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4张PPT)2025年深圳市中考物理重难、易错题型专项训练重难、易错题型专项训练(一) 力学一、单选题1. 小明在作文中写道:“我坐在奔驰的火车里,静靠在椅背上,欣赏着窗外的景物,看到路旁的树木迅速向后退去……”文中“奔驰”“静靠”“后退”所选用的参照物分别是( C )A. 火车、地面、椅背 B. 椅背、火车、地面C. 地面、椅背、火车 D. 都是地面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解析】火车相对于地面位置不断变化,若选地面为参照物,火车是运动的;“静靠”被研究的物体是小明,小明是静止的,一定选择和小明位置不变的物体为参照物,小明和椅背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所以以椅背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路旁的树木迅速向后退去”是以行驶的火车为参照物。故选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 如图所示,体重秤放在水平地面上,小莉站在秤上保持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 小莉对体重秤的压力和地面对体重秤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B. 体重秤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体重秤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 体重秤对小莉的支持力与体重秤对地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 小莉受到的重力与体重秤对小莉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第2题图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解析】 A选项:小莉对体重秤的压力和地面对体重秤的支持力大小不相等,所以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选项 A错误;B选项:体重秤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体重秤的支持力大小不相等,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选项B错误;C选项:体重秤对小莉的支持力与体重秤对地的压力大小不相等,所以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选项C错误;D选项:小莉受到的重力与体重秤对小莉的支持力满足平衡力的条件:同一物体、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所以是一对平衡力,故选项D正确。故选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3. 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物体A和B,在大小为F的恒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B ) 第3题图A. 甲、乙两图中物体B所受摩擦力大小均为FB. 甲、乙两图中物体A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大小均为FC. 甲图中物体A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0,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为FD. 乙图中物体A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F,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为0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解析】AC. 甲图,A、B同时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A、B之间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B不受摩擦力的作用,故AC错误;B. 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在水平方向受地面的摩擦力和拉力F,这两个力相互平衡,则f=F,两种情况下A受到的摩擦力相等,故B正确;D. 由B分析知,乙图中A受到的摩擦力为F;以B为研究对象,B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受平衡力,因此B水平方向除受拉力F作用,还受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作用,故D错误。故选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4. 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四根弹簧完全相同,甲、乙左端固定在墙上,图中所示的力F均为水平方向,大小相等,丙、丁所受的力均在一条直线上,四根弹簧在力的作用下均处于静止状态,其长度分别是L甲、L乙、L丙、L丁,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B )BA. L甲<L丙, L乙>L丁 B. L甲=L丙,L乙=L丁C. L甲<L丙,L乙=L丁 D. L甲=L丙,L乙>L丁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5. 如图所示,是小瑶同学制作的简易气压计,密封的厚塑料瓶内装有水(水未装满),两端开口的玻璃管内的液面比瓶内的水面高,如果想让管内外液面高度差变大,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C )A. 带着该气压计从一楼走到六楼B. 用热毛巾包裹住塑料瓶上半部分C. 将玻璃管向上提升一小段距离D. 用力从侧面轻轻挤压塑料瓶身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解析】气压计的工作原理p内=p外+p液。A. 带着该气压计从一楼走到六楼,外界气压p外减小,p内基本不变,则p液增大,所以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将变大,故 A不符合题意;B. 用热毛巾包裹住塑料瓶上半部分,瓶内气体受热膨胀,对液面的压力变大,所以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将变大,故B不符合题意;C. 将玻璃管向上提升一小段距离,并不会改变其管内外液面高度差,故C符合题意;D. 用力从侧面轻轻挤压塑料瓶身,瓶内气体对液面的压力变大,所以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将变大,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6. 如图甲所示,小球从某高度处由静止下落到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上并压缩弹簧。从小球刚接触到弹簧到将弹簧压缩至最短的过程中,得到小球的速度v和弹簧被压缩的长度Δl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其中b为曲线最高点。不计空气阻力,弹簧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发生弹性形变,则小球( D )A. 受到的弹力始终不变 B. 运动过程动能一直增大C. 运动过程机械能不变 D. 在b点时重力等于弹力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7. 如图所示,A端自始至终受到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将杠杆从A位置匀速提到B位置的过程中,力F将( B )A. 变大 B. 不变 C. 变小 D. 无法确定第7题图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8. 如图所示两个物体A和B,质量分别为M和m(已知M>m),用跨过定滑轮的轻绳相连,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若滑轮与转轴之间的摩擦不计且滑轮质量不计,则( D )A. 天花板对滑轮的拉力大小为(M+m)gB. 绳子对物体A的拉力为(M-m)gC. 地面对物体A的支持力为MgD. 绳子对天花板的拉力为2mg第8题图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二、填空题9. 如图甲,在调节天平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如图乙所示,利用天平测出量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是 g。左 77.4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10. 如图所示为水的密度在0~10 °C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在0~4°C,水具有 的性质。根据图像可知,密封的罐装饮料(可看作水)在4 °C的环境中存放相对更 (选填“安全”或“不安全”)些。热缩冷胀 安全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11. 如图所示,是孙老师在物理课堂上做的一个演示实验:把一个生鸡蛋A快速地向另一个完全一样的静止的生鸡蛋B撞去(用同一部分撞击),结果每次都是 (选填“A”或“B”)鸡蛋被撞破,A对B的作用力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B对A的作用力B 等于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12. 运输液体的槽车,液体上面有气泡,如图,当车向前开动时,气泡将向 运动,其原因是 具有惯性。前 液体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13. 如图所示,一根质量为m、长度为L的均匀长木条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在水平向右推力F作用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乙所示,在推动木条的过程中,长木条对水平桌面的压力 ,压强 (以上内容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为了保证长木条的四分之三伸出桌面而不掉下,在长木条左端施加的压力至少为 。不变 变大 mg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解析】在推动木条的过程中,木条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木条的重力,保持不变,受力面积越来越小,根据公式p=可知,长木条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变大;当长木条的四分之三伸出桌面时,长木条相当于杠杆,以距离左端四分之一处为支点,木条的重力为G=mg,重力为阻力,所以阻力为mg;阻力臂为四分之一的木条长,左端施加的压力为动力,动力臂为四分之一的木条长,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可知压力等于重力为mg。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14. “彩球温度计”是一种现代居家饰品,其结构模型如图所示,该“彩球温度计”是由体积相同(保持恒定)、质量不同的小球和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液体组成。当环境温度升高时,浸没在液体中的小球受到的浮力将 ,在某一环境温度下,四个小球处于如图位置,此时B小球受到的浮力FB与D小球受到的浮力FD的大小关系为 。变小 FB=FD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15. 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长方体木块,小杰用不同的水平推力F把木块向前推动,此过程中,推力F和木块前进的速度v的大小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分别如图乙、丙所示。在0~1 s内,物体处在 状态,此时推力对木块做功为 J,在1~3 s内,木块受到 N的摩擦力,在3~5 s内,木块受到 N的摩擦力,5~6 s内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 (选填“前”或“后”)。在运动的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 J。静止 0 200 200 后 700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16. 如图,忽略空气阻力,球以某速度从M点沿粗糙轨道开始运动,到达P点时离开轨道;然后球上升至最高点N后开始下落经过Q点。O、P处在同一水平高度。(1)球在O、P两点的速度分别为vO和vP,则vO (选填“>”“=”或“<”)vP。>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最高点N与M点对比,N (选填“可能”或“不可能”)比M高,现在N点的机械能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Q点的机械能。可能 等于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三、实验探究题17. 小张在家中自制了一个简易密度计并用它来测定盐水的密度。实验器材有:刻度尺、圆柱形竹筷、细铅丝、烧杯、水、待测盐水。实验步骤如下:①用刻度尺测出竹筷的长度L;②竹筷的下端缠上适量的细铅丝;③把自制的密度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静止后用刻度尺测出液面上竹筷的长度h1(如图所示);④把自制的密度计放入盛盐水的烧杯中,静止后用刻度尺测出液面上竹筷的长度h2。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根据上面的步骤回答下列问题:(1)竹筷下端缠上适量的细铅丝,主要目的是 (选填“降低重心”或“增大支撑面”)使竹筷能竖直漂浮在液面上。(2)密度计是利用浮力 重力的条件工作的,竹筷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 竹筷下表面受到盐水的压强。(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降低重心 等于 等于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3)被测液体的密度越大,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 (选填“越小”或“越大”)。(4)被测盐水的密度表达式:ρ盐水= (不计铅丝体积,水的密度为ρ水)。越小 ρ水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四、计算题18. 图甲是修建码头时用钢缆绳拉着实心长方体A沿竖直方向以0.3 m/s的速度匀速下降的情景。图乙是A下降到水底之前钢缆绳对A的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取水的密度为ρ=1.0×103 kg/m3,g取10 N/kg)。求: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1)长方体A的高度。解:(1)由图乙可知,长方体A从下底面接触水面到刚好浸没所用的时间:t=15 s-10 s=5 s,根据v=可得,长方体A的高度:s=vt=0.3 m/s×5 s=1.5 m。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长方体A浸没在水中后受到的浮力。解:(2)由图乙可知,前10 s内钢绳的拉力不变,等于物体A的重力,此时物体在水面以上,所受拉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则长方体的重力G=F=3×104 N;10~15 s,钢绳的拉力减小,是物体A从与水面接触到完全浸没;15 s以后,A完全浸入水中,拉力F'=1×104 N,所以A受到的浮力:F浮=G-F'=3×104 N-1×104 N=2×104 N。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3)长方体A的密度。解:(3)根据F浮=ρ水gV排可得,A的体积:V=V排===2 m3,所以A的密度:ρ====1.5×103 kg/m3。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19. 早在3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设计了结构很合理的辘轳,通常用于从井中提水。如图所示是古代民间的提水设施辘轳,由辘轳头、支架、井绳、水桶等部分构成。某次取水时井绳拉着质量为10 kg的水缓慢上升了4 m,水桶的质量为1 kg,在这一过程中,人做的总功为500 J,g取10 N/kg。求此次取水的过程中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1)人做的有用功为多少?解:(1)根据题意,人做的有用功为W有=G水h=m水gh=10 kg×10 N/kg×4 m=400 J。(2)辘轳的机械效率多大?解:(2)辘轳的机械效率为η===8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3)人克服井绳重力与摩擦阻力做的功是多少?解:(3)根据题意可知W额=W总-W有=500 J-400 J=100 J,克服水桶重力做的功为W桶=Gh=mgh=1 kg×10 N/kg×4 m=40 J,克服井绳重力及摩擦阻力做的功为W=W额-W桶=100 J-40 J=60 J。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1. C 【解析】火车相对于地面位置不断变化,若选地面为参照物,火车是运动的;“静靠”被研究的物体是小明,小明是静止的,一定选择和小明位置不变的物体为参照物,小明和椅背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所以以椅背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路旁的树木迅速向后退去”是以行驶的火车为参照物。故选C。参考答案2. D 【解析】 A选项:小莉对体重秤的压力和地面对体重秤的支持力大小不相等,所以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选项 A错误;B选项:体重秤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体重秤的支持力大小不相等,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选项B错误;C选项:体重秤对小莉的支持力与体重秤对地的压力大小不相等,所以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选项C错误;D选项:小莉受到的重力与体重秤对小莉的支持力满足平衡力的条件:同一物体、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所以是一对平衡力,故选项D正确。故选D。3. B 【解析】AC. 甲图,A、B同时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A、B之间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B不受摩擦力的作用,故AC错误;B. 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在水平方向受地面的摩擦力和拉力F,这两个力相互平衡,则f=F,两种情况下A受到的摩擦力相等,故B正确;D. 由B分析知,乙图中A受到的摩擦力为F;以B为研究对象,B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受平衡力,因此B水平方向除受拉力F作用,还受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作用,故D错误。故选B。4. B5. C 【解析】气压计的工作原理p内=p外+p液。A. 带着该气压计从一楼走到六楼,外界气压p外减小,p内基本不变,则p液增大,所以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将变大,故 A不符合题意;B. 用热毛巾包裹住塑料瓶上半部分,瓶内气体受热膨胀,对液面的压力变大,所以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将变大,故B不符合题意;C. 将玻璃管向上提升一小段距离,并不会改变其管内外液面高度差,故C符合题意;D. 用力从侧面轻轻挤压塑料瓶身,瓶内气体对液面的压力变大,所以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将变大,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6. D 7.B 8.D9. 左 77.410. 热缩冷胀 安全11. B 等于12. 前 液体13. 不变 变大 mg【解析】在推动木条的过程中,木条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木条的重力,保持不变,受力面积越来越小,根据公式p=可知,长木条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变大;当长木条的四分之三伸出桌面时,长木条相当于杠杆,以距离左端四分之一处为支点,木条的重力为G=mg,重力为阻力,所以阻力为mg;阻力臂为四分之一的木条长,左端施加的压力为动力,动力臂为四分之一的木条长,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可知压力等于重力为mg。14. 变小 FB=FD15. 静止 0 200 200 后 70016. (1)> (2)可能 等于17. (1)降低重心 (2)等于 等于 (3)越小 (4)ρ水18. 解:(1)由图乙可知,长方体A从下底面接触水面到刚好浸没所用的时间:t=15 s-10 s=5 s,根据v=可得,长方体A的高度:s=vt=0.3 m/s×5 s=1.5 m。(2)由图乙可知,前10 s内钢绳的拉力不变,等于物体A的重力,此时物体在水面以上,所受拉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则长方体的重力G=F=3×104N;10~15 s,钢绳的拉力减小,是物体A从与水面接触到完全浸没;15 s以后,A完全浸入水中,拉力F'=1×104 N,所以A受到的浮力:F浮=G-F'=3×104 N-1×104 N=2×104 N。(3)根据F浮=ρ水gV排可得,A的体积:V=V排===2 m3,所以A的密度:ρ====1.5×103 kg/m3。19. 解:(1)根据题意,人做的有用功为W有=G水h=m水gh=10 kg×10 N/kg×4 m=400 J。(2)辘轳的机械效率为η===80%。(3)根据题意可知W额=W总-W有=500 J-400 J=100 J,克服水桶重力做的功为W桶=Gh=mgh=1 kg×10 N/kg×4 m=40 J,克服井绳重力及摩擦阻力做的功为W=W额-W桶=100 J-40 J=60 J。(共43张PPT)重难、易错题型专项训练(二) 电学2025年深圳市中考物理重难、易错题型专项训练一、单选题1. 如图1所示是电阻甲和乙的I-U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 电阻乙为定值电阻B. 当电阻甲两端电压为2 V时,R甲=0.4 ΩC. 如图2所示,当开关闭合,电路电流为0.2 A时,电路总电阻是15 ΩD. 如图3所示,当开关闭合,电源电压为2 V时,电路总电流为0.4 A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 如图所示,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电路图,电源电压保持3 V不变,滑动变阻器的规格是“10 Ω 1 A”。实验中,先在a、b两点间接入5Ω的电阻,闭合开关S,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 V,读出并记录下此时电流表的示数。接着需要更换a、b间的电阻再进行两次实验,为了保证实验的进行,应选择下列的哪两个电阻( C )A. 10 Ω和40 Ω B. 20 Ω和30 ΩC. 10 Ω和20 Ω D. 30 Ω和40 Ω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3. 某同学在做“调节灯泡亮度”的电学实验时,电路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为4.5 V,电压表量程为“0~3 V”,滑动变阻器规格为“20 Ω 1 A”,灯泡L标有“2.5 V 1.25 W”字样(忽略灯丝电阻变化),在不损坏电路元件的情况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D )A. 电路中电流变化的范围是0.18 A~0.5 AB. 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化的范围是2.5 Ω~10 ΩC. 灯泡的最小功率是0.162 WD. 该电路的最大功率是2.25 W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4. 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变化情况分别为( C )A. 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大B. 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的示数变小C. 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不变D. 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小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5. 如图甲所示,R1的阻值是20 Ω,滑动变阻器R2消耗的功率P与其电阻R2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则R2消耗的最大功率是( A )A. 0.45 W B. 0.50 WC. 0.80 W D. 0.90 W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6.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当开关S闭合,甲、乙两表都为电压表时,两表的示数之比U甲∶U乙=5∶3;当开关S断开,甲、乙两表都为电流表时,两表的示数之比I甲∶I乙是( A )A. 2∶5 B. 3∶5 C. 2∶3 D. 5∶2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7. 如图甲所示为某科技小组设计的汽车有害尾气排放检测电路,电源电压恒定不变,R0为定值电阻,R为气敏电阻,R的阻值随其所在处有害尾气浓度β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闭合开关,当电压表示数低于某个值U时会触发报警电路(图中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A. R的阻值随其所在处有害尾气浓度增大而增大B. 闭合开关,当R所在处有害尾气浓度增大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的示数变大C. 闭合开关,当R所在处有害尾气浓度增大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的示数变小D. 为使较小的有害尾气浓度就触发报警电路,R0的阻值应该较小答案: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8. 标有“6 V 3 W”的小灯泡,通过它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如图所示。若把它与一只阻值为5 Ω的电阻串联接在电压为6 V的电路中,则整个电路消耗的功率为( B )A. 3.2 W B. 2.4 W C. 2.1 W D. 3 W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9. 下列电路图中电源电压U保持不变,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U0,且U>U0,定值电阻的阻值为R。在不改变电路连接的情况下,能测出小灯泡额定功率的是( C )A. B.C. D.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10. 如图所示,小杜同学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看到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在这个过程中( D )A. 玻璃棒和验电器都带负电荷B. 玻璃棒带正电荷,验电器带负电荷C.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产生了电荷D. 金属箔片张开是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第10题图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11. 关于如图所示电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 K1、K2、K3都闭合,L1、L2、L3都发光B. K1、K2闭合,K3断开,只有L2不发光C. K3闭合,K1、K2断开,只有L3发光D. K2、K3闭合,K1断开,L1、L2不发光第11题图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12. 在用伏安法测未知电阻Rx时(电源电压未知),如果缺少电流表或电压表,可以通过增加一个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R1和开关来解决,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案不可行的是( B )A. B.C. D.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13. 一只电阻两端的电压由3 V增大到4 V时,通过该电阻的电流增加了0.25A,则该电阻消耗的电功率增加了( B )A. 0.25 W B. 1.75 W C. 0.75 W D. 1 W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二、填空题14. 如图所示,电流表A1、A2和A3的示数分别为1.2 A、0.8 A和0.3 A,那么通过L1的电流为 A,通过L2的电流为 A。0.4 0.5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三、实验探究题15. 拓展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合作进行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设计了如图Ⅰ所示的电路,并连接了如图Ⅱ所示的实物电路。(1)图Ⅱ的实验电路连接中有一处错误,无法完成实验,连接错误的导线是 (选填“a”“b”或“c”)。b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①图Ⅲ中甲、乙两条图线是根据图Ⅰ电路测得的实验数据所绘制的曲线,其中与图Ⅰ电路中电压表V1对应的图线是 (选填“甲”或“乙”)。②已知电源电压恒为6 V,根据探究目的分析图Ⅲ中的图线,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甲 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2)正确连接后,继续实验,根据测得的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Ⅲ所示的图线。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3)拓展探究:同学们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重新设计了如图Ⅳ所示电路(电源电压未知),利用电压表和定值电阻R0(已知阻值)测量未知定值电阻Rx的阻值,闭合开关S后,接下来的操作是 。(只需写出操作过程和测量的科学量,不需写出表达式)。闭合开关S、S1,断开S2时,测得电压表的示数U1;闭合开关S、S2、断开开关S1(或同时闭合S、S1、S2)时,测得电压表的示数U2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16. 小雷想知道小灯的亮暗程度与什么因素有关,于是找来额定电流均小于0.6 A,额定电压是2.5 V的灯L1和额定电压是3.8 V的灯L2,先后接在电源电压恒为6 V的电路中,按照如图所示的电路开始探究。(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根据图1所示的电路图,将图2所示实物图连接完整。如图所示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若小雷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灯L1几乎不发光,移动滑片P也不能改变灯的亮度。原因是他把滑动变阻器的 (选填“A、B”或“C、D”)接线柱接入了电路。A、B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3)小雷排除故障后,按如图2所示的电路继续进行实验:①闭合开关,滑片P向 (选填“A”或“B”)端移动,使灯L1发光,测出灯L1的相关物理量,记录和计算结果如下表:次数 电压/V 实际功率/W 电阻/Ω1 1.6 0.20 0.32 8.002 2.5 0.24 0.60 10.423 2.8 0.26 0.73 10.77②请将记录数据时遗漏的物理量和单位填入表格的空格处。A 电流/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4)小雷注意到灯L1的亮度变化是:第二次比第一次亮,第三次比第二次更亮。结合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小灯泡越亮,它的实际功率越 。(5)用L2替换L1重复上面的实验时,需要改变 表的量程,发现灯L2的亮度变化规律与灯L1相似。(6)小雷在实验结束后与同学们讨论:①有同学认为“用上表中灯L1的3次电阻的平均值代表它的电阻更准确。”这种说法错误的原因是忽略了 对小灯电阻的影响。②有同学认为“把灯L1换成定值电阻,该实验可以用来研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你认为这种说法 (选填“正确”或“错误”)。大 电压 温度 正确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四、计算题17. 如图所示,甲为电路的连接情况,R1=20 Ω,R2为滑动变阻器,乙为R3的I-U图像,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S1闭合、S2断开时,若滑片P在a端,则电流表示数为0.6 A;若滑片P在b端,则电压表示数为8 V。求:(1)电源电压。解:(1)当S1闭合、S2断开,滑片P在a端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由I=可得,电源电压:U=IaR1=0.6 A×20 Ω=12 V。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解:(2)当S1闭合、S2断开,滑片P在b端时,R2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电压表测R2两端的电压,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R1两端的电压:U1=U-U2=12 V-8 V=4 V,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所以,电路中的电流:Ib==,即=,解得:R2=40 Ω。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3)当S1、S2均闭合,且滑片P在a端时,求电流表的示数。解:(3)当S1、S2均闭合,且滑片P在a端时,R1与R3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由图乙可知,当R3两端的电压U3=6 V时,通过的电流I3=0.3 A,则R3的阻值:R3===20 Ω,因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倒数之和,所以,电路中的总电阻:R===10 Ω,干路电流表的示数:I===1.2 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18. 小亮家新装了一台智能电热马桶盖,如图甲所示,他查阅使用说明书发现便座加热电路有高、中、低三挡并可手动调节,其额定电压为220 V,低温挡、中温挡的额定功率分别为22 W和44 W。利用所学的电学知识他设计了一个等效电路图,如图乙所示。用两定值电阻R1和R2表示两电热丝,单刀双掷开关S2可接a或b。当它接入家庭电路中正常工作时:(1)低温挡加热的电流多大?解:(1)由P=UI可得,低温挡加热的电流:I===0.1 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中温挡加热5 h,消耗多少度电?解:(2)由P=可得,中温挡加热5 h消耗的电能:W=P中温t=44×10-3kW×5 h=0.22 kW·h=0.22度。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3)高温挡加热的额定功率是多少瓦?解:(3)当开关S1闭合、S2接b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马桶盖处于中温挡,由P=可得,R1的阻值:R1===1 100 Ω;当开关S1断开、S2接b时,R1与R2串联,马桶盖处于低温挡,则电路中的总电阻:R===2 200 Ω,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R2的阻值:R2=R-R1=2 200 Ω-1 100 Ω=1 100 Ω;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当开关S1闭合、S2接a时,R1与R2并联,电热马桶盖处于高温挡,因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倒数之和,所以电路中的总电阻:R'===550 Ω,高温挡加热的额定功率:P高温===88W。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19.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可调,小灯泡上标有“6 V 0.5 A”的字样(不考虑温度对小灯泡电阻的影响),电流表量程为0~0.6 A,电压表量程为0~3V,滑动变阻器规格为“20 Ω 1 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1)电源电压调至6 V,闭合开关S1和S2,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使小灯泡正常发光,电流表示数为0.6 A,则电压表的示数是多少?R0的阻值是多少?解:(1)闭合开关S1和S2,灯泡L与滑动变阻器R串联后再与R0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电压表测R两端的电压,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且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灯泡正常发光时,电压表的示数:UR=U-UL=6 V-6 V=0 V,此时通过灯泡的电流IL=0.5 A,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通过R0的电流:I0=I-IL=0.6 A-0.5 A=0.1 A,由I=可得,R0的阻值:R0===60 Ω。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电源电压调至8 V,断开开关S1,闭合开关S2,为了保证电路安全,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范围。解:(2)灯泡的电阻:RL===12 Ω,断开开关S1,闭合开关S2,灯泡L与滑动变阻器R串联,电压表测R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因电源的电压U'>UL,所以,灯泡正常发光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即I大=0.5 A,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R总===16 Ω,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小阻值:R小=R总-RL=16 Ω-12 Ω=4 Ω;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当电压表的示数UR大=3 V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L两端的电压:U'L=U'-UR大=8 V-3 V=5 V,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所以,电路中的电流:I'==,即=,解得:R=7.2 Ω,所以,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范围为4Ω~7.2 Ω。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1. C 2.C 3.D 4.C 5.A 6.A 7.C 8.B 9.C 10. D 11.B 12.B 13.B14. 0.4 0.515. (1)b (2)①甲 ②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3)闭合开关S、S1,断开S2时,测得电压表的示数U1;闭合开关S、S2、断开开关S1(或同时闭合S、S1、S2)时,测得电压表的示数U216. (1)如图所示 (2)A、B (3)①A ②电流/A (4)大 (5)电压 (6)①温度 ②正确 参考答案17. 解:(1)当S1闭合、S2断开,滑片P在a端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由I=可得,电源电压:U=IaR1=0.6 A×20 Ω=12 V。(2)当S1闭合、S2断开,滑片P在b端时,R2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电压表测R2两端的电压,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R1两端的电压:U1=U-U2=12 V-8 V=4 V,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所以,电路中的电流:Ib==,即=,解得:R2=40 Ω。(3)当S1、S2均闭合,且滑片P在a端时,R1与R3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由图乙可知,当R3两端的电压U3=6 V时,通过的电流I3=0.3 A,则R3的阻值:R3===20 Ω,因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倒数之和,所以,电路中的总电阻:R===10 Ω,干路电流表的示数:I===1.2 A。18. 解:(1)由P=UI可得,低温挡加热的电流:I===0.1 A。(2)由P=可得,中温挡加热5 h消耗的电能:W=P中温t=44×10-3kW×5 h=0.22 kW·h=0.22度。(3)当开关S1闭合、S2接b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马桶盖处于中温挡,由P=可得,R1的阻值:R1===1 100 Ω;当开关S1断开、S2接b时,R1与R2串联,马桶盖处于低温挡,则电路中的总电阻:R===2 200 Ω,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R2的阻值:R2=R-R1=2 200 Ω-1 100 Ω=1 100 Ω;当开关S1闭合、S2接a时,R1与R2并联,电热马桶盖处于高温挡,因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倒数之和,所以电路中的总电阻:R'===550 Ω,高温挡加热的额定功率:P高温===88 W。19. 解:(1)闭合开关S1和S2,灯泡L与滑动变阻器R串联后再与R0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电压表测R两端的电压,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且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灯泡正常发光时,电压表的示数:UR=U-UL=6 V-6 V=0 V,此时通过灯泡的电流IL=0.5 A,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通过R0的电流:I0=I-IL=0.6 A-0.5 A=0.1 A,由I=可得,R0的阻值:R0===60 Ω。(2)灯泡的电阻:RL===12 Ω,断开开关S1,闭合开关S2,灯泡L与滑动变阻器R串联,电压表测R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因电源的电压U'>UL,所以,灯泡正常发光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即I大=0.5A,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R总===16 Ω,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小阻值:R小=R总-RL=16Ω-12 Ω=4 Ω;当电压表的示数UR大=3 V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L两端的电压:U'L=U'-UR大=8 V-3 V=5 V,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所以,电路中的电流:I'==,即=,解得:R=7.2 Ω,所以,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范围为4Ω~7.2 Ω。(共46张PPT)重难、易错题型专项训练(三) 声、光、热2025年深圳市中考物理重难、易错题型专项训练一、单选题1. 课堂上小红回答问题声音小,老师说:“你再大声说一遍”。老师是要求小红提高声音的( A )A. 响度 B. 频率 C. 音调 D. 音色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 超声波测速仪可以根据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的时间差测量出汽车速度。如图,设超声波测速仪连续发出两次脉冲信号的时间间隔为1.5 s,该超声波测速仪所收到的这两次脉冲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9 s,已知汽车第一次接收到信号时距超声波测速仪102 m,则汽车的速度为(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 m/s)( C )A. 20 m/s B. 30 m/s C. 40 m/s D. 50 m/s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解析】超声波第一次从发射到遇到汽车的时间t1===0.3 s,超声波第一次返回的时间与发射到遇到汽车的时间相同也为t1=0.3 s,超声波两次发射的时间间隔为t2=1.5 s,超声波从第一次返回到第二次发出的时间间隔t3=t2-2t1=1.5 s-2×0.3 s=0.9 s,超声波第二次从发射到遇到汽车的时间与遇到汽车返回的时间相同均为t4,该超声波测速仪所收到的这两次脉冲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9 s,即t5=1.9 s,则有2t4+t3=t5,即2t4+0.9 s=1.9s,解得t4=0.5 s,超声波第二次遇到汽车时,汽车与测速仪的距离s2=vt4=340 m/s×0.5 s=170 m,汽车从第一次遇到超声波到第二次遇到超声波走过的路程s车=s2-s1=170 m-102 m=68 m,汽车从第一次遇到超声波到第二次遇到超声波所用的时间t车=t1+t3+t4=0.3 s+0.9 s+0.5 s=1.7 s,汽车的速度v车===40 m/s,故C正确。故选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3. 小西在厨房中观察到很多与物态变化相关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 胡萝卜放久了会变蔫,属于升华现象B. 放入饮料中的冰块逐渐消失,属于熔化现象C. 冬天厨房的窗玻璃外侧会形成冰花,属于凝华现象D. 锅中的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白气”,“白气”的形成属于汽化现象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4. 如图,玻璃瓶内有少量水,用橡胶塞塞住瓶口,向瓶内打气,瓶塞跳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 向瓶内打气,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瓶内空气的内能B. 瓶塞跳起时,瓶内空气温度降低,内能减少C. 瓶塞跳起时,瓶内出现“白雾”是汽化现象D. 瓶塞跳起过程与热机压缩冲程的能量转化相同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5. 如图所示,是某单缸四冲程汽油机工作的四个冲程示意图,该汽油机的效率是25%,汽油的热值为4×107 J/k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 该汽油机的四个冲程正确的工作顺序是乙→丁→甲→丙B. 通过改善汽油机结构,可将其效率从25%提升到100%C. 若该汽油机飞轮转速为3 600 r/min,则1 s内完成120个冲程D. 该汽油机工作时吸入100 g汽油可输出1×105 J的有用功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6. 下列关于光学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用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的硬纸板最好选择白色光滑的B.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应该用平面镜而不用玻璃板C. 探究光的折射特点时,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向分界面偏折D.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当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会向下移动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解析】A.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用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的硬纸板最好选择白色粗糙的,因为白色反射所有色光,粗糙硬纸板可以使光发生漫反射,人们在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故 A错误;B. 因玻璃板既能反光,又能透光,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因此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应该用玻璃板而不用平面镜,故B错误;C. 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因此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即折射光线向分界面偏折,故C正确;D.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当蜡烛燃烧变短,根据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可知,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故D错误。故选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7. 如图,一束光与镜面成30°角入射,以垂直纸面的直线为轴绕O点转动平面镜,使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为80°,则镜面应( A )A. 逆时针转动20° B. 顺时针转动20°C. 逆时针转动30° D. 顺时针转动30°第7题图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解析】一束光与镜面成30°角入射,可知入射角为60°,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120°,转动平面镜后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减小为80°,可知镜面逆时针转动,如图所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BC为转动后镜面,OE为转动前镜面法线,因此入射角∠AOE=60°,转动平面镜后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80°,转动镜面后入射角∠AOF=40°,法线转动角度为:∠EOF=∠AOE-∠AOF=60°-40°=20°,故镜面逆时针转动角度为20°。故BCD不符合题意, A符合题意。故选 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8.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某同学将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当物距为18 cm时,在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为f可能是( C )A. 6 cm B. 9 cm C. 12 cm D. 18 cm【解析】当物距为18 cm时,在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实像,根据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即2f>18 cm>f,解得:18 cm>f>9 cm,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9. 小明同学找来一个薄壁圆柱形玻璃杯,并将画有箭头的白纸靠在玻璃杯后,观察结果如图甲所示。向杯中加水,使得水面高过箭头位置,透过玻璃杯观察纸上的“箭头”;将白纸逐渐远离杯子的过程中,依次观察到情景是( D )A. 丁、乙、丙 B. 戊、丙、丁C. 丙、丁、戊 D. 丁、丙、乙第9题图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二、填空题10. 古诗词“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人们是根据声音的 来辨别黄莺啼声,黄莺啼声是通过 传播到人的耳朵里;人耳听不到蝴蝶翅膀扇动的声音是因为蝴蝶发出的声音是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11. 暴雨来临前,往往会电闪雷鸣。雷声是由云团之间放电引起空气的剧烈 产生的。听到雷声我们知道天气发生了变化,这说明声可以传递 。音色 空气 次声波振动 信息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2. 2024年9月19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五十九颗、六十颗北斗导航卫星,如图所示。在火箭升空瞬间,其下方的水池中会产生巨大的白色“气团”,这是水池里的水先 后 形成的。(均填物态变化名称)汽化 液化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3. 生活处处皆物理,小华发现车上备有二氧化碳灭火器,这种灭火器是在常温下利用 的方法使二氧化碳气体液化装入钢瓶里的;冬天早晨看到房间的玻璃窗上出现小水珠,小水珠是在玻璃窗的 (选填“内”或“外”)表面。压缩体积 内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4. 小明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初温和质量均相同的煤油和水加热,如图为两种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液体通过 (选填“做功”或“热传递”)方式来增加内能。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选填“甲”或“乙”),煤油的比热容为 J/(kg·℃)。[c水=4.2×103 J/(kg·℃)]热传递乙 2.1×103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5. 风景旖旎的西安南湖风景区是人们喜欢游玩的地方,在湖边行走,经常会看到“鸟在水中飞,鱼在云中游”的美丽画面,“鸟在水中飞”是由光的 形成的像,“鱼在云中游”是由光的 形成的像,看到的“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要 (选填“深”或“浅”)。16. 某房间墙上挂有一面0.4 m高的平面镜,对面墙上挂有一幅1.6 m高的画,两面墙的距离是3 m,小蜀站在镜前恰好从镜中看到了完整的画,此时他站立的地方距离挂画的墙至少 m,若他向镜子走近一些,镜中的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反射 折射 浅 2 不变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7. 市面上出现了一种新型指甲剪,为了方便老年人剪指甲,该新型指甲剪在上方加装了一个小凸透镜。考虑到放大效果更好,此透镜的焦距应选择 (选填“1 cm”或“5 cm”)更合适。若仅将凸透镜更换成另一个焦距相同、尺寸更大的凸透镜,所看到像的大小与原来的像对比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 cm 不变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8. (1)光线经过虚线框内的透镜折射后如图1所示,请判断虚线框内的透镜是哪种透镜?答: (选填“凹透镜”或“凸透镜”)。凹透镜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如图2所示,焦距为10 cm凸透镜,光心为O(位于15 cm处),在透镜左侧有一发光体SL,S'是S点经过凸透镜所成的像,光线a、b、c是S点发出的三束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其中光线c平行于主光轴。①请画出光线a、b、c的入射光线。①如图所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②发光体SL经过凸透镜所成的是 (选填“倒立”或“正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 (选填“实像”或“虚像”)。③若在40 cm处放置一块垂直于主光轴的光屏,要想在光屏处成清晰的像,则物体应该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倒立 等大 实像 右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三、作图题19. 如图所示,水下有一块平面镜,一束光射入水中,再经水中的平面镜反射后恰过P点,请将光路图补充完整(保留作图痕迹)。如图所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0. 图中,钟面的指针是9点,请画出指针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如图所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1. 如图所示,画出点光源S发出的两束光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如图所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四、实验探究题22. 厨房里的物理周末时,“福实好少年”小明在家里帮妈妈准备晚餐,充满好奇心的他发现了不少有趣的现象,但也遇到一些困惑,请你利用物理知识帮他解决这些问题:(1)小明发现同样的食材,油炸后的口感往往比其他做法更加酥脆,是因为这一过程中食物中的水分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导致的,这说明油的沸点 100 °C。汽化 高于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小明妈妈在炖汤时选用了高压锅,可以使内部汤汁的沸点 (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高压锅阀门上冒出的白雾是 态的。(3)小明妈妈拿出一块冻肉正准备泡水解冻,学过生物的小明急忙制止,他解释道:大块的冻肉泡在常温水里,一般需要一小时以上甚至几个小时才能化冻。这期间,被冷冻封存的细菌等微生物容易在肉的表面繁殖,增加微生物超标的风险,应当在2~4 °C的环境中长时间均匀解冻,低温环境抑制细菌繁殖,所以应放在 (选填“冷藏室”“室温”或“冷冻室”)进行解冻。升高 液 冷藏室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4)做完晚餐后,勤快的小明正要拿起钢丝球准备清洗不粘锅时立刻被制止了,妈妈解释钢丝球会破坏不粘锅内部的涂层。小明查阅资料后学习到,不粘锅涂层是名为聚四氟乙烯的特殊材料,且容易被坚硬物体刮破从而失去功能,并且它的熔点约为327 °C,为了避免涂层损坏,还应避免锅内干烧,防止聚四氟乙烯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当刚发现锅内干烧时,可以立即接一碗水倒入锅中,原理是 。熔化 水汽化吸热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3. 如图所示,某同学用自制的水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向水透镜里注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小;当从水透镜里抽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大。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水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时水透镜的焦距为 cm;进行实验前,应调整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在 。9.0 同一高度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该同学移动蜡烛、水透镜和光屏至图乙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若仅将蜡烛与光屏位置对调,则在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再次看到清晰的像。放大 能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3)在图乙的基础上,该同学取了一副眼镜给水透镜“戴上”,如图丙所示,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向靠近透镜方向适当移动光屏,发现烛焰的像再次变得清晰,由此判断该眼镜是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若不移动光屏,则应将水透镜适量 (选填“抽水”或“注水”)才能使烛焰的像再次变得清晰。远视 抽水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五、计算题24. 如图甲所示为一种身高测量仪,图乙是其简化图,其顶部的感应器竖直向下发射超声波信号,经下方物体反射后返回,被感应器接收。某同学站上测高台,感应器记录了信号从发射到接收所经历的时间为4×10-3s。已知感应器距测高台的高度为2.38 m,空气中的声速取340 m/s,求:(1)感应器向下发射超声波到达测高台需要多长时间?解:(1)超声波到达测高台需要的时间为:t台===0.007 s。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该同学的身高为多少?解:(2)信号从发射到该同学头顶的时间:t=×4×10-3 s=2×10-3 s,该同学头顶和感应器的距离为:s=vt=340 m/s×2×10-3 s=0.68 m,该同学的身高为:h=s台-s=2.38 m-0.68 m=1.7 m。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小闽家新买了一辆小轿车,如图所示。查看说明书时,他发现小轿车有一个重要的指标——经济耗油量:“(90 km/h) 8 L/100 km”,这是指小轿车以90 km/h的速度行驶100 km,消耗汽油8 L。他家小轿车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为23 kW(已知汽油的密度为0.75×103 kg/m3,热值为4.6×107J/kg)。求小轿车行驶100 km时,25(1)发动机所做的功。解:(1)汽车的速度:v=90 km/h=25 m/s,汽车的行驶时间:t===4 000 s,发动机做的功:W=Pt=2.3×104 W×4 000 s=9.2×107 J。(2)消耗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解:(2)汽车百公里耗油的体积:V=8 L=8×10-3 m3,汽油的质量:m=ρV=0.75×103 kg/m3×8×10-3 m3=6 kg,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Q=mq=6 kg×4.6×107 J/kg=2.76×108 J。(3)小轿车发动机的热机效率(结果精确到1%)。解:(3)发动机的热机效率:η==≈33%。251. A2.C 【解析】超声波第一次从发射到遇到汽车的时间t1===0.3 s,超声波第一次返回的时间与发射到遇到汽车的时间相同也为t1=0.3s,超声波两次发射的时间间隔为t2=1.5 s,超声波从第一次返回到第二次发出的时间间隔t3=t2-2t1=1.5 s-2×0.3 s=0.9 s,超声波第二次从发射到遇到汽车的时间与遇到汽车返回的时间相同均为t4,该超声波测速仪所收到的这两次脉冲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9 s,即t5=1.9 s,则有2t4+t3=t5,即2t4+0.9 s=1.9 s,解得t4=0.5 s,超声波第二次遇到汽车时,汽车与测速仪的距离s2=vt4=340 m/s×0.5 s=170 m,汽车从第一次遇到超声波到第二次遇到超声波走过的路程s车=s2-s1=170 m-102 m=68 m,汽车从第一次遇到超声波到第二次遇到超声波所用的时间t车=t1+t3+t4=0.3 s+0.9 s+0.5 s=1.7 s,汽车的速度v车===40 m/s,故C正确。故选C。参考答案3. B 4. B 5.C6. C 【解析】A.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用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的硬纸板最好选择白色粗糙的,因为白色反射所有色光,粗糙硬纸板可以使光发生漫反射,人们在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故 A错误;B. 因玻璃板既能反光,又能透光,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因此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应该用玻璃板而不用平面镜,故B错误;C. 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因此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即折射光线向分界面偏折,故C正确;D.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当蜡烛燃烧变短,根据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可知,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故D错误。故选C。7. A 【解析】一束光与镜面成30°角入射,可知入射角为60°,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120°,转动平面镜后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减小为80°,可知镜面逆时针转动,如图所示:BC为转动后镜面,OE为转动前镜面法线,因此入射角∠AOE=60°,转动平面镜后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80°,转动镜面后入射角∠AOF=40°,法线转动角度为:∠EOF=∠AOE-∠AOF=60°-40°=20°,故镜面逆时针转动角度为20°。故BCD不符合题意, A符合题意。故选 A。8. C 【解析】当物距为18 cm时,在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实像,根据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即2f>18 cm>f,解得:18 cm>f>9 cm,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9. D10. 音色 空气 次声波11. 振动 信息12. 汽化 液化13. 压缩体积 内14. 热传递 乙 2.1×10315. 反射 折射 浅16.2 不变17.1 cm 不变18. (1)凹透镜 (2)①如图所示②倒立 等大 实像 ③右19. 如图所示20. 如图所示21. 如图所示22. (1)汽化 高于 (2)升高 液 (3)冷藏室 (4)熔化 水汽化吸热23. (1)9.0 同一高度 (2)放大 能 (3)远视 抽水24. 解:(1)超声波到达测高台需要的时间为:t台===0.007 s。(2)信号从发射到该同学头顶的时间:t=×4×10-3 s=2×10-3 s,该同学头顶和感应器的距离为:s=vt=340 m/s×2×10-3 s=0.68 m,该同学的身高为:h=s台-s=2.38 m-0.68 m=1.7 m。25. 解:(1)汽车的速度:v=90 km/h=25 m/s,汽车的行驶时间:t===4 000 s,发动机做的功:W=Pt=2.3×104 W×4 000 s=9.2×107 J。(2)汽车百公里耗油的体积:V=8 L=8×10-3 m3,汽油的质量:m=ρV=0.75×103 kg/m3×8×10-3 m3=6 kg,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Q=mq=6 kg×4.6×107 J/kg=2.76×108 J。(3)发动机的热机效率:η==≈3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年深圳市中考物理重难、易错题型专项训练(1) 力学.pptx 2025年深圳市中考物理重难、易错题型专项训练(2) 电学.pptx 2025年深圳市中考物理重难、易错题型专项训练(3) 声、光、热.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