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北京西城九下语文期中试卷(一模)(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北京西城九下语文期中试卷(一模)(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 北京西城初三一模
语 文
2025.4
考 1.本试卷共 10 页,共五道大题,26 道小题,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生 2.在试卷和草稿纸上准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
须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 2B 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 13 分)
班级开展“学写座右铭,为中考加油”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相关任务。
活动一:介绍座右铭的由来
《荀子·宥(同“右”)坐》记载,鲁桓公座位右侧有一件梭形容器,称为欹器。器身随清水注入姿
态有所不同:空时斜倚如醉翁,半满时端正如君子,盈溢时倾覆似骄者折.腰.。鲁桓公用这尊欹器提醒自己
“满招损,谦受益”。孔子得知后,把这个道理教.授.给子路等弟子,使其流传于世。据此,人们普遍认为
“座右铭”的由来应与欹器有关。遗.憾.的是,欹器在汉末失传了。
随着光阴四季更.叠.,古人置于座右的警示之物由欹器演变为文字来提醒自己。东汉书法家崔瑗创作了
第一篇“座右铭”,其创作历程颇具传奇色彩。崔瑗少时意气用事,手刃仇敌,亡命天涯,幸逢大赦。他
翻然悔悟后写下“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等百字箴言,题为“座右铭”。他将此文置于座右,朝夕悟
对,终在书法上大有作为。唐代白居易读罢此文,即作《续座右铭》,其中“千里始足下”等句至今炙手
可热。
1.请你根据词义判断文段中加点词语的读音和字形,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因为表达的是“弯下腰”的意思,所以“折腰”一词中“折”应读“shé”。
B.因为表达的是“讲授”的意思,所以“教授”一词中“教”应读“jiào”。
C.因为表达的是“大可惋惜”的意思,所以“遗憾”一词中有错字。
D.因为表达的是“轮流更替”的意思,所以“更叠”一词中有错字。
2.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存在问题,请你修改。(2 分)
3.请你根据语境判断,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意气用事 B.翻然悔悟 C.大有作为 D.炙手可热
活动二:了解座右铭的发展
后世的座右铭跳出了“座右”的范围,寻常之物皆可镌铭。岳飞曾在砚背铭刻“持坚守白,不磷不
缁”。后来遭秦桧严刑拷打时,他不肯屈招一字,践行了自己的座右铭。这方砚台多年后辗转至文天祥手
中,他在砚边添刻铭文“心虽非石如铁坚,守之弗失道自全”。①这一块砚台,见证了两代英雄的为国忠
心。②砚台上两则座右铭,在华夏儿女心中代代相传。
后来,③座右铭的形态越来越多样:吴玠抄录警句贴满墙壁,吉鸿昌在陶碗上镌刻“不许发财”的铿
锵铁律。无论在青砚还是粉墙,在书案抑或战场,④这些文字始终鼓舞着人们前行。
第1页/共11页
4.你查阅资料,发现“持坚守白,不磷不缁”的意思源于《论语》,大意是最坚硬的东西磨不薄,最纯洁
的东西染不黑。结合语境,你认为下列对岳飞砚铭含义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将事母以孝、教子以严、待人以厚牢记在心。
B.为学勤奋刻苦,作战身先士卒,并坚守清廉。
C.保持品质高洁,意志坚定,不受外界的影响。
D.严格军纪,赏罚分明,不因私心偏爱而改变。
5.有同学对文段中画波浪线语句提出了润色修改建议,请你选出表述不.正.确.的一项(1分)
A.①句可改为“一方青砚,两代忠魂”,用对偶手法更凝练地表达这一方砚台见证了两代英雄的爱国
传承。
B.②句可改为“青砚上的铭文早已成为华夏的筋骨”,用比喻手法更生动地体现爱国情怀已被华夏儿
女铭记。
C.③句可改为“座右铭以疾风骤雨之势发展出不同形态”,用夸张手法表现座右铭的形态变得更加多
种多样。
D.④句可改为“这些文字始终在人们血脉中奔涌”,用比拟(拟物)手法更形象地表达座右铭对人们
的影响。
活动三:拟写自己的座右铭
传统的座右铭常常以对联的形式呈现,如“处满常惮溢, 【甲】 ”“每临大事有静气,
【乙】 ”。到了近代,座右铭绽放出个性化的光芒。鲁迅在课桌刻下“早”字,鞭策自己惜时如金;梁启
超取《庄子》“饮冰”二字,彰显胸中救国赤忱;当代作家莫言将父亲“获奖后该矮半头”的箴言奉为圭
臬,在荣誉面前反躬自省。从单字到短语,从俗话到典故……座右铭以多样的形式来表现一个人长期坚守
的信条。
6.同学在整理资料时发现【甲】【乙】两处下联需补全,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甲】居高本虑倾 【乙】人到无求品自高
B.【甲】居高本虑倾 【乙】不信今时无古贤
C.【甲】立身贵廉明 【乙】不信今时无古贤
D.【甲】立身贵廉明 【乙】人到无求品自高
7.学习了座右铭的知识,同学们要为自己拟一则座右铭,为中考加油鼓劲。请写出你的座右铭,并解释
其含义。(本试卷出现的座右铭除外)(2 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 17 分)
(一)默写,完成 8-9题。(共 4 分)
8.令初下,群臣进谏,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战国策·邹
忌讽齐王纳谏》)(1 分)
9.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高吟“ ① , ② ”,这一豁达宣言,与王维在《使至塞上》
中“ ③ ,长河落日圆”所描绘的壮阔景象,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
楼”所营造的浪漫想象形成了呼应,共同构建了大唐诗人的精神高塔。(3 分)
(二)阅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完成 10-11 题。(共 5 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第2页/共11页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0.根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3 分)
这是一首雪中送别诗。先总写雪景,引发奇异想象;“散入珠帘湿罗幕”一句后,从人物的触觉
和视觉角度写景,表现 ① ;后又借助具有西域特色的乐器写出了军中宴饮送别时 ② 的气
氛;大雪纷纷中“风掣红旗冻不翻”的奇丽景象,是将士 ③ 的精神风貌的象征;最后仍以雪景
烘托送行。
11.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空”与“只”的意思相近,
但作者在“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中用了“空”字,请你从炼字的角度分析“空”的妙处。(2 分)
(三)阅读《马说》,完成 12-14 题。(共 8 分)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
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
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
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与“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中“通”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政通.人和 B.阡陌交通. C.通.情达理 D.水泄不通.
13.对“天下无马”的理解,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食马者”没有识别千里马的眼光,也不了解喂养千里马的方法,所以千里马就在眼前,他却感叹
“天下无马”。
B.“天下无马”极具讽刺意味,让读者看到了封建制度下人才受压抑的不合理状况,表达了作者对统
治者的批判。
C.马厩里的千里马与普通马混杂在一起,但千里马因吃不饱,力不足,才能无法外显,到死都没有
被看作是千里马。
D.“食马者”象征统治者,“天下无马”表现了当时人才匮乏、统治者无人可用的现实,寄托了作者
对他们的同情。
14.根据《马说》及下面的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4 分)
孰能长育天下之人材,将非吾君与吾相乎?
(取材于韩愈《上宰相书》)
愈之强学力行有年矣……以蹈于穷饿之水火,其既危且亟矣。
(取材于韩愈《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

今阁下为辅相亦近耳。天下之贤才岂尽举用?……今虽不能如周公吐哺握发 ,亦宜引而进之,察其

所以而去就 之,不宜默默而已也。
(取材于韩愈《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
[注释]①吐哺握发:周公辅佐成王时,为了招揽人才忙碌操心,吃饭时多次吐出食物停下来不吃,洗发时
多次挽束头发停下来不洗。②去就:取舍。这里指的是考察人才后决定用或不用。
韩愈考上科举却长时间无官可做,于是写信给宰相自荐。在《上宰相书》中,他明确提出“ ① ”
第3页/共11页
是皇帝和宰相的责任,宰相没有回复;在《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中,他“蹈于穷饿之水火”的处境,正
如千里马“ ② ”的处境,他希望宰相能帮助他,宰相仍没有回复;在《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中,他
直言宰相身为皇帝的辅佐,对于他这样的人才应引进、考察,决定是否任用,而不应该像现在这样
“ ③ ”,但宰相依旧没有回复。了解了韩愈的坎坷经历,我们就能理解《马说》中为什么蕴含着如此
强烈的 ④ 之情。
三、名著阅读(5 分)
15.有人说:“每一个句子背后都有它的故事。”抓住名著中的经典语句,回顾其背后的情节,揣摩人物,
深入思考作品的主题,才能真正走进名著。请你从下面的经典语句中任.选.一.句.,谈谈你的理解。
【甲】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
少回殡;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
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骆驼祥子》
【乙】“噫!好!我中了!”
——《儒林外史》
【丙】“你以为,就因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既没有灵魂,也没有心吗?——你想错了!
我跟你一样有灵魂,——也完全一样有一颗心!”
——《简·爱》
四、现代文阅读(共 25 分)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16-18题。(共 7 分)
材料一
“数字丝绸之路”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数字丝绸之路”经济合作试验
区建设过程中,我国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丝路电商”。
“丝路电商”打造的是双向的贸易通道:一方面,中国跨境电商平台与中国卖家共同“出海”,依靠
强大的“中国制造”输出物美价廉的商品与先进的商业模式;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大量卖
家入驻中国电商平台,如国内一些平台推出了斯里兰卡国家馆,当地的卖家可以由此触达中国的消费者。
通过电商平台,中国与伙伴国的特色产品进入了彼此市场。在这样的双边贸易中,双方既 ① ,
又 ② 。截至 2024 年,“丝路电商”伙伴国已增至 33 个,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到 2.63 万亿元,同比增
长 10.8%,占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的 30%以上。“丝路电商”合作以其蓬勃发展的态势,为伙伴国经济
发展提供新动能。
图 1 2023年中国与“丝路电商”伙伴国(部分)主要贸易产品及其贸易额增长率
材料二
今年 1 月 20 日,“中国人造太阳”(EAST)再次创造世界纪录,首次完成 1 亿摄氏度 1000 秒“高质量
燃烧”。EAST 是世界上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其核心目标是通过可控核聚变产生能量,为
第4页/共11页
未来提供近乎无限的清洁能源。
EAST 不仅展现了中国在核聚变领域的科技实力,也体现了中国为全球能源转型做出的重要贡献。中国
以 EAST 为国际核聚变合作的重要窗口,深度参与了包含 35 个成员国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
计划,承担了约 9%的建设任务,是仅次于欧盟的主要参与方之一。中国负责制造并交付多个要求极高的
超导磁体、加热系统、真空室模块等关键部件。此外,中国与 ITER成员国在核聚变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双边
合作。
材料三
2024 年,中国在粮食科技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国科学家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提高作物光合作
用效率,使超级稻亩产突破 1700 公斤,再次刷新世界纪录;耐盐碱水稻在山东、新疆等地推广面积超 100
万亩,平均亩产达 900 公斤,并在阿联酋沙漠地区实现规模化种植,亩产稳定在 600 公斤以上,为全球盐
碱地利用提供了创新方案;中国在 2024 年建成了全球首条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生产线,年产能达 10 万
吨,这一颠覆性技术不仅减少了对耕地的依赖,还为应对气候变化引发的粮食危机提供了新路径。
中国积极与非洲、拉美、东南亚等地区深化农业合作,并与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发起“全球粮食减损
行动计划”。中国通过科技创新与国际合作,不仅保障了自身的粮食安全,也为世界粮食安全贡献了中国
智慧与力量。
16.根据上述三则材料,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 分)
A.在“数字丝绸之路”发展过程中,中国依托电商平台打造了与合作国家的双向贸易通道,由此方
便卖家触达消费者。
B.“中国人造太阳”是世界上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通过可控核聚变产生的能量,为
我们提供了近乎无限的清洁能源。
C.中国科学家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优化耐盐碱水稻,在阿联酋沙漠地区实现规模化种植,使其平均亩
产达 900 公斤。
17.根据材料一的图.文.信息,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内容。(2 分)
18.“丝路电商”助推 ① ,“中国人造太阳”促进 ② ,粮食科技成果有助于保障 ③ :
中国正在多领域的全球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每空不超过 8 个字)(3 分)
(二)阅读《愧负栽培廿载恩》,完成 19-22 题。(共 11 分)
愧负栽培廿载恩

①我自二〇〇一年开始追随叶嘉莹 先生,至今已二十余年。先生之道德文章,早已为海内外所公认。
回顾在先生身边的日子,最令我感念者,就是先生如海的雅量和对我的殷殷期许。
②初识先生大名,是高中偶然读到《唐宋词鉴赏辞典》的时候。但那时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有朝
一日自己竟然能够成为先生的亲传弟子。即使我后来考入南开大学,在历史系读了七年,先生就在隔壁中
文系任教,我也不敢有此奢望,甚至连登门拜谒先生的勇气都没有。
③然而就在二〇〇一年我生日那一天,因为一场梦我想到了叶先生。在梦的刺激下,我鼓足勇气试着
跟叶先生联系。我把自己平日东涂西抹的一些诗词打印成册,再附上一封信。我不敢也不知道如何面呈,
就跑到南开大学东门外的邮局寄给叶先生了。
④我至今清楚地记得,当时历史系的老师打电话到宿舍找我,以非常激动的口吻问我是不是给叶嘉莹
先生写信了。我还吓了一大跳,以为惹出了什么麻烦。那位老师告诉我,叶先生让我到专家楼她的住处找
她!那一刻,我简直是在梦中。
⑤之后,我在约定的日子满怀忐忑地拜谒先生。我向来讷于言,读的书也不多,所以跟先生的交流有
第5页/共11页

些尴尬。但先生还是很随和地跟我聊天,并指出我那些诗词的不足,最后亲笔题赠我一本《顾羡季 先生
诗词讲记》,更准许我参加她给研究生们开的课。所以我在还没有入先生门下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亲沐先
生之教泽了。
⑥我还有一个极大的弱点,即自恃小聪明而很不努力。我第一次投考先生博士的时候,自以为十拿九
稳,但最终名落孙山。没想到在先生眼里竟然成为“矢志向学”的正面话题。她曾不止一次对门下弟子说,
你们看梦川,他第一次没考上博士,没有放弃,而是继续读书、继续考。后来我读博也是延期一年毕业,
但同样没想到的是,这件事竟然也被先生树为正面典型——梦川做学问精益求精,为了写好毕业论文,他
宁愿多读一年!
⑦我博士毕业留校任教,得以继续留在先生身边。到我成家以后,虽然住处远了些,先生有事还是会
叫我去她那里。二〇一五年的中秋节晚上,先生有事找我,结束后已经很晚了,先生对我说:“很抱歉,
耽误了你和家人团聚的时间。”又说:“我这里有些别人送我的月饼,我也不知道是什么馅的,你拿一盒回

去吧!”我说好.啊,正好“归遗细君” ,先生听了也笑着连连说好.。在骑车回家的路上我还口占了一首打
油诗,有“归遗细君何物好,先生赐饼不知仁”两句。这里“归遗细君”用东方朔的典故,“仁”则指月
饼馅。我虽算不得“吃货”,但是这种“分甘”之赐的确从先生那里领受过许多。
⑧当然我和先生之间也并非从无“芥.蒂.”。二〇一五年,我的博士论文将要出版,我考虑到先生九十
多岁了,这本六十余万字的书她看下来再写序,那得多费劲啊!于是婉拒了出版社请先生作序的要求。但
万万没想到的是,我这种自以为体贴的做法却遭到先生的批评。先生责问我:“为什么你没找我写序?”
我说:“怕您累着。”先生有些生气地说:“你不要觉得是在为我着想……”我看到先生是真有些不快了,
连忙说:“那等我以后出诗集了,一定请您给写序!”先生神色这才缓和下来。
⑨两年后,我的诗文集要出版了。我也如约向叶先生求序,先生非常痛快地写了,结尾写到:“而我
于此耄耋之年,乃能得见门下之士有如此之成就,其欣喜感激,盖更有言语所不能尽者……”行文至此,
木讷如我,也不由得泫然欲泣。我自忖不过区区一狂生而已,果有何德何能?先生对我竟如此之垂青、如
此之期待,再反观自己这些年来的蹉跎沉沦,实在愧负先师二十余年的栽培之恩了。
⑩二〇二四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深夜,我开车送先生的女儿到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先生女儿不忍心让
我在医院久等,就让我先回家了。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这是我见先生的最后一面。确定先生真的过世的时
候,我并没有流泪,只是有些手足无措。文学院给我打来电话,让我代作一副挽联。我很快就写好了,因
为对我来说,先生之生平与成就如日月之光明历历在目,所以我写得坦然无碍,我写的是:
一老证斯文,从忧患修来,作词中仙、天下士
百年闻至道,守孔颜乐处,是仁者寿、圣之时
我为先生写的联语,总是自觉地处处以先生比拟孔子,有人以为“过誉”,我却认为先生完全当得
起。盖先生毕生以教师为第一身份,以教育为第一事业,亲炙弟子之中有出家人、有艺术家;有学哲学出
身、有学法学出身、有学物理出身;有早已知名的教授,也有尚在幼龄的儿童;有小学生、中学生、大学
生,以至硕士、博士、博士后;有黄种人也有白种人。若论有教无类、弟子之众,以及执教地域之广、时
间之长,实在都已远超先圣,真可谓“广大教化主”。更何况“吾爱吾师出至诚”,我所写即为我所想,又
何过之有?!
(取材于汪梦川同名文章)
[注释]①叶嘉莹(1924-2024):生于北京,号迦陵。古典文学研究专家、诗人、教育家。终身致力于古典诗词教学、研究和
推广工作。②顾羡季:顾随(1897-1960),字羡季,学者、作家,是叶嘉莹的老师。③归遗细君:语出《汉书·东方
朔传》,指把东西留给妻子。这里的意思是作者要将先生给的月饼带回去给妻子。
19.作者在本文前半部分记录了自己学生时代与叶先生的几件往事。“我”冒昧寄信,而 ① ;
第6页/共11页
② ,而叶先生却赠书于“我”并准许听课;“我”两次才考取博士、毕业延期,而 ③ 。
(3 分)
20.说说第⑦段画线句中加点的两个“好”字有什么表达效果。(3 分)
21.结合语境,说说第⑧段“芥蒂”一词为什么用了引号。(3 分)
22.作者在文章结尾处凸显叶嘉莹先生的师者身份。阅读全文,你可以看到叶嘉莹先生是一位关爱学生、
① 、 ② 的师者。(每空限 4 字)(2 分)
(三)阅读《把流动的时间变成灵动的历史》,完成 23-25题。(共 7 分)
把流动的时间变成灵动的历史
①时间的故事,格外动人心弦。
②2010 年,一张父子照火遍全国。重庆朝天门梯坎,搬运工冉光辉一只手扶着背上的货,一只手牵着
孩子。重负下犹从容,激起无数人共鸣。
③14 年后,父子重回故地拍照留念,冉光辉已经“扛”出了一套房子,而照片里那个孩子,已长成阳
光少年,今年将参加高考,开启更广阔的人生。
④在年复一年的坚持下,一个普通家庭与时代共成长,走出了清晰可见的向上通道,让人从中领略到
时间的魔力。 【甲】 回顾过往、思考当下、瞩望未来,我们应该有这样的长周期视角。
⑤当今世界变乱交织,而“中国号”巨轮携数十年发展之势,在时间坐标上接续努力,铸就了今天克
服各种困难挑战的条件和底气。 【乙】
⑥嫦娥六号首次月背采样,刷新科技创新的高度;2024 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超过 1200 万辆,彰显
新质生产力动能;“China Travel(中国游)”成为海外博主的“流量密码”,展现开放中国的魅力;“碎花
裙小姐姐”和“勺子哥”挺身而出,点亮凡人善举的满天星光……14 亿人的奋力托举,让中国的发展走出
了一条向上的曲线。 【丙】 历史不可能终结,也没有所谓的“垃圾时间”,而是始终以自己的规律向
前演进。
⑦时间匀速流动,正是人的努力奋斗赋予时间以意义,把时间变成了有节奏、有韵律、有意义的历史。
国家发展如此,个人成长亦是这样。
⑧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在奔跑中调整呼吸,是坚持到终点的正确方法;把握好前进的节奏,才能始终
保持充沛的力量与后劲。拒绝内卷,不是躺平,而是寻找更好的赛道;驱散“班味”,不是消解奋斗的意
义,而是要找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寻找“松弛感”,不是懈怠,而是为了发现更多人生价值:年轻人这
些新的尝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⑨当嫦娥六号带回月壤勾起了你对太空的想象,当潘展乐以刷新世界纪录成绩夺冠的瞬间点燃了你内
心的激情,当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引发了你对未来的深切思考……那就说明你已感受到时代的辽阔,并且
相信你也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通过深耕与坚守,盛开出一朵时间的花。
⑩没有哪个时代是容易的,没有哪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只有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前行,才能
在跋山涉水、风尘仆仆之后,获得时间给予的最终奖励。“日日行,不怕千万里。”路在脚下,行而不辍,
总有一天会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
“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每一个人都是主角,每一份付出都弥足珍贵,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
辉。”让我们继续奔跑,把流动的时间变成灵动的历史,跑出自己的精彩人生,更汇聚成中国式现代化的
万千气象。
(取材于《人民日报》李拯的同名文章)
23.对本文中心论点的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时间的故事,格外动人心弦。
B.时间匀速流动,正是人的努力奋斗赋予时间以意义,把时间变成了有节奏、有韵律、有意义的历史。
第7页/共11页
C.让我们继续奔跑,把流动的时间变成灵动的历史,跑出自己的精彩人生,更汇聚成中国式现代化
的万千气象。
24.根据文意,将下列句子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①“今日之日月非昨日之日月也。”
② 岁月的长河日夜奔流,才能冲刷出平坦的河床。
③ 正是量的“物理积累”催生着质的“化学反应”,不断升腾出发展的新气象。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②③①
25.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对第⑧—⑩段论述内容的分析。(3 分)
首先,作者提出人生需要调整、把握好前进的节奏,并分析了 ① 。然后,作者转换第二人
称,运用一系列排比,是为了引导人们认识到 ② 。最后,引用格言鼓励人们行而不辍。这样,
在前文的基础上,第⑧—⑩段进一步从 ③ 方面论述了本文论点。
五、作文(40 分)
26.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1)当一缕阳光穿过树叶,当一行文字跳入眼睛,当一句话语抚慰心灵……你是否感受到生活中的美
好?这就是诗意在我们身边的闪现。请以“ 中有诗意”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
诗歌除外。
(2)请以“通”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 600—800 之间,不出现真实校名、
师生姓名等。
第8页/共11页
参考答案
一、基础·运用(共 13分)
1.答案:D
评分标准:2分。选错不得分。
2.答案示例:古人置于座右的警示之物由欹器演变为文字。/古人用文字代替欹器来警示(提醒)自己。
评分标准:2分。将杂糅句改正确,得 2 分,其他改法视其合理程度给分。
3. 答案:D
评分标准:2分。选错不得分。
4. 答案:C
评分标准:1分。选错不得分。
5. 答案:C
评分标准:2分。选错不得分。
6. 答案:B
评分标准:2分。选错不得分。
7.示例:我的座右铭是“jìng”,可以写为“静”字和“劲”字。我以此勉励自己备考期间心要静下来,
遇到困难要坚强有力地面对。
评分标准:共 2 分。解释合理 1 分,体现为中考加油 1 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 17分)
(一)(共 4分)
8.答案: 门庭若市
评分标准:1分。有错不得分。
9.①海内存知己 ②天涯若比邻 ③大漠孤烟直
评分标准:共 3 分。每空 1 分,有错不得分。
(二)(共 5分)
10.答案: ①雪中酷寒 ②热烈(悲壮) ③不畏艰苦,昂扬勇毅
评分标准:共 3 分。每空 1 分。意思对即可。
11.示例:“空”字除了写出雪地上只留下马蹄的印迹之外,还表达出诗人送别朋友时怅然若失(孤寂)
的心情。
评分标准:2分。理解诗句 1 分,情感 1 分。意思对即可。
(三)(共 8分)
12.答案:C
评分标准:2分。选错不得分。
13.答案: D
评分标准:2分。选错不得分。
14.答案: ①长育天下之人材 ②食不饱 ③默默而已 ④不平/愤懑
评分标准:共 4 分,每空 1 分。
三、名著阅读(5 分)
15.
第9页/共11页
示例甲:祥子一心想通过努力实现“买车”的理想,但经历了车被抢、买车钱被骗、虎妞难产去世等打击
后,由“体面的”“要强的”人变为“堕落的”“自私的”人。这句话深刻体现了作者对黑暗社会
的痛斥和对劳动人民悲惨命运的同情。
示例乙:范进多年来屡试不中,生活穷困潦倒,遭受众人的冷眼和欺辱,所以才会在中举后喜极而疯,大
呼“我中了”。这句话淋漓尽致地呈现了范进在多年的屈辱和痛苦后内心的狂喜,进而体现了封
建科举制度扭曲人性的小说主题。
示例丙:简·爱一直深爱着罗切斯特,当她得知他将要结婚时,伤心地说出了这些话。她反复强调“跟你
一样”体现了她对平等爱情的渴望。这几句话展现了简·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立的人格,也体
现了女性追求平等、独立的小说主题。
评分标准:共 5 分。情节 2 分,人物 1 分,主题 1 分,结合语句分析合理 1 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 25分)
(一)(共 7分)
16.答案:A
评分标准:2分。选错不得分。
17.示例:①满足了产品的互通有无(实现了资源互补)
②实现了经济(贸易额)增长
评分标准:共 2 分。意思对即可。
18.要点:①伙伴国经济发展 ②全球能源转型 ③世界粮食安全
评分标准:共 3 分。每个要点 1 分。
(二)(共 11 分)
19.示例:①叶先生竟给我回应 ②我忐忑拜谒 ③叶先生却将我树作正面典型
评分标准:共 3 分。每空 1 分。意思对即可。
20. 示例:第一个“好”是“我”接受了先生赠我月饼的好意;先生“连连说好”是称赞弟子才思敏
捷、体贴顾家、应答得体。两个“好”表现了师生关系的亲密融洽。
评分标准:共 3 分。意思对即可。
21.示例:“芥蒂”本义指心中的不愉快,使用引号表示特殊含义。文中表面上“我”与老师之间因作序
一事产生了不愉快,实际是体现了“我”对老师的关心体贴以及老师对“我”的关爱与提
携。
评分标准:共 3 分。意思对即可。
22.示例:平易近人 有教无类 雅量如海 献身教育等
评分标准:共 2 分。每空 1 分。以上词语中答出 2 个即可。
(三)(共 7分)
23.答案:B
评分标准:2分。选错不得分。
24.答案:D
评分标准:2分。选错不得分。
25.示例:①年轻人的新尝试有着积极意义
②凭借努力,通过深耕与坚守,终有收获
③个人成长
第10页/共11页
评分标准:共 3 分。每空 1 分。意思对即可。
五、作文(40 分)
26.评分标准:
项目
内容、表达(36 分) 说明 书写(4 分)
等级
符合题意,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想 以 33 分为基准分 4 分
象丰富,合理;条理清楚,结构合 上下浮动,然后 书写正确、工
一类卷
理;语言通顺,有 2 处以下语病。 加 书 写 项 的 得 整 , 标 点 正
(40—34)
赋分范围:36 分—30 分 分。 确 , 格 式 规
范。
比较符合题意,内容比较具体,中心 以 27 分为基准分 3 分
比较明确;想象比较丰富,比较合 上下浮动,然后 书 写 基 本 正
二类卷
理;条理比较清楚,结构比较合理; 加 书 写 项 的 得 确、工整,标
(33—29)
语言比较通顺,有 3—4处语病。 分。 点大体正确,
赋分范围:29 分—25 分 格式规范。
基本符合题意,内容尚具体,中心基 以 22 分为基准分 2 分
本明确;想象不够丰富,不够合理; 上下浮动,然后 书 写 错 误 较
三类卷 条理基本清楚,结构基本完整;语言 加 书 写 项 的 得 多,字迹不够
(28—24) 基本通顺,有 5—6 处语病。 分。 清楚,标点错
赋分范围:24 分—20 分 误较多,格式
大体规范。
不符合题意,内容空洞,中心不明 以 16 分为基准分 1—0 分
确;缺乏想象;条理不清楚,结构不 上下浮动,然后 书 写 错 误 很
四类卷 完整;语言不通顺,有 7 处以上语 加 书 写 项 的 得 多 , 字 迹 潦
(23—0) 病。 分。 草,标点错误
赋分范围:19 分—0 分 很多,格式不
规范。
说明:
1.未写或改动题目扣 2分。
2.字数不足 600 字,每少 50 字扣 1 分,最多扣 3 分。
3.文中如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从作文总分中扣 4 分。
第11页/共1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