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课前导学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课前导学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资源简介

第 9 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课前导学案
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古代商路开辟、贸易发展与文化交流的经济基础和社会背景,理解生产力发展对商业贸易及文化传播的推动作用。
时空观念:梳理丝绸之路等古代商路的路线、走向及兴衰历程,明确不同时期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时空特征,构建清晰的历史时空框架。
史料实证:通过考古文物、历史文献等史料,探究古代商路贸易的商品种类、交易方式以及文化交流的具体内容,培养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论证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阐释古代商路在连接不同文明、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方面的重要意义,解读贸易活动与文化传播之间的相互关系。
家国情怀:认识古代中国在世界贸易和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树立开放包容的文化态度。
学习目标
1.了解丝绸之路的开辟、路线及主要贸易商品,掌握丝绸之路在古代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2.熟悉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如草原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等的基本情况,理解其对区域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
3.能够分析古代商路上中西文化交流的具体表现,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成果,认识文化交流的双向性和多元性。
4.通过对古代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的学习,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理解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互鉴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学习重难点
重点:丝绸之路的路线、贸易内容及文化交流成果;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的特点;古代商路上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表现。
难点:分析古代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的相互关系;探讨不同商路在不同历史时期兴衰的原因;理解文化交流在古代社会发展中的深远影响。
预习新知
知识点一:丝绸之路
1.丝绸之路的开辟
公元前 2 世纪,汉武帝派遣__________出使西域,目的是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这次出使虽然没有达到军事目的,但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丝绸之路以__________为起点,经河西走廊,出玉门关、阳关,分为南北两道。北道经__________、疏勒,越葱岭,至大宛、康居、奄蔡;南道经鄯善、于阗,越葱岭,至大月氏、安息,再往西可通往大秦(古罗马)。
2.丝绸之路的贸易
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商品种类丰富,中国输出的主要是丝绸、瓷器、茶叶等__________品,这些商品深受西方各国喜爱。西方输入中国的商品主要有毛皮、香料、珠宝、__________等。
丝绸之路的贸易方式多样,既有官方的__________,也有民间的贸易往来。各国商人在沿途的城市和贸易据点进行交易,形成了繁荣的商业网络。
3.丝绸之路的影响
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交流,加强了中国与中亚、西亚、欧洲等地区的贸易联系,推动了沿线各国经济的发展,使一些城市成为重要的商业中心,如长安、__________等。
在文化交流方面,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文化传播的重要通道。中国的__________、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技术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西方,对西方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西方的__________、天文学、医学等知识也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的科学文化内涵。
知识点一
1.张骞;长安;龟兹
2.手工;玻璃;朝贡贸易
3.敦煌;四大发明;天文学
知识点二: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
1.草原丝绸之路
草原丝绸之路是指在蒙古高原及西伯利亚草原上形成的贸易通道,早在__________时期就已存在。它以北方草原地区为中心,连接了中国中原地区与欧亚大陆北部的游牧民族地区。
草原丝绸之路的贸易特点是以__________贸易为主,中国的丝绸、茶叶、铁器等商品与北方游牧民族的马匹、皮毛等进行交换。这条商路对于加强中原地区与北方游牧民族的经济文化联系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在草原地区的传播。
2.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__________时期,在唐宋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它以中国东南沿海港口为起点,经南海,穿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到达南亚、西亚和非洲东海岸,甚至远至欧洲。
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贸易商品除了传统的丝绸、瓷器外,还有__________等。随着航海技术的进步,海上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中国的__________、泉州等港口成为当时世界著名的贸易中心。
2.西南丝绸之路
西南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连接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南亚的贸易通道,主要由灵关道、__________、博南道等组成。它从四川成都出发,经云南,通往缅甸、印度等地。
西南丝绸之路的贸易活动促进了西南地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国的__________、铁器等商品传入东南亚和南亚,同时也引进了这些地区的香料、珠宝等商品。此外,这条商路还推动了佛教等宗教文化在西南地区的传播。
知识点二
1.商周;畜牧产品
2.秦汉;香料;广州
3.五尺道;丝绸
知识点三: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
1.物质文化交流
在古代商路上,物质文化交流频繁。中国的丝绸、瓷器等精美的手工艺品传入西方,改变了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西方的__________、葡萄、石榴等农作物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的农作物品种,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此外,中亚地区的__________技术传入中国,提高了中国的畜牧业水平;中国的冶铁技术也传播到周边地区,对当地的生产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2.精神文化交流
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经过长期的传播和发展,与中国本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同时,中国的__________、道家思想等也通过商路传播到周边国家和地区,对这些地区的思想文化产生了一定影响。
西方的__________、建筑艺术、音乐舞蹈等也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的艺术形式。例如,古希腊、罗马的雕塑艺术对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像雕刻产生了影响;中亚的乐舞传入中国后,与中国传统乐舞融合,形成了新的乐舞风格。
知识点三
1.苜蓿;养马
2.儒家思想;绘画艺术
深化探究
探究一:分析丝绸之路繁荣的原因
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探讨丝绸之路在古代能够长期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
1.政治因素
国家统一稳定:中国古代多个朝代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相对稳定,如汉朝、唐朝等。强大的中央集权政府能够保障丝绸之路沿途的安全,维护商路秩序,为贸易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政府通过设置西域都护府等机构,加强对西域地区的管理,确保商路畅通。
政策支持:一些朝代推行积极的对外政策,鼓励对外贸易。汉武帝时期大力开拓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条件;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吸引了众多外国商人前来贸易,促进了丝绸之路的繁荣。
2.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需求: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发达,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产量高、质量好,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西方对这些商品的需求旺盛,为丝绸之路贸易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动力。同时,西方的一些商品也满足了中国市场的需求,促进了贸易的双向发展。
商业发展: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古代商业活动日益活跃,商人阶层不断壮大。商人们积极参与丝绸之路贸易,追求商业利益,推动了商路的繁荣。沿途城市的商业也因丝绸之路而兴盛,形成了众多商业中心,进一步促进了贸易的发展。
3.技术因素
交通与运输技术进步:古代中国在交通和运输技术方面不断发展,如车辆制造技术的提高、马匹的驯化和使用,使得长途运输更加便捷。在航海技术方面,指南针的应用、造船技术的进步,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扩大了贸易范围。
通讯技术:虽然古代通讯技术有限,但通过驿站制度等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信息的传递,使商人们能够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和贸易信息,便于做出商业决策,保障贸易活动的顺利进行。
4.文化因素
文化交流的需求:不同地区的人们对异域文化充满好奇和向往,丝绸之路为文化交流提供了平台。通过丝绸之路,东西方文化相互传播和融合,满足了人们对不同文化的需求,也促进了贸易活动的开展。例如,佛教的传播吸引了众多信徒,相关的宗教用品贸易也随之发展。
文化包容:中国古代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能够接纳和吸收外来文化。这种文化包容的态度使得外国商人愿意前来中国进行贸易,也促进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丝绸之路上的交流与合作,为丝绸之路的繁荣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探究二:阐述古代商路对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
问题:结合史实,说明古代商路在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怎样的重要作用?
参考答案
1.促进文化传播与融合
物质文化传播:古代商路将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特色商品传播到西方,同时把西方的农作物、手工艺品等引入中国。例如,中国丝绸的传入改变了西方人的服饰风格和生活方式;葡萄、苜蓿等农作物的传入丰富了中国的农业生产。这些物质文化的传播,使不同地区的人们享受到了其他地区的物质文明成果,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
精神文化交流: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通过商路传入中国,与中国本土的儒家、道家思想相互碰撞、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同时,中国的儒家思想、文学艺术等也传播到周边国家和地区。例如,日本、朝鲜等国深受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在政治制度、教育、伦理道德等方面都借鉴了儒家思想。西方的绘画、建筑艺术、音乐舞蹈等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的艺术表现形式,促进了中国艺术的发展和创新。
2.推动科技发展
中国的四大发明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西方,造纸术和印刷术的传入促进了西方文化的传播和教育的普及,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提供了技术条件;火药的传入改变了西方的战争方式,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指南针的应用为欧洲航海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同时,西方的天文学、医学等知识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的科学文化内涵,促进了中国科技的发展。例如,阿拉伯的天文学知识传入中国后,中国的天文历法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3.促进文明对话与理解
古代商路连接了不同的文明区域,使得不同文明背景的人们有机会相互接触和交流。通过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人们增进了对彼此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减少了误解和偏见,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理解。这种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动力,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多元化发展。
习题训练
1.丝绸之路的起点是( )
A. 洛阳
B. 长安
C. 开封
D. 杭州
2.下列不属于丝绸之路上中国输出商品的是( )
A. 丝绸
B. 瓷器
C. 茶叶
D. 葡萄
3.草原丝绸之路主要以什么贸易为主( )
A. 丝绸贸易
B. 瓷器贸易
C. 畜牧产品贸易
D. 香料贸易
4.海上丝绸之路在哪个时期达到鼎盛( )
A. 秦汉
B. 唐宋
C. 明清
D. 民国
5.佛教传入中国的主要通道是( )
A. 丝绸之路
B. 草原丝绸之路
C. 海上丝绸之路
D. 西南丝绸之路
6.中国的四大发明通过哪条商路传播到西方( )
A. 丝绸之路
B. 草原丝绸之路
C. 海上丝绸之路
D. 以上都是
7.西南丝绸之路从哪里出发( )
A. 四川成都
B. 云南昆明
C. 陕西西安
D. 广东广州
8.古希腊、罗马的雕塑艺术对中国哪个时期的佛像雕刻产生了影响( )
A. 秦汉
B. 魏晋南北朝
C. 唐宋
D. 明清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商路上贸易商品种类丰富,文化交流频繁,对东西方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丝绸之路上中国输入和输出的主要商品。
(2)分析丝绸之路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海上丝绸之路在唐宋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成为重要的贸易通道,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和非洲等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材料二 草原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原地区与北方游牧民族的联系,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与融合。
(1)根据材料一,说明海上丝绸之路在唐宋时期发展的表现。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草原丝绸之路对文化交流的作用。
答案与解析
1.答案:B
解析:丝绸之路以长安为起点,B 正确;洛阳、开封、杭州均不符合史实,A、C、D 错误。
2.答案:D
解析:葡萄是西方输入中国的商品,丝绸、瓷器、茶叶是中国输出商品,D 符合题意,A、B、C 错误。
3.答案:C
解析:草原丝绸之路以畜牧产品贸易为主,C 正确;丝绸贸易、瓷器贸易、香料贸易不符合其特点,A、B、D 错误。
4.答案:C
解析:海上丝绸之路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C 正确;秦汉形成,唐宋进一步发展,民国时期情况不同,A、B、D 错误。
5.答案:A
解析: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A 正确;草原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不符合题意,B、C、D 错误。
6.答案:D
解析:中国四大发明通过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传播到西方,D 正确,A、B、C 表述不全面。
7.答案:A
解析:西南丝绸之路从四川成都出发,A 正确;云南昆明、陕西西安、广东广州不符合,B、C、D 错误。
8.答案:B
解析:古希腊、罗马的雕塑艺术对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像雕刻产生影响,B 正确;秦汉、唐宋、明清不符合,A、C、D 错误。
9.答案
(1)输出商品:丝绸、瓷器、茶叶等手工艺品。输入商品:毛皮、香料、珠宝、玻璃、葡萄等。
(2)意义: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传播与融合,中国的四大发明等技术传播到西方,推动了西方社会发展;西方的天文学、医学等知识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科学文化内涵;佛教等宗教传入中国并与本土文化融合,同时中国儒家等思想也传播到周边地区;西方的绘画、建筑等艺术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国艺术的发展和创新。
解析:(1)结合知识点一列举商品。(2)从技术、知识、宗教、艺术等方面阐述文化交流意义。
10.答案
(1)表现: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商品除丝绸、瓷器外,还有香料等;中国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等港口成为世界著名贸易中心;航海技术进步,贸易范围扩大,到达南亚、西亚、非洲东海岸甚至欧洲。
(2)作用:加强了中原地区与北方游牧民族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双方物质文化的交换,如中国丝绸、茶叶等与北方游牧民族马匹、皮毛的贸易;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使中原文化与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同时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在草原地区的传播。
解析:(1)依据知识点二分析海上丝绸之路唐宋时期发展表现。(2)从经济联系、文化传播等方面说明草原丝绸之路对文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