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期中学情评估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00分。2.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内填写校名、班级、姓名、学号。3.所有答案都必须写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历史·地理试题卷一、判断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1.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2.英语是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3.一个地区保持适度的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速度,可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4.唐朝后期,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并建立了政权,使得唐朝灭亡。5.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渤海和南诏。6.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政权,国号为辽。7.唐太宗统治时期,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8.孙思邈在医学和药物学方面贡献很大,被后世尊为“药王”。二、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9.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雨生百谷,春雨可贵”的意思。下列属于谷雨期间常见的天气状况是(▲)A B C D10.区别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依据是(▲)A.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程度 B.宗教信仰和社会制度C.居住地区和风俗习惯 D.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读某地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完成11-12小题。11.从图中可以看出,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A.早上8出前后 B.正午12点左右 C.午后2点左右 D.晚上8点左右七年级历史·地理YH 第1页 共6页(2025.04)12.该地这一天的气温日较差约(▲)A.1°C B.16°C C.8°C D.10°C13.世界一些地区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原因有(▲)①经济条件差,社会不稳定 ②地处低纬地带,闷热潮湿③地处高纬地带,终年严寒 ④地处沙漠地区,非常干旱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4.聚落是人类聚居和劳动的场所,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下列有关聚落的发展与保护,说法正确的是(▲)A.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的地方聚落分布比较稀少B.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我们应该大力保护C.城市的发展是不会影响到乡村的传统民居的D.传统聚落影响现代城市发展,应坚决给予拆除15.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但是山顶终年积雪,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人类活动 B.纬度位置 C.海拔高度 D.海陆位置16.气候影响民居。下图民居中主要分布在热带季风气候区的是(▲)A B C D17.隋朝于公元6世纪末高调登场,却又匆忙谢幕,宛若昙花一现。《昙花王朝——隋朝的短暂与辉煌》详细介绍了这段历史。下列内容中,最有可能出现在书中的是(▲)A.确立了有助于选拔人才的察举制度 B.结束了长期分裂,使中国重归统一C.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 D.开凿灵渠,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18.“自元代始,行省区划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线,人为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治南的局面……从而使行省官失去了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这种做法(▲)A.不断强化了君主专制 B.消除了地方的割据C.使行省制度普及全国 D.利于加强中央集权19.唐朝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社会经济高度繁荣。下列属于唐朝手工业产品的是(▲)①青瓷 ②唐三彩 ③白瓷 ④四羊方尊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0.唐代女子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下棋等活动,由波斯传入的胡服还曾成为当时女性的流行服饰。这些现象说明唐代(▲)A.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B.奢靡享乐之风盛行C.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D.文学艺术多姿多彩七年级历史·地理YH 第2页 共6页(2025.04)21.某校兴趣小组以“唐蕃交往铸丹青”为主题,准备在学校网页推送一篇文章。以下最适合做文章插图的是(▲)A.《彩绘仕女奕棋图》B.《步辇图》 C.《韩熙载夜宴图》 D.《客使图》22.北宋时都城东京每年从南方运输粮食600万石左右;南宋时,苏、湖、常、秀(秀水,今浙江嘉兴)有“天下粮仓”之美称。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A.南方地区生产工具优于北方 B.经济重心逐渐南移C.北方地区征收赋税比南方重 D.南方开发比北方早23.下面是历史探究小组搜集的一组史料摘录,这可以用来说明五代十国时期(▲)史料 摘录《廿二史札记》 五代诸镇节度使,未有不用勋臣武将者。《旧五代史》 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耶!A.尚武风气盛行 B.皇帝昏庸无能C.宦官专权严重 D.政权更迭频繁24.下列对联描写的是中国历史上著名帝王,其中与赵匡胤有关的是(▲)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 D.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25.下列措施中,属于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有(▲)①加强地方税收控制 ②解除高级将领的兵权③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④地方设立节度使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6.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下列变法措施中属于军事方面的是(▲)A.青苗法 B.募役法 C.保甲法 D.方田均税法27.南宋初年,率军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并取得郾城大捷的历史人物是(▲)A.李渊 B.岳飞 C.郭子仪 D.寇准28.右图为宣化辽代墓葬中发现的壁画,尽管辽地并不产茶,但壁画中描绘的茶具与烹茶程序。这一发现最能证明宋辽时期(▲)A.农业生产发展B.海外贸易兴盛C.民族差异消除D.民族文化交融七年级历史·地理YH 第3页 共6页(2025.04)三、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29.(14分)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冬奥会,以冰雪运动为主。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历届冬奥会举办城市分布图四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1)历届冬奥会举办城市都分布在 ▲ (填“南”或“北”)半球。(2分)(2)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都灵是第20届冬奥会举办地。在上图中,与意大利都灵主要气候特点相符的是 ▲ (数字序号),该气候多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 ▲ (填“东岸”或“西岸”)。(4分)(3)北京的气候类型是 ▲ (填气候名称),与图中 ▲ (填数字序号)相符,在冬奥会举办期间,北京的气候特点是 ▲ 。(6分)(4)通过观察会发现历届冬奥会的举办地都分布30°N-60°N纬度范围,这是为什么?(2分)30.(12分)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人才选拔】材料一:根据儒家“征召有才能的人才能更好地解决国家种种问题”的基本信条,隋唐时期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才打开了入仕的大门……——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材料一中的“选官制度”具体指什么制度?根据材料概括这一制度创立的意义。(4分)【为君之道】材料二:唐太宗曾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胫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贞观政要》(卷一)七年级历史·地理YH 第4页 共6页(2025.04)(2)材料二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唐太宗的为君之道对唐朝社会发展的影响。(4分)【安邦之策】材料三: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宋)汪洙《神童诗》材料四:太祖、太宗平一海内……尽收天下劲兵……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宋)马端临《文献通考》(3)材料三所反映的宋朝的治国方针是什么?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方针的积极作用。(4分)31.(10分)民族关系一直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话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唐太宗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与他们真心相待,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赢得了他们的爱戴,由此保证了民族关系的良性运行。——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1)指出材料一中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成熟办法”,并列举一例史实加以说明。(4分)材料二:宋元时期政权更替局部示意图(2)示意图中A代表哪一政权?示意图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什么趋势?(4分)材料三:宋元时期,各民族之间频繁的冲突与战争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使不同民族在斗争中走向交融。各民族政权之间既有战争又有议和,但“和”是主流。——摘自原人教版七下历史教材(3)请运用史实说明“在民族关系中‘和’是主流”这一论断。(2分)32.(16分)某班以“中华文明·成就辉煌”为主题进行探究学习,请你参与完成。【诗歌创作】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忆昔》 材料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杜甫《无家别》(1)诗歌反映现实,请分别指出两首诗歌创作的重要历史背景。(4分)七年级历史·地理YH 第5页 共6页(2025.04)【工程建筑】图1:隋大运河示意图 图2:唐朝长安城平面图(2)隋朝大运河和唐朝长安城都曾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请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出两者的入选理由。(4分)【文明交流】材料三:文明因交流互鉴而发展。唐朝曾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友好交往,中国大量先进的技术通过各种方式传播到其他国家,并接纳了相当数量的遣唐使及留学生,让他们学习中国文化。同时,佛教也迎来了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机会,中外交流达到鼎盛。——摘自胡柏翠《兴盛的唐朝旅游活动及其历史影响》(3)根据材料概括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2分)(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文明因交流互鉴而发展”这一观点。(6分,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晰,逻辑严密)七年级历史·地理YH 第6页 共6页(2025.04)第28题 《备茶图》12024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期中学情评估题 号 一 二 三 总分1~8 9~28 29 30 31 32得 分历史·地理答题卷一、判断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二、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答案题号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答案三、综合题(本大题有4小题,共52分)29.(14分)(1)(2分)(2)(4分)(3)(6分)(4)(2分)七年级历史·地理YH 第1页 共2页30.(12分)(1)(2分)(2分)意义:(2)(2分)治国思想:(2分)影响:(3)(2分)方针:(2分)作用:31.(10分)(1)(2分)成熟办法:(2分)史实:(2)(2分)(2分)趋势:(3)(2分)32.(16分)(1)(4分)(2)(4分)(3)(2分)(4)(6分)七年级历史·地理YH 第2页 共2页PAGE2024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期中学情评估历史地理答案一、判断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 T F T F F T F T二、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答案 A D C C D B C B B D题号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答案 A A B B A D A C B D三、综合题(本大题共4题,共52分)29.(14分)(1)北(2分)(2)①;西岸(4分)(3)温带季风气候;③;寒冷干燥(6分)(4)30°N-60°N之间的中纬度地区,冬季气温低于0℃,降雪量较为丰富,有利于冬奥会的举办。(2分)30.(12分)(1)科举制(2分)意义: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重大变革,不仅扩大了统治基础,对社会阶层的流动也起到积极作用,还显著提高了整个官僚队伍的文化素养。(任答一点,2分)(2)治国思想:存百姓;与民休息;以民为本等。(2分,任答一点)影响:推动了唐朝社会的发展,促成了“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2分)(3)方针:崇文抑武。(2分)作用: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2分)31.(10分)(1)成熟办法: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2分)史实: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册封少数民族首领等。(任答一点,2分)(2)金(2分)趋势:由政权并立走向统一。(2分)(3)北宋与辽订立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宋辽间保持着和平局面。(或宋夏议和后,虽时有战事,但关系一直较为稳定等。)(2分)32.(16分)(1)材料一:开元盛世。 材料二:安史之乱。(4分)(2)隋朝大运河:带动了沿河城市的繁荣与发展;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交流;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在今天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任选一点,2分)唐朝长安城:规模宏伟,规划井然有序;长安城既是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也是闻名中外的国际大都市。(任选一点,2分)(3)交往范围广泛、领域全面、双向交流等(任写一点,2分)(4)(6分)[示例]论述:文明因交流互鉴而发展。史实1:日本派遣唐使来唐学习后,仿照唐朝的先进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同时,唐朝的文化也传到日本,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史实2:鉴真东渡日本后,除了传授佛法,还传播中国的建筑、文学、医药等,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史实3: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由他口述而成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史实4:中国的造纸术通过大食传播到西方,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综上所述,中外交流有利于文明的发展。评分标准:等级 材料运用与论述 得分水平1 观点正确,但未运用史实说明,或仅重复材料 1-2分水平2 观点正确,有简单论述或说明,运用了与观点相关的一个史实,条理基本清楚 3-4分水平3 观点正确,运用与观点相关的2个或2个以上史实,能够做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逻辑严密 5-6分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04七年级历史地理答案(100分).docx 202504七年级历史地理答题卷(100分).doc 202504七年级历史地理试题卷(100分).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