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期中模拟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期中模拟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中模拟测试卷-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知识竞赛中小沛遇到了读音障碍,请你帮他选出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缭乱(liāo) 楷书(kǎi) B.踌躇(zhú)碧波万顷(qǐn)
C.提供(gōng) 水浒传(zhuàn) D.恐吓(hè) 燕园胜地(yàn)
2.今日店中生意格外红火,往来的人甚多。瞧,那游乡给人治病的( ),背着药箱,风尘仆仆而来,寻一处角落,稍作歇息。那走街串巷叫卖的( ),放下货担,饮几口茶,休息片刻后再次出发。不一会儿,几位书生打扮的( )也走进店来,吟诗作对,谈古论今。一时间,小店熙熙攘攘。见此情景,( )眉开眼笑。( )
A.郎中 店家 货郎 墨客 B.货郎 郎中 墨客 店家
C.郎中 货郎 墨客 店家 D.货郎 墨客 郎中 店家
3.下面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草满池塘水满陂(池岸) B.也傍桑阴学种瓜(靠近)
C.却看妻子愁何在(妻子) D.青春作伴好还乡(指春天)
4.下列根据名著中人物的外貌特征来猜测人物有误的一项是( )
A.诸葛亮: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
B.猪八戒:一头红焰发莲松,两只圆睛亮似灯。
C.林冲: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
D.贾宝玉: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
5.最近,王老师在号召同学们观看《典籍里的中国》。小森对“典”字产生了兴趣。请根据他查找的资料(见右图),从下面选出表示“典”字的甲骨文( )。
典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是一个“册”字,下部是双手恭敬地捧着重要书籍的情景。
A. B. C.
二、基础知识综合
6.读语段,完成题目。
人物长廊bù zhì( )完毕,参观活动拉开序幕!瞧,同学们聚精会神地欣赏着一幅幅人物画像:shén jī miào suàn( )的诸葛亮,wǔ yì( )高强的打虎英雄武松,让人sù rán qǐ jìng( )的军神刘伯承……参观结束,精彩的画展赢得了同学们yóu zhōng( )的赞叹。回家后,同学们纷纷写下了自己的感受。
小智:我喜欢作家萧红。她回忆了cí xiáng( )的祖父,表达了对园子的juàn liàn( )之情,让我想起了童年的快乐时光!
小慧:方志敏为人清廉,让人zūn zhòng( )。他朴素的生活,让我感受到共产党员A______、______的品质。
小文:我最崇拜孙悟空!他法力高强,取经路上经常为大家出谋划策。jǐn jí( )时刻,他总是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
(1)根据拼音和语境在语段中的括号里写出相应的词语。
(2)把语段中A处的横线补充完整。
(3)想一想,人物长廊中还会有谁?在下面的横线上写下自己的感受。
三、填空题
7.先补充词语,再选择合适的词语序号填入句中的横线上。
①( )然起敬 ②( )天立地 ③情不自( ) ④舍( )为公
叶嘉莹曾说:“我在加拿大有不错的待遇,可那不是我的国家,我的根在中国。”叶先生这番话令在场的人 ,大家都 地鼓起掌来。
8.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诗中有真情。“ ,也傍桑阴学种瓜”流露出对乡村儿童的赞美之情;“牧童归去横牛背, ”,满溢对闲逸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谁言寸草心, ”饱含对浓浓母爱的赞美之情;“ ,唯见长江天际流”,道不尽对朋友的惜别之情;“黄沙百战穿金甲, ”,是戍边将士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 ,南望王师又一年”,是失地未能收复,年年盼望年年失望的悲楚之情;“剑外忽传收蓟北, ”是对战乱将息、百姓终于可以安定下来的欣慰之情。“ ,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以国事为重,不顾个人安危的家国情。
(2)武松是《 》的主要人物之一,人称“ ”。我还知道这部小说的其他人物和绰号,有豹子头 、智多星 。
(3)通过学习本学期的语文书,我们认识了 的诸葛亮, 的毛泽东, 的刘伯承。
四、现代文阅读
9.阅读理解。
_______
①我有一个好爸爸,他非常疼我,有什么好吃的自己舍不得吃,都留给我吃。
②今天,爸爸很晚才回来,我奔过去对爸爸说:“爸爸,今天给我带来了什么好吃的?”爸爸说:“厂里的阿姨给了我一个桔子,叫我带给你吃。”只见那个桔子又大又圆,黄澄澄的,晶莹透亮,味道肯定不错。我剥了皮,掰下一块放在嘴里,轻轻一咬,果然甜滋滋的。我想:这么好吃的桔子怎能不让爸爸尝一尝呢?可爸爸肯定又舍不得吃。怎么办呢?突然,我想出了一条妙计。我捂着牙大声道:“唉呀,这桔子怎么这么酸啊?”正在厨房里吃饭的爸爸听了我的叫声,赶紧跑进屋看看,对我说:“不会吧?”我更加大喊大叫了:“还不酸,牙都疼了。”爸爸将信将疑地说:“真的吗?”我剥了两块放进爸爸的嘴里,对他说:“不信?你试试吧!”爸爸轻轻一咬,奇怪地问:“咦,这不是很甜吗?”这是,我大声嚷到:“爸爸上当了,爸爸上当了。”爸爸愣了好半天,才明白过来。他一下把我抱进怀里。我们俩都笑了,笑得那么欢,笑得那么甜。
(1)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将信将疑——( ) 晶莹透亮——( )
(2)“突然,我想出了一条妙计”,“妙计”在文中是指 ;我使用这条妙计的目的是 ;从中体现了 。
(3)给文章加上题目,写在对应的横线上。
(4)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篇短文有什么收获。
课内阅读。
青山处处埋忠骨(节选)
①秘书走了进来。
②“主席,志愿军司令部来电请示中央军委,是否将岸英的遗骨运回国内。”秘书凑近毛主席,轻声说,“朝鲜方面向主席表示慰问,说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请求把岸英安葬在朝鲜。”
③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④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⑤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0.联系上下文,可以知道“踌躇”的意思是 ,毛主席“踌躇”是因为 。
11.选文中毛主席的伟人情怀让人感动,其为人父的常人情感也同样令人动容,请用“ ”在文中画出能体现出其常人情感的语句。
12.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心理描写 D.神态描写
(1)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 )
(2)“儿子活着不能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 )
(3)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 )
13.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忠骨”指烈士遗骸,在选文中指的是毛岸英烈士的遗体。
B.“马革裹尸”指的是用马皮包裹毛岸英烈士遗体。
C.这两句既是对毛岸英牺牲后长眠于朝鲜这一情况的概括,也是历史上众多为国捐躯的英雄儿女的真实写照。
D.这两句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遗体运回家乡安葬已经不重要了,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又有何妨。
14.纪念战争是为了珍爱和平,纪念英雄是为了守护正义。请写出你对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志愿军英雄们想说的话。
五、诗词曲鉴赏
阅读与理解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舟过安仁①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②停棹③坐船中。
怪生④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注释]①安仁:县名。在湖南省东南部。②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③棹:船桨。④怪生:怪不得。
15.《稚子弄冰》一诗中,与《舟过安仁》中的“小童”意思相近的词是 。稚子弄冰的过程是取冰、穿冰、 。两首诗都让我们看到了 的儿童。
16.《舟过安仁》中“无雨都张伞”的原因是“ ”。(用原句作答)
17.关于这两首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写出了两个孩子巧用计策,借风行船的奇思妙想。
B.《稚子弄冰》围绕“弄”字,突出“稚”字。炽热的童心让孩子们忘记严寒,保持了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
C.“怪生”和“忽作”两词,暗藏着杨万里对天性顽劣的孩子制造恶作剧的不满与责怪。
18.读“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我的眼前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六、书面表达
19.习作。
在你的身边是否这样一个人?他(她)责任心强,勇挑重任,总是默默无闻、任劳任怨,总是用心地去做好每一件事……他(她)做的哪件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把这件事情写下来与大家分享。注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注意结合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内心,字数400字左右,题目自拟。
《期中模拟测试卷-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C C C B B
1.C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
A.缭乱(liāo)——liáo;
B.踌躇(zhú)——chú,碧波万顷(qǐn)——qǐng;
D.燕园胜地(yàn)——yān。
故选C。
2.C
【详解】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郎中:古代对医生的称呼,也指官名,在不同朝代职责有所不同,如战国时为国君侍卫,秦汉为郎中令属官等。在本文中主要指医生这一职业。
店家:旧时指旅店、酒馆、饭铺的主人或管事的人,也可以泛指店铺的老板。
货郎:在农村或城市小街僻巷流动贩卖日用品的人,通常挑着担子或推着小车,货物种类繁多,如针线、玩具、小食品等。
墨客:指文人、诗人、作家等有文化、有才华的人,通常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和艺术修养,以笔墨为工具进行文学创作。
根据语境可知,“那游乡给人治病的( ),背着药箱”,根据“治病”“药箱”这些关键信息,可知此处应填“郎中”,因为“郎中”在古代是对医生的称呼。
句子提到“那走街串巷叫卖的( ),放下货担”,“走街串巷叫卖”“放下货担”符合“货郎”在农村或城市小街僻巷流动贩卖日用品的特点,所以此处应填“货郎”。
句子说“几位书生打扮的( )也走进店来,吟诗作对,谈古论今”,“书生打扮”“吟诗作对,谈古论今”体现出有文化、有才华的特征,这与“墨客”(文人、诗人、作家等有文化、有才华的人)的含义相符,所以此处应填“墨客”。
句子为“见此情景,( )眉开眼笑”,这里是说看到店里生意红火的情景,旅店、酒馆、饭铺的主人或管事的人会高兴,也就是“店家”。
故选C。
3.C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C.却看妻子愁何在: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妻子:妻子和孩子。
故选C。
4.B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B.有误。“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圆眼亮似灯,不黑不青蓝靛脸”描写的是沙悟净。猪八戒的外貌描写是一个长嘴大耳朵的呆子,脑后又有一溜鬃毛,身体粗糙怕人,头脸就像个猪的模样。
故选B。
5.B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造字法及演变。
结合题干描述,“典”在甲骨文字形中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面是“册”的形状(几根竹简竖排的样子),下面是两只手恭敬地捧着书简。选项B正好呈现了这种上“册”下“手”的结构。
故选B。
6.(1)布置 神机妙算 武艺 肃然起敬 由衷 慈祥 眷恋 尊重 紧急
(2)清正廉洁、艰苦朴素
(3)鲁迅先生
他一生以笔为武器,揭露社会黑暗,关心人民疾苦。他的坚韧与爱国精神让我深受感动!
【详解】(1)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置”“算”“肃”“然”“衷”“慈”“眷”“尊”“重”“紧”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
方志敏作为革命烈士,其《清贫》一文集中体现了“清正廉洁”这一核心品质,文中“我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都用之于革命事业”的表述成为共产党员廉洁奉公的典范 。其次,语段中“朴素的生活”直接对应其“冬天穿一件旧棉袄,夏天穿一件粗布衣”的生活细节,这种物质上的简朴正是“艰苦奋斗”精神的具体体现 。从人物特质看,方志敏在狱中仍坚持写作、宣传革命的事迹,展现了共产党员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奉献精神。
(3)本题考查课外知识的积累。
人物长廊中有许多名人,写出一个并写出自己的感受即可。
示例:袁隆平爷爷
稻田里的守望者,他弯腰研究稻穗的照片,总让我想起食堂餐盘里的每一粒米都来之不易。
7. 肃 顶 禁 己 ① ③
【详解】本题考查补全词语和选词填空。
肃然起敬:形容产生恭敬钦佩的感情。
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豪迈。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舍己为公:为公共利益牺牲个人利益。
叶嘉莹先生说的这句话,即使加拿大待遇不错,但她仍然选择中国。很让人敬佩,尊敬,故选肃然起敬;选①。而大家因为对叶嘉莹先生肃然起敬,所以鼓掌的时候应是自动的,控制不住自己的,故选情不自禁;选③。
8. 童孙未解供耕织 短笛无腔信口吹 报得三春晖 孤帆远影碧空尽 不破楼兰终不还 遗民泪尽胡尘里 初闻涕泪满衣裳 苟利国家生死以 水浒传 行者 林冲 吴用 神机妙算 胸襟宽广 意志坚强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和名著的理解记忆。
(1)书写时注意“耕”“腔”“晖”“影”“破”“遗”“涕”“苟”的正确写法。
(2)武松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他在小说中有着诸多精彩的情节和鲜明的性格特点,如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等,是一位广为人知的英雄人物。 因其为了躲避官府抓捕,假扮行者模样,所以人称 “行者武松”。林冲原本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因其生得豹头环眼,燕颔虎须,身长八尺,人称 “豹子头”。吴用足智多谋,他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梁山众多战役和事件中出谋划策,发挥了重要作用,外号“智多星”。
(3)《草船借箭》充分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懂得自然规律,又会猜测人性,一个计谋,轻松获得十余万支箭!
《青山处处埋忠骨》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军神》这篇课文记叙了刘伯承在重庆治疗受伤的眼睛时,拒绝用麻药,表现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表达了作者对刘伯承的敬佩和赞扬的感情。
9.(1) 半信半疑 玲珑剔透
(2) 我捂着牙大声道:“唉呀,这桔子怎么这么酸啊”? 想让爸爸也尝一尝这甜滋滋的桔子。 作者对爸爸的关爱。
(3)我爱爸爸或者我的爸爸。
(4)体会到了父子情深。
【详解】(1)本题考查近义词。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近的词语。
将信将疑:有点儿相信,又有点儿怀疑。近义词:半信不信、半信半疑、疑信参半。
晶莹透亮:形容水滴或宝石,光亮和透明。近义词:晶莹剔透。
(2)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理解。
根据题干中“突然,我想出了一条妙计”,定位到文中的第②自然段,然后联系下文“我捂着牙大声道:‘唉呀,这橘子怎么这么酸啊?”可知,正是因为我想让爸爸尝一尝美味的橘子,所以才假装橘子是酸的、从这里体现出了父子情深。
(3)本题考查加标题。
注意抓住关键词句活着中心句,文中写了我有一个好爸爸,他非常疼我,有什么好吃的自己舍不得吃,都留给我吃。体现了父子情深,可用中心词来概括。如:父子情深。答案不唯一。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这是一道开放题,作答时要结合对文章的进行理解,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结合自己的语言作答即可,表达合理,答案不唯。如:读了这篇短文我体会到了父母对子女的关爱。
10. 指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一签字就意味着父子将永远无法相见,真是落笔千钧啊 11.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12. A C B D 13.B 14.抗美援朝战争的志愿军们,你们不愧是最可爱的人!你们圆满完成了中国人民赋予的光荣而伟大的使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以宝贵的生命维护和平与安宁,以壮丽的青春谱写了历史的光辉篇章。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付出,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争的创伤随着岁月的流失似乎慢慢地抹平了,但那场战争留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印迹却永远不会消失,10余万为国捐躯的中华好儿女的英名更是永远铭记不忘!
【解析】10.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
“踌躇”的意思是指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结合第②段“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和第③段“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可知,毛主席“踌躇”是因为毛主席面临儿子遗体的安葬问题,艰难抉择,所以在签字的时候犹豫不决。
11.本题考查查找关键句子。
第③段中“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这句话写出了儿子牺牲后,主席两难选择时的矛盾和无限哀伤。
第⑤段中“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透过这句话,我们仿佛看到了漫漫长夜,一位慈爱的父亲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仿佛还可以听到这位父亲在床上失声痛哭。
12.本题考查描写手法的辨析。
(1)由“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可知,后面是毛主席说的话语,属于语言描写。故选A。
(2)由“毛主席想”可知,前面句子是毛主席心里的想法,属于心理描写。故选C。
(3)“黯然的目光”是神态描写,“转向、指指”是动作描写,故选BD。
13.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与分析。
这句话在本文中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那倒无需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这里既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毛泽东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即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将儿子葬于朝鲜,又充分显示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
B.有误。“马革裹尸”就是用战马的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此处是引用,并不是指用马皮包裹毛岸英烈士遗体。
故选B。
14.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可以从表示对抗美援朝的英雄们的敬佩、感谢这一角度作答。也可以从如今祖国的现状去谈谈。表达出对英雄们的感谢、歌颂以及祖国如今的富强即可。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如:抗美援朝的英雄们,我想对你们说:“谢谢你们!你们是祖国的英雄,没有你们就没有祖国今天的和平。是你们与敌人英勇战斗、不怕牺牲,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如今,如今,祖国和平强大,大家都在纪念着你们,你们的事迹将被世代传颂,永垂不朽。你们是祖国的骄傲!”
15. 稚子 碎冰 天真可爱 16.不是遮头是使风 17.C 18.冬天的清晨,一个小孩不怕寒冷,从盆里取出一块晶莹剔透的冰块,他耐心地用彩线把冰穿起来,提在手上,轻轻敲打,听着冰块发出的声音,一脸的怡然自乐。
【导语】这两首宋诗以白描手法捕捉童趣瞬间。《稚子弄冰》通过“脱”“穿”“敲”的动词链,展现孩童化冰为乐的创造性游戏,末句“玻璃碎地”的听觉描写尤为精妙;《舟过安仁》则聚焦“张伞使风”的机智举动,以“怪生”引领的转折句式凸显童真智慧。杨万里善用动态意象(金盆脱冰/收篙停棹)和通感修辞(玉磬穿林响),在生活细节中提炼出永恒的诗意。
15.本题考查的是对词语的理解。
结合古诗文《舟过安仁》“一叶渔船两小童”可知,句中“小童”指的是幼童。在《稚子弄冰》“稚子金盆脱晓冰”中,“稚子”也指的是“幼童”的意思,两者意思一致。从整首诗来看“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稚子弄冰的过程为“取冰、穿冰、碎冰”,这两首诗都在描述儿童,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的天真、可爱。
16.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
根据《舟过安仁》中“怪生④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的意思“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当帆让船继续前行。”可知,句中“无雨都张伞”原因是“不是遮头是使风。”。
17.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的理解。
C.《稚子弄冰》通过“脱”“穿”“敲”等动词,生动描绘孩童玩冰的纯真乐趣;《舟过安仁》则捕捉到孩童以伞代帆的奇思妙想。诗人以“怪生”“忽作”等词并非表达责备,而是惊喜于孩童的机敏与创造力,体现了他对童真童趣的赞美与向往。
故选C。
18.本题考查的是诗句的翻译。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的意思是:儿童早晨起来,将冻结在铜盆里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起来当钲。根据诗句意思,想象出清晨小孩取冰、穿冰的画面,语言表达合理即可。
示例:清晨,孩童从铜盆中轻轻剥下昨夜凝结的冰块,用彩线小心穿过,提在手中当作银锣玩耍。晶莹的冰片在晨光中折射出碎金般的光芒,稚嫩的笑声与冰块的清脆碰撞声交织,童趣盎然。
19.例文:
我的老师
我的班主任老师,是一位青年语文教师。她个子不高,梳着整齐的长发,她的黑发里仿佛带着光泽,闪亮闪亮的,那柔软的秀发在耳边随风飘动着,浓而细长的眉毛下忽闪着一双密布着长睫毛的美丽眼睛,脸上总挂着和蔼的笑容。
我的班主任老师不但长得好看,而且很善良,她很乐于助人,就这一点,我就很敬重她。
我班有两位贫困生,老师总是无微不至地照顾她俩,也关心着我们全班同学。其中的一位贫困生于洋,性格孤僻,父母身体不好,家里经济负担很重,经常迟到,平时总是愁眉苦脸的。记得有一天,她又是很伤心的样子,老师担心她生病了,关切地询问她:“你怎么了,有什么事吗?”一会又问:“你冷不冷啊?”可于洋就是不吱声。下课了,她也不主动去跟别的同学玩儿,只是站在一旁看,除非别的同学主动去跟她玩儿,她才玩一会儿。她家里很穷,平时穿的衣服很脏,一般人都不愿意跟她玩儿,这事儿让老师知道了,老师不但不嫌弃她,还号召同学们和她一起玩儿,让同学们多关心她。老师为了让她高兴,还让同学们组织一个联欢会,每一个同学都买了一个小礼物送给她。这回她还真笑了,真是破天荒的头一回呀。在学习上,老师和同学们也没少帮助她,老师总是在课余时间问她:“有没有不会的问题?”“今天的课听懂了吗?”还经常给她补课。
还有另一位贫困生高涵,她性格很活泼,平时有说有笑的,在这一点上不像于洋。老师也同样很关心她,老师给了她很多衣服穿。有一次,因为高涵家远,中午回不去家,午饭钱又忘带了,这可把高涵急坏了,就在这时候,老师知道了这个情况,毫不犹豫地拿出了5元钱,对她说:“你先拿这钱买饭吧,这钱也不用还了,以后有什么事尽管找老师说。”
老师对我们也是特别关心,我们班里有几个淘气包,平时上课不注意听讲,老师经常帮助她们。她们的作业写不好,老师不厌其烦地帮助她们,老师有时节假日也不休息,给那些学习不太好的同学补课,哪怕只有几分钟的时间,她也要抽出时间来给同学们讲课。
我们的班主任老师真好,我为我有这样一位老师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
本题为话题作文,题目要求写一个身边有责任心、勇挑重任、默默无闻的人,要求描述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注意过程清楚,结合神态、动作、语言来表现内心。可以是家人、老师、同学,或者社区工作人员。比如妈妈、爸爸、老师、班长、清洁工等。通过一两件具体的事情来表现他(或她)的特点。向大家介绍他(她)的身材、长相、爱好等。写作时可先介绍人物的外貌、性格等特点,然后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特点,要抓住重点,不要面面俱到。重点部分要详写,写具体,写详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写细致,写逼真,这样才能表达出人物的思想品质,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件事所包含的意义,即文章的中心思想。
写作思路:
开头:介绍这个是谁,引出下文印象深刻的事。
正文:叙述清楚事件的前因后果。可使用人物描写方法将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写细致,写逼真,这样才能表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最后要把自己当时的情感表达出来。
结尾:总结式或抒情式扣题,照应主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