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二十二 古代亚非文明知识梳理考点知识梳理考点1 金字塔(古埃及文明)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法老的陵墓、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法老作为全国最高的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考点2 《汉谟拉比法典》(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文明)1.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2.内容: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3.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考点3 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印度河流域古印度文明)1.种姓制度:社会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掌管祭祀)、刹帝利(掌握军事和行政权力)、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商业)、首陀罗(被征服者,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在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2.佛教: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后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早期佛教反对种姓制度,提出“众生平等”。公元前3世纪后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佛教往南经锡兰,传到东南来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重点难点精讲【思维导图】古代印度文明【拓展延伸】1.四大文明古国对照简表:古国名称 地理位置 文明渊源 奴隶制国家出现时间 统一时间 文明成果或其他古埃及 非洲东北部 尼罗河哺育了古埃及文明。“尼罗河是埃及母亲河” 公元前3500年 公元前3000年,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统一的奴隶制国家 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和象形文字古巴比伦 亚洲西部(西亚文明发源地) 两河流域的新月沃地的苏美尔人开创了西亚文明,后来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 公元前3500年 公元前18世纪(约1700年,汉谟拉比国王时) 《汉谟拉比法典》、空中花园和楔形文字古印度 亚洲南部 喜马拉雅山南麓积雪融化间或泛滥;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出现奴隶制小国。后雅利安人侵入,建立种姓制度 公元前2500年 阿育王时期 种姓制度、佛教、阿拉伯数字中国 亚洲东部 长江和黄河孕育着中国文明 约公元前2070年 夏朝 分封制、四大发明、长城等2. 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中四个等级的区分和比较等级名称 社会阶层 主要职责 地位第一等级 婆罗门 祭司 掌管宗教 地位最高第二等级刹帝利 军事贵族,包括国王和各级官吏 掌握军政大权 地位次于婆罗门第三等级吠舍 小生产者,从事农、牧、工商业的普通雅利安人 从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向国家纳税 地位低于前两个等级,高于第四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 社会最底层的劳苦大众,绝大多数是非雅利安人 世代从事各种低贱的职业,为高级种姓的人服役 地位最低典例分析【考情分析】本主题近3年3考,主要以选择题进行考查,分值2分。【考点跟踪】跟踪1 (识记)知道古埃及的金字塔。【典例】诗句“高塔巍巍数千寻,二百万方石砌成”描绘的历史文化遗产是( A )A.埃及金字塔 B.汉谟拉比法典石柱C.大运河 D.故宫思维破冰: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从诗句切入,由“高塔”、“石砌成”等词可知为埃及金字塔。诗句“高塔巍巍数千寻,二百万方石砌成”是陈毅在1963年访问埃及时写的《赞金字塔》一诗,热情赞颂了人民创造世界的伟大力量。战术小结:古埃及的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法老的陵墓,因其每个侧面都要形似汉字“金”字,因此,中国人称为“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变式拓展1(原创)阿拉伯人有一句谚语“人间惧怕时间,而时间惧怕金字塔”。下列和谚语有关的是( B )A.该古国使用楔形文字B.该古国发源于尼罗河流域C.该古国盛行种姓制度D.该古国位于亚洲东北部【解析】本题由金字塔为切入点,考查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埃及古王国时期,国王法老开始修建金字塔形的巨大建筑作为自己的陵墓。埃及古王国,发源于尼罗河流域,“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由“人间惧怕时间,而时间惧怕金字塔”中的金字塔可知,本题应选该古国发源于尼罗河流域。跟踪2 (识记)知道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典例】“它是世界上现存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为研究古巴比伦社会提供了珍贵的材料。”它“是指( A )A.《汉谟拉比法典》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民法典》思维破冰:《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制订的,它是世界上现存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为研究古巴比伦社会提供了珍贵的材料。战术小结:《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制定的,它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变式拓展2(原创)当你漫步罗浮宫时,解说员指着一黑色石柱说:“这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下列关于这一法典的说法正确的是( B )①这一法典产生于两河流域②用象形文字记载③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④“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出自于这一法典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史实。据“这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法典是《汉谟拉比法典》。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后来被西亚古代各民族所采用,《汉谟拉比法典》,就是用这种文字书写的。“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出自于《汉谟拉比法典》这一法典。①③④符合题意。课堂演练模拟演练1.颁布世界历史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的是( )A.汉漠拉比 B.法老胡夫 C.伯利克里 D.凯撒【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他在位时,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历史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颁布世界历史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的是汉谟拉比。2.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的创立的时间是( )A.公元前 6 世纪 B.公元 1 世纪 C.公元 6 世纪 D.公元 7 世纪【解析】选A。本题考查了佛教的知识。很多国王利用它“忍耐顺从”的说教,大力扶持佛教。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 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它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很多国王利用它“忍耐顺从”的说教,大力扶持佛教。3.世界上已知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哪位国王制定的( )A.屋大维 B.汉谟拉比 C.穆罕默德 D.查理一世【解析】选B。世界上已知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的国王汉谟拉比制定的。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他在位时,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4.观察如图三幅图片,从中传达的信息正确的是( )A.甲骨文的出土,有力证明了我国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B.罗塞塔石碑碑文有楔形文字,是研究古埃及历史的珍贵资料C.《汉谟拉比法典》的出现,说明印度河流域很早就进入了文明时代D.体现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解析】选C。本题考查了《汉谟拉比法典》。亚洲西部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并行奔流,被称为两河流域,因形似一轮弯月,土地肥沃,有“新月沃地”之称。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的出现,说明古印度的印度河流域很早就进人了文明时代,这个表述是错误的。课时提升练习1.古埃及人对法老的崇拜几近疯狂,仅仅是法老的名字就具有不可抗拒的魔力,官员们以亲吻法老的脚为荣。下列关于古埃及法老统治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国王被称为法老,掌握国家一切大权B.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C.胡夫金字塔之后,古王国时代法老的权力逐渐增强D.金字塔是法老权力的象征2.古代绸之路跨越了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古丝绸之路跨越的两河流域诞生了( )A.埃及文明 B.巴比伦文明 C.印度文明 D.希腊文明3.如图为亚非文明古国示意图,图中四个字母分别代表四大文明区域,其中拥有《汉漠拉比法典》的区域是( )A.A B.B C.C D.D4.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对古代世界文明进行探究,形成了初步的认识。对图中黑色地区的认识正确的是( )A.佛教产生于此地B.西方文明发源于此地C.闻名世界的金字塔建造于此地D.世界现存最早成文法典诞生地5.以下对佛教描述错误的是( )A.佛教的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B.佛教反对种姓制度C.佛教认为不同种族的划分具有合理性D.佛教主张众生平等6.《宗喀巴显密次第科颂》经文:“业果若不定,便成无因果,业果若决定,众生不成佛,当知业可转,如二水相投,热多冷从热,冷多热从冷。”据此判断,此经文应属于( )A.佛教 B.伊斯兰教 C.道教 D.基督教7.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因果报应,禁欲修行,至今主要流传于哪一地区”?( )A.东亚、南亚 B.东亚、东南亚C.中亚、南亚 D.西亚、中亚8.“一个印度人在办公室里热情的欢迎某位“表列种姓”(贱民或不可接触者)做他的下属……在家中却坚决反对未来的女婿是非婆罗门”。这种现象主要说明( )A.非婆罗门地位最高B.印度人的女婿都应该是婆罗门C.现代印度需要佛教D.印度社会的种姓观念根深蒂固9.与如图所示相关的制度是( )A.西周的分封制B.印度的种姓制度C.法兰克王国的采邑分封制D.日本的班田收授法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约公元前30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国王自称是神的化身,他们的陵墓金字塔是权力的象征。材料二:在引言部分,汉谟拉比宣扬“君权神授”,颂扬其功绩,说他制定法典是为了在全国发扬正义与公道……法典明确规定,凡拐骗、藏匿他人或宫廷奴隶者处死刑:理发师未经奴隶主许可而剃掉奴隶发式标记,应处砍手之刑……奴隶打自由人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将遭受割耳之刑。﹣﹣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材料三:由于雅利安人有着强烈的种族优越感,所以他们极力避免与受鄙视的臣民混合,并专门发展起划分四大世袭种姓的制度,前三个种姓是由雅利安人自己享有的职业等级,第四种姓则留给达塞人(当地土著)。达塞人不准参加宗教仪式,也不能拥有征服者所享有的种种社会权利。﹣﹣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材料一中的“国王”在古埃及被称作什么?金字塔与“国王”有什么关系?(2)材料二中的“法典”出自世界古代哪一王国?材料中汉谟拉比宣称自己制定法典的目的是什么?他制定法典的真实目的(实质)又是什么?(3)材料三的现象出现在古代哪一国家?材料中“前三个种姓”依次指哪三个?“第四种姓”又是指的什么?如何评价这一制度?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以下是古代某国的法律条文:杀害婆罗门者应损毁自己,并3次投入火中。杀1个刹帝利,(应立誓)守戒6年,并交出1 000头母牛和1头公牛。杀1个吠舍,(应同样立誓)守戒3年,并交出100头母牛和1头公牛。杀1个首陀罗,(应同样立誓)守戒1年,并交出10头母牛和1头公牛。材料二:法典规定:奴隶可以买卖,可以用来抵债……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人许可,就把不属于他的奴隶头上的奴隶标记剃掉,理发师的手指就要被砍掉。(1)材料一的法律条文出自古代哪个国家的什么制度?(2)该国古代文明的鼎盛时期是哪一王朝?当时的国王属于材料一中的哪一等级?(3)材料二这部法典的名称是什么?它是哪国的哪位统治者制定的?维护的是哪一阶级的利益?这部法典的世界地位怎样?(4)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两则材料所反映的古代文明有哪些共同之处?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法典规定,奴隶可以被任意杀死,凶手只要赔偿奴隶主的财产损失,无须偿命。材料三:婆罗门编造说:从造物神的嘴演化出婆罗门,从手生出刹帝利,从腿生出吠舍,从脚生出首陀罗。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他们在社会上遭到难以忍受的歧视和凌辱。(1)材料一图中所示是哪一文明古国的遗存?被称为什么?它在古代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如何?请再举出一个这个古国的文明成果?(2)材料二反映的是世界古代历史上的哪部法典?这部法典是由谁制定的?这是古代哪一国家的重要历史文献?从法典内容看,它维护的是谁的利益?法典中体现了该国王的一大特征是什么?该文明成果在世界法制史上有何重要地位?(3)材料三反映了古印度的什么制度?是什么人制定的这一制度?他们制定此制度的目的是什么?这一制度有何影响?参考答案课堂演练模拟演练1.【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他在位时,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历史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颁布世界历史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的是汉谟拉比。2.【解析】选A。本题考查了佛教的知识。很多国王利用它“忍耐顺从”的说教,大力扶持佛教。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 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它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很多国王利用它“忍耐顺从”的说教,大力扶持佛教。3.【解析】选B。世界上已知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的国王汉谟拉比制定的。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他在位时,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4.【解析】选C。本题考查了《汉谟拉比法典》。亚洲西部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并行奔流,被称为两河流域,因形似一轮弯月,土地肥沃,有“新月沃地”之称。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的出现,说明古印度的印度河流域很早就进人了文明时代,这个表述是错误的。课时提升练习1.【解析】选C。本题考查古埃及法老统治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即可作答。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权利的象征。胡夫金字塔之后,古王国时代的金字塔越修越小,这潜在说明了古埃及国王的权利越来越小,王权逐渐衰落。C项不正确。2.【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汉谟拉比法典》和古巴比伦文明的相关史实。 “两河”是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两河流域南部逐渐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小国之间混战不止。古丝绸之路跨越的两河流域诞生了巴比伦文明。3.【解析】选B。本题以一幅历史地图为切入点,考查《汉漠拉比法典》的相关知识。图中英文字母ABCD分别代表了人类早期文明四个区域的文明﹣﹣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和古代中国。其中B区域的文明是古代巴比伦,所具有的文明成就是《汉谟拉比法典》。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他在位时,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4.【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汉谟拉比法典》和两河流域文明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两河”是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两河流域南部逐渐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小国之间混战不止。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他在位时,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图中黑色地区是两河流域,是世界现存最早成文法典诞生地。5.【解析】选C。本题考查印度佛教。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佛教产生于古印度,佛教宣扬”忍耐顺从”,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信仰佛教的民众日益增多,佛教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佛教认为不同种族的划分具有合理性”说法错误。6.【解析】选A。本题以《宗喀巴显密次第科颂》经文为依托,考查佛教。《宗喀巴显密次第科颂》是佛教典籍,其经文“业果若不定,便成无因果,业果若决定,众生不成佛,当知业可转,如二水相投,热多冷从热,冷多热从冷。”应属于佛教。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 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地位。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同时,佛教宣扬”忍耐顺从”,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信仰佛教的民众日益增多,佛教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7.【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佛教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因果报应,禁欲修行”可知,至今主要流传于东亚、东南亚。佛教创立于印度,后传入东南亚、中亚,经中国传入朝鲜、日本和越南。佛教至今主要流传于东亚、东南亚。8.【解析】选D。本题考查了古印度种姓制度。根据题干给出的婆罗门可知是种姓制度。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各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种姓制度是造成印度阶级隔阂的历史根源。9.【解析】选B。本题以题干图片为依托,考查种姓制度。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图片展示的印度种姓制度。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第二等级刹帝利、第三等级吠舍、第四等级首陀罗。10.【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和古代印度的相关文明成果及影响。(1)材料一内容中的“国王”在古埃及被称作法老;金字塔与“国王”的关系体现在字塔是法老的陵墓,是其权力(身份)的象征。(2)材料二内容中的“法典”出自世界古代巴比伦王国;材料中汉谟拉比宣称自己制定法典的目的是为了在全国发扬正义与公道;他制定法典的真实目的(实质)是保护私有制,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巩固自己的统治。(3)材料三内容中的现象出现在古代印度;材料中“前三个种姓”依次指婆罗门、利帝利、吠舍;“第四种姓”是指首陀罗;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种姓制度严重阻碍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答案:(1)法老: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是其权力(身份)的象征。(2)古巴比伦王国:为了在全国发扬正义与公道;实质是保护私有制,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巩固自己的统治。(3)古印度;婆罗门、利帝利、吠舍;首陀罗;评价:种姓制度严重阻碍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11.【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古印度种姓制度和《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史实。古印度种姓制度和《汉谟拉比法典》分别是古代印度和古代巴比伦的文明成果。(1)材料一“以下是古代某国的法律条文:杀害婆罗门者应损毁自己,并3次投入火中。杀1个刹帝利,(应立誓)守戒6年,并交出1 000头母牛和1头公牛。杀1个吠舍,(应同样立誓)守戒3年,并交出100头母牛和1头公牛。杀1个首陀罗,(应同样立誓)守戒1年,并交出10头母牛和1头公牛。”的法律条文出自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2)根据所学可知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是孔雀王朝时期,种姓制度规定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3)材料二“法典规定:奴隶可以买卖,可以用来抵债……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人许可,就把不属于他的奴隶头上的奴隶标记剃掉,理发师的手指就要被砍掉。”这部法典的名称是《汉谟拉比法典》;维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4)根据所学可知,两则材料所反映的古代文明的相同点有:都是奴隶社会的产物,统治者都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将社会秩序固定下来,都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利益。答案:(1)古印度的种姓制度。(2)孔雀王朝;刹帝利。(3)《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奴隶主阶级;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4)都是奴隶社会的产物,统治者都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将社会秩序固定下来,都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利益。12.【解析】本题以图片和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金字塔和埃及文明、《汉谟拉比法典》和种姓制度的相关知识。(1)材料一图中所示金字塔是古埃及的遗存,被称为狮身人面像和金字塔。反映古埃及人的智慧和力量,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古埃及的文明成果还有象形文字等。(2)由材料二“法典规定,奴隶可以被任意杀死,凶手只要赔偿奴隶主的财产损失,无须偿命”可知,这反映的是《汉谟拉比法典》,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留给世界文明的重要遗产。法典中体现了该国王的一大特征是家庭奴隶制。(3)由材料三“婆罗门编造说:从造物神的嘴演化出婆罗门,从手生出刹帝利,从腿生出吠舍,从脚生出首陀罗。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可知,这反映的是古印度的种姓制度。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为了维护雅利安人的特权利益,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答案:(1)古埃及;狮身人面像、金字塔;反映古埃及人的智慧和力量,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象形文字。(2)《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古巴比伦王国;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家庭奴隶制;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为法典。(3)种姓制度;雅利安人;为了维护雅利安人的特权利益;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