入境
4
1.积累文言词语,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2.体会庄子与惠子两人辩论的趣味,欣赏庄子的辩论艺术。
3.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思想,理解阐述的道理。
学习目标
重点
难点
庄子 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其中包括《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等。
知识必备
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庄子》外篇的《庄子·秋水》。《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笔调恣肆,词藻瑰丽,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并多采用寓言形式,富有浪漫色彩,对后代文学有重大影响。
知识链接
惠子(约前370—约前310) 惠氏,名施,即惠子,战国中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名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庄子的至交好友。惠子是战国时期六国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并建议齐、魏互尊为王。
知识链接
1.诵读文章,揣摩文意。
2.请小组相互合作,借助工具书、课内注释、上下文推断,疏通文意。直译意译相结合,注意特殊词语、重点句式。
3.将不能解决的字词圈点勾画出来。
限制时长5分钟。
晓畅文意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háo
tiáo
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一种白色小鱼。
濠水上的桥。
翻译重点字词,疏通文意
结构助词,的。
介词,在。
连词,和,同。
出游,游览。
如何,怎么。
庄子和惠施一起在濠水上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色小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完全,完备。
追溯话题本原。循,追溯。
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了!”
庄子说:“请追溯话题本原。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就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指示代词,代指“鱼之乐”。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副词,本来。
副词,固然。
重点实词
实虚词及文言现象总结
(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循其本 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游玩 
怎么
完全,完备 
追溯 
重点虚词
(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之
①是鱼之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子之不知鱼之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知之濠上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构助词,的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代词,代指“鱼之乐”
连词,和,跟,同
介词,在
文言现象
1.古今异义
2.一词多义

固不知子 ( )
子固非鱼也( )
安知鱼之乐 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义:如何,怎么。 今义:安全。
副词,固然
副词,本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人物:
事件:
读题入境
庄子、惠子
两人在濠水上的桥上游玩
两人游于濠梁发生了什么事情?氛围如何?
第一回合
“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感叹:
惠子质问:
悠然自得的、愉悦
理性、好辩
情境重现
第二回合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以问对问
惠子以退为进
针锋相对、从容不迫
胜券在握
“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第三回合
缓和、从容
庄子偷换概念,在一个“安”字上做文章。“安”,既有“怎么”“如何”的意思,也有“哪里”的意思。惠子的本意是问庄子如何知道“鱼之乐”,却被庄子故意理解为“在哪里知道”,于是庄子答以“我知之濠上也”,论辩至此戛然而止。
庄子如何回答?
庄子与惠子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的辩论
围绕“庄子能不能够知道鱼是快乐的”而展开的辩论。


庄子与惠子的观点各是什么
庄子:自己能知道鱼是快乐的。
惠子:庄子不能知道鱼是快乐的。


辩中有理
庄子为什么说他知道“鱼之乐”?
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和万物平等共生,与外界契合无间,认为鱼“乐”,其实也就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庄子还推崇“自然”,反对“人为”,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游,这是符合庄子的理想的,由此,他断定鱼儿“乐”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辩中有意
庄子和惠子分别有怎样的辩论技巧和性格特征?
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事物持艺术心态。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庄子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惠子好辩,重分析,对待事物持认知心态。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
示例一:欣赏庄子。因为庄子能以愉快的心境对待周围的事物,追求天人合一,推崇自然,机智善辩。
示例二:欣赏惠子。因为惠子机智好辩,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对于事物有着寻根问底的认知态度。
这一场辩论中庄子与惠子,你欣赏谁?为什么?
思考探究
本文通过写庄子、惠子在濠梁之上关于“鱼之乐”的辩论,表现了庄子机智、巧妙的辩论风格,也体现了庄子对“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推崇。
课堂小结
实词迁移练习
商①大宰②荡问仁于庄子。庄子曰:“虎狼,仁也。”曰:“何谓也 ”庄子曰:“父子相亲,何为不仁!”曰:“请问至仁。”庄子曰:“至仁无亲。”大宰曰:“荡闻之,无亲则不爱,不爱则不孝。谓至仁不孝,可乎 ”庄子曰:“不然,夫至仁尚矣,孝固不足以言之。此非过孝之言也,不及孝之言也。夫南行者至于郢③,北面而不见冥山,是何也 则去之远也。故曰:以敬孝易,以爱孝难;以爱孝易,而忘亲难;忘亲易,使亲忘我难;使亲忘我易,兼忘天下难;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难。
夫德遗尧、舜而不为也,利泽施于万世,天下莫知也,岂直大息而言仁孝乎哉!夫孝悌仁义,忠信贞廉,此皆自勉以役其德者也,不足多④也。故曰:至贵,国爵并⑤焉;至富,国财并焉;至愿,名誉并焉。是以道不渝。”
(选自《庄子》,有删改)
【注释】①商:宋国,因宋国是殷商的后裔。②大宰:官职名。③郢(yǐnɡ):楚国的都城。④多:赞扬,赞叹。⑤并:同“屏(bǐnɡ)”。排除,抛弃。
(1)荡闻之 闻:___________
(2)孝固不足以言之 固:___________
(3)北面而不见冥山 面:___________
(4)天下莫知也 知:___________
听说
本来
面对
知道
课内迁移
操蛇之神闻之(听说)
子固非鱼也(本来)
面山而居(面对)
安知鱼之乐(知道)
解释下列句子中蓝色的字词。
庄子与惠子之间不一样的忘年之交
积累拓展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