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九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知识梳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九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知识梳理

资源简介

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九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知识梳理
考点知识梳理
考点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2.依据: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3.落实:
(1)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
(2)目前,全国已经建立了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和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
4.意义: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考点2 “一国两制”;香港、澳门回归
1.“一国两制”
(1)目的: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2)提出: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3)含义: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4)地位: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香港、澳门回归
(1)原因:
①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增强。
②“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③1984年底,中英两国政府正式签署联合声明;1987年4月,中葡两国签署联合声明。
(2)回归: 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3)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重点难点精讲
【思维导图】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历史启示】
1.香港、澳门的百年沧桑巨变说明了什么?
(1)近代中国丧失香港、澳门的主权,说明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2)现代中国成功收回香港、澳门的主权,说明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只有国家强大,才能维护主权完整。
2.谈谈你对台湾问题的认识:
(1)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不许任何国家干涉;
(2)两岸同宗同文,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心愿,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3)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易错易混】
1.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而特别行政区适用于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少数民族自治区虽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高度自治权,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三者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行政区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都接受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
2.港澳台问题都是历史遗留问题,但香港、澳门问题是列强殖民统治的遗留问题,属于外交问题,而台湾问题是国共内战遗留问题,属于内政问题,因此,解决的方式有所不同。
【拓展延伸】
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由来
地区 概况
香港 由来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1860中英《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1898年,英国依据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地区,称为“新界”
解决 1984年12月,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澳门 由来 明朝中期(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1887年占领澳门
解决 1987年4月,中葡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1999年12月20日,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台湾 由来 1949年,国民党败逃台湾,造成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至今
典例分析
【考情分析】
本主题近3年1考,主要以选择题进行考查,分值2分。
【考点跟踪】
跟踪 (识记)知道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
【典例】图5所示钱币的发行是为了纪念( B )
A.西藏和平解放
B.香港回归祖国
C.澳门回归祖国
D.战略导弹部队建立
思维破冰: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能力。由图片图案“五星花蕊的紫荆花红旗”和“1997”结合所学,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旗是五星花蕊的紫荆花红旗,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因此钱币的发行是为了纪念香港回归祖国。
战术小结: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线。港澳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变式拓展
(原创)2017年4月1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南海瀛台会见了新当选并获中央政府任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时表示,今年是香港回归20周年,20年来,香港经济持续繁荣发展,国际贸易和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进﹣步巩固。这主要是因为实施了( B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一国两制”方针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和平统一”方针
【解析】本题考查“一国两制”方针。香港经济持续繁荣发展,国际贸易和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进一步巩固,主要是因为实施了“一国两制”的方针。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方针,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有了伟大祖国的坚强后盾,经济持续繁荣发展,国际贸易和世界全融中心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易错易混】香港的区旗、区徽上有紫荆花图案,澳门的区旗、区徽上有白莲花图案。
课堂演练
模拟演练
1.阅读右图,在图中文字所标注地区,我国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社会主义制度
2.“……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可在报经上级机关批准后,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材料体现了我国实行( )
A.“一国两制”方针政策 B.依法治国的政策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经济特区优惠政策
3.题17图澳门生产总值增长说明( )
A.广东与澳门联系加强
B.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
C.澳门社会呈现繁荣景象
D.一国两制助推澳门发展
4.澳门回归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过程中的成功范例之一,其践行的是(  )
A.“和平共处”原则 B.“九二共识”
C.“求同存异”方针 D.“一国两制”构想
5.据统计,1997年有30万港人移民海外,到2007年,从海外回流香港的人潮又高达30万,即是说当年外流的港人在十年当中陆续回港。出现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
A.经济全球化的深入 B.“一国两制”的保障
C.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投资环境的优化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分封制与县郡制的根本不同在于:封君及其封邑是世袭的,而县、郡长官由国君任免,直接听命于国君,领取俸禄,概不世袭……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全面推行郡县制度既是适应政治统治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摘自赵毅、赵铁峰《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清地方行政机构基本上沿袭明制:省、道、府(州)、县四级。全国分十八个省和五个特别行政区,十八省是直隶、河南、山东、湖南等;五个称为藩部的特别行政区是内蒙古、青海蒙古、喀尔喀蒙古、西藏、新疆。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1)概括材料一,概括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依据材料并结合当时的时代特征,分析秦朝全面推行郡县制度的原因。
(2)材料二中,“五个特别行政区”的划分体现了清朝对边疆地区管理的什么特点?今天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特别”之处在哪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设置与清朝“五个特别行政区”的划分有何相同作用?
(3)综合以上材料,分析古代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演变趋势。
课时提升练习
1.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首次确定下来的法律文献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2.2017年8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实施65周年,这个纲要是新中国建立后,在民族区域自治方面的第一项重大立法,对于民族区域自治的普遍推行起了重要作用。下列有关民族区域自治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②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自治区内,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享有独立主权 
③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使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④民族区域自治对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如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发行面值最大的拾圆人民币图,人们都习惯称这种面值最大的人民币为“大团结”。体现这种称谓的政策是(  )
A.一国两制 B.各民族一律平等
C.共同富裕 D.西部大开发战略
4.1957年3月25日,周恩来在谈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说:“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矛盾,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的人就要搬家……所以我们……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联邦制不利于各个国家的民族团结与发展
②在民族聚居区都要实现民族区域自治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历史与国情决定的
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利于民族团结,利于社会稳定。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③④
5.“一国两制”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制度创新。下列关于“一国 两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中央人民政府代表行使主权
②“一个中国”是“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③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权
④“一国两制”中的“两制”是指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国家领导人是(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刘少奇
7. 2019年3月30日,“走进澳门 庆澳门回归二十周年”大型公益文化活动在京启动。下列选项为澳门的顺利回归开辟了途径的是(  )
A.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
8.如图所示题词反映(  )
A.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
B.祖国统一进程的推进
C.英国对华殖民统治的结束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
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这一制度的实行,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
材料二 1990年9月,江泽民在新疆视察时提出“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他说“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是由五十多个民族构成的。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各个民族的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材料三 2006年7月,青藏铁路全线开通,长期制约西藏发展的交通“瓶颈”得以解决。如今,西藏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一体化的立体交通网络。
(1)材料一反映出新中国重要的政治制度是什么?依据材料回答这一制度实施的政治前提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是什么?
(3)2015年是西藏自治区政府成立50周年,习近平亲题匾额“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结合实际,说一说新中国成立后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有利条件。
参考答案
课堂演练
模拟演练
1.【解析】选C。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设置不同级别的自治机构,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
2.【解析】选C。材料讲述了民族自治地方在报经上级机关批准后,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上级国家机关的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说明了这些地方有高度的自治权,这体现了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解析】选D。通过观察图示可知,1999-2003年,澳门生产总值迅速增长,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可知,澳门回归之后,贯彻实施“一国两制”政策,这既尊重了澳门的历史,又符合澳门的现实,从而助推澳门经济迅速发展。
4.【解析】选D。本题考查香港澳门的回归,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香港澳门的回归的相关内容。香港和澳门回归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过程中的成功范例,其践行的是“一国两制”构想,故D正确;ABC材料未体现,排除。
5.【解析】选B。材料讲述了30万香港人由1997年移民海外,到2007年却回流香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香港回归祖国后,贯彻实施“一国两制”政策,保障了香港的稳定与繁荣。
6.【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问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和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1)材料一指出了“分封制与县郡制的根本不同在于:封君及其封邑是世袭的,而县、郡长官由国君任免,直接听命于国君,领取俸禄,概不世袭”,即诸侯是世袭的,而郡县长官是由中央任命的,直接听命于中央,不能世袭。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可知,秦朝能够全面推行郡县制度,主要是因为秦朝已经实现国家统一,为加强中央集权,必须实行郡县制,而分封制已经不适应国家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的历史潮流。
(2)材料二指出了清朝在大部分地区沿袭明朝的省、道、府(州)、县四级制,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特别行政区,说明了清朝对边疆地区管理的因地制宜(或因俗而治)特点。今天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特别”之处在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它们的设置与清朝“五个特别行政区”的划分都尊重了当地的历史和现实,所具有的相同作用是有利于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
(3)通过比较分析上述材料可知,我国古代中央政府对对地方管理越来越强,由最初的分封制演变为郡县制,到后来的省、道、府(州)、县四级制。
答案:(1)不同:诸侯是世袭的,而郡县长官是由中央任免的。原因: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也符合从分裂到统一的历史趋势。
(2)特点:因地制宜(或因俗而治)。特别之处: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作用:有利于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3)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不断强化。
课时提升练习
1.B
2.【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史实。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里,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保障了少数民族真正实现当家作主。民族区域自治对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自治区内,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但不是享有独立主权。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使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①④符合题意。
3.【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史实。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据新中国成立后发行面值最大的拾圆人民币图及“人们都习惯称这种面值最大的人民币为‘大团结’。”可知,体现这种称谓的政策是各民族一律平等。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4.【解析】选D。本题以1957年3月25日周恩来在谈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说的话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史实。据“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矛盾,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的人就要搬家…所以我们…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历史与国情决定的;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利于民族团结,利于社会稳定。
5.【解析】选C。本题考查“一国两制”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即可作答。据所学知,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提出,为了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即在中华人民共和法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下,我国成功地收回了香港和澳门,但是特别行政区不能享有完全的自治,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组成部分。
6.B
7.【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一国两制”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1984年,六届人大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为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提供了可行的有效途径,使香港和澳门问题得以顺利解决,推进了祖国统一大业的进程。为澳门的顺利回归开辟了途径的是“一国两制”。
8.【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了祖国统一大业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香港、澳门的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极大地推动了祖国统一的进程。图示中的“香港、澳门新纪元”反映了祖国统一进程的推进。
9.【解析】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知识点,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
(1)依据材料一“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等”可知,这是新中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依据“这一制度的实行,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政治前提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确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即在国家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地区和自治机关,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是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依据材料二“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各个民族的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得出,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是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3)新中国成立后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有利条件有: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完成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一五”计划期间,新藏、青藏、川藏公路的建成;实行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
答案:
(1)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政治前提: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
(2)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新型民族关系: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3)有利条件: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完成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一五”计划期间,新藏、青藏、川藏公路的建成;实行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