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历史中考开卷考试应试策略(一)查卷试卷拿到以后,先检查一下是否存在破损、漏印、印刷模糊等问题。若存在上述任何一种问题,则要向监考老师反映。若无存在上述问题,则开始阅卷。(二)阅卷先通读整份试卷,选择题完全有把握的先用指甲在正确的选项上轻轻划上记号,其他试题则直接用指甲在完全有把握的试题的题号上轻轻划上记号。(三)答题1、在闭卷情况下先完成有把握的试题。2、详细检查已完成的有把握的试题,确保万无一失。3、没把握的试题看看题目中的语言表述有没有暗示答案,若有则抄下来(试题中规定不得照抄原文的则要自己通过分析归纳出来),或者经过分析归纳出来。4、注意:审题一定要认真,千万不要漏答。答题千万不要超越答题范围或者答错位置。书写一定要工整,书写潦草的考生一定要先打好草稿,然后抄正到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四)各种题型的应试策略1、单项选择题。(1)当前考试要求: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一般考基础性的历史知识。部分考知识迁移能力。(2)解题方法:排除法、分析法等。如:龙岩市2010年历史中考试题单项选择题第1题: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是A.金文 B.甲骨文 C.小篆 D.隶书这一题其实很好作答,考生一看到题干中的“龟甲或兽骨”就立即可以把ACD三项排除掉,直接选B。再如:龙岩市2010年历史中考试题单项选择题第9题:洋务运动前期的口号是A.自强 B.求富 C.民主与科学 D.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题,考生一看到题目就可以立即排除CD两项,因为这两个口号都不是洋务派提出的,而分别是资产阶级激进派和魏源的口号。进而再分析一下,究竟A和B到底哪一项符合题意,最后通过分析得出B选项是洋务运动后期的口号,只有A选项符合题意。2、改错题。(1)当前考试要求:通常情况下,只要求更改具体史实,而非规律性的史实。(2)解题方法:尽量改少不改多,尽量不改中心词,坚决杜绝错别字。如:龙岩市2010年历史中考试题单项改错题第25题:大化改新使日本从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这一题主要考考生对日本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历史意义的理解。本题只要把“大化改新”改为“明治维新”即可,很多学生往往作答时会把“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改为“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如果这样改就违反了“尽量改少不改多”和“尽量不改中心词”这两个原则,这种改法虽然不能说错,但不能得分。3、辨析题。(1)当前考试要求:通常情况下,只要求更改具体史实,较少出现规律性的史实。所占分值很高,通常为5分。应十分重视,要大胆作答。(2)解题方法:按照题目出现错误的顺序作答,先写出错误内容,再对应写出理由。(3)答题:①存在的问题:A、整题不做、怕做。B、文字表述,词不达意。C、多余的话,如“是错误的”。D、书写糊涂。2 答题步骤:A、获取信息、整体感知。B、找出错误、发现问题。C、语言组织、形成答案。D、打草稿。E、抄正。F、注意书写,字迹清楚,字体大小间距适当,留足空间便于更正;语言一定要精练,避免超出范围答题。如:龙岩市2010年历史中考试题辨析题第26题:小张同学正在进行“关于20世纪的流行语”的探究性学习。他搜集了一段关于20世纪初流行语的资料,其中有:民主共和、全民族抗战、实业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他的资料中有两处不符合要求,请指出并说明理由。这一题主要考考生对一个世纪各个时间段概念的理解,考生只要理解:“世纪初”是指一个世纪的前面30年;“世纪末”是指一个世纪的最后10年。就能轻而易举地指出两处错误:全民抗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错误找出之后写理由就比较容易多了。参考答案:错误一:全民抗战。理由:抗日战争处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并非20世纪初,20世纪初是指1900-1929年之间,因此,20世纪初不存在“全民抗战”这一流行语。错误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实施于1978年,并非20世纪初,因此20世纪初并不流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流行语。4、材料解析题、综合题。(1)当前考试要求:通常情况下,①答出具体史实;②出现这种史实的原因;③迁移出相关的史实;④通过比较对照,得出特点、规律;⑤史论互证;⑹史鉴功能:借鉴、感悟,等等。问题主要分三个层次:是什么?为什么?(原因之类的问题)怎么样?(启示、经验、教训、怎么做等问题,这些问题答案意思一样,只是语言表述不一样而已)通常情况下,材料解析题为2题25分,综合题为2题20分左右。应十分重视,要大胆作答。(2)当前答题情况:①由于在单项选择题、改错题、辨析题花费太多时间,造成解答材料题和综合题的时间太少。没有作答的现象非常严重,甚至于整题没有做。②解题方法掌握不到位,知识点识记不到位,审题不认真,成为制约材料解析题和综合题作答的三大瓶颈。③文字表述能力欠缺导致作答不得要领、不全面而失分。审题不认真导致答非所问而不得分。④答题卡上书写不规范,导致失分率居高不下。⑤不良的书写习惯:⑴自行添加序号;⑵跨行作答,如:把第2问或第3问的答案写在第1问的位置上;⑶位置答错,如:第3、第4题答题位置互换,不要标上“此题是第4小题,第3小题在后面”;⑷位置答错,就用大箭头来标注。⑸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导致答案是哪一题的无法确认;⑹书写糊涂,有如“天书”。等等,凡此种种,都造成严重失分。(3)解题方法、步骤。①先阅读问题,然后带着问题阅读文字材料、图片材料、表格材料,通过材料内容和材料出处,联想与教材有关的课文内容,并获取主要信息。②注意审题,分清题目中的答项语,即答什么;需要答什么有什么限制。③获取答案,获取途径有:一是在材料中有现成的;二是通过迁移在课文等资料中有现成的;三是通过分析比较归纳获取;四是根据材料及感受获取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答案。进行语言文字组织,拟出答案在草稿纸上书写。④在答题卡上抄清,关键字不得有误,字迹清楚,字体大小间距适当,留足空间便于更正。如:龙岩市2010年历史中考第27题:阅读下列材料:2010年2月12日,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来到福建,亲切看望在这里创业发展的台商,并向广大台湾同胞致以新春的祝福。2月13日(农历大年三十)胡锦涛冒着细雨专程前往上杭县古田镇,亲切看望了老红军等革命老区干部群众,并代表党中央向他们表示崇高敬意和诚挚慰问。 ——摘自新华网请回答:(1)中国共产党曾在上杭县古田镇召开过什么重要会议?(2分)请从闽西历史的角度,谈谈胡总书记为什么代表党中央向闽西老区干部群众表示崇高敬意?(2分)(2)为了收复台湾,两岸人民曾共同抗击过哪两个殖民国家?(4分)为了和平统一台湾,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什么伟大构想?(2分)(3)请你为推动海峡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2分)这一题中第(1)题的第一问和第(2)题整题都比较简单,都是考“是什么”,即学生只要能按要求答出具体的史实就可以了。第(1)题的第二问则比较难,是考“为什么”,这就要求学生能结合所学的《闽西历史》当中的相关史实来回答了。如果学生非常了解闽西人民的革命史,就不难回答出“因为闽西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第(4)题是考“怎么样”,比第(1)题的第二问更难,主要考考生平时有没有去关注有关海峡两岸交往的时事,如果考生有去关注的话,就懂得联系两岸已基本实现“三通”这件事来回答,这样就能答出符合题意的结果。参考答案:(1)红四军党的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因为闽西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伟大的贡献。(2)荷兰和日本。“一国两制”。(3)进一步加强两岸之间的经贸往来与文化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的共识。PAGE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