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2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练习一、单选题1.在下列语句中,与语句“人的认识是无限的”的判断类型一致,且语词“人”的内涵相同的是A.人不可貌相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C.劳动创造了人 D.人之初,性本善2.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关系判断是断定事物之间联系的一种判断,其逻辑形式表示为aRb,读作a与b有R关系。下列表达中属于关系判断的是( )①中国与越南接壤②金钱不是万能的③高三比高二更紧张④所有商品都是劳动产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结合北宋豪放派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千古名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①“明月几时有?”是诗人对客观事物作出的直言判断②“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是诗人的理性认识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体现思维的概括性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人”是周延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是一个( )①单称判断 ②全称判断 ③肯定判断 ④否定判断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5.上巳,是指夏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这是我国民间一个拔除祸灾、祈降吉福的节日。而“曲水流觞”活动就是由上巳节派生出来的一种传统习俗。那时,人们在举行拔禊仪式后,大家就坐在环曲的水渠旁,在上流放置酒觞(杯),任其顺流而下,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就举杯一饮而尽,彼此相与为乐(如图)。故把这种饮酒的游戏称做“曲水流觞”。在以上的文字表述中,下列四个选项中周延性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曲水流觞 B.上巳C.饮酒的游戏 D.拔除祸灾、祈降吉福的节日6.某市街道办发现有保姆未办居住证。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以下可以确定为假的是( )A.某市街道有保姆办了居住证 B.某市街道所有保姆都办了居住证C.某市街道所有保姆都未办居住证 D.某市街道保姆陈秀英办了居住证7.“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其中与“红豆生南国”和“此物最相思”属于同一类型判断的是( )①有些大学生是中国共产党员 ②天问一号是中国火星探测器③月亮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三十八万千米 ④巍峨挺拔的泰山高耸在黄河之南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认识事物,只有既弄清对象的性质,又了解对象之间的关系,才能对对象有较为全面的把握。在社会生活中,弄清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我们( )①确立自己的主人翁地位②明确自己的职责③维护自身的各种权益④更好地履行应尽的义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性质判断分为多个种类。下列判断中,属于全称肯定判断的是( )A.这次防疫期间,中国的老百姓都佩戴口罩B.全班同学都不喜欢雾霾天上体育课C.赵刚的讲话对同学们启发很大D.在欧美国家中,一些人非常抵制街道上的监控探头10.人们认识事物,首先要判断它们是什么或者不是什么,就是要对事物的性质作出“有”(是)或者“无”(不是)的判定,这就需要运用性质判断。性质判断( )①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②一般由量项、主项、联项和谓项组成③依据判断的质,分全称判断、特称判断和单称判断④又称为直言判断,是直接的、附有一定条件的判断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飞花令”是古人发明的酒令游戏,源自文人的诗词之趣,经过现代改良后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一些精巧高雅的诗词游戏仍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江南春山远,山下暮云长。”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这种每句都包含同一个字(例如“春”)的诗词游戏被称为“飞花令”,得名于唐代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在这段话里,下列四个选项中周延性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飞花令B.古人发明的酒令游戏C.精巧高雅的诗词游戏D.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12.事物具有多种多样的关系,下表中关系的性质表述正确的是( )序号 关系判断 性质① 甲比乙大三岁 对称关系② 甲认识乙 非对称关系③ 甲是乙的父亲,乙是丙的父亲 反传递关系④ 甲是乙的同学,乙是丙的同学 传递关系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3.人们在逻辑思维过程中,往往需要对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判断,下列关系判断正确的是( )①小明的跑步速度比其他同学都快——非对称关系②小李比小王起床早,小王比小赵起床早——传递关系③小明同学非常佩服小刚同学的球技——非对称性关系④小明认识小高,小高认识小王——反传递关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4.某校高二的四位同学在讨论学习《逻辑与思维》中明确外延的方法时,进行举例如下:甲 性质判断包括肯定判断、否定判断、全称判断、特称判断和单称判断乙 关系判断包括对称性关系、反对称关系、非对称关系、传递性关系、反传递关系和非传递关系丙 外延相容的关系包括全同关系、属种关系和交叉关系丁 归纳推理是以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形式对以上同学的划分,认识正确的是( )①甲同学犯了“划分标准不一”的错误②乙同学正确地划分了关系判断的外延③丙同学犯了“划分不全”的错误④丁同学的划分未犯逻辑性错误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5.周延性是指在性质命题中对主谓项外延数量的反映情况,下列命题中,主项和谓项都不周延的是( )A.你扔的东西不是你要的东西 B.有些运动爱好者是不适合爬山的C.有的劳动产品是用来交换的 D.权威言论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16.“刘爽与张玉是朋友,张玉和王芳是朋友,所以,刘爽与王芳是朋友。”这一关系判断是( )A.对称关系 B.反对称关系 C.非对称关系 D.传递关系二、非选择题17.材料一 小明告诉爷爷:“公园里有种叫仙人掌的东西,既不像花草,也不是植物。”材料二 一位读者致函某报社:“有些又臭又长的文章是不应该在报上发表的。”(1)请纠正上述材料中简单判断的不当之处。(2)请简要说明如何正确运用性质判断。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从质与量的结合上划分,下列判断分别属于哪种性质判断 其主项和谓项分别是什么 ①凡人皆有死。②一切事物都不是没有矛盾的。③有的矛盾是对抗性的,有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④有的科学家不是本科毕业。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齐国有一个姓黄的老相公,很讲究为人谦逊。他有两个女儿,长得国色天香。有人赞赏他的女儿,但他却常常说:“小女相貌丑陋,不足挂齿。”长此以往,众人都信以为真。因此,黄公二女丑恶之名远播,到了婚嫁年龄,没有一个人来上门求亲。卫国有个人死了老婆,无钱再娶,便跑到黄家求婚。等到婚礼完毕,揭开头巾一看,竟然是绝代佳人。消息很快传开了,人们才知道黄公过于谦虚,存心把自己的女儿说丑。于是,二女儿便有许多名门望族来争相提亲了。(1)上述人物是否形成了自己的判断?(2)如何正确认识上述一系列的判断?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①凡人皆有死。②一切事物都不是没有矛盾的。③有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④有的科学家不是大学毕业的。指出上列判断属于哪种性质判断,并指出其主项和谓项。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B D C D B A C A A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A B C A C C1.D【详解】“人的认识是无限的”是性质判断,是肯定判断,“人”指人类整体,强调普遍性(人类的认知能力)。A:“人不可貌相”是否定判断,且这里的“人”多指具体个体,A不符合题意。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里的“人”多指具体个体,B不符合题意。C:“劳动创造了人”,属于关系判断,C不符合题意。D:“人之初,性本善”同样是性质判断,且“人”也指人类整体,探讨普遍人性(“性本善”),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2.B【详解】①:中国与越南接壤:此表述中明确体现了 “中国” 和 “越南” 两个事物之间存在 “接壤” 这种关系,符合关系判断中 a(中国)与 b(越南)有 R(接壤)关系的逻辑形式,①正确 。②:金钱不是万能的:这是对 “金钱” 属性的一种判断,重点在于说明金钱不具备 “万能” 这一属性,并非在断定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不属于关系判断,②排除。③:高三比高二更紧张:这里清晰地表明了 “高三” 和 “高二” 两个事物之间存在 “更紧张” 这样的比较关系,符合关系判断的逻辑形式,即 a(高三)与 b(高二)有 R(更紧张)关系 ,③正确。④:所有商品都是劳动产品:这是对 “商品” 这一概念属性上的判定,是在说商品具有劳动产品的属性,不是在判断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不属于关系判断,④排除。故本题选B。3.D【详解】①:“明月几时有?”是疑问句,没有做出断定,并非对客观事物作出的直言判断,①错误。②:“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这更多的是诗人的一种情感抒发、想象与心理活动,属于感性认识范畴,并非理性认识,②错误。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是对人和月的常见状态进行了概括总结,体现了思维能从多种现象中提炼、概括共性的特点,体现了思维的概括性,③正确。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人”是泛指所有的人,是对其全部外延的断定,所以是周延的,④正确。故本题选D。4.C【详解】①②③④:“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这个判断从判断的质划分,属于否定判断;从判断的量划分,属于全称判断,断定的对象为所有的伟大梦想,②④符合题意,①③排除。故本题选C。5.D【详解】一个性质判断如果断定了其主项或谓项所反映的全部对象,这个主项或谓项就是周延的。没有断定其主项或谓项所反映的全部对象,这个主项或谓项就是不周延的。ABC:“曲水流觞活动就是由上巳节派生出来的一种传统习俗”;“上巳,是指夏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把这种饮酒的游戏称做曲水流觞”,这三个判断都是单称肯定判断。“曲水流觞”、“上巳”、“饮酒的游戏”是主项,这三个性质判断都断定了主项所反映的全部对象,因此,三个主项都是周延的。D:“上巳,是我国民间一个拔除祸灾、祈降吉福的节日”,这是一个单称肯定判断。“拔除祸灾、祈降吉福的节日”是谓项,该性质判断并未对谓项所反映的全部对象做断定,因此它是不周延的。ABC都是周延的,D是不周延的。故本题选D。6.B【详解】ABCD:题干是特称否定判断。A项是特称肯定判断,B项是全称肯定判断,C项是全称否定判断,D项是单称肯定判断。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由题干的特称否定判断为真,只能推出其全称肯定判断为假,故B入选,ACD不选。故本题选B。7.A【详解】③:材料中的判断是性质判断,“月亮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三十八万千米”断定的是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关系,属于关系判断,③排除。④:“巍峨挺拔的泰山高耸在黄河之南”断定的是泰山和黄河之间的位置关系,属于关系判断,④不选。①②:“红豆生南国”和“此物最相思”是性质判断,“有些大学生是中国共产党员”、“天问一号是中国火星探测器”也是性质判断,①②正确。故本题选A。8.C【详解】①: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人民的主人翁地位是宪法规定的,早已确立,①错误。③:人们的权益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维护自身的各种权益”说法不准确,③错误。②④:在社会生活中,弄清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对我们认清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角色,明确自己的职责,更好地履行应尽的义务、维护合法的权利,具有重要的意义,②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9.A【详解】A:“这次防疫期间,中国的老百姓都佩戴口罩”断定的是中国人的全部,而且是一种肯定的判断,所以是全称肯定判断,A符合题意。B:该项是全称否定判断,B不符合题意。C:该项是单称肯定判断,C不符合题意。D:该项是特称肯定判断,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10.A【详解】①②:性质判断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一般由量项、主项、联项和谓项组成,①②符合题意。③:依据判断的质,即判断所用的断定方式是肯定还是否定的,性质判断分为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③错误。④:性质判断的断定是直接的、不附加任何条件的,④错误。故本题选A。11.A【详解】A:“飞花令”在材料中是主项,该主项是全称,则主项周延,A符合题意。B:“古人发明的酒令游戏”是谓项,其联项是肯定表达,则该项谓不周延,B不符合题意。C:“精巧高雅的诗词游戏”是主项,该主项的量项特称,则该项主项不周延,C不符合题意。D:“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是谓项,其联项是肯定表达,则该谓项不周延,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12.B【详解】①:甲比乙大三岁应该是反对称关系,因为甲比乙大三岁,乙不会比甲大三岁,①排除;②:甲认识乙,此认识关系为非对称关系,因为乙不一定认识甲,②正确;③:甲是乙的父亲,乙是丙的父亲,这是反传递关系,因为甲肯定不是丙的父亲,③正确;④:甲和乙是同学,乙和丙是同学,此为非传递关系,因为甲和丙不一定是同学,④排除;故本题选B。13.C【详解】①:非对称关系是指如果一对象对另一对象具有某种关系,而另一对象既可能对前一事物具有该种关系,也可能不具有该种关系。小明的跑步速度比其他同学都快,一定不能推导出其他同学都比小明的跑步速度快,属于反对称关系,①错误。②:传递关系是指一对象对另一对象具有某种关系,另一对象对第三个对象也具有那种关系,该对象与第三个对象之间还具有那种关系。小李比小王起床早,小王比小赵起床早,可以推导出小李比小赵起床早,②正确。③:非对称关系是指两个(类)事物之间,A与B有着某种关系,而B与A也可以具有此种关系,也可以不具有此种关系。小明同学非常佩服小刚同学的球技,但小刚同学不一定非常佩服小明同学的球技,属于非对称关系,③正确。④:反传递关系是指一对象对另一对象具有某种关系,另一对象对第三个对象也具有那种关系,该对象与第三个对象不再具有那种关系。小明认识小高,小高认识小王,可以推导出小明认识小王,也可能小明不认识小王,属于非传递关系,④错误。故本题选C。14.A【详解】①:性质判断从其性质来看包括肯定判断和关系判断,从其量项来看,包括全称判断、特称判断和单称判断,犯了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①入选。②:关系判断包括对称性关系和传递性关系,该划分犯了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②不选。③:外延相容的关系包括全同关系、属种关系、种属关系和交叉关系,犯了“划分不全”的错误,③入选。④:归纳推理是以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形式这是下定义,不是划分,④不选。故本题选A。15.C【详解】A:“你扔的东西不是你要的东西”属单称否定判断,主项、谓项均周延,A排除。B:“有些运动爱好者是不适合爬山的”等同于“有些运动爱好者不是适合爬山的”,是特称否定判断,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B排除。C:“有的劳动产品是用来交换的”是特称肯定判断,主项、谓项均不周延,C正确。D:“权威言论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全称否定判断,主项、谓项均周延,D排除。故本题选C。16.C【详解】A:所谓对称关系,即在甲和乙之间,如果甲对乙有某种关系,而乙对甲也有同样的关系,那么甲和乙之间的这种关系就是对称关系,A不符合题意。B:反对称关系,即在甲和乙之间,如果甲对乙有某种关系,而乙对甲有相反的关系,那么甲和乙之间的这种关系就是反对称关系,B不符合题意。C:刘爽与张玉是朋友,张玉和王芳是朋友,但刘爽与王芳可能是朋友,也可能不是朋友,所以是非对称关系,C正确。D:在几个事物之间,如果甲对乙有某种关系,而乙对丙有同样的关系,并且甲对丙也一定有这种关系,就是传递关系,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17.(1)①材料一中简单判断的不当之处在于判断仙人掌“也不是植物”,把概念的种属关系误认为全异关系,可以改为“也不是树木”。②材料二中简单判断的不当之处在于量项“有些”的误用,应该改为“所有”。(2)正确运用性质判断,必须要对认识对象的情况有正确的认识,要运用内涵明确、外延确定的概念构成判断。要使性质判断符合实际,还应该注意以下问题:不能缺少主项和谓项,否则判断就不完整;避免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否则就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状况,容易造成误解;要准确地使用量项和联项,以保证判断的“量”和“质”都准确无误。【分析】背景素材:两个简单判断考点考查:正确运用简单判断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需调用正确运用简单判断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小明告诉爷爷:“公园里有种叫仙人掌的东西,既不像花草,也不是植物。”→可联系简单判断的知识,从主谓配合不当的角度分析:该简单判断的不当之处在于判断仙人掌“也不是植物”,把概念的种属关系误认为全异关系。关键词②:一位读者致函某报社:“有些又臭又长的文章是不应该在报上发表的。”→可联系性质判断的知识,从量项的角度分析:该简单判断的不当之处在于量项“有些”的误用。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2)本题属于简答题,依据教材正确运用简单判断的知识回答即可,详解略。18.①是一个全称肯定判断。“人”是主项,“死”是谓项。②是一个全称否定判断。“事物”是主项,“没有矛盾的”是谓项。③是两个特称肯定判断。“矛盾”是主项,“对抗性的”和“非对抗性的”是谓项。④是一个特称否定判断。“科学家”是主项,“本科毕业”是谓项。【详解】本题为简答题,根据教材知识直接回答即可,详解略。19.(1)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情况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题中人物对女儿美丑都形成了自己的判断。(2)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情况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上述一系列判断都是对老相公女儿是否漂亮的肯定或否定判断;其中,认为其女丑陋的是假判断,赞赏的、争相提亲的都对之有了真判断;就是否漂亮进行的判断属于性质判断。【分析】背景材料:黄公嫁女考点考查:判断及其基本特征、性质判断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核心素养:科学精神【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设问要求回答上述人物是否形成了自己的判断,本题需要调用判断的含义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公二女丑恶之名远播,到了婚嫁年龄,没有一个人来上门求亲”“等到婚礼完毕,揭开头巾一看,竟然是个绝代佳人。消息很快传开了,人们才知道黄公过于谦虚,存心把自己的女儿说丑的”→可从判断的含义角度回答题中人物对女儿美丑都形成了自己的判断。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相结合。(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设问要求如何正确认识上述一系列的判断,需要调用判断的基本特征和性质判断的知识,分析材料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公二女丑恶之名远播,到了婚嫁年龄,没有一个人来上门求亲”“等到婚礼完毕,揭开头巾一看,竟然是个绝代佳人。消息很快传开了,人们才知道黄公过于谦虚,存心把自己的女儿说丑的”→可从判断的基本特征角度回答得出上述一系列判断都是对老相公女儿是否漂亮的肯定或否定判断;其中,认为其女丑陋的是假判断,赞赏的、争相提亲的都对之有了真判断;就是否漂亮进行的判断属于性质判断。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相结合。20.①是全称肯定判断。“人”是主项,“死”是谓项。②是全称否定判断。“事物”是主项,“没有矛盾”是谓项。③是特称肯定判断。主项是“矛盾”,谓项是“非对抗性”。④是特称否定判断。“科学家”是主项,“大学毕业”是谓项。【详解】①:“凡人”指所有人,为全称,“有”表示“肯定”,故①为全称肯定判断。主项处于语句的主语位置,表示判断对象,主项是“人”;谓项处于语句宾语位置,表示对象具有的属性,因此谓项为“死”。②:“一切事物”指所有事物,为全称,“不是”表示“否定”,故②为全称否定判断。主项处于语句的主语位置,表示判断对象,主项是“事物”;谓项处于语句宾语位置,表示对象具有的属性,因此谓项为“没有矛盾”。③:“有的矛盾”指的是某类事物的部分,为特称,“是”表示“肯定”,故③为特称肯定判断。主项处于语句的主语位置,表示判断对象,主项是“矛盾”;谓项处于语句宾语位置,表示对象具有的属性,因此谓项为“非对抗性”。④:“有的科学家”指的是某类事物的部分,为特称,“不是”表示否定,故④为特称否定判断。主项处于语句的主语位置,表示判断对象,主项是“科学家”;谓项处于语句宾语位置,表示对象具有的属性,因此谓项为“大学毕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