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 课 件(共24张PPT)- 2024-2025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统编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1 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 课 件(共24张PPT)- 2024-2025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统编版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8.1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
道法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六课
传承核心思想理念
第七课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第八课
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6.1 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
6.2 做核心思想理念的
传承者
7.1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7.2 做中华人文精神的
弘扬者
8.1 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
8.2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
践行者
本单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引领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形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总体性认识,并用蕴含其中的精髓精华滋养精神世界,提振精神力量,增强文化自信,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单元导读
习近平参观六尺巷
导语:2024年10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徽桐城市的六尺巷,重温张吴礼让典故,察看桐城历史文化展陈。习近平总书记说,来这里看一看,很有感触。六尺巷承载着中国古人的历史智慧,要弘扬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互礼让、以和为贵,解决好民生问题,化解好社会矛盾,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那么我们还有哪些传统美德的故事呢?这节课就来学习 8.1《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
新课导入
自主学习
认真阅读课本,找出下列问题答案,圈注关键词,并在疑难问题上做标记。
1.中华传统美德的地位和作用(P65蓝字、P66、P68)
2.中华传统美德有哪些/内涵?(P66-68)
3.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的体现和作用?(P66)
4. 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的体现和作用?(P67)
5.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的体现和作用?(P67-68)
6.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的体现和作用?(P68)
看图片《感动中国》、《道德模范人物》 思考:国家为什么要组织此类评选活动?
此类评选活动有助于我们明是非、辨善恶、知荣辱,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惑,提升社会道德水平,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图片赏析
1.中华传统美德的地位和作用(P65蓝字、P66、P68)
整体感知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我们明是非、辨善恶、知荣辱,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惑,提升社会道德水平,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道德理念和规范,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
③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生活观察
生活观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流传已久、脍炙人口的美德故事,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你还知道哪些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这些故事蕴含着什么传统美德?
(1)孔融让梨、曾子避席、三顾茅庐、车胤囊萤等。
(2)负荆请罪蕴含的传统美德: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闻鸡起舞蕴含的传统美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程门立雪蕴含的传统美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
2.中华传统美德有哪些/内涵?(P66-68)
①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
②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③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
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
整体感知
据《元史》记载,元代大学者许衡同众人一起逃难,时值盛夏,人们又饥又渴。有人发现路边有一棵梨树,大家便争先恐后去摘梨。许衡却端坐树下,不为所动。人们问他为何,他答道:“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们说乱世中梨树无主,许衡说:“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①这句话的大意是,梨看似无主,可以随意摘取,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人吗 许衡通过反问表达了自己的道德立场和原则,即尽管外在环境可能混乱无序,但个人的内心应当保持正直和自律,坚守自己的原则和道德底线。
②这体现了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启示我们为人处世要讲规矩,做事情要符合道义,要自尊自重,有羞耻之心。
谈谈你对“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的理解。
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探究与分享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孝,指对父母长辈的尊重和爱戴;悌,本义指对兄长的敬爱和恭顺,也泛指对同辈和朋友的尊敬和友善;忠,指尽心竭力、尽职尽责,常指为国尽忠;信,指讲诚信;礼,指为人处世懂礼貌、讲规矩;义,指做事情符合道义;廉,指廉洁奉公;耻,指自尊自重,有羞耻之心。
相关链接
①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
想一想:以上内容是对中华传统美德哪一内容的解读?
3.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的体现和作用?(P66)
体现:判断一切是非、善恶、荣辱,都需要明确的标准。“由义为荣,背义为辱。”中华民族一贯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
作用:这一荣辱观念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国人日用而不觉的道德标准。
有一次,墨子路过一个染坊,看到纯白的丝放进染缸里,拿出来就成为五颜六色的了。他感慨地说:丝放到青色的染缸里就变成青色,放到黄色的染缸里就变成黄色,放入的染缸不同,出来的颜色也不同。所以染丝不能不慎重啊!
这一故事流传到后世,形成了“墨悲丝染”的典故,人们常用它说明人也会受到社会环境的熏染。
隋代书法家智永所书《真草千字文》中的“墨悲丝染”
提示:本栏目通过“墨悲丝染”的典故提醒我们要时刻关注自己所处的环境,同时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内在品质,以抵御不良环境的影响,成就更好的自己。
②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思考:谈谈对“墨悲丝染”这一典故的理解。
阅读感悟
4. 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的体现和作用?(P67)
体现:“德者,本也。”“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崇道德、一心向善的优良传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作用:不断向有美德、有才能、有贡献的人学习,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精忠报国岳飞
③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
岳飞是南宋末年名将,也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他自幼酷爱学习,习得一身好武艺,立志保家卫国。面对外敌入侵,岳飞率领军队,勇敢抗击,立下了赫赫战功。他治军严明,岳家军威名远扬。后被秦桧等人陷害,含冤死在狱中。岳飞一生忠诚勇敢,他的精忠报国精神永载史册,激励后人。
思考: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体现哪些传统美德?
5.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的体现和作用?(P67-68)
体现:“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自古以来,中华儿女将自己的前途命运与祖国兴衰、民族存亡紧紧联系在一起,尽心竭力报效国家。
作用:爱国情怀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
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在他的代表作《日知录》里提出:“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意思是说:保卫王朝不被倾覆,是帝王将相、文臣武将要考虑的事情;而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后来,有人把这一观点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它是中华民族爱国情怀的重要表现。
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想一想这句话里面蕴含着什么传统美德
6.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的要求和作用?(P68)
体现:中华民族强调“明伦”“尽责”,要求每个人明确认识到自己的人伦职责,不仅要担负起对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而且要兼济天下,为天下人谋幸福。
作用:这种担当意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博大胸怀和崇高境界,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支撑。
课堂小结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基因,对于个人成长、家庭幸福、社会和谐以及国家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学习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以实际行动将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发扬光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地位和作用
具体内涵
板书设计
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
(四个方面)
价值标准、行为方式
文化精髓、民族智慧、精神财富
①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
②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③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
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
1.(24-25七年级下·全国·单元测试)某中学开展了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活动,下列同学们的做法值得推荐的是( )
①观看优秀电影,感受中华文化魅力
②制作以“最美中国人-全国道德模范”为主题的手抄报
③走进社区开展“爱老助老”志愿服务活动
④合理利用网络积极参与假期安全知识竞赛活动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②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①:感受中华文化魅力,这是弘扬中华文化的表现,没有体现出传承传统美德,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这是弘扬中华传统没得的表现,故②符合题意;
③:走进社区开展“爱老助老”志愿服务活动,体现了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故③符合题意;
④:这没有体现出弘扬传统美德,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24-25七年级下·全国·课后作业)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践行“关爱他人”的传统美德,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看到老人摔倒,怕被讹诈,赶紧走开
B.对有困难的同学,主动伸出援手
C.帮助他人时,要求对方给予回报
D.只关心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其他人与自己无关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关爱他人。
B:关爱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分析选项,对有困难的同学,主动伸出援手,属于关爱他人的表现,故B符合题意;
A:看到老人摔倒,应该扶起,故A说法错误;
C:帮助他人不能要求对方给予回报,故C说法错误;
D:我们也要学会关爱他人,故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3.(24-25七年级下·全国·课后作业)下列关于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只需要在大事上体现,小事可以忽略
B.要从点滴小事做起
C.要落实到日常行为中
D.青少年是传承和践行的重要力量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BCD:依据教材知识,践行中华传统美德要从点滴小事做起、要落实到日常行为中、青少年是传承和践行的重要力量,故BCD说法正确;
A:我们要在大事、小事上都要践行中华传统美德,故A说法错误;
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故本题选A。
4.(24-25八年级上·河北保定·期末)2024年全国“新时代好少年”丁弋珂,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担任班长,协助老师服务同学,每月定期参加文明交通引导志愿服务。她8岁时成为乌鲁木齐市烈士陵园、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总支队纪念馆义务讲解员。丁弋珂的事迹告诉我们( )
①爱岗敬业,履行法定义务 ②服务社会,践行传统美德
③奉献社会,只为获得荣誉 ④勇担责任,积极奉献社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勇担责任、服务和奉献社会。
②④:题文中的丁弋珂同学“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担任班长,协助老师服务同学”,告诉我们要勇担责任,践行尊重师长乐于助人的中华传统美德;“定期参加志愿服务,做义务讲解员”,告诉我们要积极服务和奉献社会。故②④说法正确;
①:协助老师服务同学、做志愿服务等不是公民的法定义务,故①说法错误;
③:丁弋珂同学奉献社会不是为获得荣誉,故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