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第19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新课程标准通过清中叶以来的政治腐败、故步自封和19世纪的国际局势,认识当时中国社会面临的严重危机。教学任务一:军机处的设立1、背景:议政王大臣会议“议政王大臣会议”是清朝前期满族上层贵族参与处理国政的重要政务决策组织形式,是军事民主的原始氏族遗风在政权机构中的反映,作为一种过渡性的参与国政的制度,体现了满洲统治者国家政务唯宗室协理的排他性。清初,中央政权机构大体采用明朝制度,设置内阁和六部,但还保留着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议政王大臣会议创建于1637年。议政王大臣们参与处理一切军国大事,权力很大,他们商讨并决定的事情连皇帝都不能改变,皇权受到很大的限制。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皆以满臣充之。凡军国重务不由阁臣票发者,皆交议政王大臣会议。其议政王大臣会议既定,虽至尊无如之何。——(清)昭梿《啸亭杂录》议政王大臣会议把控中央决策大权,皇权严重受限。(一)军机处教学任务一:军机处的设立2、原因: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身亲理…若要将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康熙朕亲自览阅批发,从无留滞,无一人赞襄于左右。——雍正君主专制的加强(1)根本原因:加强皇权。设立南书房,直接为皇帝草拟谕旨和处理奏章。形成奏折制度,官员向皇帝密奏。临时设立军机房,处理西北军务,后改名军机处,成为常设机构,由皇帝选派亲信大臣组成(2)直接原因:雍正年间,西北军务繁忙。雍正七年(1729年),因用兵西北,始于隆宗墙西室,设立军机房,以办理紧急军务。(一)军机处3、职责:教学任务一:军机处的设立军机大臣、军机章京总计不过数十名……不称职即随时“罢值”回原任。——张帆《中国古代简史》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4、地位(性质):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中枢秘书机构。5、特点:简:成员少,机构简单;精:人员精干,有官无吏;速:办事效率高,速度快;密:保密性好,干扰少。(一)军机处6、影响:教学任务一:军机处的设立材料一:(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赵翼【翻译:只是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而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立强化了君主专制?①军机处的设立使议政王大臣会议成为虚设机构。②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提高行政效率,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一)军机处1、含义:教学任务一:军机处的设立(二)奏折制度康熙时期,部分官员向皇帝秘密呈送报告,经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形成了奏折制度。下情上达,控制地方题本(公事)、奏本(私事)——公开性臣下缄封直达御前,天子亲拆亲阅,旁人不得与闻。——佐伯富2、特点:迅速、机密、直接①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②提高了决策效率;③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3、作用:造成君主独断专行,容易形成决策失误权力的过度集中,容易滋生腐败,进一步激化矛盾。教学任务一:军机处的设立问题探究:观察图片和时间轴,分析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演变的实质。秦始创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隋唐设三省六部制宋分化事权削弱相权元设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明废丞相和中书省,设内阁清设军机处清·跪受笔录宋·站议时政汉·坐而论道实质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清朝时期达到顶峰教学任务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材料一:雍正四年,查嗣庭在江西做主考,负责出题。他选了《诗经·商颂》上的一个句子出了一道“邦畿千里,维民所止”的命题。却被人告发借出题名义用“维”、“止”二字影射“雍正无头”。查嗣廷在狱中冤死,仍然被处以戮尸,子辈株连死罪,家属流放。1、文字狱:(1)含义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徐骏《无题》杞人忧转切,翘首待重明。——李驎《虬蜂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经常从士人的文章、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人们把这种做法称为“ 文字狱 ”。(2)目的从思想文化领域严密控制士人。实质上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教学任务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1、文字狱:材料:据不完全统计,康熙时文字狱不超过10起,雍正时近20起,乾隆时则多达130余起,平均一年两起还多。(3)特点①规模大,次数多;②借题发挥、处罚严酷。教学任务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1、文字狱:材料:雍正、乾隆年间,一些官员和文人因写诗而蒙受牢狱之灾,下面摘录一些被清朝统治者认为是“大逆不道”的诗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半轮明月西沉夜,应照长安尔我家”“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为什么写这样诗句的人都要下狱呢?文字狱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材料:今之文人,一涉笔唯恐触碍于天下国家。……人情望风看景,未必太……消刚正之气,长柔媚之风。此与世道人心,实有关系。——李祖陶《迈堂文集》清朝统治者非常注重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士人。康熙、 雍正和乾隆三朝,经常从士人的文章、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 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4)影响(后果)①造成社会恐怖气氛,对文化造成严重的摧残;②禁锢思想,阻碍学术的进步与发展。教学任务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2、文化专制政策:(明末以来)“造野史甚多,其间毁誉任意,传闻异辞,必有诋触本朝之语。正当及此一番查办,尽行销毁,杜遏邪言,以正人心而厚风俗。”——乾隆帝有关纂修《四库全书》的上谕康熙帝为北京孔庙书“万世师表”匾额▲中国古代最大丛书——乾隆时期纂修的《四库全书》为了维护集权统治。(1)目的:(2)表现:①大力提倡尊孔读经,组织人力大规模进行整理文献和编纂书籍的活动;②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把认为是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列为禁书,收缴并销毁。教学任务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材料:清政府在修书的同时,也对文化典籍进行了大规模有目的的删减和篡改,共禁毁书籍3100多种,15.1万多部,销毁书板8万块以上。——黄舜平《四库全书纂修研究》材料:《天工开物》、《军器图说》这些科技著作都被禁毁,《天工开物》直到近代才在日本和法国重见天日。仅在乾隆时期,禁书毁书的活动就持续了近20年,据统计,在这期间共销毁书籍3100多种,15.1万部,销毁书版8万块以上。——常建华《清史十二讲》2、文化专制政策:(3)影响:许多珍贵的书籍被查禁和销毁,给传统文化造成巨大损失。教学任务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朝代 内容 影响秦朝汉朝明朝清朝拓展思维:比较历史上加强思想文化专制的事件。焚书坑儒 巩固了统治;束缚了人的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加强了思想控制八股取士 加强了专制统治,阻碍了社会的进步文字狱 加强了专制统治,阻碍了社会的进步禁锢思想巩固统治严密控制知识分子教学任务三: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阅读教材P112-113,思考当时社会矛盾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官场·吏治腐败表现:①原因:在清朝的君主专制统治下,官吏为了求得升迁或自保,千方百计地利用官场上的各种关系,导致腐败。②表现:①贿赂上级,结党营私。②乾隆以后,贪风更盛,对上蒙骗朝廷,对下敲诈民众。③结果:清朝的官僚体制从整体结构上呈现出日益腐败的趋势。清朝时,社会上流传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民谣。 说一说:这一民谣反映出了什么样的社会状况?反映了清朝官场昏暗,官吏贪腐现象严重。教学任务三: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阅读教材P112-113,思考当时社会矛盾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表现:政府·财政危机财政税收结构图嘉庆元年时,国库存银5658万两,而到嘉庆19年时,仅为1240万两。(1)原因:①清朝官僚机构臃肿;②皇帝好大喜功,花费无度,财政虚耗很大;③各级官吏大肆贪污,截留税款。(2)结果:政治腐败导致经济衰退,造成国力虚弱。教学任务三: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阅读教材P112-113,思考当时社会矛盾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表现:社会·贫富分化流民图(局部)材料:失去土地的农民,变成地主的佃户和雇工,向地主交纳高额的地租。还有许多巧立名目的额外剥削,如有的地方农民逢年过节要给地主献上“送节钱”,家里死人也要交纳“断气钱”。嘉庆时,北京城的乞丐就有10万多人;在一个冬夜,露宿街头被冻死的竟达8000人。(1)原因:①人口的增长造成土地紧缺,②土地却集中在少数人手中。(2)表现:①失地农民破产,变成佃户和雇工。②很多农民变为流民,以乞讨为生。(3)结果:社会贫富分化严重,民众日益困苦,社会危机重重。教学任务三: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阅读教材P112-113,思考当时社会矛盾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表现:民众·农民起义(1)概况:当时,湖北、四川、陕西、河南和甘肃五省土地兼并严重,大批农民流离失所,他们纷纷加人白莲教。(2)代表:1796年白莲教起义爆发。清廷为镇压白莲教起义,历时9年,耗军费约1.5亿两白银。(3)影响:白莲教起义导致清朝元气大伤,是清朝走向衰落的转折点。教学任务二:闭关锁国两幅漫画反映了当时清朝统治者对外实行什么样的政策?1、内涵:指闭关自守,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交流的一种国家对外政策,是典型的孤立主义。2、表现:顺治颁布“禁海令”康熙多口通商,严格限制出口。一口通商(广州),由“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闭关锁国(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政策≠完全禁绝对外交流)乾隆教学任务二:闭关锁国3、原因:材料一:福建、广东濒海地方,人民……私造大船,交通外国,因而为寇……若不立法严禁,海疆何由宁谧?——《清世祖实录》(1)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统治。材料二: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借助)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乾隆致英国国王信函(2)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材料二: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又将成一粤省之澳门矣。 ——《粤海关志》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 ——《清高宗圣训》(3)根本原因: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教学任务二:闭关锁国4、影响:(1)积极:面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材料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马克思闭关政策是否能够抵御外国的侵略?(2)消极:清政府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不能——落后——挨打1840年,英国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西方国家利用坚船利炮敲开了中国的大门!教学任务二:闭关锁国文化政治经济近代自然科学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君主专制强化机器生产手工生产文化专制中 国 逐 渐 落 后 于 世 界 历 史 发 展 的 潮 流政治: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文化:科学、理性外交:主动开拓市场经济:工业技术革新政治:文化:外交:经济:封建君主专制专制、文字狱闭关锁国自然经济世界向左天朝向右教学任务二:闭关锁国合作探究:对比唐、宋、明、清的对外交往政策,谈谈对今天中国发展经济有什么启示?唐遣唐使来华玄奘西行鉴真东渡清宋引进占城稻设立市舶司海外贸易兴盛明郑和下西洋引进高产作物严格限制海外贸易,实行闭关政策对外开放闭关锁国②坚持对外开放政策,加强对外交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启示①开放促进繁荣,封闭导致落后。教学任务二:闭关锁国材料:高度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将主体意识以强力灌输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用权力加以控制和实施,其作法使得民间很难出现自主的创造与创新,人们的思想与创造力受到普遍压抑和捆绑,个性发展的庸俗化最终使得新的思维方式不能产生、新的技术手段很难出现,而这一切均成为了阻碍生产力向前发展与新生产方式建立的掣肘。——《浅议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之利弊》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君主专制的强化带来了哪些社会弊端?①政治上:君主专制极易产生暴政、腐败现象;②思想上:压制了思想文化的发展与创新,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③经济上: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课堂小结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目的:加强对士人的思想控制影响:造成社会恐慌,摧残人才;禁锢思想言论,阻碍思想、学术发展和进步表现:官僚腐败、财政危机、土地兼并严重康熙帝设立南书房——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康熙时期奏折制度形成结果:白莲教起义,清朝走向衰落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闭关政策背景:自然经济;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西方殖民者侵犯,又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统治表现:颁布“禁海令”实行闭关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1757年,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影响:闭关自守,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导致当时的中国逐渐落后与世界潮流。当堂训练1.(2024·山东威海·中考真题)《国是三论》一书评论道:“中国面临大海,文物制度久已发达,人民所需无一不足……因此,上至朝廷,下至百姓,有自傲自大之风,不愿主动求市场与知识于海外,终于沦落到受他国侵略的地步。”据此推断中国“终于沦落到受他国侵略的地步”是因为( )A.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B.明朝科举考试的变化C.清朝实行文化专制政策 D.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D2.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该诗直接说明了军机大臣( )A.可以在军机处自由工作 B.主要工作是画葫芦C.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D.完全听命于皇帝,是皇帝的“奴才”D当堂训练3.(2024·江苏镇江·中考真题)据《清代文字狱档》记载,从乾隆六年至五十三年,文字狱达53起,几乎遍及全国各地,造成以文肇祸的恐怖气氛,致使知识分子再也不敢轻易表露个人思想。由此说明文字狱( )A.禁锢了思想言论 B.打击了违法犯罪C.提高了儒学地位 D.保障了社会发展4.下列关于清朝“文字狱”的解释,正确的是( )A.为压制反清思想而迫害知识分子的冤案B.专门关押知识分子的监狱C.推行文化专制主义的机构D.为在思想文化上实行专制主义而专门建造的监狱AA当堂训练5.【史料实证】下图能够反映出中国古代( )A.君主专制统治的逐渐削弱 B.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C.内轻外重局面的形成过程 D.重文轻武政策的延续发展6.(2022·广东·中考真题)1793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来华后,乾隆帝密谕沿海督抚:“该国夷人虽能谙悉海道,善于驾驭……果口岸防守严密,主客异势,亦断不能施其伎俩!”这表明,乾隆帝( )A.认为天朝物产丰富 B.改变闭关锁国政策C.具有一定防范意识 D.意图建立近代海B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