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历史专题练习:俄国问题与中俄关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中考历史专题练习:俄国问题与中俄关系

资源简介

俄国(苏联)问题与中俄(中苏)关系
【热点链接】
俄罗斯是当今世界领土最大的国家,但俄国的崛起是建立在他国苦难的基础上的。近代史上,俄国是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如今,由于中俄两国都面临着美国的威胁,使两国之间的合作日益密切。
【导学练习】
1、在世界近代史上(19世纪中期),俄国是通过哪一次变革崛起的?
2、俄国历史上的哪一次变革开辟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3、二战期间,中俄两国人民曾经共同打击了哪一个法西斯国家?
【相关考点】
俄国(苏联)问题
一、沙俄(1547-1917年3月)
1、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进行废除农奴制改革,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2、不断对外侵略扩张,到20世纪初成为一个拥有2200多万平方千米土地的地跨欧亚的大帝国。(其中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共侵占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3、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为帝国主义国家。
4、参加一战,在东线对德国和奥匈帝国作战。
5、文化:列夫·托尔斯泰: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二、俄国(1917年3月-11月)
1917年3月,爆发二月革命,沙皇统治被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权,继续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对镇压人民革命,对外继续帝国主义战争。激起人民的不满,最终导致十月革命爆发。
二、苏俄(1917年11月-1922年底)
领导人:列宁
1、1917年11月,十月革命爆发,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人民委员会,诞生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2、革命胜利后,与德国议和,退出一战。
3、1918-1920年,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得三年内战的胜利,巩固了苏俄政权。
4、1921年,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进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三、苏联(1922年底-1991年底)
1、1922年苏联成立,1924年列宁逝世。
2、1928-1937年,斯大林领导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苏联由落后的农国变为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由此加强。1940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但苏联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远远落后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
3、1936年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4、二战
(1)1941年6月,遭到德国的突袭,苏德战场开始。
(2)莫斯科保卫战打破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
(3)与美国等成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4)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不仅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二战的转折点。
(5)雅尔塔会议加速打垮法西斯的速度。
(6)柏林战役,彻底打垮了德国法西斯。
(7)1945年8月,宣布对日作战,最终打垮了日本法西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胜利。
5、二战后:20世纪50年代,领导社会主义国家成立华沙条约组织,对抗北约,开始与美国进行争霸。
6、赫鲁晓夫改革:1953年赫鲁晓夫针对斯大林模式的一些弊端进行一系列经济、政治改革,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斯大林模式,改革失败。
7、戈尔巴乔夫改革:20世纪80年代后期,戈尔巴乔夫改革不仅失败,而且使国家走向分裂。
8、苏联解体:1991年底,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苏联解体实质上是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从社会主义社会重新回到资本主义社会。
四、俄罗斯: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成为它的主要继承者,基本继承了其强大的军事力量。经过多年努力,俄罗斯的实力逐渐恢复,加上原来拥有的军事力量,已成为世界新格局当中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目前俄罗斯是五个金砖国家之一。
中俄(中苏)关系
一、中国古代:
17世纪80年代,沙俄入侵我国东北黑龙江流域,清朝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之后,1689年又方签订中俄第一个平等的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外兴安岭以南,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是属于中国的领土,划定中俄东段的边界。
二、中国近代:
1、1856-1860年,俄国伙同美国,成为英法两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帮凶,并且趁火打劫,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
2、1900年,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俄国伙同英、法、美、德、日、意、奥组成八国联军,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
3、1924-1927年,在苏联的帮助下,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兴起国民革命运动,如:创办黄埔军校、进行北伐战争,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4、为了战胜共同的敌人——法西斯国家,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代表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各国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
5、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的雅尔塔举行会议,会上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但提出中国政府必须维持外蒙古现状(即承认外蒙古独立),将旅顺港租给苏联作为军事基地,严重侵犯中国的主权。
6、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歼灭驻扎在中国东北的70万关东军,加速日本法西斯的灭亡。
三、中国现代:
1、1949年10月2日,就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天,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新中国,并与我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为加强中苏两国的友谊,进一步发展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毛泽东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于1950年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政府还贷款给中国三亿美元。这对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国家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2、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苏关系破裂,双方曾经在边境地区发生冲突。
3、1991年,苏联解体后,中俄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双方在各领域进行了合作。
4、2001年,两国发起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加强在遏制霸权主义、反恐和地区安全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考点解读】
1、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有何影响?
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从俄国引进马列主义,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之一。
2、俄国十月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何关系?
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在这一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3、发展中俄友好合作关系对当今世界局势有何重要意义?
发展中俄友好合作关系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有利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有利于更好地遏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政策;有利于有效制止恐怖主义的威胁;有利于缓解地区冲突、宗教纷争和民族矛盾。
【专题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某班在排练历史情景剧时,有一句台词:农民在获得人身自由的同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该情景剧反映的是( )
A.商鞅变法 B.大化改新 C.俄国农奴制改革 D.美国内战
2、从“l917年”、“列宁”、“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等信息可以联想到的是( )
A.俄国十月革命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
3、1921年,美国人哈默大学毕业后到俄国访问,列宁特地接见他,并授予他在苏俄开采石棉的特许权。当时苏俄实行的政策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经济政策 D.戈尔巴乔夫经济政策
4、20世纪50一60年代,苏联赫鲁晓夫改革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的根本原因是( )
A.个人崇拜风气依然盛行 B.美苏冷战对峙使苏联陷入困境
C.改革重点放在重工业上 D.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
5、2011 年是苏联“剧变”20 周年。提到这次“剧变”,我们有许多关于苏联解体的不同解说。其中,“领导人因素说”一直是最有影响的“主流”说法之一。苏联解体时的是
A.赫鲁晓夫 B.戈尔巴乔夫 C.叶利钦 D.勃列日涅夫
6、在中国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俄国
二、改错题
7、17世纪80年代,雍正帝组织了两次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对我国黑龙江流域的侵略。
错误: 订正:
8、1949年10月2日,美国第一个承认新中国。
错误: 订正:
三、综合题
9、中国和俄罗斯都属于金砖国家,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国,两国都是世界上有影响的大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俄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关系之一。据此,请回答下列问题。
【回顾俄国历史】
(1)俄国历史上曾经发生了一次重大变革,成为俄国近代历史的一次重大转折点,它是指哪一次变革?
(2)20世纪20年代,为了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苏俄领导人列宁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实施什么政策,从而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3)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什么成就?
【探究中俄关系】
(4)在中国近代史上,俄国是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那么,中俄之间签订的哪一个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最多领土?
(5)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它给中国送来了什么革命理论?
(6)你认为中俄两国在哪些方面可以加强合作?
【参考答案】
一、CABDB D 二、7、雍正帝 康熙帝 8、美国 苏联
三、9、(1)俄国1861年废除奴隶制改革。(2)新经济政策。
(3)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苏联由落后的农国变为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由此加强。1940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4)中俄《瑷珲条约》。 (5)马列主义。 (4)如: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恐怖主义、地区安全等;能源开发、保护环境、技术开发等。
【导学练习参考答案】
1、1861年改革。 2、十月革命。 3、日本。
PAGE
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