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历史专题练习: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中考历史专题练习: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资源简介

2025年中考历史专题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热点链接】
我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由众多民族构成的统一多民族的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主流和必然趋势。因此,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构筑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是关乎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大事。
【导学练习】
1、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国家。请列举两例事实加以说明。
2、国家强大是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的重要保证。请列举我国现代史上的两个事例加以说明。
【相关考点】
中国史部分
一、民族团结
(一)华夏族和汉族的形成
1、原始社会末期,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结盟,经过长期发展,逐步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2、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争战,促使各族人民进行大迁徙,加速华夏族的形成。
3、秦统一六国,消除了华夏族各支系间彼此隔离的状态,形成了华夏族共同的地域、语言、文化和经济生活,加强了华夏族与内迁的蛮夷戎狄各族的融合。
4、“汉民族”共同体形成于西汉,名称见于东汉。
(二)中国民族关系史
古代
1、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频繁的兼并战争,大大加强了中原各族与周边各族的联系,促进了民族融合。
2、秦统一后,曾派蒙恬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并把内地民众移居到那里垦田戍边。为了抵御匈奴南下,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此外,秦朝还南征百越,统一东南和岭南,兴修灵渠,促进了当地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加强了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联系。
3、西汉时,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同西域各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西域都护,管辖西域,标志着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4、西汉时与匈奴和战并举,汉初几位皇帝被迫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皆因国力不足;汉武帝时期,由于国力增强,派卫青和霍去病大破匈奴;汉元帝时,“昭君出塞”密切了汉匈关系。
5、东汉末年以来,北方的鲜卑、匈奴、羯、氐、羌“五胡”内迁中原,他们同汉族长期杂居,相互影响,民族界限日益缩小。
6、西晋后期以来,因为北方战乱,大量北方汉人迁往江南或更南的地方,带去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及不同的生活方式,增加那里的劳动力,并与南方少数民族进行交往和共同劳动,促成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7、北魏孝文帝为了更好地学习汉族先进文化,迁都洛阳,之后实行了一系列促进北方民族融合的改革措施: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地主通婚,用汉制,行汉礼。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发展与民族融合。
8、唐朝时,唐太宗打败边疆少数民族政权之后,在当地设置机构并册封当地首领为最高行政长官进行有效地管辖。唐太宗被北方各族和西域的首领尊为“天可汗”。此外,唐朝还同边疆少数民族政权进行通婚,即实行“和亲”政策。如:7世纪中期,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8世纪初,唐朝又将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唐蕃是“和同为一家”的关系。
9、元朝时,大量中原汉人迁居边疆,开发那里的经济;边疆各族内迁中原和江南;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与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原先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民族——回族。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10、清朝:
(1)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帮助当地高山族人民发展经济,为开发台湾作出了重大贡献。
(2)在西藏确立中央政府对藏族佛教首领册封的制度,顺治帝册封达赖五世为“达赖喇嘛”,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1727年,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同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地方事务,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3)乾隆帝平定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兄弟的叛乱之后,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理。
近代:
1884年,清朝在新疆设立行省。
现代:新中国的民族政策及其实施情况
(1)建国初,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2)概况:目前,全国已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等。
(3)意义:该政策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二、中国历代政府为加强中央集权和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而作出的努力
(一)秦朝时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方面 措施 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
政治上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总揽全国军政大权。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协助皇帝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造成个人独裁。
文化上 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后来又推广了隶书。) 有利于各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
经济一 统一货币,(使用圆形方孔钱,又称半两钱),统一度量衡。 有利于各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
思想上 “焚书坑儒” 加强思想控制 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军事上 派蒙恬北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并移民垦田戍边;征发人力筑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用于抵御匈奴。 抵御了匈奴南下 加重人民的徭役负担,给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破坏。
(二)西汉时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
方面 措施 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
政治上 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势力。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鼓励推荐人才,破格录用有才能的人。 改善了用人制度
思想文化上 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加强思想控制,巩固中央集权。 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 促进儒家思想的传播,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经济上 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
兴修水利,亲治黄河,推广进步的农业技术,限制大商人的活动。 使农业生产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阻碍了商业的发展
民族交往上 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 开辟了通往西域的商路,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
军事上 起用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解除了匈奴的威胁
(三)元朝
1、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2、管辖边疆地区:在中央设宣政院管辖藏族地区,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或“西藏地区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设澎湖巡检司管辖琉球(今台湾)和澎湖列岛。
(四)明朝
1、明太祖时期:
(1)政治上:A、加强皇权:废除丞相,由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分理朝政,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布政司、按察司、都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B、建立特务机构,明太祖进设立锦衣卫。;
(2)文化思想上:实行文化专制:明朝实行八股取士,为专制皇权训练忠顺奴仆。
2、明成祖时期:
(1)1421年迁都北京,加强对北方的控制。
(2)增设东厂特务机构。
(3)实行削藩政策。
(五)清朝:
一方面,进一步强化君主集权,设立军机处,大兴文字狱等加强皇权。另一方面,镇压分裂势力,反击外来侵略。同时,加强对西藏、新疆、台湾和东北等边疆地区的管辖。
(六)中华民国时期:
1945年,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之后,中国政府收回被日本强占50年的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地,并确立对南海诸岛的主权。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在地区实行省、市、县三级制,并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1959年,平定西藏上层贵族的叛乱,20世纪60年代在西藏进行民主改革,废除封建农奴制,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了主人,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3、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方向。
4、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的香港特别行政区。
5、1999年12月20日,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的澳门特别行政区。
6、2005年,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为遏制台独分裂势力的台独分裂活动提供法律依据。
二、边疆重要地区与中央地区的关系演变
(一)台湾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三国时,吴国曾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台湾和内地的联系。
(2)元朝时,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琉球(今台湾)和澎湖列岛事务,台湾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成为中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
(3)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4)1683年,清军进驻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设置行省。
(5)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根据中日《马关条约》,清政府将台湾割让给日本。194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6)1949年,由于三年的国共内战,国民党败逃台湾,造成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
2、台湾在历史上有三次与祖国大陆分离及两次回归祖国:
(1)两次被外国长期占领后回归祖国:
明朝末年(1624年),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根据中日《马关条约》,清政府将台湾割让给日本。1945年,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2)一次因内部原因与祖国大陆分离至今:1949年,由于三年的国共内战,国民党败逃台湾,造成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
(二)新疆
1、新疆在汉朝时称“西域”,汉武帝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西域各国与中原的联系;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辖西域地区,今新疆地区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地方行政机构。
2、清朝中期,乾隆帝派兵入疆平定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兄弟的叛乱,之后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3、1878年,清政府派左宗棠打败阿古柏政权,收复除伊犁以外新疆地区;1881年,清政府从俄国手中收回伊犁;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4、新中国成立后,在新疆设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三)西藏
1、唐朝时,西藏称吐蕃,与唐朝关系密切。7世纪中期,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8世纪初,唐中宗将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称唐蕃“和同为一家”。(唐朝与吐蕃是“和同为一家”的关系。)
2、元朝时,在中央设置宣政院,管辖藏族地区事务,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3、清朝时,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确立了中央政府对西藏佛教首领的册封制度;1727年,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同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加强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4、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全国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5、195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平定西藏叛乱后,中央人民政府在西藏进行民主改革,百万农奴翻身做了主人,并于1965年设立西藏自治区,西藏地区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
(四)香港:
1、1842年,由于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英国强迫其签订《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2、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的香港特别行政区。
(五)澳门:
1、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澳门的居住区权,鸦片战争后强占澳门。
2、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的澳门特别行政区。
外国史部分
一、日本:
1、大化改新时,在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2、明治维新时,在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二、美国:
1861年3月,南方的一些畜奴州联合起来,宣布组成一个独立国家,号称“南部联盟”,4月,南方军队挑起内战,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北方军队在林肯的领导下,于1865年打败南方军队,从而维护了美国国家的统一,最终废除了黑人奴隶制,为日后美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奠定了基础。
【考点解读】
1、我国历史上统一的封建王朝有哪些?其中结束分裂实现统一的封建王朝有哪些?
(1)秦朝、西汉、东汉、西晋、隋朝、唐朝、元朝、明朝、清朝。
(2)秦朝、西晋、隋朝、元朝。
2、秦始皇“焚书坑儒”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加权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3、从唐朝到元朝,西藏与中央政府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唐朝时,西藏地区与中央政权是“和同为一家”的友好关系,到元朝时,西藏地区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
4、目前有利于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1)两岸经贸、文化、人员交流日益密切。
(2)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是国际上大多数国家所承认的。
(3)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华儿女的愿望,是大势所趋,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4)“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指明了方向。香港、澳门的成功回归也为统一台湾开辟了道路。
5、目前阻挠祖国和平统一的不利因素有哪些?
(1)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仍旧非常猖獗。
(2)西方反华势力借台湾问题来干涉中国内政,阻挠中国的和平统一大业。
6、中国能够成功收回香港、澳门主权的原因有哪些?
(1)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2)“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为解决港澳问题指明了方向。
(3)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赢得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的尊重和认可。
7、港澳回归有何意义?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耻辱,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也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
8、香港、澳门回归给我们哪些启示?
(1)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是我国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和国际地位提高的体现;
(2)今后,我们要奋发图强,为把我国建设成民主、富强、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9、香港、澳门回归说明了什么?
港澳回归说明了中国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和“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10、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对比有何不同之处?
(1)香港、澳门问题由于外国的侵略而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属于外交上的问题。
(2)台湾问题是由于国共内战而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属于中国的内政问题,因此的解决方式上更具有灵活性,台湾统一后,将保留更多的自治权,可以保留自己原有的军队,但不能对大陆构成威胁,中央政府也不派人员和军队去台湾。
11、2008年12月15日海峡两岸“大三通”基本实现,两岸之间联系日益密切,我们应如何抓住这一有利时机?
我们以“三通”为契机,加强进一步加强两岸之间的经济、文化和人员的交流,增进两岸同胞之间的感情,为最终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奠定坚实的基础。
12、特别行政区与经济特区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实行的社会制度不同,经济特区仍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而特别行政区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
13、有关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的问题:
(1)三次高潮:
①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中原各族在战争中与周边少数民族接触频繁,促进民族融合,出现了第一次民族融合高潮。
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各族人民在迁徙过程中经过长期的接触和交往,加上北魏孝文帝实施了一系列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出现了第二次民族融合的高潮。
③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接受汉族封建文化,在加速自身封建化进程的同时,也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出现了第三次民族融合的高潮。
(2)主要形式:
①各族之间互相影响,如: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出现胡人汉服和汉人胡食的现象。
②文化较落后的民族融入文化较先进的民族:如:元朝时期,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与汉人几乎没有差别;一些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贵族被汉化。
③几个民族融合成一个新民族,如:回族的形成。
(3)促成民族融合的因素:民族迁徙、民族战争、各民族之间的友好交往、各族人民共同反抗统治阶级、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等。
(4)对民族融合的认识:民族融合促进国家统一,国家统一又促进了民族融合。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
14、大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底线: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九二共识”)。
15、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立场和方针: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16、为实现两岸和平统一是,青少年应该做些什么?
坚决拥护和积极宣传中国政府的对台政策;热爱祖国,努力学习;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坚决同分裂祖国的言行作斗争。
17、改革开放前后,海峡两岸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1)变化:由敌对和隔绝变为人员、经济和文化等的广泛交流。
(2)原因:党和政府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反对分裂,促进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台独分裂的图谋不得人心。
18、针对“藏独”“疆独”势力的分裂言行谈谈我们的感想:
“藏独”“疆独”分子的分裂言行实质上是在破坏民族团结,制造国家分裂,他们的阴谋是不可能得逞的,我们坚决拥护党和政府维护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打击“藏独”“疆独”势力的措施。
19、我们中学生应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1)热爱祖国,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做有益于民族团结的事;
(2)要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以实际行动自觉履行民族团结的光荣义务;
(3)坚决同一切分裂祖国的行径作斗争;
(4)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争取为民族团结和国家巩固及国家的完全统一贡献自己的力量。
【专题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
A夏朝 B秦朝 C隋朝 D元朝
2、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收回的是( )
A英国占领的香港 B葡萄牙占领的澳门 C英国占领的澳门 D葡萄牙占领的香港
3、西藏地区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始于( )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4、新疆地区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始于( )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唐朝
5、17世纪中叶,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 )
A岳飞 B文天祥 C戚继光 D郑成功
6、下列地区不属于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是( )
A西藏自治区 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西双版纳彝族自治州 D内蒙古自治区
二、改错题
7、清朝初年,雍正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对我国黑龙江流域的侵略。
错误: 更正:
8、汉武帝时,班超通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
错误: 更正:
9、1878年,林则徐打败阿古柏政权,收复除伊犁以外新疆地区。
错误: 更正:
10、明朝中叶,西班牙殖民者攫取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错误: 更正:
11、清朝初年,康熙帝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
错误: 更正:
三、综合题
12、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成为主流,更成为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基础。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民族篇: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错。
(1)谁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元朝时,中华民族大家庭又增添了哪一新成员?
(2)与唐朝“和同为一家”的是当时哪一少数民族政权?请列举两例史实说明这一少数民族政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的关系。
统一篇: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之不见兮,只有痛苦。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之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于右任《望大陆》
(3)秦统一后建立的何种政治制度,确立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统治的基本体制?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4)经过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两岸在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中央人民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是什么?
感悟篇:
(5)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究,你得到怎样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BABBDC
二、7、雍正帝 康熙帝 8、班超 张骞 9、林则徐 左宗棠
10、西班牙 葡萄牙 11、康熙帝 顺治帝
三、12、(1)黄帝 回族 (2)吐蕃 文成公主入藏和金城公主入藏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5)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大势所趋,任何分裂祖国的行径都是不得人心的,必将遭到全球华人华侨的唾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