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物理题型专项训练 计算题专项训练 课件(共4份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物理题型专项训练 计算题专项训练 课件(共4份打包)

资源简介

(共50张PPT)
第一部分 中考题型专项训练
四 计算题专项训练
计算题专项训练(四) 电学
多挡位的有关计算
1. 如图所示是某种多功能炖锅的简化电路图。R1、R2是两个电热丝,S2是单
刀双掷开关。通过开关S1和S2的闭合、断开的组合,实现高、中、低三挡加
热。多功能炖锅的相关参数见表。求:
电源电压/V 低温挡功率/W 中温挡功率/W 高温挡功率/W
220 275 550 1 100
1
2
3
4
5
6
7
8
(1)两个开关分别处于什么状态时,炖锅电路处于低温挡?并说明理由。
解:(1)当S1断开,S2连接触点1时,炖锅电路处于低温挡。理由如下:当
S1断开,S2连接触点1时,R1、R2串联,此时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根据P=UI
=可知,当电压一定时,功率和电阻成反比,所以,此时为低温挡。
(2)炖锅处于低温挡工作6 min消耗多少电能?
解:(2)低温挡的功率是P低=275 W,
炖锅处于低温挡工作6 min,消耗的电能为W=P低t=
275 W×6×60 s=99 000 J。
1
2
3
4
5
6
7
8
(3)电热丝R2的阻值是多少?
解:(3)当S1闭合,S2连接触点2时,R1、R2并联,根据并联电路的电阻关
系可知,此时电路的总电阻是最小的,根据P=UI=可知,此时的功率是
最大的,为高温挡;当S1闭合,S2连接触点1时,只有R1工作,为中温挡P1=
550 W,
根据并联电路各用电器不相互影响,则有P高=P1+P2=1 100 W,
则P2=P高-P1=1 100 W-550 W=550 W,
根据P=UI=可知,电热丝R2的阻值为R2===88 Ω。
1
2
3
4
5
6
7
8
2. 某电热取暖器的简化电路如图所示,R1、R2为发热电阻。取暖器工作时,
通过开关S1和S2实现低温、高温的挡位控制。已知高温挡功率为1 320 W,R1
=55 Ω。求:
1
2
3
4
5
6
7
8
(1)取暖器工作时通过R1的电流。
解:(1)由电路图可知,两个开关都闭合时,两个电阻并联在电路中,电
路中的总电阻较小,据P= 知,电路中的总电功率较大,处于高温挡;S1
闭合、S2断开时,电路中只有R1工作,电路中的电阻较大,据P= 知,电
路中的总电功率较小,处于低温挡。此时通过R1的电流:
I1===4 A。
1
2
3
4
5
6
7
8
(2)取暖器处于低温挡时,工作1 min产生的热量。
解:(2)电热取暖器处于低温挡时,低温挡功率:P低温=UI1=220 V×4 A
=880 W,
工作1 min产生的热量:Q=P低温t=880 W×60 s=52 800 J。
1
2
3
4
5
6
7
8
(3)R2的阻值。
解:(3)取暖器在高温挡工作时,R2消耗的功率:P2=P高温-P低温=1 320
W-880 W=440 W,
所以R2的阻值:R2===110 Ω。
1
2
3
4
5
6
7
8
3. 如图所示是一款自动炖煮机的简化电路图,R1、R2是两个完全相同的
电热丝,S为电源开关,通过控制开关S1、S2实现“低温”“中温”“高
温”三个挡位间的切换。从该炖煮机铭牌信息中获知,其额定电压为220
V,加热效率为75%,但功率信息模糊不清。为研究该炖煮机的工作情
况及有关信息,在炖煮机中装入5 kg的水,闭合开关S,通过观察其电子
显示屏(消耗电能忽略不计),记录有关信息如表格所示。水的比热容c
=4.2×103 J/(kg·°C),求:
1
2
3
4
5
6
7
8
指示灯状态 工作时间 水温变化
高温灯亮 0~14 min 34 °C 升至100 °C
中温灯亮 14~24 min 100 °C 保持不变
低温灯亮 24~29 min 100 °C 保持不变
(1)0~14 min水吸收的热量。
解:(1)0~14 min水吸收的热量:Q吸=cmΔt=
4.2×103 J/(kg·℃)×5
kg×(100 ℃-34 ℃)=1.386×106 J。
1
2
3
4
5
6
7
8
(2)炖煮机高温挡时的功率。
解:(2)高温挡消耗的电能:W1===1.848×106 J,
高温挡的功率:P1===2 200 W。
1
2
3
4
5
6
7
8
(3)炖煮机24~29 min消耗的电能。
解:(3)高温挡工作时,据P=知,电路中的电阻较小,由电路图知,R1
和R2并联,电热丝的阻值:
R1=R2=2R总=2×=2×=44 Ω,
24~29 min时,低温挡工作,据P=知,电路中的电阻较大,R1和R2串联,
低温挡的功率:
P2===550 W,
低温挡消耗的电能:W2=P2 t2=550 W×5×60 s=1.65×105 J。
1
2
3
4
5
6
7
8
4. 图甲是最大功率为1 000 W的电煎锅,它分为高、中、低三挡,图乙是其
简化电路图,S为总开关,S0为调挡开关,转动S0可将开关调至1、2、3位
置。R1、R2、R3为发热电阻且阻值相等。求:
1
2
3
4
5
6
7
8
(1)电煎锅的中温挡电功率。
解:(1)当S闭合,S0接1时,R1、R2、R3串联,处于低温挡;当S0接2时,
R2、R3串联,处于中温挡;当S0接3时,只有R3工作,处于高温挡。根据P=
UI和I=可知,
电阻为R1=R2=R3===48.4 Ω,
电煎锅的中温挡电功率:P中===500 W。
1
2
3
4
5
6
7
8
(2)将电煎锅调至中温挡煎制食物时,3 min可将50 g食物从4 °C加热至
139 °C,电煎锅加热食物的效率。[食物的比热容取4.0×103 J/(kg·°C)]
解:(2)食物吸收的热量:Q吸=cmΔt=4.0×103 J/(kg·℃)×50×10-3
kg×(139 ℃-4 ℃)=2.7×104 J,
消耗的电能:W=P中t=500 W×3×60 s=9×104 J,
电煎锅加热食物的效率:η===30%。
1
2
3
4
5
6
7
8
5. 如图甲是用某款3D打印笔进行立体绘画时的场景,打印笔通电后,笔内电
阻丝发热使笔内绘画材料熔化;加热电路简化后如图乙所示,电源电压恒为
6 V,R1和R2为发热电阻丝,只闭合S1时低温挡工作,S1、S2都闭合时高温挡
工作,高温挡和低温挡的功率比为4∶3,R1=4 Ω,忽略电阻丝阻值随温度
的变化,求:
1
2
3
4
5
6
7
8
(1)低温挡工作时,通过R1的电流。
解:(1)由题意可知,电源电压恒为6 V,只闭合S1时,电路中只有R1一个
用电器,则R1两端电压为6 V,R1=4 Ω,根据欧姆定律可得===
1.5 A。
(2)低温挡的功率。
解:(2)只闭合S1时为低温挡工作,电压为6 V,
则低温挡的电功率为P低===9 W。
1
2
3
4
5
6
7
8
(3)R2的阻值。
解:(3)S1、S2都闭合时,电路处于高温挡,R1和R2并联,又有高温挡和低
温挡的功率比为4∶3,即=,
则高温挡的功率为P高=P低=×9 W=12 W,
电路并联,总功率等于各支路功率之和,即P高=P低+PR2,
则R2的电功率为PR2=P高-P低=12 W-9 W=3 W,
根据P=可得,R2的阻值为R2===12 Ω。
1
2
3
4
5
6
7
8
6. 一款内置电陶炉的电暖桌如图甲所示,它不仅具有桌面暖手、桌底暖脚功
能,还可以烧水、煮茶等。电陶炉的简化电路如图乙所示,其参数如表所
示,高温挡额定功率字迹已被磨损。旋转旋钮开关,可实现停止工作、低温
挡和高温挡的转换。R1和R2均为电热丝,R2=72.6 Ω。求:
1
2
3
4
5
6
7
8
电陶炉 额定电压 220 V 额定功率 高温挡 ××W
低温挡 400 W
1
2
3
4
5
6
7
8
(1)R1的阻值。
解:(1)由图乙可知,当旋钮开关接1时,电路为R1、R2的串联电路,电路
的总电阻为两电阻阻值之和。当旋钮开关接2时,电路为只有R1的简单电
路,电路的电阻为R1的阻值。由P=可知,当旋钮开关接1时,电路处于低
温挡;当旋钮开关接2时,电路处于高温挡。由表中数据知,低温挡的功率
为400 W,则有
P低====400 W,
解得R1=48.4 Ω。
1
2
3
4
5
6
7
8
(2)高温挡的额定功率。
解:(2)高温挡的额定功率为P高===1 000 W。
1
2
3
4
5
6
7
8
解:(3)质量为1.7 kg的水从25 ℃升高到49 ℃,吸收的热量为
Q=c水m(t-t0)=4.2×103 J/(kg·℃)×1.7 kg×(49 ℃-25 ℃)=
1.713 6×105 J,
标有“3 000 imp/(kW·h)”的电能表的指示灯闪烁168次,消耗的电能为W
==0.056 kW·h=0.056×3.6×106 J=2.016×105 J,此时
电陶炉的加热效率为η===85%。
(3)在某用电高峰期,若家庭电路中只有电陶炉在工作,发现标有“3 000
imp/(kW·h)”的电能表的指示灯闪烁168次,使质量为1.7 kg的水从25 °C升高到49 °C,求此时电陶炉的加热效率。[c水=4.2×103 J/(kg·°C)]
1
2
3
4
5
6
7
8
7. 小明同学利用电磁继电器(电磁铁线圈电阻可忽略)制作了具有加热、保
温、消毒等功能的恒温调奶器,其电路图如图甲所示。控制电路中,电压U1
=3 V,定值电阻R0=50 Ω,热敏电阻R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
示;加热电路中,电压U2=220 V、R1=836 Ω、R2=44 Ω。现往调奶器内加
入2 kg、25 ℃的水,接通电源,加热电路工作500 s后水温达到80 ℃,此时
衔铁跳起,工作电路进入保温状态。[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
1
2
3
4
5
6
7
8
(1)求衔铁刚跳起时,通过电磁铁线圈的电流?
解:(1)由图乙可知,水温达到80 °C时,热敏电阻R的阻值为100 Ω,在
控制电路中,两个电阻串联,则衔铁刚跳起时,通过电磁铁线圈的电流I=
==0.02 A。
(2)加热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解:(2)水吸收的热量为Q=cmΔt=4.2
×103 J/(kg· °C)×2 kg×(80
°C-25 °C)=4.62×105 J。
1
2
3
4
5
6
7
8
(3)在加热过程中,加热电路的加热效率是多少?
解:(3)根据题意,工作电路处于加热状态时,只有R2工作,则加热状态
的电流为I热===5 A,
消耗的电能为W=U2I热t=220 V×5 A×500 s=5.5×105 J,
加热效率为η===84%。
1
2
3
4
5
6
7
8
8. 科学研究表明,冬天用38 °C~43 °C的热水泡脚有利于身体健康。
小明妈妈为爷爷买了一个电热足浴盆,内部由加热系统和按摩系统两部
分组成,图甲所示为足浴盆加热部分的简化原理图,其中R1、R2是两个
相同的电热丝,单个电热丝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
电源电压为220 V,每个电热丝的额定电压均为220 V。请根据图像及以
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1)每个电热丝正常工作时的电阻及额定功率是多少?
解:(1)由图乙可知,当电热丝在额定电压220 V工作时,通过电热丝的电
流为2 A,
由欧姆定律可知每个电热丝正常工作时的电阻
R1=R2===110 Ω,
每个电热丝正常工作时的额定功率
P1=P2=UI=220 V×2 A=440 W。
1
2
3
4
5
6
7
8
(2)只闭合S2时,足浴盆消耗的总功率为多少?
解:(2)由图甲可知,只闭合S2时,R1、R2串联,根据串联分压的特点可
知,每个电热丝两端的电压相等,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每个电热丝的
电压为U'=0.5U=0.5×220 V=110 V,
由图乙可知,此时通过电热丝的电流I'=1.5 A,
此时足浴盆的总功率P'=UI'=220 V×1.5 A=330 W。
1
2
3
4
5
6
7
8
(3)小明帮爷爷泡脚前,向足浴盆中加入6 kg初温为20 °C的水,通过调节
开关,足浴盆在最短时间正常工作15 min将水加热到40 °C,则此加热过程
中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足浴盆的加热效率是多少?[保留到百分数中小数点
后一位,水的比热容c水= 4.2×103 J/(kg· °C)]
解:(3)此加热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Q吸=c水m(t-t0)=4.2×103 J/
(kg· °C)×6 kg×(40 °C-20 °C)=5.04×105 J,
1
2
3
4
5
6
7
8
根据并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可知,当S1、S3闭合,S2断开时,R1、R2并
联,电路中的总电阻最小,根据P=可知,总功率最大,由功率公式可
知此时足浴盆加热时间最短;根据并联电路各支路可独立工作、互不影
响,故总功率为
P″=P1+P2=440 W+440 W=880 W,
足浴盆工作15 min消耗的电能W=P″t'=880 W×15×60 s=7.92×105
J,足浴盆的加热效率η==≈63.6%。
1
2
3
4
5
6
7
8
1. 解:(1)当S1断开,S2连接触点1时,炖锅电路处于低温挡。理由如下:
当S1断开,S2连接触点1时,R1、R2串联,此时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根据P=
UI=可知,当电压一定时,功率和电阻成反比,所以,此时为低温挡。
(2)低温挡的功率是P低=275 W,
炖锅处于低温挡工作6 min,消耗的电能为
W=P低t=275 W×6×60 s=99 000 J。
参考答案
(3)当S1闭合,S2连接触点2时,R1、R2并联,根据并联电路的电阻关
系可知,此时电路的总电阻是最小的,根据P=UI=可知,此时的功
率是最大的,为高温挡;当S1闭合,S2连接触点1时,只有R1工作,为中
温挡P1=550 W,
根据并联电路各用电器不相互影响,则有P高=P1+P2=1 100 W,
则P2=P高-P1=1 100 W-550 W=550 W,
根据P=UI=可知,电热丝R2的阻值为R2===88 Ω。
2. 解:(1)由电路图可知,两个开关都闭合时,两个电阻并联在电路中,
电路中的总电阻较小,据P= 知,电路中的总电功率较大,处于高温挡;
S1闭合、S2断开时,电路中只有R1工作,电路中的电阻较大,据P= 知,
电路中的总电功率较小,处于低温挡。此时通过R1的电流:
I1===4 A。
(2)电热取暖器处于低温挡时,低温挡功率:
P低温=UI1=220 V×4 A=880 W,
工作1 min产生的热量:
Q=P低温t=880 W×60 s=52 800 J。
(3)取暖器在高温挡工作时,R2消耗的功率:
P2=P高温-P低温=1 320 W-880 W=440 W,
所以R2的阻值:
R2===110 Ω。
3. 解:(1)0~14 min水吸收的热量:
Q吸=cmΔt=4.2×103 J/(kg·℃)×5 kg×(100 ℃-34 ℃)=
1.386×106 J。
(2)高温挡消耗的电能:
W1===1.848×106 J,
高温挡的功率:
P1===2 200 W。
(3)高温挡工作时,据P=知,电路中的电阻较小,由电路图知,R1和R2
并联,电热丝的阻值:
R1=R2=2R总=2×=2×=44 Ω,
24~29 min时,低温挡工作,据P=知,电路中的电阻较大,R1和R2串联,
低温挡的功率:
P2===550 W,
低温挡消耗的电能:W2=P2 t2=550 W×5×60 s=1.65×105 J。
4. 解:(1)当S闭合,S0接1时,R1、R2、R3串联,处于低温挡;当S0接2
时,R2、R3串联,处于中温挡;当S0接3时,只有R3工作,处于高温挡。根据
P=UI和I=可知,
电阻为R1=R2=R3===48.4 Ω,
电煎锅的中温挡电功率:
P中===500 W。
(2)食物吸收的热量:
Q吸=cmΔt=4.0×103 J/(kg·℃)×50×10-3 kg×(139 ℃-4 ℃)=
2.7×104 J,
消耗的电能:
W=P中t=500 W×3×60 s=9×104 J,
电煎锅加热食物的效率:
η===30%。
5. 解:(1)由题意可知,电源电压恒为6 V,只闭合S1时,电路中只有R1一
个用电器,则R1两端电压为6 V,R1=4 Ω,根据欧姆定律可得
===1.5 A。
(2)只闭合S1时为低温挡工作,电压为6 V,则低温挡的电功率为
P低===9 W。
(3)S1、S2都闭合时,电路处于高温挡,R1和R2并联,又有高温挡和低温挡
的功率比为4∶3,即=,
则高温挡的功率为P高=P低=×9 W=12 W,
电路并联,总功率等于各支路功率之和,即
P高=P低+PR2,
则R2的电功率为
PR2=P高-P低=12 W-9 W=3 W,
根据P=可得,R2的阻值为
R2===12 Ω。
6. 解:(1)由图乙可知,当旋钮开关接1时,电路为R1、R2的串联电路,电
路的总电阻为两电阻阻值之和。当旋钮开关接2时,电路为只有R1的简单电
路,电路的电阻为R1的阻值。由P=可知,当旋钮开关接1时,电路处于低
温挡;当旋钮开关接2时,电路处于高温挡。由表中数据知,低温挡的功率
为400 W,则有
P低====400 W,
解得R1=48.4 Ω。
(2)高温挡的额定功率为
P高===1 000 W。
(3)质量为1.7 kg的水从25 ℃升高到49 ℃,吸收的热量为
Q=c水m(t-t0)=4.2×103 J/(kg·℃)×1.7 kg×(49 ℃-25 ℃)=
1.713 6×105 J,
标有“3 000 imp/(kW·h)”的电能表的指示灯闪烁168次,消耗的电能为
W==0.056 kW·h=0.056×3.6×106 J=2.016×105 J,
此时电陶炉的加热效率为
η===85%。
7. 解:(1)由图乙可知,水温达到80 °C时,热敏电阻R的阻值为100 Ω,
在控制电路中,两个电阻串联,则衔铁刚跳起时,通过电磁铁线圈的电流I=
==0.02 A。
(2)水吸收的热量为Q=cmΔt=4.2×103 J/(kg· °C)×2 kg×(80 °C-
25 °C)=4.62×105 J。
(3)根据题意,工作电路处于加热状态时,只有R2工作,则加热状态的电
流为
I热===5 A,
消耗的电能为
W=U2I热t=220 V×5 A×500 s=5.5×105 J,
加热效率为
η===84%。
8. 解:(1)由图乙可知,当电热丝在额定电压220 V工作时,通过电热丝的
电流为2 A,
由欧姆定律可知每个电热丝正常工作时的电阻
R1=R2===110 Ω,
每个电热丝正常工作时的额定功率
P1=P2=UI=220 V×2 A=440 W。
(2)由图甲可知,只闭合S2时,R1、R2串联,根据串联分压的特点可知,每
个电热丝两端的电压相等,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每个电热丝的电压为
U'=0.5U=0.5×220 V=110 V,
由图乙可知,此时通过电热丝的电流I'=1.5 A,
此时足浴盆的总功率P'=UI'=220 V×1.5 A=330 W。
(3)此加热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
Q吸=c水m(t-t0)=4.2×103 J/(kg· °C)×6 kg×(40 °C-20 °C)=
5.04×105 J,
根据并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可知,当S1、S3闭合,S2断开时,R1、R2并
联,电路中的总电阻最小,根据P=可知,总功率最大,由功率公式可
知此时足浴盆加热时间最短;根据并联电路各支路可独立工作、互不影
响,故总功率为
P″=P1+P2=440 W+440 W=880 W,
足浴盆工作15 min消耗的电能
W=P″t'=880 W×15×60 s=7.92×105 J,
足浴盆的加热效率
η==≈63.6%。(共40张PPT)
第一部分 中考题型专项训练
四 计算题专项训练
计算题专项训练(一) 力学
浮力、压强
1. 如图所示,将棱长为20 cm的正方体放入水中,正方体浸入水中的深度为
10 cm,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g取10 N/kg。求:
(1)水对正方体下表面的压强。
解:(1)正方体浸入水中的深度为10 cm,则水对正方体下表
面的压强:
p=ρgh=1.0×103 kg/m3×10 N/kg×10×10-2 m=1×103 Pa。
1
2
3
4
5
6
7
8
(2)正方体受到的浮力。
解:(2)正方体受到的浮力:F浮=ρgV排=1.0×103
kg/m3×10 N/kg×20×10-2 m×20×10-2 m×10×10-2 m
=40 N。
1. 如图所示,将棱长为20 cm的正方体放入水中,正方体浸入水中的深度为
10 cm,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g取10 N/kg。求:
1
2
3
4
5
6
7
8
(3)正方体的密度。
解:(3)正方体漂浮,则正方体的重力等于受到的浮力,即G
=F浮=40 N,正方体的质量:m===4 kg,
正方体的密度:ρ'===
0.5×103 kg/m3。
1. 如图所示,将棱长为20 cm的正方体放入水中,正方体浸入水中的深度为
10 cm,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g取10 N/kg。求:
1
2
3
4
5
6
7
8
2. 如图所示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新型气垫两栖登陆艇,它的质量约为1.0×105
kg,底面积约为500 m2,g取10 N/kg。问:
(1)登陆艇受到的重力是多少?它漂浮在海面上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解:(1)登陆艇的重力:
G=mg=1.0×105 kg×10 N/kg=1×106 N,
因为登陆艇漂浮在海面上,所以登陆艇受到的浮力:
F浮=G=1×106 N。
1
2
3
4
5
6
7
8
(2)登陆艇静止在水平海滩上时,对海滩的压强是多少?
解:(2)登陆艇静止在水平海滩上时,对水平海滩的
压力:
F压=G=1×106 N,
登陆艇对水平海滩的压强:
p===2×103 Pa。
2. 如图所示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新型气垫两栖登陆艇,它的质量约为1.0×105
kg,底面积约为500 m2,g取10 N/kg。问:
1
2
3
4
5
6
7
8
(3)若登陆艇用3.0×105 N的推进力,以20 m/s的航速行驶10 min,则登陆
艇的功率是多少?
解:(3)登陆艇匀速直线行驶,故登陆艇的功率:
P===Fv=3.0×105 N×20 m/s=6×106 W。
2. 如图所示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新型气垫两栖登陆艇,它的质量约为1.0×105
kg,底面积约为500 m2,g取10 N/kg。问:
1
2
3
4
5
6
7
8
3. 如图所示,底面积为2×10-2 m2的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甲放置在水平地面
上,内部盛有质量为4 kg的水。求:
(1)容器甲内水的体积V水。
解:(1)由ρ=可得水的体积:V水===4×10-3 m3。
1
2
3
4
5
6
7
8
(2)容器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容。
解:(2)由题意可得,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等于水的重力,即
F容=G水=m水g=4 kg×9.8 N/kg=39.2 N,
由p=可得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容===1 960 Pa。
3. 如图所示,底面积为2×10-2 m2的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甲放置在水平地面
上,内部盛有质量为4 kg的水。求:
1
2
3
4
5
6
7
8
(3)现将体积为1×10-3 m3的正方体乙浸没在甲容器的水中后,测得水对容
器底部的压强变化量Δp水为196 Pa,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变化量Δp容为1
176 Pa。求正方体乙的重力G乙。
解:(3)由p=ρgh可得,容器中液面上升的高度:Δh水==
=0.02 m,
则ΔV=S甲Δh水=2×10-2 m2×0.02 m=0.4×10-3 m3<V乙,
3. 如图所示,底面积为2×10-2 m2的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甲放置在水平地面
上,内部盛有质量为4 kg的水。求:
1
2
3
4
5
6
7
8
由上述计算可知,有水溢出,溢出水的质量:
m溢=ρ水V溢=ρ水(V乙-ΔV)=1.0×103 kg/m3×(1×10-3 m3-0.4×10-3
m3)=0.6 kg,
由Δp容==可得乙的重力:
G乙=Δp容S甲+G溢=Δp容S甲+m溢g=1 176 Pa×2×10-2 m2+0.6 kg×9.8
N/kg=29.4 N。
1
2
3
4
5
6
7
8
4. 小明利用一个水槽、一个长方体空盒A、一个正方体金属块B研究浮力问
题。已知水槽的底面积为200 cm2,空盒A底面积为100 cm2,金属块B棱长为
5 cm。他先把金属块B放入水槽中沉底,当空盒A漂浮在水面上时,盒底浸入
水中1 cm深。整个实验中,水槽里的水未溢出。(ρB=7.0×103 kg/m3 ,g取
10 N/kg)
1
2
3
4
5
6
7
8
(1)空盒A漂浮在水面上时,求盒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大小。
解:(1)空盒A漂浮在水面上时,盒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
p=ρgh=1.0×103 kg/m3×10 N/kg×1×10-2 m=100 Pa。
(2)求空盒A漂浮在水面上时所受浮力的大小。
解:(2)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知,空盒A漂浮在水面上时所受浮力等于下表
面受到的压力,即
F浮=F=pSA=100 Pa×100×10-4 m2=1 N。
1
2
3
4
5
6
7
8
(3)若小明把金属块B从水中捞起后放进盒A,并漂浮在水面上,问水槽里
的水位与之前相比会上升还是下降?请算出水槽里水位变化的高度。
解:(3)B沉底时,排开水的体积等于B的体积,即V排1=VB=(5 cm)3=
125 cm3,
将B捞出来,放入A中后,相比于未放入A中时,浮力变化量等于B的重力,
将B放入A中后多排开水的体积为
V排2=======875 cm3,V排2>V排1,
所以水位会上升;两次排开液体体积之差为
ΔV排=V排2-V排1=875 cm3-125 cm3=750 cm3,
故水位上升的高度为
Δh===3.75 cm。
1
2
3
4
5
6
7
8
5. 一个棱长为10 cm、重为8 N的正方体木块轻放入水中,处于漂浮状态时有
露出水面(如图甲),已知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求:
(1)木块所受的浮力。
解:(1)重为8 N的正方体木块轻放入水中,处于漂浮状态,处于平衡态,
所受重力和浮力是一对平衡力,木块所受的浮力:F浮=G=8 N。
1
2
3
4
5
6
7
8
(2)木块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
解:(2)木块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力为F下表面=F浮+F上表面=8 N+0 N=
8 N,
木块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为p===800 Pa。
5. 一个棱长为10 cm、重为8 N的正方体木块轻放入水中,处于漂浮状态时有
露出水面(如图甲),已知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求:
1
2
3
4
5
6
7
8
(3)若在木块上放一砝码使得木块刚好浸没在水中(如图乙),则砝码的
重力为多少牛?
解:(3)当木块刚好浸没时,木块受到的浮力为
F'浮=ρ水gV排=1.0×103 kg/m3×10 N/kg×=10 N,
将砝码和木块当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受到了向下的总重力和向上的浮力,
处于平衡状态,G总=F'浮=10 N,故砝码的重力为
G砝码=G总-G木=F'浮-G木=10 N-8 N=2 N。
5. 一个棱长为10 cm、重为8 N的正方体木块轻放入水中,处于漂浮状态时有
露出水面(如图甲),已知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求:
1
2
3
4
5
6
7
8
6. 如图甲所示,底面积为S1=80 cm2的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某种液体,A为长
方体木块,其底面积为S2=50 cm2,C为压力传感器,用F表示压力传感器的
示数,h表示木块A的下表面与液面间的距离。小强同学想利用此装置探究F
与h的关系,他先把木块A放入液体中,当木块A静止时,测得木块A的下表
面与液面间的距离为4 cm,再用轻杆B缓慢向下压木块,逐渐改变h的大小,
并记录下与之相对应的压力F的数值,依据数据作出如图乙所示的F-h图
像,此过程中液体始终没有溢出容器,g取10 N/kg。(不计传感器C和轻杆B
的重力与体积)则:
1
2
3
4
5
6
7
8
(1)木块A的质量为多大?
解:(1)当F=0,h1=4 cm时,A处于漂浮状态,F浮=GA,由图乙可知物
体A的高度是10 cm,此时F和浮力的增加量相等,ΔF浮=F=6 N,
底面积一定,浮力与高度成正比,
===,
所以F浮=×6 N=4 N,
物体A的质量为mA====0.4 kg。
1
2
3
4
5
6
7
8
(2)刚浸没时,木块A下表面所受压力为多大?
解:(2)刚浸没时木块A下表面所受的压力为F下=GA+F=4 N+6 N=
10 N。
(3)木块A浸没后,与木块A放入液体前相比,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大
了多少?
解:(3)木块A浸没后,与木块A放入液体前相比,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力的
增加量ΔF压=GA+F=4 N+6 N=10 N,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大量为Δp===1 250 Pa。
1
2
3
4
5
6
7
8
7. 如图甲所示,为了打捞铁牛,有个名叫怀丙的和尚让人们用两艘大船装满
泥沙,用铁索将铁牛拴到大船上,然后卸掉船里的泥沙,随着船逐渐上浮,
铁牛在河底淤泥中被拉了出来,其模型如图乙所示。已知物体A是棱长为0.1
m的正方体(A底部与容器不紧密接触)。物体B的底面积为0.04 m2,高为
0.5 m,重为100 N。现将A、B用细线连接,细线拉直但无拉力,此时水深
0.5 m,容器的底面积为0.12 m2。(已知细线不能伸长,ρ水=1.0×103
kg/m3)求:
1
2
3
4
5
6
7
8
(1)物体A受到的浮力;
解:(1)物体A排开水的体积为:V排=VA=(0.1 m)3=0.001 m3;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A所受浮力为:
F浮=ρ水gV排=1.0×103 kg/m3×10 N/kg×0.001 m3=10 N;
(2)细线拉直但无拉力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解:(2)细线拉直但无拉力时水深0.5 m,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ρ水
gh=1.0×103 kg/m3×10 N/kg×0.5 m=5×103 Pa;
1
2
3
4
5
6
7
8
(3)细线拉直但无拉力时,水对物体B下表面的压强。
解:(3)细线拉直但无拉力时物体B处于漂浮状态,B所受浮力和自身重力
相等,即:F浮B=GB=100 N;
由F浮B=ρ水gV排B得物体B排开水的体积为:
V排B===0.01 m3,
B浸入水的深度为:hB浸===0.25 m,
细线拉直但无拉力时,水对物体B下表面的压强为:
pB=ρ水ghB浸=1.0×103 kg/m3×10 N/kg×0.25 m=2.5×103 Pa。
1
2
3
4
5
6
7
8
8. 解放军在一次演习中,出动了05型履带式水陆两栖突击车。该车总质量为
28.5 t,同时,该车装配有输出功率为1.2×106 W的发动机,机动性能卓越
(g取10 N/kg)。
1
2
3
4
5
6
7
8
(1)该车在平面沙滩上行进时,两条履带与沙滩的总接触面积为5 m2,求该
车对沙滩的压强;
解:(1)该车对沙滩的压力:F压=G=mg=28.5×103 kg×10 N/kg=
2.85×105 N,
该车对沙滩的压强:p===5.7×104 Pa;
(2)该车在水面漂浮时,它排开水的体积是多少?(ρ水取1.0×103 kg/m3)
解:(2)该车在水面漂浮时,所受浮力:F浮=G=2.85×105 N,
它排开水的体积:V排===28.5 m3;
1
2
3
4
5
6
7
8
(3)该车在水上最快的速度可达25 km/h,若该车以21.6 km/h的速度在水面
上匀速行进10.8 km,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全部用于做机械功,则发动机做了
多少功?求该车在水面上匀速行进时受到的阻力为多少?
解:(3)该车以21.6 km/h的速度在水面上匀速行进10.8 km,所用时间:t
===0.5 h=1 800 s,
发动机做的功:W=Pt=1.2×106 W×1 800 s=2.16×109 J,
匀速行进时受到的阻力:f=F===2×105 N。
1
2
3
4
5
6
7
8
1. 解:(1)正方体浸入水中的深度为10 cm,则水对正方体下表面的压强:
p=ρgh=1.0×103 kg/m3×10 N/kg×10×10-2 m=1×103 Pa。
(2)正方体受到的浮力:F浮=ρgV排=1.0×103 kg/m3×10 N/kg×20×10-2
m×20×10-2 m×10×10-2 m=40 N。
(3)正方体漂浮,则正方体的重力等于受到的浮力,即G=F浮=40 N,正
方体的质量:m===4 kg,
正方体的密度:ρ'===0.5×103 kg/m3。
参考答案
2. 解:(1)登陆艇的重力:
G=mg=1.0×105 kg×10 N/kg=1×106 N,
因为登陆艇漂浮在海面上,所以登陆艇受到的浮力:
F浮=G=1×106 N。
(2)登陆艇静止在水平海滩上时,对水平海滩的压力:
F压=G=1×106 N,
登陆艇对水平海滩的压强:
p===2×103 Pa。
(3)登陆艇匀速直线行驶,故登陆艇的功率:
P===Fv=3.0×105 N×20 m/s=6×106 W。
3. 解:(1)由ρ=可得水的体积:
V水===4×10-3 m3。
(2)由题意可得,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等于水的重力,即
F容=G水=m水g=4 kg×9.8 N/kg=39.2 N,
由p=可得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容===1 960 Pa。
(3)由p=ρgh可得,容器中液面上升的高度:
Δh水===0.02 m,
则ΔV=S甲Δh水=2×10-2 m2×0.02 m=0.4×10-3 m3<V乙,
由上述计算可知,有水溢出,溢出水的质量:
m溢=ρ水V溢=ρ水(V乙-ΔV)=1.0×103 kg/m3×(1×10-3 m3-0.4×10-3
m3)=0.6 kg,
由Δp容==可得乙的重力:
G乙=Δp容S甲+G溢=Δp容S甲+m溢g=1 176 Pa×2×10-2 m2+0.6 kg×9.8
N/kg=29.4 N。
4. 解:(1)空盒A漂浮在水面上时,盒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
p=ρgh=1.0×103 kg/m3×10 N/kg×1×10-2 m=100 Pa。
(2)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知,空盒A漂浮在水面上时所受浮力等于下表面受
到的压力,即
F浮=F=pSA=100 Pa×100×10-4 m2=1 N。
(3)B沉底时,排开水的体积等于B的体积,即
V排1=VB=(5 cm)3=125 cm3,
将B捞出来,放入A中后,相比于未放入A中时,浮力变化量等于B的重力,
将B放入A中后多排开水的体积为
V排2=======875 cm3,V排2>V排1,
所以水位会上升;两次排开液体体积之差为
ΔV排=V排2-V排1=875 cm3-125 cm3=750 cm3,
故水位上升的高度为
Δh===3.75 cm。
5. 解:(1)重为8 N的正方体木块轻放入水中,处于漂浮状态,处于平衡
态,所受重力和浮力是一对平衡力,木块所受的浮力:F浮=G=8 N。
(2)木块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力为
F下表面=F浮+F上表面=8 N+0 N=8 N,
木块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为
p===800 Pa。
(3)当木块刚好浸没时,木块受到的浮力为
F'浮=ρ水gV排=1.0×103 kg/m3×10 N/kg×=10 N,
将砝码和木块当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受到了向下的总重力和向上的浮力,
处于平衡状态,G总=F'浮=10 N,故砝码的重力为
G砝码=G总-G木=F'浮-G木=10 N-8 N=2 N。
6. 解:(1)当F=0,h1=4 cm时,A处于漂浮状态,F浮=GA,由图乙可知
物体A的高度是10 cm,此时F和浮力的增加量相等,ΔF浮=F=6 N,
底面积一定,浮力与高度成正比,
===,
所以F浮=×6 N=4 N,
物体A的质量为mA====0.4 kg。
(2)刚浸没时木块A下表面所受的压力为F下=GA+F=4 N+6 N=10 N。
(3)木块A浸没后,与木块A放入液体前相比,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力的增加
量ΔF压=GA+F=4 N+6 N=10 N,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大量为Δp===1 250 Pa。
7. 解:(1)物体A排开水的体积为:
V排=VA=(0.1 m)3=0.001 m3;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A所受浮力为:
F浮=ρ水gV排=1.0×103 kg/m3×10 N/kg×0.001 m3=10 N;
(2)细线拉直但无拉力时水深0.5 m,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ρ水gh=
1.0×103 kg/m3×10 N/kg×0.5 m=5×103 Pa;
(3)细线拉直但无拉力时物体B处于漂浮状态,B所受浮力和自身重力相
等,即:F浮B=GB=100 N;
由F浮B=ρ水gV排B得物体B排开水的体积为:
V排B===0.01 m3,
B浸入水的深度为:
hB浸===0.25 m,
细线拉直但无拉力时,水对物体B下表面的压强为:
pB=ρ水ghB浸=1.0×103 kg/m3×10 N/kg×0.25 m=2.5×103 Pa。
8. 解:(1)该车对沙滩的压力:
F压=G=mg=28.5×103 kg×10 N/kg=2.85×105 N,
该车对沙滩的压强:p===5.7×104 Pa;
(2)该车在水面漂浮时,所受浮力:F浮=G=2.85×105 N,
它排开水的体积:V排===28.5 m3;
(3)该车以21.6 km/h的速度在水面上匀速行进10.8 km,所用时间:t==
=0.5 h=1 800 s,
发动机做的功:
W=Pt=1.2×106 W×1 800 s=2.16×109 J,
匀速行进时受到的阻力:
f=F===2×105 N。(共47张PPT)
第一部分 中考题型专项训练
四 计算题专项训练
计算题专项训练(三) 电学
一、欧姆定律
1. 如图所示,电源两端电压为24 V,电阻R为20 Ω。
(1)只闭合开关S,求通过电阻R的电流;
解:(1)只闭合开关S,只有电阻R接入电路中,根据欧姆定律可知,通过
电阻R的电流为
1
2
3
4
5
6
7
8
IR===1.2 A。
(2)同时闭合开关S、S1,若通过干路的电流为1.6 A,求通过电阻R1的电流
和电阻R1的阻值。
解:(2)同时闭合开关S、S1,电阻R和R1并联接入电路中,根据并联电路
的电流规律可知,通过电阻R1的电流为
=I-IR=1.6 A-1.2 A=0.4 A,
电阻R1的阻值为
R1===60 Ω。
1
2
3
4
5
6
7
8
2.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8 V保持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10
Ω。闭合开关S,移动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至某位置时,电压表V示数
为6 V。求:
(1)电阻R1两端的电压;
解:(1)由图可知,闭合开关S,R1、R2串联,电压表测量R2两端的电压,
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滑片P移至某位置时,电压表V示数为6 V,即R2
两端的电压为6 V,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特点可知,R1两端的电压为U1=U-U2
=18 V-6 V=12 V。
1
2
3
4
5
6
7
8
(2)变阻器R2连入电路的阻值;
解:(2)电路电流为I===1.2 A,
则R2连入电路的阻值为R2===5 Ω。
1
2
3
4
5
6
7
8
(3)在电路正常工作情况下,移动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电流表A的示数
变化范围为0.3 A~1 A,若变阻器的规格如下表所示,请通过计算找出符合
上述要求的变阻器。
编号 滑动变阻器规格
A 40 Ω 1 A
B 50 Ω 1 A
C 50 Ω 2 A
D 100 Ω 1 A
(3)由于电流表A的示数变化范围为0.3 A~ 1 A,所以,当电路中的电流最
小为0.3 A,根据I=可得R1两端的电压为U'1=I小R1=0.3 A×10 Ω=3 V,
1
2
3
4
5
6
7
8
根据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电阻两端的电压之和可知R2两端的电压U'2=U
-U'1=18 V-3 V=15 V,
根据I=可得R2接入电路的最大阻值为R2大===50 Ω,
由于电流表A的示数最大为1 A,比较变阻器的规格可知需要选择变阻器B。
1
2
3
4
5
6
7
8
二、电能、电功率
3. 有种饭菜保温板(如图甲),利用温控开关能根据设定温度自动在加热和
保温之间切换,使得食物能够长时间保持在最佳进食温度,它的工作原理图
如图乙所示,S是温控开关,R1、R2为两个加热电阻。查看铭牌可知:额定
电压220 V,加热功率400 W,保温功率100 W。求:
1
2
3
4
5
6
7
8
(1)在保温状态下,保温板1 h消耗的电能;
解:(1)已知保温功率P保温=100 W=0.1 kW,故在保温状态下,保温板1
h消耗的电能:
W=P保温t=0.1 kW×1 h=0.1 kW·h。
1
2
3
4
5
6
7
8
(2)保温板电路中R1和R2的阻值。
解:(2)当开关S接a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保温板处于加热状态,
由P=可得,R1的阻值:R1===121 Ω,
当温控开关S接b时,R1、R2串联,保温板处于保温状态,
则电路中的总电阻:R===484 Ω,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R2的阻值:R2=R-R1=484 Ω-121 Ω=363 Ω。
1
2
3
4
5
6
7
8
4. 如图甲所示是某家用多功能电炖锅,深受消费者认可和青睐。它有三段温
控功能:高温炖、中温煮和低温熬,图乙是它的简化电路图,下表是该电炖
锅的部分参数。[ρ水=1.0×103 kg/m3,c水=4.2×103 J/(kg·℃)]
项目 参数
电源电压/V 220
中温挡功率/W 400
高温挡功率/W 1 100
容积/L 1
1
2
3
4
5
6
7
8
(1)开关S1、S2处于什么状态,电炖锅为低温挡;
解:(1)开关S1断开,S2接在A,此时两电阻串联,根据P=UI=,
可知,电源电压不变,总电阻最大时,电功率最小,故此时的电炖锅为
低温挡。
1
2
3
4
5
6
7
8
(2)求R1的阻值;
解:(2)由(1)中分析可知,当开关S1闭合,开关S2接B点时,此时两电阻
并联接入电路,电路中的总电阻最小,此时电炖锅处于高温挡;当开关S1闭
合,开关S2接A点时,此时只有电阻R1接入电路,此时电炖锅处于中温挡,
由表中数据可知,中温挡功率为P中=400 W,由P=可得,电阻R1的阻值
为R1===121 Ω。
1
2
3
4
5
6
7
8
(3)在标准大气压下,使用高温挡将初温是12 ℃的一锅水烧开,若电炖锅
高温挡加热效率为80%,求烧开一锅水需要的时间。
解:(3)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 °C,
一锅水的质量为m水=ρ水V
水=1.0×103 kg/m3×10-3 m3=1 kg,
水需要吸收的热量为Q吸=c水m水(t-t0)=4.2×103 J/(kg· °C)×1 kg×
(100 °C-12 °C)=3.696×105 J,
因电炖锅高温挡加热效率为80%,故可知消耗的电能为W===
4.62×105 J,
烧开一锅水需要的时间t===420 s。
1
2
3
4
5
6
7
8
5. 许多人也许不明白为什么一些中药店门前要挂一个葫芦,但是,提到“葫
芦里不知卖的什么药”这句俗语,你就会知道这葫芦肯定与药有关。葫芦,
古代称作“壶”,古人熬中药常用陶罐或壶,但是熬药不易掌握火候。小虹
家为奶奶买了一个如图甲所示的电中药壶,它有“猛火”和“文火”两个挡
位,工作电路简化为图乙所示,其中S'为挡位开关,R1、R2为定值电阻,A、
B为阻值可忽略不计的指示灯。当电中药壶处于猛火挡时,红灯亮;处于文
火挡时,绿灯亮。已知电中药壶额定电压为220 V,猛火挡的额定功率为2
420 W,R2=180 Ω。求:
1
2
3
4
5
6
7
8
(1)判断B灯是 (选填“红”或“绿”)灯;
解:(1)开关S闭合,S'打至触点M时,电路为R1、R2和指示灯B的串联电
路,此时电路中总电阻较大,根据P=可知总功率较小,电中药壶处于文
火挡,绿灯亮。
绿 
1
2
3
4
5
6
7
8
(2)求R1的电阻;
解:(2)当开关S闭合,S'打至触点N时,电路为R1和指示灯A的串联电路,
此时电路中总电阻较小,根据P=知总功率较大,电中药壶处于猛火挡。
猛火挡的额定功率为2 420 W,根据P=可得R1===20 Ω。
1
2
3
4
5
6
7
8
(3)某天用电高峰时,为了计算家里电路的实际电压,她关了家里其他用
电器,只将电中药壶调到猛火挡上,电中药壶工作3 min,如图丙所示的电能
表表盘转了300转,由此她计算出家庭电路的实际电压是多少?
解:(3)猛火挡熬药时,3 min实际消耗的电能W==0.1
kW·h,电中药壶的实际功率为P实===2 kW=2 000 W,由公式P
=可知,此时家庭电路的实际电压=P实R1=
2 000 W×20 Ω=40 000 V2,U实=200 V。
1
2
3
4
5
6
7
8
三、电与磁
6. 如图所示为某智能烘干机的简化电路原理图,其工作电路由电压为220 V
的电源、阻值为55 Ω的电热丝R、红灯L和蜂鸣器组成;控制电路由电源、电
磁铁(线圈电阻忽略不计)、开关S、热敏电阻R1和滑动变阻器R2组成;R1
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如表所示。当控制电路电流I≥0.05 A时,衔铁被吸
合,电热丝R停止工作,同时红灯亮、蜂鸣器响发出报警信号,表明烘干机
内温度过高。
温度/°C 90 80 66 60 50 46 40 36 35
R1/Ω 10 20 40 50 70 80 100 120 130
1
2
3
4
5
6
7
8
(1)电热丝R工作时的电流为多少?
解:(1)由电路图可知,电热丝R工作时,衔铁与工作电路中上触点接触,
电热丝R单独连接在工作电路中,其两端电压U工作=220 V,由题意可知,电
热丝的阻值R=55 Ω,根据欧姆定律可以得出,电热丝R工作时的电流为I工作
===4 A。
1
2
3
4
5
6
7
8
(2)电热丝R通电10 s产生的热量为多少?
解:(2)由焦耳定律得,电热丝R通电10 s产生的热量为Q=Rt=
(4A)2×55 Ω×10 s=8 800 J。
1
2
3
4
5
6
7
8
(3)已知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U=6 V,当调节滑动变阻器R2=70 Ω时,烘
干机内温度至少多高会发出报警信号?
解:(3)由控制电路图可知,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U=6 V,电磁铁、热敏
电阻R1和滑动变阻器R2串联在控制电路中,则流过三者的电流相等,不计电
磁铁的电阻,电磁铁相当于一条导线,则电路中的总电阻为R总=R1+R2,当
控制电路电流I≥0.05 A时,衔铁被吸合,电热丝R停止工作,同时红灯亮、
蜂鸣器响发出报警信号,由欧姆定律可知,此时电路中总电阻为R总==
=120 Ω,此时,滑动变阻器阻值R2=70 Ω,
则热敏电阻R1的阻值为R1
=R总-R2=120 Ω-70 Ω=50 Ω,
1
2
3
4
5
6
7
8
由欧姆定律I=可知电路中总电阻越小电流越大,则根据题意只要热敏电阻
R1≤50 Ω,电路就会发出报警,由题中表格可知,温度越高,热敏电阻R1越
小,查询表格数据可知,对应热敏电阻R1=50 Ω的温度为60 °C,则当调节
滑动变阻器R2=70 Ω时,烘干机内温度至少为60 °C会发出报警信号。
1
2
3
4
5
6
7
8
7. 如图甲是科技小组设计的“智能温控小屋”简化电路,受控电路功率随时
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当室温上升至28 °C时冷却系统开始工作,当室
温降至23 °C时停止工作。Rt为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当
控制电路中的电流为0.15 A时,衔铁刚好被吸下,控制电路电源电压恒为3
V。定值电阻R0为100 Ω,线圈电阻忽略不计。求:
1
2
3
4
5
6
7
8
(1)受控电路30 min内消耗的电能;
解:(1)由图乙可知,受控电路30 min内工作了20 min,消耗的电能为
W=Pt=1 200 W×20×60 s=1.44×106 J。
(2)受控电路工作时,通过电阻R0的电流;
解:(2)衔铁被吸下时,受控电路工作,此时控制电路中R0与Rt并联,由并
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知,R0两端的电压为U0=U=3 V,
通过电阻R0的电流为I0===0.03 A。
1
2
3
4
5
6
7
8
(3)热敏电阻Rt的变化范围。
解:(3)当室温上升至28 °C时冷却系统开始工作前,控制电路中只有
热敏电阻接入电路,此时R0断路,此时经过热敏电阻的电流最大为0.15
A,电阻最小时恰好衔铁被吸下,因此可以求出Rt的最小值=
==20 Ω,衔铁被吸下瞬间,冷却系统开始工作,温度不再上升,而是下降,电阻Rt开始变大,但由于衔铁被吸下后定值电阻R0被接入电路,R0与Rt并联,当电路中的总电流小到0.15 A时,
衔铁才会被弹回,此时经过Rt的电流为
1
2
3
4
5
6
7
8
It=I-I0=0.15 A-0.03 A=0.12 A,此时Rt的阻值最大为Rt==
=25 Ω,
因为Rt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若Rt的阻值继续增大,电路中的电
流变小,衔铁被弹回,冷却系统开始工作,温度降低,此时Rt的阻值会
增大,故Rt的阻值最大为25 Ω,故热敏电阻Rt的变化范围为20
Ω≤Rt≤25 Ω。
1
2
3
4
5
6
7
8
8. 小闽为学校的陶器烧制炉加装一个自制的可控制温度的装置,其简化的工
作电路图如图所示。R1、R2是炉内加热电阻,R1阻值为44 Ω,R是变阻器,
R0是电磁铁线圈电阻。温差电源的热点探头放在炉内,冷点探头放在20 °C
的恒温箱中。烧制炉接入220 V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1、S2,衔铁与触点A接
触,烧制炉处于加热状态;当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达到0.01 A时,衔铁被吸
下与触点B接触,烧制炉进入保温状态,保温功率为200 W。测试时,第一次
调节R的阻值为1 Ω,当烧制炉刚进入保温状态时,测得炉内温度t为400
°C;第二次调节R的阻值为4 Ω,当烧制炉刚进入保温状态时,测得炉内温
度t为1 000 °C。求:
1
2
3
4
5
6
7
8
(1)烧制炉处于加热状态时,通过R1的电流。
解:(1)烧制炉处于加热状态时,加热电路中只有R1工作,通过R1的电流
I1===5 A。
(2)烧制炉处于保温状态时,R2的阻值。
解:(2)烧制炉处于保温状态时,R1与R2串联,
根据P=可知,总电阻R总===242 Ω,
R2的阻值R2=R总-R1=242 Ω-44 Ω=198 Ω。
1
2
3
4
5
6
7
8
(3)温差电源提供的电压与两探头间的温度差成正比,为便于设置烧制炉
的保温温度t,写出R与t关系的表达式。
解:(3)温差电源提供的电压与两探头间的温度差成正比,即U温差=k(t-
t0),且根据欧姆定律有U温差=I(R+R0),则有k(t-t0)=I(R+R0),
冷点探头温度t0=20 °C,保温时电磁铁线圈的电流I=0.01 A,
第一次测试:变阻器电阻R'=1 Ω,炉内温度t1=400 °C,则有k(t1-t0)=
I(R'+R0),
第二次测试:变阻器电阻R″=4 Ω,炉内温度t2=1 000 °C,则有k(t2-t0)
=I(R″+R0),
代入数据,解得:电磁铁线圈电阻R0=0.9 Ω,温差电源提供的电压与两探
头间的温度差的比值 k=5×10-5 V/ °C,则R与t关系的表达式为R=
(5×10-3t-1) Ω。
1
2
3
4
5
6
7
8
1. 解:(1)只闭合开关S,只有电阻R接入电路中,根据欧姆定律可知,通
过电阻R的电流为
IR===1.2 A。
(2)同时闭合开关S、S1,电阻R和R1并联接入电路中,根据并联电路的电
流规律可知,通过电阻R1的电流为
=I-IR=1.6 A-1.2 A=0.4 A,
电阻R1的阻值为
R1===60 Ω。
参考答案
2. 解:(1)由图可知,闭合开关S,R1、R2串联,电压表测量R2两端的电
压,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滑片P移至某位置时,电压表V示数为6 V,
即R2两端的电压为6 V,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特点可知,R1两端的电压为U1=U
-U2=18 V-6 V=12 V。
(2)电路电流为I===1.2 A,
则R2连入电路的阻值为R2===5 Ω。
(3)由于电流表A的示数变化范围为0.3 A~ 1 A,所以,当电路中的电流最
小为0.3 A,根据I=可得R1两端的电压为U'1=I小R1=0.3 A×10 Ω=3 V,
根据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电阻两端的电压之和可知R2两端的电压U'2=U
-U'1=18 V-3 V=15 V,
根据I=可得R2接入电路的最大阻值为R2大===50 Ω,
由于电流表A的示数最大为1 A,比较变阻器的规格可知需要选择变阻器B。
3. 解:(1)已知保温功率P保温=100 W=0.1 kW,故在保温状态下,保温
板1 h消耗的电能:
W=P保温t=0.1 kW×1 h=0.1 kW·h。
(2)当开关S接a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保温板处于加热状态,
由P=可得,R1的阻值:
R1===121 Ω,
当温控开关S接b时,R1、R2串联,保温板处于保温状态,
则电路中的总电阻:
R===484 Ω,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R2的阻值:
R2=R-R1=484 Ω-121 Ω=363 Ω。
4. 解:(1)开关S1断开,S2接在A,此时两电阻串联,根据P=UI=
,可知,电源电压不变,总电阻最大时,电功率最小,故此时的电炖
锅为低温挡。
(2)由(1)中分析可知,当开关S1闭合,开关S2接B点时,此时两电阻并联
接入电路,电路中的总电阻最小,此时电炖锅处于高温挡;当开关S1闭合,
开关S2接A点时,此时只有电阻R1接入电路,此时电炖锅处于中温挡,由表
中数据可知,中温挡功率为P中=400 W,由P=可得,电阻R1的阻值为R1
===121 Ω。
(3)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 °C,一锅水的质量为
m水=ρ水V水=1.0×103 kg/m3×10-3 m3=1 kg,
水需要吸收的热量为
Q吸=c水m水(t-t0)=4.2×103 J/(kg· °C)×1 kg×(100 °C-12 °C)
=3.696×105 J,
因电炖锅高温挡加热效率为80%,故可知消耗的电能为
W===4.62×105 J,
烧开一锅水需要的时间
t===420 s。
5. 解:(1)开关S闭合,S'打至触点M时,电路为R1、R2和指示灯B的串联
电路,此时电路中总电阻较大,根据P=可知总功率较小,电中药壶处于
文火挡,绿灯亮。
(2)当开关S闭合,S'打至触点N时,电路为R1和指示灯A的串联电路,此时
电路中总电阻较小,根据P=知总功率较大,电中药壶处于猛火挡。猛火
挡的额定功率为2 420 W,根据P=可得R1===20 Ω。
(3)猛火挡熬药时,3 min实际消耗的电能
W==0.1 kW·h,
电中药壶的实际功率为
P实===2 kW=2 000 W,
由公式P=可知,此时家庭电路的实际电压
=P实R1=2 000 W×20 Ω=40 000 V2,U实=200 V。
6. 解:(1)由电路图可知,电热丝R工作时,衔铁与工作电路中上触点
接触,电热丝R单独连接在工作电路中,其两端电压U工作=220 V,由题
意可知,电热丝的阻值R=55 Ω,根据欧姆定律可以得出,电热丝R工作
时的电流为I工作===4 A。
(2)由焦耳定律得,电热丝R通电10 s产生的热量为
Q=Rt=(4 A)2×55 Ω×10 s=8 800 J。
(3)由控制电路图可知,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U=6 V,电磁铁、热敏电阻
R1和滑动变阻器R2串联在控制电路中,则流过三者的电流相等,不计电磁铁
的电阻,电磁铁相当于一条导线,则电路中的总电阻为
R总=R1+R2,
当控制电路电流I≥0.05 A时,衔铁被吸合,电热丝R停止工作,同时红灯
亮、蜂鸣器响发出报警信号,由欧姆定律可知,此时电路中总电阻为
R总===120 Ω,
此时,滑动变阻器阻值R2=70 Ω,则热敏电阻R1的阻值为
R1=R总-R2=120 Ω-70 Ω=50 Ω,
由欧姆定律I=可知电路中总电阻越小电流越大,则根据题意只要热敏电阻
R1≤50 Ω,电路就会发出报警,由题中表格可知,温度越高,热敏电阻R1越
小,查询表格数据可知,对应热敏电阻R1=50 Ω的温度为60 °C,则当调节
滑动变阻器R2=70 Ω时,烘干机内温度至少为60 °C会发出报警信号。
7. 解:(1)由图乙可知,受控电路30 min内工作了20 min,消耗的电能为
W=Pt=1 200 W×20×60 s=1.44×106 J。
(2)衔铁被吸下时,受控电路工作,此时控制电路中R0与Rt并联,由并联电
路中电压的规律知,R0两端的电压为
U0=U=3 V,
通过电阻R0的电流为
I0===0.03 A。
(3)当室温上升至28 °C时冷却系统开始工作前,控制电路中只有热敏电阻
接入电路,此时R0断路,此时经过热敏电阻的电流最大为0.15 A,电阻最小
时恰好衔铁被吸下,因此可以求出Rt的最小值
===20 Ω,
衔铁被吸下瞬间,冷却系统开始工作,温度不再上升,而是下降,电阻Rt开
始变大,但由于衔铁被吸下后定值电阻R0被接入电路,R0与Rt并联,当电路
中的总电流小到0.15 A时,衔铁才会被弹回,此时经过Rt的电流为
It=I-I0=0.15 A-0.03 A=0.12 A,
此时Rt的阻值最大为
Rt===25 Ω,
因为Rt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若Rt的阻值继续增大,电路中的电流变
小,衔铁被弹回,冷却系统开始工作,温度降低,此时Rt的阻值会增大,故
Rt的阻值最大为25 Ω,故热敏电阻Rt的变化范围为20 Ω≤Rt≤25 Ω。
8. 解:(1)烧制炉处于加热状态时,加热电路中只有R1工作,通过R1
的电流
I1===5 A。
(2)烧制炉处于保温状态时,R1与R2串联,根据P=可知,总电阻
R总===242 Ω,
R2的阻值
R2=R总-R1=242 Ω-44 Ω=198 Ω。
(3)温差电源提供的电压与两探头间的温度差成正比,即U温差=k(t-t0),且根据欧姆定律有U温差=I(R+R0),则有k(t-t0)=I(R+R0),
冷点探头温度t0=20 °C,保温时电磁铁线圈的电流I=0.01 A,
第一次测试:变阻器电阻R'=1 Ω,炉内温度t1=400 °C,则有k(t1-t0)=
I(R'+R0),
第二次测试:变阻器电阻R″=4 Ω,炉内温度t2=1 000 °C,则有k(t2-t0)
=I(R″+R0),
代入数据,解得:电磁铁线圈电阻R0=0.9 Ω,温差电源提供的电压与两探
头间的温度差的比值 k=5×10-5 V/ °C,则R与t关系的表达式为R=
(5×10-3t-1) Ω。(共40张PPT)
第一部分 中考题型专项训练
四 计算题专项训练
计算题专项训练(二) 力学
一、功、功率、压强
1. 电动汽车是绿色环保型交通工具,具有效率高、噪声小、无废气排放、无
油污的优点。如图所示,某品牌电动汽车满载人员时人与车总质量为2 t,车
静止时轮胎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800 cm2,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20 m/s的
速度匀速行驶12 km,此时电机驱动的功率为50 kW,汽车所受阻力为满载人
员时人与车总重力的0.1倍(g取10 N/kg)。求:
1
2
3
4
5
6
7
8
(1)电动汽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
解:(1)满载人员时,电动汽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其总
重力,即
F压=G=mg=2×103 kg×10 N/kg=2×104 N,
电动汽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为p===2.5×105
Pa。
1
2
3
4
5
6
7
8
(2)电动汽车匀速行驶过程中牵引力所做的功。
解:(2)电动汽车匀速行驶过程中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是
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则电动汽车的牵引力为F=f=0.1G=0.1×2×104
N=2×103 N,
牵引力所做的功为W=Fs=2×103 N×12×103 m=2.4×107 J。
1
2
3
4
5
6
7
8
(3)电动汽车匀速行驶过程中电机驱动的效率。
解:(3)电动汽车行驶的时间为t===600 s,
电动汽车匀速行驶过程中电机驱动消耗的电能为W电=Pt=50×103 W×600 s
=3×107 J,
电机驱动的效率为η===80%。
1
2
3
4
5
6
7
8
2. 如图甲所示的地面清洁机器人,重为50 N,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是100
cm2,机器人在水平地面上运动时,机器人受到水平方向的牵引力F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机器人的运动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丙所示
(g取10 N/kg)。求:
1
2
3
4
5
6
7
8
(1)该机器人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解:(1)该机器人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F压=G=50 N,
该机器人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5 000 Pa。
1
2
3
4
5
6
7
8
(2)第50 s到第100 s内牵引力做的功;
解:(2)由图乙和丙可知,机器人在第50 s到第100 s做匀速直线运动,机器
人的速度为0.5 m/s,牵引力为0.8×102 N。机器人行驶的距离为s=vt=0.5
m/s×(100 s-50 s)=25 m,
第50 s到第100 s内牵引力做的功为W=Fs=0.8×102 N×25 m=2 000 J。
1
2
3
4
5
6
7
8
(3)第50 s到第100 s的运动过程中,牵引力的功率。
解:(3)第50 s到第100 s的运动过程中,牵引力的功率为P===
40 W。
1
2
3
4
5
6
7
8
3. 2023年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中国举重“梦之队”取得5金3银1铜的好成
绩,下表为某位运动员参赛时的相关数据,g取10 N/kg。求:
(1)该运动员的重力;
解:(1)该运动员的重力为G人=m人g=85 kg×10 N/kg=850 N。
(2)该运动员举起杠铃双脚站立后对地面的压强;
解:(2)运动员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S=2×200 cm2=0.04 m2,
对地面的压力为F=G总=G人+G杠铃=850 N+178 kg×10 N/kg=2 630 N,
该运动员举起杠铃后对地面的压强为p===6.575×104 Pa。
1
2
3
4
5
6
7
8
(3)该运动员抓举举杠过程对杠铃所做功的功率。
参赛级别/kg 85 运动员体重/kg 85
抓举举杠高度/m 2 杠铃质量/kg 178
抓举举杠用时/s 0.8 单脚与地面接触面积
/cm2 200
解:(3)该运动员抓举过程对杠铃所做的功为W=G杠铃h=m杠铃gh=178
kg×10 N/kg×2 m=3 560 J,
对杠铃所做功的功率为P===4 450 W。
1
2
3
4
5
6
7
8
4. 如图所示是连接深圳和中山的“深中通道”,全长24 km,其中有7 km为
沉管隧道,设计速度为100 km/h。通车运行后,一辆重为2×104 N的汽车以
100 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隧道,车轮与水平路面的总接触面积为0.08 m2,当
以100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时,汽车受到的阻力为车重的0.1倍。求:(g取
10 N/kg)
1
2
3
4
5
6
7
8
(1)汽车通过隧道需要的时间;
解:(1)已知隧道长s=7 km,速度v=100 km/h,则汽车通过隧道的时间:
t===0.07 h。
(2)汽车静止在水平路面上时对路面的压强;
解:(2)已知汽车重G=2×104 N,汽车静止在水平路面上,故对地面的压
力F=G=2×104 N,车轮与水平路面的总接触面积S=0.08 m2,则汽车静止
在水平路面上对路面的压强:
p===2.5×105 Pa。
1
2
3
4
5
6
7
8
(3)汽车在隧道内行驶时牵引力做的功。
解:(3)汽车匀速行驶,根据二力平衡条件,牵引力等于阻力,已知阻力
为车重的0.1倍,则牵引力:
F牵=f=0.1G=0.1×2×104 N=2 000 N,牵引力做的功:W=F牵s=2 000
N×7 000 m=1.4×107 J。
1
2
3
4
5
6
7
8
二、简单机械
5. 塔式起重机是城市建筑中的重要起吊机械,某塔式起重机的滑轮组如图所
示。现用该滑轮组将重为1.8×104 N的钢材竖直向上匀速起吊10 m,所用拉
力为7.5×103 N,不计空气阻力,克服绳重和摩擦做的功是3×104 J,g取10
N/kg。求:
1
2
3
4
5
6
7
8
(1)提升钢材做的有用功;
解:(1)提升钢材做的有用功:
W有=Gh=1.8×104 N×10 m=1.8×105 J。
(2)起重机的机械效率;
解:(2)由图知道,n=3,绳端移动距离:
s=nh=3×10 m=30 m,
拉力做的总功:
W总=Fs=7.5×103 N×30 m=2.25×105 J,
起重机的机械效率:η===80%。
1
2
3
4
5
6
7
8
(3)动滑轮与挂钩的总重力。
解:(3)总的额外功
W额=W总-W有=2.25×105 J-1.8×105 J=4.5×104 J,
克服动滑轮与挂钩总重力做的额外功
W动+钩=W额-W'额=4.5×104 J-3×104 J=1.5×104 J,
动滑轮与挂钩的总重力
G动+钩===1.5×103 N。
1
2
3
4
5
6
7
8
6. 如图为某盘山公路,汽车沿着公路,可以驶上高耸入云的山峰,为什么盘
山公路要修成S形呢?因为盘山公路相当于斜面,省力而安全。若从山底到
山顶的盘山公路长6 000 m,山高900 m,一辆5 t的小型货车以恒定功率165
kW,匀速沿盘山公路从山底开上山顶,用时10 min。在货车从山底到山顶过
程中,阻力大小不变。求:(g取10 N/kg)
1
2
3
4
5
6
7
8
(1)货车克服重力做的功和发动机对货车做的功。
解:(1)货车的重力为
G=mg=5×103 kg×10 N/kg=5×104 N,
货车克服重力做的功为
W=Gh=5×104 N×900 m=4.5×107 J,
由P=得,发动机对货车做的功为
W'=Pt=165×103 W×10×60 s=9.9×107 J。
1
2
3
4
5
6
7
8
(2)货车所受阻力大小。
解:(2)汽车克服阻力做的功为
W阻=W'-W=9.9×107 J-4.5×107 J=5.4×107 J,
由W=Fs得,货车所受阻力大小为
F阻===9 000 N。
1
2
3
4
5
6
7
8
7. 深圳地铁岗厦北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工地上,一线施工人员正在紧张忙碌地
进行架桥机钢梁吊装等施工作业。(g取10 N/kg)
(1)图2为图1中起重机的简图,请画出阻力F2的力臂l2。
解:(1)如图所示
1
2
3
4
5
6
7
8
(2)图3为架桥机的装置图,已知箱梁的质量为5×105 kg,体积为200 m3,
架桥机滑轮组总拉力为 4×105 N,自由端移动距离为25 m,将箱梁提升1
m。求:
①箱梁的密度。
解:(2)①箱梁的密度ρ===2.5×103 kg/m3。
②架桥机在此过程中做的有用功。
②箱梁的重力G=mg=5×105 kg×10 N/kg=5×106 N,
架桥机在此过程中做的有用功W有=Gh=5×106 N×1 m=5×106 J。
1
2
3
4
5
6
7
8
③架桥机在此过程中的机械效率。
③架桥机在此过程中做的总功W总=Fs=4×105 N×25 m=1×107 J,
架桥机在此过程中的机械效率η===50%。
1
2
3
4
5
6
7
8
8. 正在建设的雄安新区有多台塔吊24小时不停工作,被称为中国最大的塔吊
群。如图甲所示,塔吊的塔臂相当于以O点为支点的杠杆,起重臂上的滑轮
组如图乙所示。已知配重质量为4.5×103 kg,塔吊钢丝绳拉力F的功率为9
kW,平衡臂长10 m,在拉力F的作用下,重为2×104 N的货箱被竖直提升时
路程与时间的图像如图丙。不计摩擦、钢丝绳重和塔臂自身的重力,g取10
N/kg。求:
1
2
3
4
5
6
7
8
(1)动滑轮的质量;
解:(1)由图丙可知,货箱上升的速度:v===0.4 m/s,由图乙可
知,n=3,根据P===Fv'=Fnv可知,绳子自由端的拉力:
F===7.5×103 N,
不计摩擦、钢丝绳重,由拉力F=(G+G动),可得,动滑轮的重力:
G动=nF-G=3×7.5×103 N-2×104 N=2.5×103 N,
动滑轮的质量:m===250 kg。
1
2
3
4
5
6
7
8
(2)塔吊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保留一位小数);
解:(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88.9%。
1
2
3
4
5
6
7
8
(3)当塔臂在水平位置平衡时,货箱离支点O的水平距离。
解:(3)已知配重质量为4.5×103 kg,则配重的重力为G配重=m配重g=
4.5×103 kg×10 N/kg=4.5×104 N,
滑轮组的总重为G总=G+G动=2×104 N+2 500 N=2.25×104 N,
由杠杆平衡条件:G配重×l平衡臂=G总×l,即4.5×104 N×10 m=2.25×104
N×l,
解得货箱离支点O的距离l=20 m。
1
2
3
4
5
6
7
8
1. 解:(1)满载人员时,电动汽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其
总重力,即
F压=G=mg=2×103 kg×10 N/kg=2×104 N,
电动汽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为p===2.5×105
Pa。
(2)电动汽车匀速行驶过程中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
平衡力,大小相等,则电动汽车的牵引力为F=f=0.1G=0.1×2×104 N=
2×103 N,
牵引力所做的功为W=Fs=2×103 N×12×103 m=2.4×107 J。
参考答案
(3)电动汽车行驶的时间为t===600 s,
电动汽车匀速行驶过程中电机驱动消耗的电能为
W电=Pt=50×103 W×600 s=3×107 J,
电机驱动的效率为
η===80%。
2. 解:(1)该机器人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F压=G=50 N,
该机器人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p===5 000 Pa。
(2)由图乙和丙可知,机器人在第50 s到第100 s做匀速直线运动,机器人的
速度为0.5 m/s,牵引力为0.8×102 N。机器人行驶的距离为s=vt=0.5 m/s×
(100 s-50 s)=25 m,
第50 s到第100 s内牵引力做的功为
W=Fs=0.8×102 N×25 m=2 000 J。
(3)第50 s到第100 s的运动过程中,牵引力的功率为
P===40 W。
3. 解:(1)该运动员的重力为G人=m人g=85 kg×10 N/kg=850 N。
(2)运动员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S=2×200 cm2=0.04 m2,
对地面的压力为F=G总=G人+G杠铃=850 N+178 kg×10 N/kg=2 630 N,
该运动员举起杠铃后对地面的压强为p===6.575×104 Pa。
(3)该运动员抓举过程对杠铃所做的功为W=G杠铃h=m杠铃gh=178 kg×10
N/kg×2 m=3 560 J,
对杠铃所做功的功率为P===4 450 W。
4. 解:(1)已知隧道长s=7 km,速度v=100 km/h,则汽车通过隧道的时
间:t===0.07 h。
(2)已知汽车重G=2×104 N,汽车静止在水平路面上,故对地面的压力F
=G=2×104 N,车轮与水平路面的总接触面积S=0.08 m2,则汽车静止在水
平路面上对路面的压强:p===2.5×105 Pa。
(3)汽车匀速行驶,根据二力平衡条件,牵引力等于阻力,已知阻力为车
重的0.1倍,则牵引力:F牵=f=0.1G=0.1×2×104 N=2 000 N,牵引力做
的功:W=F牵s=2 000 N×7 000 m=1.4×107 J。
5. 解:(1)提升钢材做的有用功:
W有=Gh=1.8×104 N×10 m=1.8×105 J。
(2)由图知道,n=3,绳端移动距离:
s=nh=3×10 m=30 m,
拉力做的总功:
W总=Fs=7.5×103 N×30 m=2.25×105 J,
起重机的机械效率:
η===80%。
(3)总的额外功
W额=W总-W有=2.25×105 J-1.8×105 J=4.5×104 J,
克服动滑轮与挂钩总重力做的额外功
W动+钩=W额-W'额=4.5×104 J-3×104 J=1.5×104 J,
动滑轮与挂钩的总重力
G动+钩===1.5×103 N。
6. 解:(1)货车的重力为
G=mg=5×103 kg×10 N/kg=5×104 N,
货车克服重力做的功为
W=Gh=5×104 N×900 m=4.5×107 J,
由P=得,发动机对货车做的功为
W'=Pt=165×103 W×10×60 s=9.9×107 J。
(2)汽车克服阻力做的功为
W阻=W'-W=9.9×107 J-4.5×107 J=5.4×107 J,
由W=Fs得,货车所受阻力大小为
F阻===9 000 N。
7. 解:(1)如图所示
(2)①箱梁的密度
ρ===2.5×103 kg/m3。
②箱梁的重力
G=mg=5×105 kg×10 N/kg=5×106 N,
架桥机在此过程中做的有用功
W有=Gh=5×106 N×1 m=5×106 J。
③架桥机在此过程中做的总功
W总=Fs=4×105 N×25 m=1×107 J,
架桥机在此过程中的机械效率
η===50%。
8. 解:(1)由图丙可知,货箱上升的速度:v===0.4 m/s,由图乙可
知,n=3,根据P===Fv'=Fnv可知,绳子自由端的拉力:
F===7.5×103 N,
不计摩擦、钢丝绳重,由拉力F=(G+G动),可得,动滑轮的重力:
G动=nF-G=3×7.5×103 N-2×104 N=2.5×103 N,
动滑轮的质量:
m===250 kg。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88.9%。
(3)已知配重质量为4.5×103 kg,则配重的重力为
G配重=m配重g=4.5×103 kg×10 N/kg=4.5×104 N,
滑轮组的总重为
G总=G+G动=2×104 N+2 500 N=2.25×104 N,
由杠杆平衡条件:
G配重×l平衡臂=G总×l,
即4.5×104 N×10 m=2.25×104 N×l,
解得货箱离支点O的距离l=20 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