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第 1 课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本单元围绕“理想信念”这一主题,选取了不同时代、不同体裁的经典作品,旨在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论语》中的经典篇章,生动地记录了孔子与四位弟子关于理想志向的一次谈话。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对话,展现了孔子及其弟子各自不同的人生理想与追求,同时也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文章篇幅虽短,但内涵丰富,对学生理解儒家思想、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以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都具有重要意义。教学目标文化自信通过学习本文,感受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文化自信。语言运用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掌握文言文的语言表达特点,并能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思维能力分析人物形象和对话内容,理解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观点,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审美创造体会文章简洁生动的语言风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感受古人的智慧与风采,提升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与热爱。教学重点1. 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常见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意思。2. 把握人物形象,分析孔子及其弟子的性格特点和思想主张。3. 领会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以及文章所蕴含的儒家思想。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孔子对四位弟子志向的态度和评价,体会其中蕴含的深意。2.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思考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并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教学过程环节一:情境导入(5 分钟)1. 教师创设情境:同学们,假如我们穿越回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来到孔子的课堂。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围坐在一起,谈论着各自的理想和抱负。现在,你们就是孔子的弟子,我就是孔子。大家不妨想一想,如果是你,在这样的场合下,你会如何表达自己的理想呢?2. 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鼓励他们大胆发言。3. 教师总结并引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篇课文,看看孔子的四位弟子是如何阐述自己的志向,孔子又有着怎样的评价。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穿越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迅速融入课堂氛围,同时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理想志向的话题,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8 分钟)1.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初步理解文意,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3. 小组内交流讨论,尝试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视各小组,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并适时给予指导。4. 全班共同交流,教师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重点讲解以下实词、虚词和句式:实词:“率”(率领)、“尔”(你,你们)、“作”(起)、“撰”(才能)、“伤”(妨碍)、“与”(赞成)、“让”(谦让)等;虚词:“以”(因为、用、凭借等)、“如”(或者、至于)、“且”(况且)、“方”(正、刚刚)等;句式:“不吾知也”(宾语前置,即“不知吾也”)、“则何以哉”(宾语前置,即“则以何哉”)、“何伤乎”(宾语前置,即“伤何乎”)等。5. 请几位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教师进行点评,纠正读音和节奏上的错误,确保学生能够读准、读顺课文。【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初步感知文意。同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解决文言字词和句式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环节三:角色扮演,分析人物(12 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四人,分别扮演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一人扮演孔子。各小组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重现文中的对话场景。要求学生尽量模仿古人的语气和神态,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2. 各小组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认真观看,并思考以下问题:从四位弟子的发言中,可以看出他们各自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孔子对他们的志向分别持怎样的态度?3. 展示结束后,全班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文中具体语句分析人物形象和孔子的态度:子路:“率尔而对曰”,表现出他的直率、鲁莽;“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体现出他的自信和抱负远大,但略显自负。孔子“哂之”,既有对他不谦逊态度的批评,也有对他志向的一定认可。冉有:“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表明他比较谦虚、谨慎,说话留有余地,性格相对温和,志向侧重于治理小国,发展经济。孔子对他未作直接评价。公西华:“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体现出他的谦逊、恭敬,善于辞令,志向是在礼仪活动中担任小相,展现出他的谨慎和对礼的重视。孔子对他也未作直接评价。曾皙:“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表现出他的从容、淡定;“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描绘出一幅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体现出他追求自然、淡泊名利的志向。孔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表明孔子对他的志向非常赞赏。4. 教师总结:通过对人物对话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四位弟子性格各异,志向不同,而孔子因材施教,对他们的志向有着不同的态度和评价。这充分体现了孔子教育理念的高明之处。【设计意图】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亲身体验人物的情感和思想。同时,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和孔子的态度,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主旨。环节四:小组讨论,领会主旨(8 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孔子为什么会赞赏曾皙的志向?这反映了儒家怎样的思想?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2. 各小组围绕问题展开热烈讨论,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3. 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成果。教师对各小组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深入领会文章主旨:孔子赞赏曾皙的志向,并非否定其他三位弟子的理想,而是因为曾皙描绘的春游图,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一种太平盛世的美好景象,反映了儒家“仁”和“礼”的思想境界。在儒家看来,理想的社会应该是人们既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又能在和谐的环境中享受生活,达到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的完美统一。曾皙的志向看似平凡,实则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儒家的理想追求。这也体现了孔子对弟子们全面发展的期望,不仅要有治国理政的才能,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对生活的热爱。【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孔子赞赏曾皙志向的原因,有助于学生领会文章所蕴含的儒家思想,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价值观。环节五:拓展延伸,联系实际(5 分钟)1. 教师引导:同学们,在了解了孔子及其弟子的理想志向之后,我们不妨思考一下,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理想信念?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2. 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点评。3. 教师总结: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灯塔,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在不同的时代,人们有着不同的理想追求,但无论何时,我们都应该树立积极向上、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理想信念,并为之努力奋斗。希望同学们能够从本文中汲取智慧,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在未来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设计意图】通过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将古代经典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思考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现实关怀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能够获得对自身成长有益的启示。课下作业1. 背诵课文,并整理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2. 以“我的理想”为主题,写一篇 500 字左右的短文,阐述自己的理想信念以及如何为之努力奋斗。板书设计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1. 子路:直率、自信 哂之2. 冉有:谦虚、谨慎 未评3. 公西华:谦逊、恭敬 未评4. 曾皙:从容、淡泊 与点5. 孔子:因材施教 仁、礼思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