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北京市大兴区2024-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检测(一模)语文试题考 生 须 知 1.本试卷共10页,共五道大题,23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准考证号(ID号)。 3.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一、基础·运用(共15分)2025年春节是首个非遗版中国年。学校在寒假开展了以“何以中国年”为主题的研学活动,活动结束后各研学小组撰写了研学笔记,请你协助修改完善。1.在笔记封面上用正楷字书写“何以中国年”五个字作为标题。(1分)笔记一 文物里的春节寻根之旅文物,犹如一把跨越古今的神秘钥匙,嵌入历史锁孔深处,带我们打开了探寻春节源头的大门。踏入国家博物馆,商代卜骨上的“年”字(如右图)宛如一幅生动的远古画卷:一人背负着成熟饱满的谷穗,满是丰收的喜悦。这质朴的画面定格了古老农耕社会在岁月交替时庆祝丰收的欢愉场景,这正是春节的源头。翻阅国家典籍博物馆内的《宋史》,“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跃然眼前,字里行间洋溢着春的气息,这正是迄今发现的较早的春联。历史的脉搏在这些文化符号里跳动,绵长的民族记忆被焕起。2.小组成员请你确认文段中加点词语是否有错字。你根据词义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因为表达的是“较小东西卡进较大东西上的凹处”的意思,所以“嵌入”一词没有错别字。B.因为早期书册的形态与竹子关系密切,所以“典籍”一词中的“籍”字不是错别字。C.因为表达的是“变化的情况或趋势”的意思,所以“脉搏”一词没有错别字。D.因为表达的是“引发、引起(注意、回忆等)”的意思,所以“焕起”一词没有错别字。笔记二 非遗里的民俗风情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新春,一场民俗盛宴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如火如荼地上演。主题展区内辞旧迎新的【甲】惹人驻足,从腊八节喝暖粥,到小年祭灶,再到除夕吃团圆饭,都以展品的形式精彩呈现。互动体验区里贺春祝福的【乙】丰富多彩,写福字、印春帖、猜灯谜等活动琳琅满目,大家玩得不亦乐乎。馆外广场上乐岁弦歌的【丙】热闹非凡,______,引得在场观众纷纷叫好。这场民俗盛宴,将传统与生活紧密相连,让人们在非遗世界里找回记忆中的年味,也让非遗在充满烟火气的新年氛围中大放异彩。3.根据小组意见,结合上下文,依次为【甲】【乙】【丙】处选填内容。下列选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民俗体验 过年习俗 民俗展演 B.过年习俗 民俗体验 民俗展演C.过年习俗 民俗展演 民俗体验 D.民俗展演 民俗体验 过年习俗4.你检查了文段中成语使用的情况。下面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如火如荼 B.辞旧迎新 C.琳琅满目 D.大放异彩5.结合上下文,在横线处补写标点正确、节奏匀称的内容。下列选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 北京狮舞在锣鼓喧天里奔腾跳跃,天津汉沽飞镲在激昂鼓点中撞出清脆声响,广东普宁英歌在鼓槌叩击中激情起舞B. 锣鼓喧天里,北京狮舞奔腾跳跃;天津汉沽飞镲在激昂鼓点中撞出清脆声响;鼓槌叩击中,广东普宁英歌激情起舞C. 锣鼓喧天里,北京狮舞奔腾跳跃;激昂鼓点中,天津汉沽飞镲撞出清脆声响;鼓槌叩击中,广东普宁英歌激情起舞D. 锣鼓喧天里奔腾跳跃的北京狮舞、激昂鼓点中撞出清脆声响的天津汉沽飞镲、广东普宁英歌鼓槌叩击中激情起舞笔记三 庙会游园中的文化与科技文化与科技的加入,为春节带来独特韵味。已有四百年历史的北京厂甸庙会是展示京华文化的窗口。这里热闹的文化集市曾吸引了清代四库馆的编修及现代诸多文化巨匠。名士文人会集此处,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润泽京华文脉,使其流淌至今。而今,庙会上AI春联机现场创作春联,AI人形机器人写“福”字等,科技元素的加入更为传统庙会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圆明园里复刻历史古迹的数字体验空间,颐和园外同庆街上再现皇家御路古韵的“光影长廊”,温榆河畔充满中式浪漫的“北京千灯夜”等,都用科技为市民打造了沉浸式的游园体验。庙会游园中文化与科技的碰撞,奏响了传统与现代共鸣的和谐画卷。6.小组成员讨论应如何理解文段中的“润泽”。根据语境判断,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滋养 B.孕育 C.赓续 D.浸润7.文段中画线句存在错误,请你修改。(2分)结语春节,这幅近40天的年俗长卷,在守正创新中守护着最本真的东方文化基因,从中国走向世界,让全球见证了一场承载着中华文明千年积淀的盛宴。何以中国年?胜在记忆的绵长、根植生活的鲜活、文脉的深厚、传承中的创新。8.小组成员撰写了一副对联来总结笔记内容,个别地方有待推敲。请你补充完整。(2分)上联:溯源 ① ,感民族记忆长;演绎非遗,品 ②下联:赏韵庙会,思 ③ ;畅玩 ④ ,悟古今文化新A.文物 民俗生活盛 文化底蕴厚 科技 B.文物 烟火气息浓 文化底蕴厚 科技C.科技 烟火气息浓 名士文人雅 文物 D.科技 民俗生活盛 名士文人雅 文物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一)班级开展“塞上风烟 时空对谈”诗歌学习活动,请你阅读材料,完成任务。(共10分)渔家傲 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9.请根据你的学习理解,完成以下“塞上风烟 时空对谈”诗歌学习活动任务单。塞上风烟 时空对谈范仲淹:岑兄,幸会!您诗中的“胡琴琵琶”尽显边塞风情。岑参:范兄幸会!说起边塞,您的“羌管悠悠”勾起无限情思。范仲淹:以乐器入诗文,古已有之,如“ ① , ② ”。(2分)岑参:您的诗中那杯浊酒情思万千。范仲淹:岑兄谬赞。您的那杯送别之酒意蕴悠长。以酒入诗,佳作颇多,如王维的“ ③ ,西出阳关无故人”。(1分)岑参:英雄所见略同,如太白兄的“ ④ ,玉盘珍羞直万钱”。(1分)范仲淹:岑兄,您善用比喻或比拟等手法写景抒情,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妙在 ⑤ 。(2分)岑参:您以实景入诗,景中含情。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层峦叠嶂,在长烟落日中,一座驻军孤城,城门紧闭,写出了塞外的荒凉与肃穆,让人百感交集,真乃妙笔!范仲淹:岑兄,细品你我诗作,能明显感到唐宋边塞诗的不同。您的诗开篇一个“ ⑥ ”字直接展现塞北狂风的猛烈,尽显大唐边塞诗的豪迈奔放。相比之下,我大宋边塞词多了几分内敛与忧虑,就像我词中起笔“ ⑦ ”字就将塞下秋景与中原截然不同的景象凸显出来。(2分)岑参:确实。您的词里“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表达了将士们 ⑧ ,尽显凝重深沉。我写“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借边塞环境的恶劣凸显将士们 ⑨ ,透着大唐的自信与气魄。(2分)(二)班级开展“评说历史英雄,体悟家国担当”文言单元学习活动,请你阅读材料,完成以下任务。(共7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节选自《曹刿论战》)【乙】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丙】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节选自《陈涉世家》)【丁】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节选自《出师表》)10.下列对文段中加点词语意思推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A. “又何间焉”中的“间”与“时时而间进”中的“间”都是“参与”的意思。B.“辍耕之垄上”的“辍”根据成语“笔耕不辍”可推断意思是“停止”。C.“痛恨于桓、灵”中的“痛恨”,结合语境,意思是“憎恨厌恶”。D.“由是感激 ”的“感激”存在古今异义,在句中是“衷心感谢”的意思。11.同学们围绕“我心中的英雄人物”的话题进行讨论,其中对人物形象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段,曹刿与乡人的对话让我们看到了曹刿赤诚的爱国精神,与庄公的对话体现出曹刿颇具政治眼光。B.【乙】段,邹忌进入朝堂,面见威王,娓娓道来。他进谏的坦然离不开他的善于思考,更离不开他的家国担当和责任意识。C.【丙】段,“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在这一反问句中,自比鸿鹄,可见他青年时代就具有远大的志向。D.【丁】段,诸葛亮躲避乱世,亲自耕种田地,不求做官出名,体现他身份低微、见识短浅,故而对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感念不已。12. 几篇选文中的英雄人物不仅心怀家国,劝谏艺术也很高超。同学们研读发现:曹刿以发问的方式,层层深入,启发引导鲁庄公,让他认识到 ① 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邹忌 “三类比”是讽谏的重点,意在得出“ ② ”的结论;诸葛亮临行对后主刘禅进谏,情理兼顾地提出三条建议——广开言路、赏罚分明、 ③ ,这些既是安定后方的措施,也是施政正理。(3分)三、整本书阅读(5分)《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写道:“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文学作品中人与人之间的友谊,或志同道合,或互相欣赏,或患难与共者……请你从《朝花夕拾》《红星照耀中国》《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水浒传》中任选一部,结合作品相关内容,谈谈友谊对人物命运的影响或对作品主题的作用。(100字左右)四、现代文阅读(共23分)(一)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回答14-16题。(共7分)材料一北京风筝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其起源的具体时间虽已难考据,但明末《帝京景物略》中有记载:“燕旧有风鸢戏,俗曰毫儿。”可见在明代,北京地区已有放风筝的习俗。清朝是北京风筝发展的鼎盛时期。清初的潘荣陛在其《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清明扫墓,倾城男女,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当时的宫廷把放风筝当作一项能表现太平盛世的娱乐活动,《北京竹枝词》中就真实而生动地描述道:“新鸾放出万人看,千丈麻绳系竹竿。天下太平新样巧,一行飞向碧云端。”因皇家喜好风筝,各地官吏便把地方涌现出来的精美风筝作为贡品上交至宫廷,把扎制、绘画的能工巧匠选送到北京,专门为宫廷扎制风筝。清朝末期,北京风筝发展迅速,制作风筝的作坊也随着社会需求的扩大而不断增多,制作工艺也越来越精湛,各种风筝大量上市,风筝市场十分繁荣。在长期的发展、借鉴、融合中,北京风筝逐渐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艺术流派。材料二燕子是北京常见的鸟类,又有大地回春的吉祥寓意,北京在古时又恰为燕国属地,因此沙燕风筝在北京风筝的造型中最为常见。它以展翅飞翔的燕子为原型,进行了夸张设计,强调了它舒展的双翅和剪形尾翼,有意刻画“眉梢上挑,两眼有神”的情态,给人一种精气神十足的感觉。《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就是一位制作沙燕风筝的高手。他按照风筝整体身形的大小,将沙燕风筝细分为多种不同的造型,比如代表成年男性的肥燕,代表青年或成年女性的瘦燕,代表孩童的雏燕;除此之外,______,这一点与京剧行当的脸谱类似。常见的北京风筝还有老鹰、蜻蜓、蝴蝶、八仙过海、“福”字、“寿”字、宫灯、花篮、八卦、三角等众多造型,可谓是百花齐放,各具特色。肥燕风筝 方中带圆,广额丰发。肥燕风筝头部 京剧中的“净”:额头饱满,眼眉嘴较开阔,代表威武刚强的男子。瘦燕风筝 瘦削轻巧,长眉小口。 瘦燕风筝头部 京剧中的“旦”:面部较小,大眼睛,樱桃口,代表温婉美丽的女子。雏燕风筝 头圆而小,眉扬眼笑。 雏燕风筝头部 京剧中的“娃娃生”:面部图案较简单,代表天真烂漫的孩童。材料三北京风筝传承人采访记录(有删改)传承人孔令民: 我现在带了四个徒弟,包括我的小孩儿,我们弄的工作坊,都非常尽心尽力。因为这事不是我们一家的,是整个社会的。我们要传承的不光是技术,还有智慧。传承人吕铁智: 原来子承父业、收徒,这是常态的两种传承方式,现在又多了一种,叫教育传承。我从周一到周五,每天都有课,基本都是在中学和大学教,我儿子在小学和中学教。我们得告诉孩子风筝背后的民俗、故事。我也在绞尽脑汁地想,怎么让年轻人喜欢这种古老的技艺,怎么把它做得有趣、有文化。传承人哈亦琦: 我们得把它传承下去,我们有这个义务,有这个责任。还是那句话,耐得住寂寞,因为做这个事,是为后人做的,咱再说高点儿,是为国家和民族做的。14.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A.《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了清明时节人们扫墓后比赛放风筝的盛况。B. 清朝末期,制作风筝的作坊越来越多,风筝的需求量也随之越来越大。C. 沙燕风筝在北京最为常见,是因为其有着独特的文化意义和地域意义。D. 风筝传承人坚守初心,执着追求,既传播风筝技艺,也传播风筝文化。15.根据材料二的图文信息,在文中横线处补写一句话。(2分)16.上述三则材料分别从 ① 、 ② 、 ③ 三个方面对北京风筝进行了介绍。(每空限2个字)(3分)(二)阅读《万里关河归梦想》,回答17-19题。(共9分)万里关河归梦想肖复兴①那年夏天,两个孙子从美国到北京,一个八岁半,一个六岁半。颐和园、香山、北海、天坛、潭柘寺、石花洞都去过了。问还想去哪儿?两人异口同声:去长城!②去长城,一直是他们的一个梦想。虽然不知道“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诗句,却知道新民谣中北京“三大件”:“吃烤鸭,逛燕莎,爬长城。当然,也听过孟姜女哭长城的民间传说,从而知道古老的长城,是必去的京城要津。③那天,我们去了慕田峪长城,住在长城脚下的民宿。到那里时,天已黄昏。放下背包,两个孙子就嚷嚷着要去爬长城。好客的房东是当地的农民,岁数不大的两口子,端上来树熟的鲜灵灵的大黄杏,非让我们尝尝,说今晚先好好歇歇,明天一早再去爬长城。两个孩子哪里等得及,顾不上吃杏,已经跑出了屋。我们几个大人只好也跟着跑了出去。④走不远的路,就到了长城脚下。青山苍翠,树木蓊郁,花草四溢,长城逶迤,在头顶如龙盘桓。【甲】满山的树木,像是给长城安上了丰满的绿色羽翼,直可以振翅飞翔。两个孩子来不及抬头望一眼,只想赶快到长城的面前,小鹿一样已经蹦蹦跳跳跑到入口处。进去后,还走了一段不算短的山路,这才到了真正的长城脚下。⑤“这就是长城!”两个孩子望着近在眼前的长城,这样说了一句。⑥我说:“对,这就是长城!”然后,又对他们说了句:“不到长城非好汉!今天,你们两个就是好汉了!”⑦老二望了我一眼,说:“就像“水浒”里的好汉一样了?”两个孩子从小就听过我讲的《水浒传》故事。⑧老大指着前面的长城说:“爬上去,爬到顶,才算好汉!”⑨他说的顶,指的是烽火台。他从来没有见过。我告诉他烽火台是古时候的信息台,那时候,不像现在有电报、有电话、有手机,方便传递消息,如果有敌人来了,怎么办?就在那上面点燃烟火,下面的烽火台看见了,再点燃烟火,像接力一样,一次次地传递。这样,最下面的人看见了,就知道敌人来了,赶紧准备迎敌!⑩我这么一说,他们更来了兴致,一路小跑着往上面爬去。 越往上面走,坡度越大。我走了一半,已经气喘吁吁,走不动了。想想上一次来慕田峪爬长城,还是儿子刚上大学的时候,已经是三十年前的事了。第一次爬长城,爬的是八达岭长城,是当年到北大荒插队回北京探亲的时候,更是五十年前的事了。岁月如流,一晃儿,人就老了。而上千年的长城似乎永远不老,依然屹立在这里的群山之巅,看尽春秋演绎,看遍云卷云舒,看千古风流人物前仆后继,风流云散。 我站在那里,扶着墙垛喘息,从垛口望去,山脉起伏,如浪涛奔涌,静寂无声,却可以想象得到苍茫岁月中金戈铁马的奔突声;【乙】往上望去,长城如同一团钢青色的火焰,跳跃着,次第有序地往上面燃烧。曾经多少英雄梦想,多少家国情怀,多少百姓生灵,多少战役杀伤,多少大人物小人物,多少时光沧桑流逝,在这里也如火焰一般燃烧不尽。不禁想起放翁的诗句:万里关河归梦想,千年王霸等棋枰。 两个小孙子,已经爬到了第一座烽火台上,向我招手,一个大声地呼喊:“爷爷!快上来呀!”另一个大声叫道:“不到长城非好汉!” 我使劲儿向前走了几步,双腿灌铅一般,实在是走不动了,只好向他们摆摆手,叫道:“你们爬吧!我再歇会儿!” 两个孩子接着往上爬。黄昏那样短,落日匆匆,如一个大火球,很快垂落西山。暮霭随晚雾烟岚一起升起,天色一下子就变得朦胧。在若隐若现的黄昏与夜晚的交接时分,长城显得格外雄浑,犹如身披盔甲战袍的英雄或威武的壮士。满山在风中尽情摇摆的树木,像千军万马,从四面八方纷沓而至,簇拥着它,更像是簇拥着一个幽深莫测的神灵,正缓缓地向上面走去,一边走,一边带起漫山草木的万千呼响,汇聚成大自然一曲浑厚的交响,为暮色中的长城伴奏。那一刻,长城真像是活了起来。 仿佛被什么感召了似的,引我禁不住往上爬去。 到底是年龄小,看他们劲头十足的样子,忍不住想起自己年轻的时候,不也曾经常“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吗?此刻却不觉有些廉颇老矣而英雄气短。但是,怎么也得往上再爬一点儿,起码要爬到第一座烽火台吧。 两个孩子,一边一个搀着我的胳膊,扶着我走上了烽火台。那里,仿佛是长城浓缩为一点的象征,站在那里,我和两个孩子,拍了张合影,作为这次爬长城的纪念,一老两少,同千年古长城有了一次隔时的对话。 我们往下走的时候,天渐渐地黑了下来。回到长城脚下时,天彻底黑透了。下弦月还没有出来,只有稀疏零落的几颗星星,点缀在夜空。长城隐没在苍茫的夜色中,仿佛从现实又走进到遥远的岁月里,沉浸在秦时明月汉时关的梦中。 走出出口,看见远处有手电筒的光在闪烁,才发现是民宿的房东两口子,站在那里等着我们。这么晚了,归路很黑,他们怕我们出什么意外。温暖的手电光,在夜色笼罩的山坳中,那么明亮。17.作者通过记叙游览长城的经历抒怀。孩子们初到北京时,表达了“去长城”的强烈愿望;到达慕田峪长城后,孩子们 ① ;在攀登长城过程中,累得气喘走不动的作者 ② ,发出感叹;最终,在孩子们的鼓励下,作者坚持爬到了第一座烽火台,并与他们拍摄了合影。(共2分)18.本文写景语句善用化静为动的手法,使语言富有表现力。请从【甲】【乙】两句中任选一句,从这一角度进行赏析。(共3分)19.这篇文章曾作为重要展品在2024年首都博物馆举办的“薪火相传 共砺国魂”长城文化展中展出。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及主旨,推测主办方选择这篇文章的原因。(4分)(三)阅读下面文段,回答20-22题。(共7分) ①“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深刻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每一个人都是主角,每一份付出都弥足珍贵,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辉。” ②中国式现代化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起点和价值旨归。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指出:“绿色低碳发展纵深推进,美丽中国画卷徐徐铺展。”塔克拉玛干沙漠生态屏障建设实现了3046公里生态屏障全面锁边“合龙”;清洁能源供热,让青藏高原上近20万群众住上“暖房子”;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2.69%,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有“诗和远方”……总之,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惠及万千百姓,同时,参加建设的人数也是千千万万多到无法统计。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使得亿万人民焕发出强烈的主人翁精神,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和衷共济、共襄大业。 ③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面对国外技术封锁,“大国工匠”张连钢带领“连钢创新团队”凭借着不懈努力和创新精神,成功建成自动化码头,完成数十项港口重点科技项目攻关及专利发明。在这个过程中,张连钢及团队每一个成员都是主角。这告诉我们,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激发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发挥全社会创新创造潜能,就拥有了最坚实的根基、最深厚的力量。可见,“每一个人都是主角”的鲜明论断,揭示的正是中国发展进步的内在逻辑。④“我们共同造就了超级工程,超级工程也让我们拥有了人生的高光时刻”,这是参与深中通道建设的工程师的切身感悟。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能在助力国家发展中实现个人价值,在推动时代进步中展现人生风采。无论是“嫦娥探月”等重大工程中脱颖而出、勇挑重担的年轻科技工作者,还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实践中的致富带头人,亦或是在产业结构转型中的技能人才……他们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展现了自己的高光时刻。⑤中国式现代化已经展开壮美画卷,以人民为底色,以责任为构图,以共享幸福为笔触,绘就着民族复兴。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勇担时代重任,增强主角意识,投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创造美好的未来。(取材于《人民日报》2025年1月31日,有删减)20.下列选项中,最能准确概括本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2分)A.中国式现代化是人民自己的事业,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起点和价值旨归。B.要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激发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鼓励创新。C.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每一个人都是主角,要勇担时代重任,创造美好未来。D.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就能在助力国家发展中实现个人价值。21.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第①段中习主席的话引发了作者对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个人作用及责任的思考。B.第②段中“逻辑起点和价值旨归”指“绿色低碳发展纵深推进”后建成的美丽中国。C.第③段列举张连钢的事例,证明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D.第④段引用深中通道工程师的话,论证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能让人实现人生价值。22.简要分析第②段画线句是如何推进本段论证的。(3分)五、作文(40分)23.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作文。(1)请以“停留,为了更好地出发”为题,写一篇记叙文。(2)老城墙上长出共享书屋,线装书里跃出AR动画,传统太极配上智能手环……老风景与新设施,老物件与新科技,老习惯与新生活,在褶皱的旧时光中,总藏着新生的光芒。请以“老____里的新发现”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要求: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600-800之间,不出现学校的真实校名、师生姓名等。参考答案一、基础·运用(共15分)1.答案:何以中国年(共1分)2.答案:D(共2分)3.答案:B(共2分)4.答案:C(共2分)5.答案:A(共2分)6.答案:B(共2分)7.答案示例:庙会游园中文化与科技的碰撞,奏响了传统与现代共鸣的和谐乐章。(共2分)8.答案:A(共2分)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一)(共10分)9.答案示例:①半卷红旗临易水②霜重鼓寒声不起③劝君更尽一杯酒④金樽清酒斗十千⑤以新奇的比喻,将塞外飞雪比作春天的梨花(“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既写出诗人的欣喜之情,又表现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⑥卷⑦异⑧思乡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无奈与哀愁⑨不畏严寒、坚守边疆的英勇无畏(共10分。⑤ 2分,其他空各1分)(二)(共7分)10.答案:B(共2分)11.答案:D(共2分)12.答案示例:①取信于民 ②王之蔽甚矣 ③亲贤远佞(小)(共3分)三、整本书阅读(5分)13. 答案示例:示例一:《红星照耀中国》中,毛泽东与朱德在革命历程中结下深厚友谊。他们携手领导红军,历经艰难险阻。如,共同指挥多次“围剿”战斗等。他们相互扶持,体现革命领袖间志同道合的友谊,展现红军团结奋进精神,诠释“红色中国”蓬勃力量的主题。示例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与朱赫来相遇,朱赫来引导保尔走上革命道路,二人结下深厚友谊。在朱赫来的影响下,保尔历经磨难仍坚定革命信念。朱赫来的友谊让保尔从普通少年成长为钢铁般的无产阶级战士,指引了保尔的人生方向。(共5分。内容2分,分析2分,表达1分)四、现代文阅读(共23分)(一)(共7分)14.答案:B(共2分)15.答案示例:头部也是区分不同造型的显著标志(共2分。“头部”1分,“区分”1分,意对即可)16.答案示例:①历史 ②造型 ③传承(共3分。每点1分,意对即可,超字数不得分)(二)(共9分)17.答案示例:① 迫不及待地要攀登长城 ②回忆自己过去几次爬长城的经历(共2分。每空1分,意对即可)18.答案示例:【甲】树木本是静物,作者却说满山的树木是长城的绿色羽翼,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长城周围树木蓊郁的特点和雄伟的气势,表达了作者对长城充满生机与力量的赞美之情。【乙】长城本是静止的,作者将长城比作“钢青色的火焰”,说它“跳跃”“燃烧”,化静为动,生动描绘了长城在暮色中蜿蜒起伏的雄浑姿态,表达了作者对长城跨越时空、见证沧桑的感慨。(共3分。解释手法1分,景物特点1分,情感1分)答案示例:“薪火”“国魂”指长城所象征的中华文化、民族精神。爷爷讲述“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谚语与烽火台的历史等内容,体现了中华文化在代际间的传递,符合“薪火相传”的内涵;作者联想长城上千年“金戈铁马”的历史、孙子搀扶爷爷登上烽火台等内容,体现了不同时代人们共同砥砺民族精神,契合“共砺国魂”的主题。(共4分。内容2分,分析2分)(三)(共7分)20.答案:C(共2分)21.答案:B(共2分)22.答案示例:画线句中“总之”引领的句子是列举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等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同时”引领的句子强调了丰硕成果的建设者是千千万万的普通人的。整句话既有对上文丰硕成果的事例的总结,又引出下文对人民共建共享才能共襄大业的分析论述,进而证明本段观点:中国式现代化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起点和价值旨归。(共3分)五、根据题目,按要求写作(40分,书写分严格要求)23.写作(40分)评分标准项目 等级 内容、表达(36分) 说明 书写(4分)一类卷 (40~34) 符合题意,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条理清楚,结构合理;语言通顺,有2处以下语病。 赋分范围:36~30分 以33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然后加书写项的得分。 4分书写正确、工整,标点正确,格式规范。二类卷 (33~29) 比较符合题意,内容比较具体,中心比较明确;条理比较清楚,结构比较合理;语言比较通顺,有3-4处语病。 赋分范围:29~25分 以27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然后加书写项的得分。 3分书写基本正确、工整,标点大体正确,格式规范。三类卷 (28~24) 基本符合题意,内容不够具体,中心基本明确;条理基本清楚,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有5-6处语病。 赋分范围:24~20分 以22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然后加书写项的得分。 2分书写错误较多,字迹不够清楚,标点错误较多,格式大体规范。四类卷 (23~0) 不符合题意,内容空洞,中心不明确;条理不清楚,结构不完整;语言不通顺,有7处以上语病。 赋分范围:19~0分 以16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然后加书写项的得分。 1~0分书写错误很多,字迹潦草,标点错误很多,格式不规范。说明:1.字数不足600字,每少50字扣1分,最多扣3分。2.作文中如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从总得分中扣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