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2 观察一种动物【核心概念】5.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学习内容与要求】学习内容 5.2 地球上存在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类型的生物内容要求: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特征,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学业要求:认识周边常见的动物和植物,并简单描述其外部主要特征;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身边常见生物的外部形态特征;通过观察,对常见动物的外在特征产生探究兴趣。【跨学科概念】结构与功能、系统与模型【教材分析】在寻访我们周围的动物的基础上,本课将进一步缩小观察对象,学生将对一种小动物进行细致、深入地观察。本课以蜗牛为对象,引导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借助工具观察、从静态观察到动态观察、从结构认识到功能匹配的全过程,这是学习观察方法和培养良好观察习惯的契机。在对个体动物的观察中,进一步感受动物的生命特征,指向单元的核心概念。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板块,通过简单交流,引导学生关注蜗牛,唤起学生对蜗牛的原认知;第二部分探索板块,学生借助肉眼、器材等对蜗牛进行细致观察,认识蜗牛的身体、反应和运动;第三部分研讨板块,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建构起对蜗牛较完整的新认识。此外,拓展部分还安排了观察与蜗牛相似动物,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动物身体特点与生活习性的认知。【学情分析】从科学认知来看,一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许多公园里、田野里、校园里的小动物,种类虽多但缺乏深入细致地观察。学生都知道蜗牛有壳,但对蜗牛的身体结构认知存在差异。从心理角度来看,虽然他们对蜗牛这种动物充满着好奇,但是部分学生还存在着害怕,甚至反感的情绪。从科学能力来看,学生在观察中普遍缺乏记录意识,虽然一年级学生的文字能力非常有限,但教师可以重点指导学生利用画图记录的方法进行学习。【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观察蜗牛的身体特点、反应和运动,知道蜗牛的身体结构组成,运动器官是腹足,遇见危险会做出反应。认识动物的身体结构具有帮助动物维持自身生存的相应功能。科学思维:能在教师指导下,初步分析蜗牛的运动与其身体结构的关系。探究实践:通过观察蜗牛外部特征、应激反应、运动方式,能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态度责任:乐于表达、分享自己的观察发现,愿意倾听他人的观点,增进喜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细致地观察蜗牛的外部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方式等。难点:通过对蜗牛的观察和描述,认识其身体结构所适应的功能。【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班级记录表。学生:蜗牛、放大镜、棉签、菜叶、树枝、细棉线、铅笔、记录单。【教学过程】一、聚焦问题(预设3分钟)1.校园里、公园里生活着很多动物小居民,其中有一种动物就是它,你认识吗?(蜗牛)2.见过它的小朋友请举手,说说你在哪里发现过它?(下雨后的花坛里、草丛里)3.这么多小朋友都见过蜗牛,它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呢?想不想近距离观察它?今天我们一起来观察一种动物——蜗牛。(揭题)设计意图:蜗牛是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很多小朋友对蜗牛很感兴趣。本环节通过与学生的简单交流帮助学生回忆并唤起对蜗牛的探索欲望。教师通过提出教材中的聚焦问题“蜗牛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明确了本课的核心任务是观察蜗牛,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揭示了本课课题。同时,快速地引入环节为后续观察活动预留了充足的时间。二、观察蜗牛(预设17分钟)1.(出示记录单)我们一边观察,一边用铅笔画一画观察到的蜗牛,看到什么画什么,想一想蜗牛长什么样,有什么特点。在大家观察的时候老师也会提供一些观察工具,这些工具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蜗牛的特点。设计意图:观察活动围绕核心问题“蜗牛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展开,记录的要求是“看到什么画什么”,也就是要求学生要真实地记录,在后续观察活动中教师通过巡视鼓励的方式进一步要求学生记录真实。2.在观察中我们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吗?(保护蜗牛,不伤害蜗牛)蜗牛喜欢安安静静的环节,小朋友们在观察时候一定要保持安静哦,安静时我们会观察到更多蜗牛的细节哦。3.观察活动。依次发观察工具(放大镜)、食物、反应工具(棉签)、运动工具(绳子)巡视交流:(1)蜗牛的身体长什么样?(聚焦到身体部位,眼睛、口、触角、腹足、壳、软软的)(2)蜗牛是怎么吃东西的(聚焦口)(3)蜗牛的身体碰到棉签有什么反应?(聚焦眼睛触角会有反应,腹足壳反应不明显)(4)蜗牛在绳子、树枝上是怎样运动的。设计意图:整个探索活动通过长时探究的形式,教师提供结构性材料辅助学生观察,使学生在整个完整的观察活动中认识蜗牛的特点,如身体结构、遇见危险时的反应、运动方式等。三、蜗牛讨论会(预设18分钟)1. 蜗牛讨论会马上要开始了,小朋友们做好准备了吗?2.(展示学生记录单)这就是我们观察的蜗牛,大家的记录都一样吗?3.谁愿意上来分享一下你的观察结果。其他同学仔细听,如果有补充或者不一样的想法的时候可以举手发表你的观点。通过你的观察,你发现蜗牛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吗?可以一边说一边圈。预设:(1)用吸盘贴在盒子上,一伸一缩,像波浪一样。——腹足(2)眼睛一碰就缩进了壳里——眼睛在哪里,你是怎么知道的?遇到危险时的反应 (3)有壳——不同的蜗牛壳的花纹不一样,壳硬硬的,壳上面是一圈一圈的。身体的结构(4)用嘴巴吃东西;身体的结构、进食(5)身体很软——哪个位置软?身体的结构(6)触角两对4.小结:老师把大家的意见都结合起来,在黑板中画一画蜗牛的身体。设计意图:从学生最感兴趣的观察到的现象中去交流学生的发现,逐渐完善对蜗牛身体结构的认识、运动方式及遇到危险时的反应。同时,模仿蜗牛的动作是学生喜爱的环节,将观察到的动作通过表演的方式演绎出来,达成共识,脑海中形成较清晰的蜗牛结构及观察动物的思维模型。5.通过小朋友们的观察,大家已经非常了解蜗牛的身体的特点了,你现在能来说说蜗牛有什么本领吗?(预设:身体有黏液,有腹足,可以在不同的地方爬不会掉下来;遇见危险时还会缩进壳里。)6.蜗牛有这么厉害的本领离不开它的身体结构呀。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对蜗牛的身体达成了共识,教师提出蜗牛有这么多身体特点,有什么本领吗?这个问题指向跨学科概念结构与功能,学生将身体的结构与功能之间架起桥梁,进一步认识身体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联系。四、拓展迁移(预设2分钟)1.在动物世界里还有这些小动物,你们认识它们吗?它们和蜗牛的身体有什么相似之处?(螺、蛞蝓、蛤)它们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我们可以用今天观察到的方法去观察它们,你会有新的发现哦,注意安全。设计意图:本节课中学生运用了一定的观察方法来观察蜗牛,在科学观察中往往也会运用这样的方法。为了将这些观察方法迁移到课后,本课拓展环节安排了与蜗牛相似的动物,使学生在一定支架下达到可迁移的目的。【教学板书】观察一种动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