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课前导学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课前导学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资源简介

第 11 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课前导学案
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古代战争爆发的经济、政治根源,以及战争对地域文化演变的推动或阻碍作用,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时空观念:梳理亚历山大远征和蒙古西征的时间、路线及范围,明确不同时期战争对地域文化影响的时空特征,构建清晰的历史时空框架。
史料实证:通过历史文献、考古发现等史料,探究亚历山大远征和蒙古西征过程中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具体表现,培养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分析论证的能力。
历史解释:阐释 “希腊化时代” 的文化特征、蒙古西征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意义,解读战争与地域文化演变之间的内在联系。
家国情怀:认识战争对文化发展的复杂影响,尊重不同地域文化的价值,树立和平发展、文化包容的理念,增强对人类文明多元性的认同感。
学习目标
1.了解亚历山大远征的过程、范围,掌握 “希腊化时代” 文化融合的表现及影响。
2.明晰蒙古西征的阶段、路线,理解蒙古西征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促进作用。
3.能够分析古代战争影响地域文化演变的原因和方式,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演变的学习,认识到战争在文化交流中的双重作用,树立正确的战争观和文化观。
学习重难点
重点:亚历山大远征与 “希腊化时代” 的文化特征;蒙古西征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
难点:分析 “希腊化时代” 文化融合的深层次原因;理解蒙古西征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发挥作用的机制;辩证看待古代战争对地域文化演变的影响。
预习新知
知识点一:亚历山大远征与 “希腊化时代”
1.亚历山大远征的过程
公元前 334 年,马其顿国王__________率领军队踏上远征之路。他首先征服了__________,然后挥师东进,占领了埃及、__________,一直打到印度河流域。经过十年征战,亚历山大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亚历山大远征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扩大领土范围,同时也受到古希腊文化中扩张精神的影响。他的军队装备精良,战术灵活,利用__________等武器和方阵战术,在战争中多次取得胜利。
2.“希腊化时代” 的文化融合
亚历山大远征推动了希腊文化在__________的传播。在亚历山大帝国的统治区域内,新建了许多以亚历山大命名的城市,这些城市成为传播__________的中心。城市中有希腊式的建筑、剧场和雕塑,希腊语也成为当时的官方语言之一。
“希腊化时代” 的文化融合体现在多个方面。在__________领域,学者们将古希腊哲学与东方的宗教、哲学思想相结合,产生了新的哲学流派;在艺术方面,雕塑和绘画融合了希腊和东方的风格,既有希腊艺术的__________,又有东方艺术的华丽装饰;在科学领域,亚历山大城成为科学研究的中心,天文学、数学、医学等学科取得了重要成就,如欧几里得的__________对后世数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3.“希腊化时代” 的影响
“希腊化时代”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__________,打破了以往东西方文化相对隔绝的状态,为后来罗马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一时期,经济得到发展,国际贸易更加活跃,亚历山大帝国的__________成为连接东西方贸易的重要通道。同时,文化的交流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出现了许多研究机构和学校,培养了大量人才。
知识点一
1.亚历山大;小亚细亚;波斯
掠夺财富;长矛
2.东方;希腊文化
哲学;写实风格;《几何原本》
3.交流与融合;商路
知识点二: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
1.蒙古西征的过程
13 世纪初,蒙古在__________的领导下逐渐崛起。从 1219 年开始,蒙古先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西征。第一次西征由__________率领,征服了花剌子模等地区;第二次西征以拔都为统帅,远至多瑙河流域;第三次西征由旭烈兀指挥,占领了__________等地。通过三次西征,蒙古建立起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
蒙古军队具有强大的战斗力,他们以__________为主,机动灵活,擅长长途奔袭。蒙古军队还掌握了先进的攻城技术,如使用__________等武器,能够攻克许多坚固的城池。
2.蒙古西征对东西方交流的促进
蒙古西征后,建立了稳定的统治秩序,为东西方__________创造了条件。商路畅通无阻,东西方之间的贸易规模扩大,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大量运往西方,西方的__________、珠宝等也传入中国。
在文化交流方面,蒙古帝国的统治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传播。中国的__________、火药、印刷术等技术传入西方,对西方的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西方的天文学、医学、__________等知识也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的科学文化内涵。此外,宗教的传播也更加广泛,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宗教在蒙古帝国境内得到传播和发展,不同宗教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也日益频繁。
3.蒙古西征的影响
蒙古西征改变了欧亚大陆的政治格局,许多国家和地区被纳入蒙古帝国的统治范围,原有的政治秩序被打破,新的政权和势力崛起。
从文化角度看,蒙古西征促进了__________的大交流,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但同时,战争也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破坏,许多城市和文明遭到毁灭,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知识点二
1.铁木真(成吉思汗);成吉思汗;西亚
骑兵;回回炮
2.经济文化交流;皮毛
指南针;数学
3.东西方文化
深化探究
探究一:分析 “希腊化时代” 文化融合的原因
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探讨 “希腊化时代” 文化融合的原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
1.政治因素
亚历山大建立起庞大的帝国,实行了相对宽松的统治政策,为不同文化的交流创造了政治条件。他在征服地区保留了部分当地的政治制度和统治机构,同时将希腊的政治模式引入,这种混合的政治体系使得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能够在同一政权下共同生活,促进了文化的接触和融合。
亚历山大鼓励希腊人与当地居民通婚,通过这种方式加强了不同民族之间的联系,使得希腊文化和当地文化在家庭内部得以交流和融合,进一步推动了文化的融合进程。
2.经济因素
亚历山大帝国建立后,经济得到发展,国际贸易更加活跃。商业活动的频繁往来使得不同地区的人们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商品的流通不仅带来了物质财富,也传播了文化。希腊商人将希腊的商品和文化带到东方,同时也吸收了东方的商业文化和经营理念,这种经济上的交流为文化融合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动力。
新建的城市成为经济和文化中心,城市的繁荣吸引了来自不同地区的人们,他们带来了各自的文化。城市中的市场、作坊等场所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不同文化在这里相互碰撞、融合,加速了文化融合的速度。
3.文化自身因素
古希腊文化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它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周边文化的优秀成果。在 “希腊化时代”,古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相遇,其开放包容的特性使得它能够与东方文化相互融合。例如,古希腊哲学在与东方宗教、哲学思想结合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自身的内涵。
东方文化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对希腊文化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希腊人在接触到东方的艺术、宗教、科学等文化成果后,被其独特的魅力所吸引,主动学习和吸收东方文化,从而促进了文化的融合。
探究二:阐述蒙古西征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
问题:结合史实,说明蒙古西征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参考答案
1.开辟和保障商路
蒙古西征后,建立了庞大的帝国,通过强大的军事力量和有效的统治,保障了欧亚大陆商路的畅通。原本因战乱和割据而中断或受阻的商路重新恢复,如丝绸之路在蒙古统治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繁荣。
蒙古帝国在商路上设立驿站,为商队提供食宿、马匹更换等服务,降低了贸易成本和风险,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往来。大量的中国商品通过商路运往西方,西方的商品也传入中国,商品的流动带动了文化的传播,使得东西方文化在贸易过程中相互交流。
2.促进技术传播
中国的四大发明在蒙古西征时期进一步传入西方。指南针为西方的航海事业提供了技术支持,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火药传入西方后,改变了战争的方式,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造纸术和印刷术传入西方,推动了西方文化的传播和教育的普及,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创造了条件。
西方的天文学、医学、数学等知识也传入中国。例如,阿拉伯的天文学知识传入中国后,中国的天文历法得到了进一步完善;西方的医学知识丰富了中国传统医学的内容,促进了中国医学的发展。这些技术和知识的传播,推动了东西方科学文化的进步。
3.推动宗教交流
蒙古帝国对各种宗教采取宽容的政策,使得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宗教在帝国境内都能够得到传播和发展。不同宗教的传教士跟随商队或军队往来于东西方之间,传播各自的宗教教义和文化。
宗教的交流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融合。例如,基督教传教士在中国传播基督教的过程中,也了解和学习了中国的文化,并将中国文化介绍到西方;佛教在蒙古帝国境内的传播,也使得不同地区的佛教文化相互交流,丰富了佛教的内涵。同时,不同宗教之间的交流和碰撞,也促使人们对宗教和文化进行深入思考,推动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习题训练
1.亚历山大远征开始于( )
A. 公元前 334 年
B. 公元前 221 年
C. 公元 334 年
D. 公元 221 年
2.亚历山大帝国的疆域不包括( )
A. 欧洲
B. 亚洲
C. 非洲
D. 美洲
3.“希腊化时代” 科学研究的中心是( )
A. 雅典
B. 斯巴达
C. 亚历山大城
D. 罗马
4.蒙古西征的领导者不包括( )
A. 铁木真
B. 拔都
C. 旭烈兀
D. 忽必烈
5.蒙古西征后,东西方贸易规模扩大,中国运往西方的主要商品不包括( )
A. 丝绸
B. 瓷器
C. 茶叶
D. 皮毛
6.中国的四大发明中,为西方航海事业提供技术支持的是( )
A. 造纸术
B. 印刷术
C. 火药
D. 指南针
7.下列关于 “希腊化时代” 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B. 希腊语成为当时唯一的官方语言
C. 亚历山大城是科学研究的中心
D. 产生了新的哲学流派
8.蒙古西征对欧亚大陆的影响不包括( )
A. 改变了政治格局
B. 促进了文化交流
C. 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D. 加速了美洲文明的发展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亚历山大远征推动了 “希腊化时代” 的到来,这一时期东西方文化出现了大规模的融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 “希腊化时代” 文化融合在哲学、艺术方面的表现。
(2)分析 “希腊化时代” 文化融合对世界文化发展的影响。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蒙古西征建立了横跨欧亚大陆的帝国,为东西方交流创造了条件。
材料二 中国的四大发明在蒙古西征时期传入西方,对西方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1)根据材料一,说明蒙古西征为东西方交流创造了哪些条件?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阐述中国四大发明传入西方后对西方社会变革的具体影响。
答案与解析
1.答案:A
解析:公元前 334 年,亚历山大开始远征,A 正确,B、C、D 时间错误。
2.答案:D
解析:亚历山大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不包括美洲,D 符合题意,A、B、C 错误。
3.答案:C
解析:“希腊化时代”,亚历山大城是科学研究的中心,C 正确,A、B、D 错误。
4.答案:D
解析:忽必烈主要致力于元朝的建立和巩固,未参与蒙古西征,蒙古西征领导者有铁木真、拔都、旭烈兀,D 符合题意,A、B、C 错误。
5.答案:D
解析:皮毛是西方传入中国的商品,中国运往西方的主要商品有丝绸、瓷器、茶叶,D 符合题意,A、B、C 错误。
6.答案:D
解析:指南针为西方航海事业提供技术支持,D 正确,造纸术、印刷术、火药不符合题意,A、B、C 错误。
7.答案:B
解析:希腊语是 “希腊化时代” 的官方语言之一,并非唯一,B 说法错误,A、C、D 表述正确,B 符合题意。
8.答案:D
解析:蒙古西征主要影响欧亚大陆,与美洲文明发展无关,A、B、C 是蒙古西征的影响,D 符合题意。
9.答案
(1)哲学方面:学者们将古希腊哲学与东方的宗教、哲学思想相结合,产生了新的哲学流派;艺术方面:雕塑和绘画融合了希腊和东方的风格,既有希腊艺术的写实风格,又有东方艺术的华丽装饰。
(2)影响: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打破了以往东西方文化相对隔绝的状态;为后来罗马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丰富了世界文化的内涵,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解析:(1)依据知识点一,从哲学、艺术角度列举文化融合表现。(2)从文化交流、对罗马文化、教育、世界文化等方面分析影响。
10.答案
(1)条件:建立了庞大的帝国,保障了欧亚大陆商路的畅通;在商路上设立驿站,为商队提供服务;实行宽容的宗教政策,促进了不同宗教文化的交流。
(2)影响:指南针为西方航海事业提供技术支持,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世界的联系;火药改变了西方战争方式,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造纸术和印刷术推动了西方文化的传播和教育的普及,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创造了条件,促进了西方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解析:(1)根据知识点二,从帝国统治、商路、宗教政策等方面说明创造的条件。(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阐述四大发明对西方社会变革的具体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