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新部编版第11课《元朝的建立与统一》课时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七年级历史下册新部编版第11课《元朝的建立与统一》课时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七年级历史下册新部编版第11课《元朝的建立与统一》课时练习
一、选择题
1.方孝孺说:“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这反映了元朝的(  )
A.疆域广大 B.民族交融 C.汉化政策 D.四等人制
2.文天祥等人拥立南逃的宋宗室成员,继续展开抗元斗争,兵败被俘后,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这体现了他(  )
A.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精神 B.求真务实、谦虚谨慎的精神
C.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精神 D.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
3.重要历史人物的画像同学们应当准确识记。下列人物的画像中,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的是(  )
A. B.
C. D.
4.“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这里讲述的是
A.元朝的历史 B.宋朝的历史 C.唐朝的历史 D.明朝的历史
5.元朝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做出了巨大贡献,表现在(  )
① 设置宣政院,管辖西藏;② 创 立行省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③ 结束分裂,实现大一统;④ 促进各民族经济、 文化的发展与交融。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④ D.③④
6.[2022广东汕头期末]钱穆在评价元朝行省制度时说:“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材料反映了行省的设置(  )
A.促进了边疆经济发展 B.推动了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C.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7.某同学进行单元复习时整理了部分典型图片资料,由此可判断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8.“嬴秦氏,始兼并……迨至隋,一土字,……元灭金,绝宋世。”上面这段话反映的结束长期分裂、统一全国的朝代是(  )
A.秦、隋、宋 B.秦、隋、元 C.秦、元、明 D.隋、元、明
9.小明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绘制了宋元时期的政权更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繁荣与开放
C.民族政权并立到统一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10.下列示意图中,反映元朝做法的是 (  )
A. B.
C. D.
1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描述这个王朝为“这是第一次,中国完全由游牧民族统治……这些蛮族征服者做的第一个反应是夷平各城市,将新臣民并入传统的蒙古部落社会”。关于这个王朝说法有误的是(  )
A.这个王朝的建立者是成吉思汗
B.这个王朝定都于大都(今北京)
C.这个王朝时形成了新民族回族
D.这个王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12.自古以来,各族人民驰骋于中华大舞台。史书记载:“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的民族是(  )
A.蒙古族 B.突厥族 C.女真族 D.回鹘族
13.元代行省划分将今天的广东地区分别划入湖广与江西行省,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今天的广东部分地区仍旧保留一些江西、湖南的习俗。由此可知(  )
A.以文化分流为行政划分的原则 B.有利于统一全国的文化与风俗
C.客观上促进了各地区文化融合 D.是一种较科学的行政区域划分
14.“(蒙古民族)以相互敌对关系存在着的各个小群的游牧民,突如其来成为席卷整个亚洲,合流于军事政治的完整体之事,这全赖于成吉思汗的强有力的人格,才有可能。”据此可知,成吉思汗的最大功绩是(  )
A.统一蒙古草原 B.建立元朝政权
C.实现中国统一 D.建立欧亚帝国
15.下列史事按照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南宋灭亡 ②元朝建立 ③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 ④蒙古灭金
A.④②③① 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 D.③④②①
二、材料分析题
16.下列材料:
材料一:忽必烈,因累世之业,至元八年......摧灭弱宋,遂一天下。
材料二:元朝疆域图
请回答: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元朝是哪年建立的?遂一天下是什么回事?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元朝疆域空前辽阔,那么元朝哪位皇帝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采取了什么制度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3)图中的“宣政院辖地”指现在的哪一地区?它的设立有什么意义?
(4)“琉球”指现在哪一地区?元朝设立什么机构对它进行有效管理?
(5)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角度,说说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是入主中原的第一位蒙古族帝王,大元帝国的创立者。他结束了中华民族数百年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了中国。
材料二: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1)材料一赞颂的历史人物是谁?他重新统一中国有伺重大意义?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元朝疆域空前辽阔的特点,说说这一特点对民族发展的作用。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开创的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的政治制度。
(4)请你指出元朝对东南地区进行管辖的史实。这有何历史意义?
18.某校七年级(2)班展开以“元朝的统一与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实现统一】
材料一 在古代历史上,“中国”一词既是地域概念,又用来指称政权,同时又是一种美称。不仅汉族政权自称“中国”,少数民族及其政权也自称“中国”,“中国”的概念存在一种复数现象。元朝实现了从复数“中国”到单数“中国”的转变。
—摘编自赵永春《从复数“中国”到单数“中国”—试论
统一多民族中国及其疆域的形成》
【边疆治理】
材料二 历代中原王朝处理与周边民族关系的方式,其中的一种类型是:历代中原王朝设立行政机构对周边民族进行直接统治,并将少数民族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国家各级管理机构中来。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疆域巨大,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摘编自《怎样看待历代中原王朝和周边民族的关系》
【民族交融】
材料三 元世祖仿效汉法进行改革,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发展。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人没有什么区别。来自中亚、西亚的人移居中国,同汉、蒙、畏兀儿等人,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科技文化】
材料四
图 A 转轮排字法示意图 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
材料五 到了南宋,西北陆路交通受阻……与中国通商的国家和地区有50多个,大多数分布在南洋群岛及亚洲东南、南部、西南部的沿海地区。……元代使用统一的货币,遵奉着同一的政令,陆运、河运和海运畅通无阻,无远不至。东欧、西亚、非洲、日本、朝鲜、南洋各地,都有商队、使团来到大都。与泉州有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近百个。……与中原的“重农抑商”观念不同,元代实行的是重商政策,对外贸易开放,无论水陆均“往来互市,各从所欲”。
——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史·下册》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实现从复数“中国”到单数“中国”的转变的标志性历史事件。元朝在加强地方管理上实施了什么制度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在中央和地方分别设置了什么机构对西藏地区进行管理 这些机构的设置有何历史意义 元朝还设置了什么机构管理台湾
(3)材料三中所述的“新的民族”是哪一个民族 依据材料三,指出元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
(4)图A转轮排字法的发明者是谁 依据材料四,概括元曲艺术的鲜明特点。
(5)依据材料五,概述元代对外贸易的新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对外贸易发展的因素。结合材料五,请你为①处拟定一个小标题。(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凝练)
答案
1.B
2.C
3.A
4.A
5.A
6.D
7.D
8.B
9.C
10.C
11.A
12.A
13.C
14.A
15.D
16.(1)1271年。1279年统一全国。
(2)元世祖忽必烈。行省制度。
(3)西藏地区;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4)台湾;澎湖巡检司。
(5)结束了唐末以来的分裂割据和政权并立的统治局面,为以后各朝保持统一局面打下坚实基础;大体确立了中国后来疆域的轮廓;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17.(1)忽必烈。元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融。
(3)行省制度。
(4)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澎湖巡检司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18.(1)事件:元朝消灭南宋残部,统一全国。 制度:行省制度。
(2)机构:中央宣政院,地方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意义:标志着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权。 机构:澎湖巡检司。
(3)民族:回回。原因:统治者的重视和恰当的民族政策。
(4)发明者:王祯。 特点:批判社会现实和社会弊端。
(5)新发展:区域更广; 国家和地区数更多; 更加开放。因素:中外交通的变化; 国家政局的变动; 政府政策的调整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