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四下第五单元习作:《游____》指导+范文习作再现同学们,你们喜欢外出游玩吗?游玩的过程中,我们既能欣赏到美丽的风景,还能增长很多知识。你游览过哪些地方?哪个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先在横线上填写这个地方的名称,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按照游览的顺序写一写这个地方,把游览的过程写清楚吧。习作要素 学习按游览顺序写景物。习作导航一、仔细审题,整体构思,明习作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习作的主题是“游览”,核心词是“游”,我们首先得选择自己要描述的景物,可以是名胜古迹,也可以是新奇建筑;可以是名山大川,也可以是门前的公园……只要是你游览过的一处自然景观都可以。需按游览顺序展开,重点写出该景观有什么特别之处,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 突出“过程感”。二、任务驱动,以评促写,创习作任务一:确定景观,画游览图。回忆一下自己游览过的地方,确定印象最深刻的景观,该景观中有哪些令你最感兴趣的地方,用“箭头+关键词”的方式画出景点顺序,确保条理清晰。如动物园游览路线:入口→猴山→大象馆→长颈鹿馆→出口。 任务二:按照顺序,写清过程。在描写该景观时要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才能把过程写清楚。如《海上日出》是按照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来写日出的经过;《记金华的双龙洞》则按照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游览顺序写了游双龙洞的经过;《七月的天山》采用的是移步换景的方法介绍了七月天山的美丽景色。任务三:仔细观察,突出特点。在描写景物时要利用看、听、闻、触等多种感官来进行观察。如视觉:枫叶红得像火,在阳光下闪烁。听觉:瀑布轰鸣,如万马奔腾。嗅觉:桂花香气扑鼻,让人陶醉。触觉:溪水冰凉,触摸时感到清爽。味觉:品尝当地小吃,酸辣的味道在舌尖绽放。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中作者看到了映山红和油桐花开得灿烂,听到了溪流时而缓时而急,感受到了孔隙的狭窄。当然,景观中的所有的景点不要面面俱到,应选择二、三处有代表意义的景物来详写,每处景物要抓住一两点主要特点来写,其他略写。如《七月的天山》一文中,作者刚进入天山时重点写了雪峰高、雪水大及溪流急三种美景;而进入天山重点写了森林的茂密,天山深处时则重点写了花的颜色多、花多。任务四:巧用过渡和修辞,表达具体。为了把游览过程写清楚,写完整,要恰当使用过渡语。如①空间过渡: 走完长廊,便来到万寿山脚下 。② 时间过渡:不知不觉,太阳已经西斜,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景区。③情感过渡:虽然很累,但看到这美丽的景色,一切都值得了。其次,要想把景物写具体,还要运用比喻、排比等各种修辞手法。如《七月的天山》一文中“满山都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织锦那么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这一句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花多,颜色美的特点。三、好词佳句,锦上添花,润习作本次重点是在介绍自己的游览过程,除了介绍游览的顺序,还要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各种修辞具体介绍景点的特点,从而表达对该景观的喜爱和赞美之情。1.描写山水的词语锦绣河山 高耸入云 水天一色波光粼粼 湖光山色 山高水长重峦叠嶂 山明水秀 高山流水白练腾空 烟波浩渺 江山如画2. 描写田园风光的词语风光旖旎 绿树成荫 花团锦簇含苞待放 姹紫嫣红 炊烟袅袅一碧万顷 郁郁葱葱 层层叠叠莺歌燕舞 稻谷飘香 硕果累累3.描写名胜古迹的词语风景如画 美不胜收 残垣断壁别有洞天 气势磅礴 流连忘返雕梁画栋 钟灵毓秀 国之瑰宝鬼斧神工 旖旎风光 古色古香1.乌镇清澈透明的水、千姿百态的桥、古朴典雅的宅,构成了“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难怪古今中外的游客都称赞它为“人间仙境”呢。 2.我们坐在亭子里,观看云的表演。那云有时如蛟龙入海般翻滚;有时如仙女飞舞般飘荡;有时又如双龙戏珠般翻飞……千姿百态、分外迷人。3.太湖的水清澈见底,湖底五颜六色的鹅卵石清晰可见。湖中各种各样的鱼儿游来游去:有的钻进长长的水草里;有的躲在石头缝里;有的干脆玩起了“你追我跑”的游戏。4.站在天山上俯瞰天池,天池的形状就如同一只大老虎,中间弯进山里的四条小溪犹如前爪后脚,而从后边山涧里流出的的小溪就像是一条虎尾,真是妙极了。佳作赏析 游浮来山秋风轻拂,带来丝丝凉爽。趁着周末,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莒县的浮来山游玩。一大早,我们就出发了。到了山脚下,抬头望去,浮来山并不算很高,但绿树成荫,显得很幽静。我们沿着石阶往上走,路两旁有许多小摊,卖着香烛、零食和小玩具等。 走了不大一会儿,一堵灰扑扑的墙就出现在眼前,墙上爬满了歪歪扭扭的古藤。爸爸告诉我,这些古藤的年龄比爷爷的爷爷还要大呢!墙上有一个月形的门洞,爸爸说,千年银杏树就在里面。我迫不及待地跑了过去, 哇!一棵金色的树映入眼帘,树上的叶子像一把把金扇子在风中扇动,地上也铺了厚厚的一层。树干粗得要十几个人才能合抱,树皮皱巴巴的,像老人的皮肤。树下围着一圈铁栏杆,上面挂满了红色的祈福布条,随风轻轻飘动。我也学着别人给大树系了根红布条,希望它能给我带来好运。 我们继续往山上爬。山顶有一座小亭子,站在那儿可以看见整个莒县。房子变得小小的,路上的汽车像小蚂蚁一样慢慢移动,真有趣!风一吹,亭角的铜铃叮叮当当响,好像在唱歌。 再往上走便来到罗汉林,蜿蜒的山路两旁摆放着形态各异的罗汉雕像,他们有的站着,有的坐着,有的烧火,有的劈柴……没有一尊雕像是一样的,妈妈说,这些雕像一共有五百尊,是还原了当时香火鼎盛时的场景。穿过罗汉林,便来到山顶的寺庙,寺庙里有虔诚祈祷的人,参观完后我们便沿着小路下山了。 【点评】文章按照游览的顺序介绍了游浮来山的经过。习作结构合理,详略得当,重点介绍了银杏树和罗汉林,略写了亭子和寺庙。运用了各种感官进行了细致观察,运用了比喻、排比等方法写出了银杏树的古老、罗汉的姿态万千,语言优美,结构合理。指导教师:XX 游八达岭长城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今天,我终于有机会和爸爸一同去攀登长城了。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来到了八达岭长城脚下。远远望去,长城就像一条灰色的巨龙,蜿蜒盘旋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之间,气势磅礴,雄伟壮观。走进长城,我发现城墙顶部,由三四层青砖铺砌而成。最上面一层用方砖铺砌,下面二三层用长条形青砖铺砌,铺砌得十分平整严实,并用白石灰勾缝,使野草不易滋生。墙面上宽约4.5米,可容纳5马并骑、10人并进。每隔一米左右就会有一个垛口,爸爸说这种设计主要是为了便于守城士兵射击来犯之敌,同时可以有效地防御和攻击敌人。 我们沿着“之”字形路线向上攀爬,不一会儿便来到第一座烽火台,我放眼远望,那长城的堡垒,一个连着一个,一段城墙接着一段城墙,一望无际,苍苍莽莽。远处的山峦在阳光的照耀下,轮廓分明,与蓝天、白云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微风拂过,带来丝丝凉意,吹走了我一路的疲惫。 继续往前走,便来到了著名的“好汉坡”,坡度大约在70度左右,非常难走,中间一块巨石,上面刻着“好汉坡”三个鲜红的大字。我兴奋地站在石头前拍照留念。当落日的余晖洒在那一块块古老的砖上,洒在那一座座沧桑的烽火台上时,我也依依不舍地走下了城墙。 【点评】文章开头交代了游览的时间、地点、人物,直接点明主题,然后按照游览顺序进行详细介绍了游览的经过。运用了顺序词,重点介绍了城墙、烽火台和好汉坡三处景点,让文章结构更清晰,语言优美,结构完整,字里行间表达了对长城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指导老师:XX游大瓮水库在五莲县福禄并村一座叫大瓮山的半山腰上有一个水库,就像大瓮山的眼睛一样。周末,爸爸带我去游大瓮水库。在去水库的路上,要经过一条没有硬化的乡间土路,路面被经过的车辆轧出了一个个大小不一土坑,三轮车走在路面上像是一只蹦蹦跳跳的青蛙,坐在车斗子里的人一不留神也会被颠的屁股生疼。来到水库脚下,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花树,它们整整齐齐地站立在路的两旁,像是一排排放哨的卫兵,树头上各种颜色的鲜花,红的、粉的、黄的、紫的,竞相开放美不胜收,风中送来一阵阵花香。沿着土路继续往上走几分钟,水库的全貌就出现在眼前了。它像一个大号的汤碗,水虽然很深,看不到底,但水质清澈。山体倒映在水里,宛如一位美少女在照镜子。一阵微风吹过,水面便泛起层层涟漪,阳光洒在上面,像给水库铺上了一层钻石。水库旁边,一群羊儿在悠闲地吃草,好像一朵朵移动的大花,给大瓮水库增添了几份生趣。碧水、蓝天、白云、花朵以及成群的羊儿构成了一幅别有生趣的田野风光图。我采了几朵野花,捉了几只蚂蚱,就和爸爸一起下山了。大瓮水库虽然不是很有名,但却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快乐,有时间我还要再去发掘新的事物!【点评】 习作按照移步换景的顺序,运用了顺序词写了游大瓮山水库的经过。小作者运用了多种感官进行了细致观察,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路的颠簸,路边花树的美丽,水库的静美,羊群的灵动等描写得生动又有趣。游览过程完整,语言优美,让人如身临其境。 指导老师:XX拓展练习同学们,你观看过日落日出等自然现象吗 你喜欢大自然给予我们的这些礼物吗 请你选择你喜欢的或者你看到过的景物,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题目自拟,400字左右。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