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日益完备的法律体系》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1《日益完备的法律体系》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下道法9.1《日益完备的法律体系》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提出,2024年将修改代表法、监督法、监察法、国防教育……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民营经济促进法、突发事件应对管理法、能源法等。这表明( )
①法律应实际需要而制定和颁布
②全面依法治国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③我国法律体系的完善永无止境
④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法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发于人间,合乎人心而已“。这反映法律( )
A.是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意志的体现 B.所有公民利益和意志的体现
C.为现代化国家提供良好的环境 D.能满足人民群众的一切需求
3.《慎子·逸文》中说:“法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发于人间,合乎人心而已。”意思是国家的法律制度,既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地下长出来的,而是人们根据社会需要制定出来的,既合乎民心,又顺乎民情。对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有( )
①国家制定法律要倾听人民群众的心声
②法律要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
③人类社会形成后就有合乎人心的法律
④法律与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息息相关的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商君书·壹言》中说:“法不察民情而立之,则不威。”这句话告诉我们( )
A.要借鉴国外法律体系,完善我国法律制度
B.只重视民生发展,不必关心法制建设
C.要立足国情和实际需要,开展立法工作
D.法律应当由全体人民共同商量制定
5.2024年,一批新的法律法规陆续施行。为了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保障残疾人、老年人便捷地融入社会生活,施行了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为了加强反间谍工作,维护国家安全,施行了新修订的反间谍法……这说明( )
①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③守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要自觉遵守法律
④有了法律就有了法治,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新制定法律69件,修改法律237件,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99件,作出法律解释9件。迄今现行有效法律共292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臻完善。近年来,一批国家治理急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制度相继出台或修改完善。这( )
A.表明我国已经实现了良法善治
B.标志着我国法律体系的最终完善
C.为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
D.说明我国法律体系不完善
7.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表明( )
A.所有公民都享有相同的权利
B.所有公民都履行相同的义务
C.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
D.只有成年人在法律面前才是平等的
8.有人说,我国必须加强立法工作。比如,人工智能发展迅猛,但相关立法相对滞后。我国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利于( )
A.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B.人人都遵守法律
C.避免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D.建成社会主义国家
9. 2024年,一批新的法律法规陆续施行。为了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保障残疾人、老年人便捷地融入社会生活,施行了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为了加强反间谍工作,维护国家安全,施行了新修订的反间谍法……这说明( )
①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③守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要自觉遵守法律
④有了法律就有了法治,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要努力让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对此,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
①关注法律体系建设
②为法律的完善贡献力量
③从内心深处拥护法律
④崇尚法律、遵守法律、捍卫法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某校七年级(1)班开展了以“法律为我们护航”为主题的课堂讨论活动,同学们纷纷表达了对法律的看法,并写在了留言板上。下面是其中的一条留言内容,它表明( )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A.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
B.法律的生命力在于立法
C.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正在逐步完善
12.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在网络平台发布的不文明行为通报中,一名8岁的儿童由于向熊猫扔玩具而被终身禁止再次进入熊猫基地。这是熊猫基地首次对未成年人实施终身禁入措施,也清晰地向社会表明:年龄绝不是违反规则的理由。这告诉我们应该( )
A.积极参与社会规则的制定与改进
B.提高媒介素养、打造向上向善的网络空间
C.敬畏规则,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D.学会依法办事,用法律解决生活的难题
13.我们要从内心深处拥护法律,遵守法律。下列行为没有遵守宪法和法律的有( )
①期末考试时,小刚抄袭同桌的答案
②张某开车时,不礼让行人,乱闯红灯
③开始上课时,小强左顾右盼不听课
④网上交友时,小红传播好友的隐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助力法治中国建设踏上新征程。我国先后制定和修改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充分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利,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这说明( )
①不断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②国家努力健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制度
③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必须对所有法律进行修改
④法律是统治阶级利益和意志的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家庭教育促进法开启了我国家庭教育进入“依法带娃”时代;种子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和林业的发展;噪声污染防治法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可见( )
①我国的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②法律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③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
④道德是调整社会关系的标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分析说明题
16.十多年来,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取得重大进展:截至2024年6月底,我国制定修改法律行政法规740余件次,现行有效法律303件、行政法规598件,地方性法规1.4万余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趋科学完善。
编纂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民法典;国家安全、卫生健康、公共文化等重要领域法律相继制定出台;生态环境、教育科技等重要领域的法律进行了系统全面修订;网络信息、生物安全等新兴领域立法取得突破;涉外领域立法不断加强。
发挥立、改、废、释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渠道,确保立法项目的确定,法律草案的起草、审议、通过等各个环节都能够听到来自人民群众的声音;搭建基层人民群众参与国家立法的“直通车”——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
结合材料,说明新时代我国立法工作呈现出哪些新变化。
17.材料一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存在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脱节、远离学生实际、形式陈旧单一等突出问题。
材料二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根据党中央批准的立法工作安排,中央宣传部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完善,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法、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材料中《爱国主义教育法》的制定过程说明了什么?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国家为什么要颁布《爱国主义教育法》?
(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作为青少年,我们该怎样为推进《爱国主义教育法》作出贡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下道法9.1《日益完备的法律体系》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B C A C C A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C C A A
1.【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生活离不开法律。
①③④:题文材料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提出制定和修改多部相关的各项法律,表明了法律应实际需要而制定和颁布,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我国法律体系的完善永无止境,故①③④符合题意;
②:“全面依法治国助推中国梦的实现”与题文材料的主旨不相符,故②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法律的本质。
A:“法,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发于人间,合乎人心而已”的意思是法律制度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地下长出来的,它产生于人间,符合人们的愿望而已,因此,这句话反映出法律是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意志的体现,故A符合题意;
B:我国法律是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故B说法错误;
C:该说法与材料中的这句话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
D:法律能够满足并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大部分需求,“一切需求”说法绝对,故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3.【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对法律的认识。
①②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个国家的法律是顺应人民的利益和愿望而产生的,说明国家制定法律要倾听人民群众的心声,法律要维护广
大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法律与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息息相关的,故①②④说法正确
国家产生后才出现法律,故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4.【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法律体系的来源、法律体系完善的意义。
“法不察民情而立之,则不威”强调立法时必须考虑民情,否则法律将失去威严,体现我国立足国情和实际需要,开展立法工
作,形成并不断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故C说法正确;
A:题干主要体现要立足国情和实际需要开展立法工作,并未体现“借鉴国外法律体系”,故A不符合题意;
国家既要重视民生发展,也要重视和积极推进法制建设,故B说法错误:
D;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反映人民的意志,故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5.【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①②:2024年,一批新的法律法规陆续施行,这说明法律渗透社会方方面面,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故①②说法正确;
③: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要自觉遵守法律,故③说法错误;
④:“就有”说法太绝对,有了法律不等于就有了法治,故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6.【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法律体系完善的意义。
C:分析题文可知,近年来,一批国家治理急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制度相继出台或修改完善,这为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故C说法正确;
A:“良法善治”需法律制定与实施并重,题干仅体现立法层面,无法说明已“实现”,故A说法错误;
B:“最终完善”表述过于绝对,法律体系需随社会发展持续调整,故B说法错误;
D:题干表明我国法律体系在不断完善,与“不完善”矛盾,故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7.【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A:所有公民都享有平等的权利,故A说法错误;
B:所有公民都平等的履行义务,故B说法错误
C: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表明任何公民都平等的享有权利,平等的履行义务,故C说法正确;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故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8.【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意义。
A: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良好法治环境,A说法正确;
B:有利于人们有法可依,B说法错误;
C:有利于减少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C说法错误;
D: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9.【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①②:2024年,一批新的法律法规陆续施行,这说明法律渗透社会方方面面,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故①②说法正确;
③: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要自觉遵守法律,故③说法错误
“就有”说法太绝对,有了法律不等于就有了法治,故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10.【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促进法律实施。
①②③④:依据教材知识可知,作为社会一员,我们不仅要关注法律体系建设,为法律的完善贡献力量,而且要从内心深处拥护法律,信仰法律的力量和价值,做到崇尚法律、遵守法律、捍卫法律,让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故①②③④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D。
11.【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保证法律实施的原因、法律的作用。
A:“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意思是天下的事情,困难之处不在于制定法令,而在于让法令得到切实贯彻执行,表明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如果有了法律不实施、束之高阁,或者实施不力、做表面文章,那制定再多法律也无济于事,故A说法正确;
B: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故B说法错误;
CD:材料主要强调法律实施的重要性,并未体现“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正在逐步完善”,故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2.【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自觉遵守规则,
C:分析题文可知,题目中,未成年人因不文明行为被终身禁入熊猫基地,表明违反规则的行为不会因年龄小而免于惩罚。这一案例强调每个人都应自觉遵守规则,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故C说法正确;
A:题目未涉及规则的制定与改进,而是强调遵守现有规则,故A不符合题意;
B:案例中的不文明行为是现实中的,与网络空间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
D:熊猫基地的处罚是对未成年人实施终身禁入措施,而非法律手段,且题目未提及用法律解决生活的难题,故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3.【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对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认识和理解。
②④:张某开车时,不礼让行人,乱闯红灯,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没有遵守宪法和法律;网上交友时,小红传播好友的隐私,侵犯他人合法权利,没有遵守宪法和法律,故②④说法符合题意;
①③:期末考试时,小刚抄袭同桌的答案,违背诚信原则,是违反道德的行为;小强左顾右盼不听课是没有自觉的学习态度的表现,故①③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4.【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日益完善的法律体系、完善法律体系的措施。
①:法律体系的完善,意味着人民的权利和利益得到了更好的法律保障,这自然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故①说法正确;
②:从题文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家在制定和修改相关法律法规时,充分考虑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体现了我国法律反映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故②说法正确;
③:“所有”表述过于绝对。全面推进法治建设并不意味着必须对所有法律进行修改,而是根据时代的需求和社会的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故③说法错误;
④说法正确,但题文描述主要强调的是法律体系的完善和满足人民的需求,而不是强调法律是统治阶级的工具。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5.A
【详解】本题考查我国的法律体系。
①②③:题干中法律的施行说明我国的法律体系不断完善,体现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法律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故①②③说法正确;
④: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标尺,故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16.【答案】①立法数量大幅增加。②多个领域立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益宪备。③立法形式更加丰富多样。④立法过程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
【分析】考点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能力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运用教材知识的能力。
核心素养:法治观念。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国家,需要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有关知识,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1:我国制定修改法律行政法规740余件次,现行有效法律303件、行政法规598件,地方性法规1.4万余件一可链接立法数量大幅增加。
关键词②:编算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民法典……涉外领域立法不断加强一可链接多个领域立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益完备。
关键词③:发挥立、改、废、释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一可链接立法形式更加丰富多样。
关键词④: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渠道,确保立法项目的确定,法律草案的起草、审议、通过等各个环节都能够听到来自人民群众的声音一可链接立法过程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17.【答案】(1)我国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大立法步伐,努力健全国家治理急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制度。
(2)①当前,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存在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脱节、远离学生实际、形式陈旧单一等突出问题。②颁布爱国主义教育法
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良好法治环境;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质量;有利于强化公民的国家意识和爱国意识,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3)Q)关注法律体系建设,为法律的完善贡献力量。②从内心深处拥护《爱国生义教育法》,信仰法律的力量和价值,做到崇尚法律、遵守法律、捍卫法律,让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③加强宣传,让身边更多的人了解《爱国主义教育法》,推动法律的实施。④增强爱国意识,同一切危害国家的行为作斗争。
【分析】考点考查:日益完善的法律体系、青少年践行法治的要求。
能力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法治观念。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国家,需要运用日益完善的法律体系的有关知识,从道理说明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根据党中央批准的立法工作安排,中央宣传部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
反复修改完善,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一可链接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大立法步伐,努力
健全国家治理急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制度。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向主体为国家,需要运用日益完善的法律体系的有关知识,从原因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A: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存在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脱节、远离学生实际、形式陈旧单一等突出问题一可链接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存在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脱节、远离学生实际、形式陈旧单一等突出问题。
关键词②: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法、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一可链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3)本题考查作为青少年,我们该怎样为推进《爱国主义教育法》作出贡献,属于开放性问题,回答要点符合题意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