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按秘密级事项管理★启用前2025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模拟试题(九)本试卷共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集成电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性产业,是个人电脑、互联网、大数据、智能手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前提。其产业链可以分为三个大环节:上游的材料、设备(支持企业),中游的设计、制造、封测(核心企业),下游的应用(需求企业)。下表示意珠三角集成电路企业的分工统计情况。据此完成1~3题。企业 分工 支持 企业 核心企业 需求 企业设计 制造 封测 设计与 制造 制造与 封测 设计、制 造、封测企业数量/个 23 257 41 68 22 3 12 13766占比/% 0.16 1.81 0.29 0.48 0.16 0.02 0.09 96.991.珠三角集成电路企业发展的现状是A.企业数量最多的是上游支持企业 B.核心企业中设计企业的占比最大C.企业数量居中的是下游需求企业 D.核心企业中制造类企业数量较多2.下列属于集成电路核心企业的是A.家电制造 B.LED灯饰 C.芯片设计 D.智能卡制造3.珠三角集成电路产业的改革方向包括①加强高质量人才培养和有效供给 ②树立集成电路产业链的整体安全观 ③强化需求、封测和材料企业的发展 ④深化国际标准合作和提高自主能动性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贺兰山为我国重要的葡萄产区,该地果农一直以“冬前埋土、入春出土”的栽培模式保证葡萄安全越冬。每年收获完成、葡萄落叶后,在土壤结冰之前,要对葡萄藤进行修剪并将葡萄藤倾斜压倒用厚土掩埋。春季不受寒潮影响后,可将葡萄藤出土上架,出土上架时间不宜过晚,避免葡萄藤直接在土中萌芽。下图示意贺兰山某年某葡萄种植基地20 cm、40 cm、60 cm深度土壤的月平均温度。据此完成4~6题。4.图中表示该葡萄基地20 cm、40 cm、60 cm深度土壤月平均温度的依次为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②①D.③①②5.推测该年葡萄藤埋土和出土的月份最有可能为A.10月,3月 B.11月,3月C.12月,4月 D.1月,4月6.与周边荒漠草原相比,该葡萄种植基地土壤温度年较差较小,原因可能是A.植被稀少 B.土壤粒径小C.冬季覆土 D.土壤墒情好 有学者将收缩城市定义为人口在30年内累计下降超过15%,且人口仍继续减少的城市。下表示意美国中部东北地区中小型城市人口总量及其变化情况。据此完成7~8题。城市 1960年人口/人 人口变化率/%1970年 1980年 1990年 2000年弗林特 196940 -1.8 -17.4 -11.2 -18.0埃文斯维尔 141543 -2.0 -6.0 -3.2 -3.7南本德 132445 -5.0 -12.8 -3.8 2.2罗克福德 126706 16.3 -5.2 -0.2 7.77.下列关于表中收缩城市的判断,正确的是A.仅弗林特为收缩城市B.弗林特和南本德为收缩城市C.弗林特、埃文斯维尔和南本德为收缩城市D.弗林特和埃文斯维尔为收缩城市8.为实现城市复兴,收缩城市可采取的有效措施为A.大力发展城市支柱产业 B.积极推进郊区城镇化进程C.市中心规划购物、娱乐和住宅中心 D.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 江西省崇义县可划分为构造侵蚀中山、构造侵蚀剥蚀低山、构造侵蚀溶蚀丘陵和侵蚀堆积平原四个地貌类型。该县崩塌、滑坡与不稳定斜坡主要发育于低山、丘陵等区域,泥石流主要分布于中山区,地面塌陷主要分布于丘陵区。下图示意崇义县不同地貌地质灾害分布情况。据此完成9~11题。9.下列关于崇义县不同地貌地质灾害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A.低山、丘陵区灾点数量最多B.平原地区地质灾害为泥石流C.中山区不稳定斜坡分布最多D.地形地貌影响灾点数量、密度10.低山、丘陵区灾点密度较大的原因是A.植被稀少 B.山体落差大C.人类活动密集 D.岩溶作用强11.地面塌陷主要分布在丘陵区的原因可能有①人工抽取地下水 ②地下水溶蚀作用 ③降水季节差异大 ④滑坡、泥石流频发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乞力马扎罗山(3°4' S,37°21' E)因为阻挡了来自印度洋的潮湿季风,水汽充足。水汽和气温条件相结合,使乞力马扎罗山从上到下形成了几个迥然不同的山地垂直植被带。读非洲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谱图,完成12~14题。12.甲、乙分别代表乞力马扎罗山A.西北坡(迎风坡)、东南坡(背风坡) B.东南坡(迎风坡)、西北坡(背风坡)C.西北坡(背风坡)、东南坡(迎风坡) D.东南坡(背风坡)、西北坡(迎风坡)13.甲坡形成热带山地云林带的自然条件是A.土层薄,土壤贫瘠 B.海拔高,多大风C.温度低,湿度大 D.植被茂密,光照弱14.乞力马扎罗山乙坡的林线高度最接近A.1500 m B.3400 mC.4100 m D.5000 m 下图示意某地某日不同时刻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其中∠α为150°,且∠φ小于∠β。据此完成15~16题。15.此日后,迎来极昼后首次黑夜的纬度可能为A.75° N B.75° SC.85° N D.85° S16.此日,该地太阳视运动轨迹在地平圈的投影最可能为A.① B.② C.③ D.④题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答案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菲律宾是世界主要的水产品生产国之一,其渔业资源禀赋优越。2016年,菲律宾总统访华,签署了中菲在经贸、农业、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的合作文件。中国在育苗、饲养等方面技术成熟,加工、运输、冷冻技术先进,产业链完整,是世界第一大水产品加工国,但由于近海渔业资源衰退,加工能力利用率并不高。根据两国渔业发展的特点,中国具有与菲律宾开展渔业合作的可行性。图Ⅰ示意1995—2016年菲律宾渔业捕捞产量和养殖产量,图Ⅱ示意2011—2016年菲律宾从中国进口水产品及向中国出口水产品的贸易额变化情况。(1)简述2010—2016年菲律宾捕捞产量呈下降趋势的原因。(3分)(2)分析目前菲律宾发展渔业面临的困境。(6分)(3)阐述中菲渔业合作的可行性。(5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基于10天(旬)时间尺度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划分干旱等级,当一地区降水距平百分率小于-80%时,该地区被划定为重旱及以上等级。下表统计了2022年夏季各旬我国各大地理区域重旱及以上等级的占比(单位:%)。区域 6月 7月 8月 平均上旬 中旬 下旬 上旬 中旬 下旬 上旬 中旬 下旬全国 15.5 18.4 13.0 21.6 19.4 28.4 36.5 47.5 17.2 24.2华东地区 14.7 20.3 22.3 33.1 20.6 27.9 56.2 59.4 20.3 30.5华中地区 15.3 28.7 11.7 4.6 21.4 28.1 76.5 82.1 39.3 34.2西南地区 9.3 16.7 11.7 39.3 19.1 19.5 19.8 66.9 18.0 24.5西北地区 11.1 30.3 7.2 38.6 3.9 24.8 49.0 40.5 12.4 24.1华南地区 2.6 6.5 21.6 1.3 47.7 81.7 2.6 21.7 11.1 21.9华北地区 51.6 11.4 5.1 8.9 14.6 9.5 17.7 15.8 1.3 15.1(1)据表绘制华中、华北两地重旱及以上等级干旱情况的折线图。(4分)(2)归纳我国2022年夏季重旱及以上等级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6分)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植物群落是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研究沙漠植物对荒漠化防治对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乌兰布和地区降水稀少,浅层水资源丰富,植被以草本和灌木为主。下图示意乌兰布和地区灌木和草本植物生物量在地上和地下的空间分布状况。(1)据图比较乌兰布和地区灌木和草本生物量空间分布的异同。(5分)(2)研究发现,该地区植物生物量与海拔呈负相关,推测该现象产生的原因。(4分)(3)有人提出要通过人工种植,增加当地植被覆盖度以遏制荒漠化发展。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 并说明理由。(4分)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三江平原曾是大片沼泽湿地,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该地近地表土层结构性质具有“西砂、东黏”的特点。近年来三江平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丰水年时西部和东部地下水位变化幅度有很大差异。由于我国大豆进口量居高不下,2022年黑龙江省积极探索开展“稻改豆”,补助政策向种植大豆倾斜。下图示意部分年份三江平原农作物种植面积的变化。(1)据图描述2000—2015年三江平原种植结构的变化特点。(3分)(2)说明近年来三江平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原因,并根据材料分析西部和东部地下水位变化幅度的差异。(6分)(3)说明黑龙江省进行“稻改豆”的意义。(6分)参考答案1.B 2.C 3.D【命题意图】本题组以集成电路产业为背景材料,涉及工业区位因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解题分析】第1题,据表可知,企业数量最多的是下游需求企业,上游支持企业数量最少;核心企业中设计企业的占比最大,制造类企业数量较少。第2题,家电制造、LED灯饰和智能卡制造都是利用集成电路成品进行产品制造的下游需求企业,只有芯片设计属于核心企业。第3题,需求企业数量最多,而支持和核心企业数量较少,应该强化封测和材料等企业的发展,而不是需求企业,③错误。4.A 5.B 6.D【命题意图】本题组以贺兰山葡萄栽培模式为背景材料,涉及农业、气候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解题分析】第4题,夏季表层土温高于下层,冬季表层土温低于下层,因此①②③分别表示20 cm、40 cm、60 cm深度土壤月平均温度。第5题,10月平均土温在10 ℃以上,埋土可能会使葡萄藤直接在土中萌芽,不宜埋土;12月20 cm深度土温已接近0 ℃,土壤表层可能已冻结,所以最有可能11月埋土。春季3月底4月初气温都已较高,均有可能出土。第6题,葡萄种植基地由于种植葡萄,植被覆盖度要比荒漠草原高;根据材料无法判断土壤粒径大小;冬季覆土埋枝对土温影响不大;由于种植葡萄,可能会进行人工灌溉,土壤墒情较好,缩小了土壤温度年较差。7.A 8.D【命题意图】本题组以美国中部东北地区中小型城市人口变化情况为背景材料,考查人口迁移、人口政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解题分析】第7题,依据材料中对收缩城市的定义判断,只有弗林特属于收缩城市。第8题,单一产业抗风险能力弱,不利于城市复兴;积极推进郊区城镇化,开始效果好但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市中心规划住宅中心不利于城市用地的高效利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有利于城市复兴。9.D 10.C 11.A【命题意图】本题组以江西省崇义县不同地貌地质灾害分布情况为背景材料,涉及地质灾害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对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的考查。【解题分析】第9题,由图可知,低山区灾点数量最多,丘陵区较少;泥石流主要发育在地形陡峭的沟谷之中;不稳定斜坡主要发育在低山、丘陵区,而非中山区。第10题,低山、丘陵区灾点密度较大的原因是人口分布密集,建设活动多,地质灾害破坏性大;植被稀少不是主要原因;中山区山体落差更大;低山区主要的地质作用是构造侵蚀剥蚀。第11题,溶蚀丘陵区受岩溶作用影响,地下水溶蚀形成地下空洞,再加上人工抽取地下水,容易导致地面塌陷。12.B 13.C 14.B【命题意图】本题组以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谱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影响降水的因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对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的考查。【解题分析】第12题,据图可知,甲坡垂直自然带谱多,应代表乞力马扎罗山迎风的东南坡;乙坡为背风的西北坡。第13题,该自然带分布的海拔较高,同时地处迎风坡,水汽充足,水汽沿着山体上升过程中,随着海拔升高,温度降低,当温度降低到水汽的凝结温度时,水汽便形成了云雾,利于该地形成独特的热带山地云林带。第14题,林线高度指山地垂直自然带谱中森林分布的上限高度。图中显示海拔3400 m上面分布的是热带高山草原灌丛带,下面是热带山地欧石楠林带,因此乙坡林线高度最接近3400 m。15.B 16.D【命题意图】本题组以某地某日不同时刻太阳光线与地平面夹角图为背景材料,考查太阳高度分布规律以及太阳视运动轨迹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对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的考查。【解题分析】第15题,读图可知,该地一天中正北与正南两个方向都有阳光,说明该地有极昼现象;∠φ为子夜的太阳高度角,∠β为正午时的太阳高度角,且∠β大于∠φ,故该地位于南半球。根据处于极昼区的点,其正午太阳高度与子夜太阳高度的和等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2倍,计算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β+∠φ)/2=(180°-150°)/2=15°,即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15° S。则此日后,迎来极昼后首次黑夜的纬度可能为75° S(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互余)。第16题,此日,该地出现极昼现象,且位于南半球,故太阳视运动轨迹在地平圈的投影位于地平圈以内;子夜时太阳出现在正南方向,太阳高度较低,与地平圈间隔较小;正午时,太阳出现在正北方向,太阳高度角较大,与地平圈间隔较大,故此日该地太阳视运动轨迹在地平圈的投影最可能为④。17.(1)生态环境恶化;过度捕捞导致渔业资源减少;菲律宾政府实行控制捕捞的政策。(3分)(2)生产工具、技术和基础设施落后;过度捕捞,导致生态破坏,渔业资源减少;产业链不完整,加工、运输、冷冻技术落后。(6分)(3)两国友好交流政策的支持;两国水产品贸易需求大;菲律宾的渔业资源丰富;我国可提供渔业捕捞和养殖的相关技术;我国水产品加工能力强,可以延长渔业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两国的渔业产业互补性强。(任答五点,5分)【命题意图】本题以菲律宾渔业发展相关材料为背景材料,涉及农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对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学科素养的考查。18.(1)绘图如下:(4分)(2)6月上旬到7月中旬,全国已有部分区域出现严重干旱,但范围整体较小,强度较弱;7月下旬到8月中旬旱情迅速发展,成为重旱及以上等级干旱占比最大的时段,呈现高温范围最大、极端性最强的特征;随后8月下旬重旱及以上等级干旱占比快速减小;华北地区重旱及以上等级干旱最严重时期发生在6月上旬,华东、华中和西南地区最严重时期出现在8月中旬,华中地区重旱及以上等级占比最大。(6分)【命题意图】本题以2022年夏季各旬我国各大地理区域的重旱及以上等级的占比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区域地理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19.(1)异:草本植物生物量大于灌木生物量;灌木生物量南多北少;草本分布近河流较多。(3分)同:地上部分生物量少于地下部分。(2分)(2)乌兰布和地区气候干旱,地势较低处更容易汇集降水,地下水埋藏浅,水分条件好,植被生长状况好,生物量多;海拔高处风力更强,沙丘流动性强,不利于植物存活,生物量少。(4分)(3)赞同。理由:该地浅层地下水丰富,水源条件好,利于植被生长;该地临近黄河,水源充足,通过生态补水可以保证植被生长;植被覆盖度高,防风固沙能力强,减轻荒漠化影响。(或不赞同。理由:该区域降水稀少,水源不足,人工种植植被难以存活;植被覆盖度提高,消耗更多当地地下水资源,后续可能加剧荒漠化。)(4分)【命题意图】本题以乌兰布和地区灌木和草本植物生物量的空间分布情况为背景材料,主要考查植被、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对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的考查。20.(1)2000—2005年农作物种植结构基本稳定;(1分)2005—2015年变化显著,水稻和玉米种植比例显著上升,大豆种植比重下降,其他作物种植比重下降。(2分)(2)随着水稻种植面积的增加,农业生产用水量增大,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该地西部砂土、东部黏土,可以推测在丰水年降水补给量较大,砂土下渗率比黏土大,因此西部的地下水位变化幅度比东部大。(6分)(3)大豆需水量比水稻少,可以减缓地下水位下降的趋势;我国对大豆需求量大,可以保障大豆的稳定供应,保障我国粮食安全。(6分)【命题意图】本题以三江平原农作物种植面积变化图为背景材料,涉及水循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农业区位因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