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期中模拟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期中模拟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中模拟测试卷-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统编版
一、基础知识综合(35分)
校报为了配合读书节活动,正在征集优秀习作。你作为编辑,发现投稿的一篇文章有几个字空下了,关联词也不会使用,请你帮他补全。
我家有一只可爱的小花狗,它平时十分tān wán(①),不是追着蜻蜓到处跑,就是缠着玲玲玩皮球。但小花狗在看家护院方面格外jìn zhí(②)。晚上,大家都进入了梦乡,只有它时刻窥探着周围的动静。___________院子里有一点儿异常的响动,它___________会mǐn jié(③)地起身,jǐng jiè(④)地狂吠。我希望它能一直这样jiàn kāng(⑤)、快乐、永远陪伴着我。
1.请你根据语境,写出带拼音的词语。(5分)
① ② ③ ④ ⑤
2.为了方便低年级同学阅读,请你为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打√)(3分)
看家护院(kàn kān) 窥探(kuī guī) 狂吠(quǎn fèi)
3.文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 )(填序号)(2分)
A.只要……就…… B.因为……所以…… C.即使……也……
4.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9分)
在的映衬下,亭亭玉立的仿佛披上了一层金色的轻纱,十分挺拔。渐渐地,天空中洒满。孩子们听着曲,进入了的梦乡。的树林中掠过几道黑影,我想也许是正在寻找吧。
5.古诗积累与运用(10分)
(1)华兹华斯认为“ , 。”
(2)花历来是人们吟咏的对象。毛泽东的“俏也不争春, ”赞美了梅花默默奉献的品格。杜甫的“黄师塔前江水东, ”点明了观赏桃花的地点和季节。
(3)“ , 。”诗人认为处处都有蜜蜂的身影,他们总是不辞劳苦的采蜜。
(4)《宿新市徐公店》中“ , 。”描绘了儿童捕蝶的环境,优美的田园风光让人向往。
(5)杜牧在《江南春》中,描写优美的春天景色的诗句是“ , 。”
综合性学习。(6分)
近两年,河南卫视屡屡出圈,《元宵奇妙游》《中秋奇妙游》等“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火爆互联网,备受观众的喜爱。这不,一向爱潜水的姑姑竟也转发了相关视频,为传统文化“打call”。
6.读上面的文字,我猜“出圈”的意思是: ;“call”表示 。像“出圈、打call”这样新出现的词语还有很多,如“ 、 ”等。
7.“潜水”一词有多个意思,语段中“潜水”的意思是 ;“潜水是一项危险的运动”中“潜水”的意思是 。(填序号)
①在水面以下活动
②指在互联网群中不回帖、不发言等单独个体或行为
二、现代文阅读(28分)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猫(节选)
①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②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  )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儿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③它(  )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跪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垢。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这可都凭它的高兴。它若是不高兴啊,(  )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连半朵小梅花也不肯印在稿纸上!
④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  )它又那么勇猛,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写在文中的括号里。(2分)
无论 可是 要是 任凭
2.选文的中心句是 。选文围绕这个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请完成思维导图。(6分)
3.阅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课外阅读。
家乡的炊烟
①在我看来,走进乡村最触动人心的莫过于那随处可见的炊烟。我钟爱炊烟,一如我钟爱这朴实的乡村生活。
②我是一个习惯于早起的人,可是乡村的炊烟比我更早醒来,温柔地升起在这宁静而祥和的村庄上。
③乡村的生活是极有规律的,就如这炊烟,一天便能三次见它升起。
④早晨,天色往往最清淡。这时的炊烟在我看来是最彻底的。在清淡的天空下,伴着清凉的晨风,你会看见炊烟婀娜的身姿,看见它缓缓地升起,然后渐渐地淡去。我想,这样的炊烟是最让人惬意的。
⑤一到中午,阳光逐渐变得霸道。这个时候你若想看见炊烟,非得仔细才行。乡村里的炊烟不比城里那么张扬,它总是丝丝缕缕,却让人打心眼里喜欢。这时的炊烟应该是最随意的。
⑥到了黄昏,炊烟的升起总会让人有很多的感慨。如果你出门在外,或是外出劳作了一整天,看见乡间四起的炊烟,心中涌起的应该是一种温暖的感觉,抑或是一种归心似箭的急切。这是一种独特的韵味。我想,这时的炊烟才是最纯粹的吧。
⑦王菲有一首歌“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照大地……”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这其中解不开的情结大概就是炊烟吧。每每走在田埂上,看远处升起的淡淡的炊烟,心里总会涌起一种莫名的感动。
【注释】炊烟是在做饭的时候从烟囱里面冒出来的烟雾。
4.短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_______”画出来。(2分)
5.第②自然段中的“ ”一词,写出了炊烟不张扬的特点;整个自然段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作者对炊烟的 之情。(3分)
6.作者是按照 的顺序描写炊烟的特点及自己的感受。早晨的炊烟是最 的,让人 ;中午的炊烟是随意的,让人 ;黄昏的炊烟是最纯粹的,让人 。(5分)
7.第⑥自然段中,为什么作者说“这时的炊烟才是最纯粹的?”(3分)
8.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三、文言文阅读(7分)
师旷论学
师旷曰:“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 孰(sú)与昧(mèi)行乎?”
注释:【师旷】春秋时期著名的乐师。【炳】点燃。【昧】昏暗。
1.根据古文内容,加上自己的理解填空。(3分)
学习这件事,并不在乎年龄。少年时好学,如同 :中年时好学,如同 ;老年时好学,如同 。
2.“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这句话的意思是( )(2分)
A.点燃火把,谁还愿意在昏暗中行走呢?
B.点燃火把,怎么还可以在昏暗中行走呢?
C.点燃火把走路和摸黑走路相比,哪个更好呢?
3.下面哪句话和古文说明的道理不一样( )(2分)
A.学习不分年龄。
B.学习是年轻人的事。
C.即使老了,也不应该放弃学习。
四、书面表达(30分)
童年生活肯定给你留下许多深刻的回忆,可能是给你带来欢笑声的地方,可能是和朋友一起分享的奇思妙想,也可能是陪你成长的“动物朋友”。请你选择一个完成习作。题目自拟。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书写工整,标点正确,语句通顺,条理清楚,不少于400字。(请在答题卡作文格纸上作答)
《期中模拟测试卷-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综合
1.① ② ③ ④ ⑤ 2.kān kuī fèi 3.A
4.
5.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它源于宁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 只把春来报 春光懒困倚微风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6.事物等知名度高,开始进入大众视野对人或事的鼓励和支持 红 C位 躺平
7.② ①
二、现代文阅读
1.任凭 要是 无论 可是
2.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老实 贪玩
尽职 古怪
胆小 勇猛
3.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4.我钟爱炊烟,一如我钟爱这朴实的乡村生活。
5.温柔 拟人 喜爱
6.时间 彻底 惬意 打心眼里喜欢 有很多的感慨 7.因为出门在外或劳作一天的人,看见乡间四起的炊烟,心中会涌起温暖、急切之感,炊烟承载着人们对家的眷恋,这种情感纯粹而质朴,所以说作者说这时的炊烟是最纯粹的。 15.短文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炊烟的喜爱以及对乡村生活的眷恋之情。
三、文言文阅读
1.早晨的太阳光 正午的太阳光 点燃火烛的
2.C
3.B
四、书面表达
例文:
我的动物朋友—— 小狗花花
在我五彩斑斓的童年里,有一位特别的“动物朋友”,它就是小狗花花。
花花是在我十岁生日时来到我身边的。它浑身毛茸茸的,像个蓬松的小毛球,毛色白得像雪,摸起来柔软又顺滑。一对水汪汪的大眼睛,如同两颗黑宝石,总是亮晶晶地望着我,仿佛能看懂我的心思。它的小尾巴就像个小螺旋桨,只要一见到我,就欢快地摇个不停。
每天清晨,花花总是准时“上岗”,用它湿漉漉的小鼻子蹭我的脸,嘴里还发出“呜呜”的声音,像是在说:“小主人,快起床啦!”等我洗漱完毕,它就叼着自己的饭盆,乖乖地坐在门口等我给它喂食。看着它狼吞虎咽的模样,我总是忍不住笑出声。
傍晚,是我和花花最快乐的时光。我会带着它去公园散步。一到公园,花花就像脱缰的小马驹,撒欢儿地奔跑。它一会儿追逐着草地上的蝴蝶,一会儿又对着路过的小狗 “汪汪”叫几声,仿佛在热情地打招呼。而我呢,就跟在它后面,享受着这份无忧无虑的快乐。要是我跑累了,往草地上一坐,花花就会立刻跑回来,依偎在我身边,用它温暖的小身子紧紧贴着我,那一刻,我心里满是幸福。
有一次,我考试没考好,心情低落到了极点。回到家后,我一个人默默地坐在房间里。花花似乎察觉到了我的不开心,它轻轻地跳上床,安静地趴在我身旁,用它的脑袋蹭我的手,眼神里满是关切。我抱着它,把心里的委屈一股脑儿地说给它听,它就静静地听着,时不时“呜呜”两声,像是在安慰我。在花花的陪伴下,我的坏心情渐渐消散了。
花花,你是我童年里最珍贵的伙伴,有你陪伴的日子,充满了欢笑与温暖。愿我们能一直相伴,走过更多美好的时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