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 10 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课前导学案核心素养唯物史观: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近代以来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扩展的经济根源和社会背景,理解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变革对世界贸易和文化交流的推动作用。时空观念:梳理从新航路开辟到当今时代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发展的时间脉络和空间范围,把握不同阶段的特点与变化。史料实证:通过历史文献、贸易数据、文化现象等史料,探究世界贸易网形成过程、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的具体表现,培养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分析论证的能力。历史解释:阐释全球贸易网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影响,解读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文化在贸易交流中的传播与融合机制。家国情怀:认识中国在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变迁,增强对不同文化的包容与尊重,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培养开放的国际视野。学习目标1.了解新航路开辟后至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及 20 世纪以来全球贸易网形成的过程,掌握不同阶段贸易发展的特点。2.理解商品流动如何推动文化交流国际化,知晓文化交流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作用,明确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3.能够结合具体史实,分析近代以来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扩展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培养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通过学习,认识到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树立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意识。学习重难点重点:全球贸易网的形成过程及不同阶段特点;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的具体表现及相互关系。难点:分析不同历史时期影响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扩展的因素;理解文化交流在世界贸易发展中的深层作用及双向性。预习新知知识点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1.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时期15 世纪末 16 世纪初,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区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贸易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葡萄牙和西班牙率先走上殖民扩张道路,在亚、非、美建立殖民地,控制了许多重要的__________和港口,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贸易网络。这一时期,欧洲殖民者通过__________贸易获取巨额利润。他们从欧洲出发,将廉价的工业品运往非洲,换取奴隶,再将奴隶运往美洲,卖给种植园主,最后把美洲的金银、烟草、蔗糖等运往欧洲,这种贸易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2.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英国成为 “世界工厂”。机器生产的产品需要广阔的市场,同时也需要大量的原料,促使英国等工业国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世界贸易规模迅速扩大。这一时期,__________成为国际贸易中的大宗货物,纺织品、煤炭、钢铁等大量输出。工业革命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变革,__________和轮船的出现,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提高了运输效率,使世界贸易更加便捷,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3.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中,__________和化学工业等新兴工业部门兴起,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垄断组织出现,它们在世界范围内争夺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推动了世界贸易的进一步发展。这一时期,国际贸易结构发生变化,__________和电力设备等产品在贸易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同时,资本输出成为重要的经济现象,国际投资规模迅速扩大,全球贸易网进一步发展。4.20 世纪以来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贸易受到严重影响。战后,各国纷纷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20 世纪 40 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确立了以__________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同时成立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推动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化。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__________的发展和冷战的结束,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标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全球贸易网更加完善。知识点一1.贸易路线;三角2.纺织品;火车3.电气;机器4.美元;信息技术知识点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1.商品成为文化交流的载体随着世界贸易的发展,商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也随之传播。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不仅是贸易的对象,还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元素,如瓷器上的__________、绘画等图案,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艺术成就和审美观念。西方的商品也传播了西方文化,例如,可口可乐作为美国文化的象征之一,在全球销售的过程中,将美国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2.文化交流促进商品贸易文化交流可以增加消费者对商品的认同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国消费者,可能更愿意购买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商品。同时,文化交流还能促进贸易创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交流合作,会产生新的商业创意和__________。文化产业本身也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影、音乐、动漫等文化产品的跨国贸易日益频繁,如好莱坞电影在全球的广泛传播,不仅带来了巨额的票房收入,也传播了美国的价值观和文化理念。3.文化交流的双向性与多元性商品流动带来的文化交流是双向的。中国的茶文化传播到日本,与日本本土文化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而日本的动漫文化也在中国受到欢迎,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市场。文化交流呈现多元性,除了东西方文化交流外,不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这种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促进了世界文化的__________发展。知识点二1.花纹2.商业模式3.繁荣深化探究探究一:分析全球贸易网形成的原因及影响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全球贸易网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全球贸易网的形成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参考答案1.形成原因经济因素:生产力的发展是根本原因。新航路开辟前,欧洲商品经济发展,对黄金等贵金属和东方商品的需求增加;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生产力,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需要更广阔的市场和原料产地,推动了贸易的全球化。技术因素:航海技术的进步,如指南针的应用,使远洋航行成为可能,为新航路开辟创造了条件;工业革命中火车、轮船的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汽车、飞机的出现,以及通信技术的发展,大大降低了运输和通信成本,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贸易网的形成。政治因素:殖民扩张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政策推动了贸易网的扩展。欧洲国家通过殖民掠夺,占领大量殖民地,控制贸易路线和港口;两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组织的建立,如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等,为国际贸易提供了规则和制度保障,促进了贸易的自由化和规范化。文化因素: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了解,增强了人们的贸易意愿,减少了贸易障碍。同时,文化的传播也使得商品更具吸引力,促进了贸易的发展。2.影响经济方面: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国际分工日益深化,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度提高。但也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发达国家在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广大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政治方面: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殖民扩张使欧洲国家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强国;二战后,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在国际政治中占据主导地位。同时,贸易摩擦和经济竞争也成为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文化方面: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商品流动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相互传播、相互影响,丰富了世界文化的内涵。但也可能导致文化冲突,一些弱势文化面临被强势文化同化的威胁。社会生活方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世界各地的商品在全球范围内流通,人们可以购买到来自不同国家的商品,享受到多样化的物质生活。同时,文化的传播也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习惯。探究二:阐述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的相互关系问题:结合具体史实,分析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之间存在怎样的相互关系?参考答案1.商品流动推动文化交流国际化物质文化传播:商品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元素,随着商品的全球流动,这些文化元素也传播到世界各地。例如,中国的丝绸、瓷器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审美观念;日本的动漫周边产品在全球销售,传播了日本的动漫文化。生活方式和消费文化传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商品成为特定文化的象征,其销售过程也是文化传播的过程。如星巴克咖啡在全球的扩张,将美国的咖啡文化和休闲生活方式传播到许多国家;法国的葡萄酒不仅是一种饮品,还代表着法国的饮食文化和生活艺术,随着葡萄酒的出口,法国的相关文化也得到传播。2.文化交流促进商品贸易增强商品认同感:消费者对某种文化的了解和喜爱会增加对相关商品的购买意愿。例如,随着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的传播,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中国的传统服饰、书法、绘画等产生兴趣,从而促进了相关商品的贸易。了解日本动漫文化的消费者,可能更愿意购买动漫周边产品。推动贸易创新:文化交流带来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创意,为商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不同文化背景的企业合作,可能会开发出融合多种文化元素的新产品;文化交流还能促进商业模式的创新,如跨境电商的发展,使文化产品的贸易更加便捷高效。拓展文化产业贸易:文化交流的加强使得文化产业本身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领域。电影、音乐、图书等文化产品的跨国贸易日益频繁。好莱坞电影通过全球发行,不仅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收益,还传播了美国文化;韩国的 “韩流” 文化,包括韩剧、K - POP 音乐等,在亚洲及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带动了相关文化产品和旅游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韩国的对外贸易。习题训练1.新航路开辟后,率先走上殖民扩张道路的国家是( )A. 英国和法国B. 葡萄牙和西班牙C. 荷兰和英国D. 西班牙和荷兰2.工业革命时期,国际贸易中的大宗货物是( )A. 纺织品B. 石油C. 汽车D. 电子产品3.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兴起的新兴工业部门不包括( )A. 电气B. 化学工业C. 纺织业D. 电力设备制造业4.20 世纪 40 年代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是( )A. 雅尔塔体系B. 布雷顿森林体系C. 凡尔赛 - 华盛顿体系D. 世界贸易组织5.下列商品中,最能体现中国文化元素的是( )A. 可口可乐B. 星巴克咖啡C. 中国瓷器D. 好莱坞电影周边6.文化交流对商品贸易的促进作用不包括( )A. 增强商品认同感B. 阻碍贸易创新C. 拓展文化产业贸易D. 改变消费观念7.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的时间是( )A. 20 世纪 40 年代B. 20 世纪 60 年代C. 20 世纪 80 年代D. 20 世纪 90 年代8.下列现象中,体现文化交流双向性的是( )A. 中国的茶叶出口到欧洲B. 日本动漫在中国受欢迎,中国的网络文学在日本兴起C. 美国的快餐在全球扩张D. 法国香水在世界销售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工业革命以来,世界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全球贸易网逐步形成。交通运输业的变革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中交通运输业的主要变革成果。(2)分析交通运输业变革对全球贸易网形成的影响。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商品流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不同国家的商品蕴含着各自的文化元素。材料二 文化交流可以促进商品贸易的发展,增加商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1)结合材料一,举例说明商品如何成为文化交流的载体。(2)依据材料二,分析文化交流促进商品贸易发展的具体表现。答案与解析1.答案:B解析: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和西班牙率先走上殖民扩张道路,B 正确;英国、法国、荷兰在之后也参与殖民扩张,A、C、D 错误。2.答案:A解析:工业革命时期,纺织品是国际贸易中的大宗货物,石油、汽车、电子产品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之后的重要商品,A 正确,B、C、D 错误。3.答案:C解析:纺织业是传统工业部门,电气、化学工业、电力设备制造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兴起的新兴工业部门,C 符合题意,A、B、D 错误。4.答案:B解析:20 世纪 40 年代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是布雷顿森林体系,B 正确;雅尔塔体系是二战后的国际政治格局,凡尔赛 - 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的国际体系,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 20 世纪 90 年代,A、C、D 错误。5.答案:C解析:中国瓷器蕴含丰富中华文化元素,可口可乐是美国商品,星巴克咖啡代表美国文化,好莱坞电影周边体现美国文化,C 正确,A、B、D 错误。6.答案:B解析:文化交流促进贸易创新,增强商品认同感、拓展文化产业贸易、改变消费观念,B 符合题意,A、C、D 错误。7.答案:D解析: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 20 世纪 90 年代,D 正确,A、B、C 错误。8.答案:B解析:日本动漫在中国受欢迎,中国网络文学在日本兴起体现文化交流双向性,A、C、D 只是单向的文化传播,B 正确,A、C、D 错误。9.答案(1)变革成果:火车和轮船的出现。(2)影响: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提高了运输效率,使世界贸易更加便捷;加强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促进了国际贸易规模的扩大;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为全球贸易网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解析:(1)根据知识点一,明确工业革命交通运输变革成果。(2)从运输成本、经济联系、世界市场等方面分析对全球贸易网形成的影响。10.答案(1)举例:中国的丝绸以其精美的材质和独特的花纹,展示了中国的纺织工艺和审美观念,在贸易过程中传播了中国文化;意大利的皮具以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和时尚的设计,体现了意大利的文化和生活方式,随着皮具的出口,意大利文化也得到传播。(2)表现:文化交流增加消费者对商品的认同感,如喜欢日本动漫文化的消费者更愿意购买动漫周边产品;推动贸易创新,不同文化背景的企业合作可能开发出融合多种文化元素的新产品;拓展文化产业贸易,电影、音乐等文化产品的跨国贸易日益频繁,带来经济收益的同时传播文化。解析:(1)结合知识点二,从不同国家商品举例说明。(2)依据知识点二,从认同感、贸易创新、文化产业贸易等方面阐述文化交流对商品贸易的促进表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