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丰南一中2024-2025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I卷60分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分析下表中人类早期区域文明的成就,可以得出()
古代中国 古代埃及 古代西亚 古代印度 古代希腊
青铜器 都江堰 太阳历 金字塔 《吉尔伽美什》 60进位制 种姓制度 创造从1到9的数字 城邦民主政治 帕特农神庙
A.各区域文明都属于大河文明 B.早期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C.文化多样,折射人类社会生活 D.各地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
2.尼罗河定期泛滥,每次涨水、退水,古埃及人都进行记录和计算。退水后,还需重新丈量土地,划定地界,并因建筑等计算需要,古埃及人发展了数学。为准确预测尼罗河泛滥日期,古埃及人展开天文学研究。据此可知古埃及人( )
A.擅长推理证明B.偏好简明符号 C。推崇理性思维 D.崇尚实用精神
3.下图呈现了部分字母文字之间的关系,由此可以推断( )
A.腓尼基字母向东逐渐演化成为拉丁字母
B.西亚与欧洲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联系
C.腓尼基文字影响了世界各国文字的形成
D.西亚地区是欧亚两大洲的文化源头
4.公元前323年,一位帝国统治者的葬礼在巴比伦举行,送葬队伍护送一辆豪华的马车前往埃及,马车之上放着棺椁,棺椁之上放满王冠,象征着他征服的无数国家,马车四周刻有浮雕,浮雕内容有波斯舰队、印度大象等,共同记录着他生前的荣光。该帝国是( )
A.亚述帝国 B.波斯帝国 C.亚历山大帝国 D.罗马帝国
5.根据《末日审判书》的记录,英格兰国王威廉一世(约1028-1087)的弟弟贝叶主教奥托的184个庄园中,只有7个是留作直接经营的。12世纪初。牛津郡最大的几个领主均选择将自己1/3到2/3的地产租赁给承租人以换取租金。这些现象的发展( )
A.反映了土地制度的变革 B.增强了领主的经济实力
C。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转变 D.促进了劳役制度的发展
6.在拜占庭帝国只有皇帝才能穿着丝质披风与紫色罩衫,任何人制作或私藏紫色衣物都要以叛国罪论之;在受到皇帝接见时,不同等级的外国使节需要换上拜占庭人的服装,法兰克人因级别低而没有资格穿披风。这表明拜占庭帝国( )
A.把维护皇帝权威作为统治核心 B.以服饰等级强化周边国家秩序
C.视紫色为王室最尊贵颜色象征 D.借服饰管理构建帝国身份意识
7.“开始于沙漠中的一个宗教,在短短一个世纪内,已发展成为横跨欧亚大陆的强大帝国。到750年,它统治了从比利牛斯山到信德,从摩洛哥到中国边境的广大地区。”这一帝国和宗教是( )
A.罗马帝国 基督教 B.拜占庭帝国 东正教
C.阿拉伯帝国-伊斯兰教 D.基辅罗斯帝国 东正教
8.公元743年,日本天皇颁布《垦田永年私财法》,规定民间自己开垦的土地所有权归开垦者所有。豪族、官僚、寺院凭借权势,役使奴婢和失地公民,大肆开荒垦地;同时霸占农民的垦田,进而兼并公民的口分田,不断扩大封建地产,甚至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该法律的深远影响是( )
A.推动日本商品经济发展 B.造成日本封建社会日趋衰落
C.加速了大化改新的进程 D.促成庄园和武士集团的形成
9.古代美洲某国以特诺奇蒂特兰为都城,全城水渠和道路纵横交错,承担着城市的交通运输。该国( )
A.发明“浮动园地”,耕种者每年收获多次
B.建造了马丘比丘城,展现高超的建筑艺术
C.创造了独特的文字,因葡萄牙入侵而衰落
D.拥有丰富黄金资源,驯养了牛、马等牲畜
10.哥伦布远洋航行后,与西班牙王室达成约定:获得其治理地方上全部东西的10%。以及从这些地方收受进款和利润的10%。另外西班牙还要给哥伦布全部土地的1/8。材料表明哥伦布远航( )
A.目的是得到西班牙王室的认可 B.为西班牙王室带来了巨大财富
C.助推了西班牙非洲市场的开拓 D.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11.1565年,西班牙航海家乌尔达内塔探索到了一条利用季风洋流沿北太平洋由西向东返回墨西哥的新航路,并带回了来自菲律宾群岛的肉桂和一些香料。这条新的航路( )
A.满足了欧洲对黄金的渴求 B.开启新旧大陆间的直接联系
C.促使大量白银流入了中国 D.使西班牙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12.印度和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甘蔗的国家。15世纪晚期西班牙的殖民地圣多明各成为新世界第一片种植甘蔗的土地。18世纪后,果冻、布丁、乳酪等甜食在欧洲大行其道,英国社会上下“嗜糖成癖”。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新航路开辟促进人口迁移 B.欧洲的商业格局发生变化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驱动 D.英国殖民扩张的不断拓展
13.某西方史学家提出用“地中海时代一欧洲时代一大西洋时代”的历史发展次序来代替“上古--中古--近古”的历史发展次序。这一历史分期法旨在强调( )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扩展的历史进程
B.人类由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历史进程
C.欧洲在世界近代历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
D.海外贸易在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决定意义
14.原产于埃塞俄比亚的咖啡被阿拉伯人广泛种植和饮用。中世纪晚期中国人促进了咖啡从药饮转变为大众休闲饮料,土耳其人发明了咖啡正宗科学的饮用法,印度人参与了传播咖啡,在地理大发现时代,欧洲人把咖啡传遍全世界。由此可知咖啡的传播()
A.体现了人类联系不断加强
B.根本改变了人类饮食习惯
C.推动了跨区域的人口流动
D.是殖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15。1687年7月,以洪若翰为首的五位“国王数学家”,经历漫长海路抵达中国,揭开了中法交流的新篇章。作为路易十四的使节,“国王数学家”们还携带了一批科学仪器作为国礼上呈康熙皇帝。“国王数学家”来华( )
A.背景是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 B.促进了世界动植物大交流
C.乘坐的是“马尼拉大帆船” D.使美洲白银大量输入中国
16.15世纪初,雕版印刷开始在欧洲广泛推行,大量低价书籍出现。1470-1471年,威尼斯、那不勒斯先后出版首本印刷书。到15世纪末,意大利各地城镇已经拥有近80家印刷所。这一时期欧洲印刷事业的发展植根于()
A.东西方新航线的开辟 B.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
C.教会神学束缚的解除 D.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
17.“它在重新审视、发掘和弘扬古典文学艺术的同时,还以批判、求实的精神,勇敢地向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挑战。”材料中的“它”( )
A.萌发了西方人文主义精神 B.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
C.摧毁了罗马教会神权统治 D.设计出资产阶级理想王国
18.19世纪中叶,亚历山大大帝在普鲁士王国获得了极高的评价,获得同样评价的还有征服希腊各国的腓力二世以及罗马人凯撒。对这一历史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
A.彰显德国期望建立欧洲霸权 B.利于希腊罗马文化在欧洲的复兴
C.反映了渴望统一的社会思潮 D.表明工业发展渴求扩大海外市场
19.据统计,1874年东京大学共有教授20名。全部由外国人担任。次年起,日本文部省开始选拔学生到国外深造,这些留学生回国后逐步取代外国教师。至1894年,东京大学74名教授中仅有18名外国人。这反映了()
A.明治维新推动日本高等教育改革B.日本高等教育服务于对外扩张需求
C.日本高等教育崇欧轻亚特征明显D.留学生引领日本高等教育发展方向
20.自19世纪中期以来,德国便大力发展工科大学与职业补习学校,十分重视技术和职业教育的发展。1898年,德国9所工科大学在校生超过一万人;1900年,仅普鲁士就有工业补习学校1070所。此外,政府还强制规定18岁以下学徒工或正式工必须进补习学校学习。这体现了( )
A.生产经验和技术传承的结合B.德国政府对科技发明的激励
C.经济发展对技术人才的需求 D.全球工业生产中心实现转移
21.19世纪末,英格兰兴起乡村保护思潮:在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乡村被描绘为“未被铁路和工厂玷污的道德净土”;地方学校推行《郡县乡土志》,强化传统农耕教育;1895年,“国民信托”成立并通过收购土地来保护田园景观。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A.社会转型引发了文化危机 B.文化精英重塑传统价值观
C.工业与农业文明尖锐对立 D.小农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
22.下表所示是19世纪中后期西欧社会对女子接受部分体育项目教育的一些言论。这些言论折射出当时( )
体育项目 相关言论
曲棍球 她们只是在简单地模仿男性,以“笨拙”的动作完成表演,使男性的运动变得毫无意义
板球 穿着长裙的女人是无法参与的,应让我们的女性保持淑女形象,而不应像男人一样参与疯狂的竞技比赛
重型器械类 会给女性的身体和形象带来负面影响,如使肩变宽,臀部变窄,损坏女性气质等
滑冰、游泳、体操、舞蹈 既可维护女性气质,也有利于改善体质。体操动作相对简单,不依靠任何设备,对体力要求相对较小,非常适合女性
A.女性群体的地位得到了提高 B.强身健体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C.政府对女性群体的人文关怀 D.民众对社会变迁的不同认识
23.拉丁美洲被认为是欧洲政治文化“活着的博物馆”,欧洲大陆自古以来至今的政治思想都可以在现代拉丁美洲社会找到,包括威权主义、精英主义、保守主义等原封不动地置于社会某个角落。在特定时间又会出来活跃。这主要反映出( )
A.拉美各国民族文化发展滞后 B.考迪罗政治的影响深远
C.欧洲文化是拉美文化的源头 D.拉美政治文化的多样性
24.据统计,欧洲殖民者在非洲投资修建的铁路在1855年为140公里,1865年为760公里,到1885年达到7030公里。这一变化反映了()
A.帝国主义之间矛盾加剧 B.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形成
C.工业革命推动欧洲发展 D.非洲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25.下表中“印度尼西亚”名称的变化,可以反映出()
时间 所属 名称变化
1512年 葡萄牙 葡萄牙印度
1613年 荷兰 荷属东印度群岛
1914年 日本 东印度。1945年印度尼西亚独立
A.荷兰率先成为海上霸主 B.世界地理认知不断更新
C.世界殖民体系逐渐形成 D.世界殖民扩张竞争激烈
26.1916年英国修订法律,专门规定:打死、打伤或骚扰信鸽,持有不属于自己的信鸽,或者未经主人允许持有其信鸽;发现信鸽死亡或者不能飞行。未及时将信鸽移交或送交附近的军事哨所或警察局都是违法犯罪行为。其目的在于( )
A.全力保障战时部队通信畅通 B.维护国家安全法律的权威性
C.增强全体国民生态环保意识 D.加强对民间通信资源的管控
27.据统计,1914年法国只有1.5%的人逃避征兵,远远低于官方原先估计的5%-12%;在没有征兵制的英国,在一战爆发后的10个月中共有200万人志愿服役;德国人根本不曾萌生违抗命令的想法;俄国在总数1500万的兵役征募者中只有几千人抗命。据此可推知,当时的欧洲( )
A.民族主义泛滥 B.自主意识强烈 C。法西斯势力猖獗 D.民主氛围深厚
28.据苏联1932年的一份秘密报告记录:农民常常冒着生命危险去地里偷偷地“割麦穗”,为了避免被抓。他们常常不是用小刀直接割下麦穗,而是弯下麦穗杆把麦穗塞进袋子摇下麦粒后再掏出来,这样一来,表面上完好的麦穗实际上已经空了。这可以用来说明()
A.余粮收集制带来的消极影响 B.种植玉米运动导致农业减产
C.世界性经济危机造成的后果 D.农民为工业化建设作出牺牲
29.二战期间及战后。好莱坞电影中出现了大量以战争为背景,展现英雄主义和爱国情怀的影片,如《忠勇之家》等。同时,一些轻松幽默的喜剧片也颇受欢迎,用以缓解战争带来的紧张和恐惧情绪。据此可知()
A.电影创作主题仅围绕战争展开 B.电影技术革新适应战争宣传需要
C.战争带来社会精神需求的变化 D.喜剧片成为人们唯一的精神慰藉
30.美国对苏联进行物资援助的海上航线中,北太平洋航线是从美国西海岸港口经太平洋到达苏联远东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航线,航行时间长达20天。在二战期间约有824.4万吨,即总货物的47.1%通过北太平洋航线运往苏联。该航线()
A.服务于美苏贸易发展 B.确保了苏联物资供应
C.体现了协约国的合作 D.服务于美国国家安全
第II卷(40分)
二、材料分析题:共3小题,第31题12分,第32题18分,第33题10分,共4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长久以来人们想要了解两河文明,只有通过希罗多德的《历史》、托勒密的《亚历山大大帝传》等古代文献,记载真伪并存。1835年,英国军官罗林森被任命为波斯的库尔迪斯坦省总督的军事顾问。他攀登上贝希斯敦铭文和浮雕,并成功解读出了塞姆语楔形文字。被西方学者誉为“亚述学之父”。1843年,在法国政府的支持下,驻章苏尔(今伊拉克北部城市)领事博塔在他认为是亚述帝国的首都尼尼微的地方展开考古工作,成功挖掘出了大量楔形文字泥板、浮雕石板以及巨大的人首飞牛,这些文物都被收藏进了卢浮宫博物馆。1932年独立后的伊拉克政府也开始组织考古发掘工作。20世纪中叶之后,亚述学走上国际化的联合研究和泥板材料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的道路。目前有包括中国在内的30多个国家建立了亚述学学科,亚述学不再是西方国家的专利,并不断摆脱殖民和政治因素的影响,按照学科本身的规律不断发展壮大。
-摘编自李海峰《千年文明史,百年亚述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河流域考古学发展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河流域考古学发展的影响。(6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从公元500年到1500年这千年之间,亚洲是片令人激动且充满创造力的广阔天地。它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五座都市,并且全都位于大帝国的心脏地带。诸如德里,北京与伊斯坦布尔等少数都市至今仍是重要城市······中世纪的世界史,就是亚洲的历史。当欧洲文明处于“黑暗时代”时,亚洲伊斯兰文明与东方儒家文明一起主导了世界的发展;在几千年的时间中,“东方”发达和“西方”不发达是一种常态,这种态势一直延续到资本主义在西欧出现。
-摘编自斯图亚特·戈登《极简亚洲千年史》
材料二 中世纪城市培育了很多新的经济理念。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活动主要是解决温饱问题,物品满足需要即可。而11世纪以来的城市逐渐形成了新的认识,即各种有用物品都可用货币标准来衡量,因此获取货币便成了获得更多物品的途径。在早期基督教价值观影响下,财富只被看成维持“生存”的手段,现世生活应奉行苦行主义。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财富被当作价值增值的资本,放贷可以收利的意识逐渐在人们头脑中扎根。同时,市民将所获部分财富用于改善生活,其大胆的消费实践似乎并没有被上帝惩处。
-摘编自刘景华《中世纪城市与欧洲文明成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古时期亚洲成为世界中心的原因,并说明中古西欧“不黑暗”的理由。(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城市新的经济理念对欧洲转型的作用。(6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 某学生在阅读王斯德主编的《世界通史·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前四章后制作了如下的思维导图:
结合思维导图与所学世界史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文明与社会发展”,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阐述清晰)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B C C D C D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C A A B B C A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D D D D A A D C D
31、(1)背景: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政府的大力支持:考古学家的不懈努力;国际合作的加强;科学技术的发展。(6分)
(2)影响:为研究两河文明提供一手史料;推动了亚述学的发展;有利于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有利于文明的交流与发展;冲击了“欧洲中心论”(打破亚述学中的西方话语权)。(6分)
32.(1)原因:拥有诸多大帝国;有先进的政治制度;城市经济的发展;思想文化繁荣;科技发达。(6分)不黑暗的理由:中世纪对人类文明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政治上,中世纪中后期,西欧各国王权有不同程度的加强,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经济上,随着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和城市商品经济有所发展;文化上,自治城市兴办大学,促进文化事业发展。(6分)
(2)作用:推动欧洲文艺复兴,促进思想解放:为宗教改革兴起创造条件,利于世俗社会发的发展;促进新航路开辟,利于资本主义的产生。(6分)
33、示例10分
论题:英国君主立宪制与资本主义发展相互促进。
阐述:随着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经济上日益强大,他们以议会为基地,向专制王权发起挑战。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处死国王,此后经历了共和国军事独裁和王朝复辟的反复斗争时期。1688年的“光荣革命”巩固了革命成果,之后通过的《权利法案》扩大了议会权力,限制了王权,推动君主立宪制逐步形成。英国“光荣革命”后,国内政局稳定,政府积极鼓励经济发展,如鼓励出口、积极参与殖民扩张,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等,成为工业革命在英国率先爆发的政治前提。随着市场扩大和需求增长,手工生产已不能满足需求,18世纪中期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
综上所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反过来,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能够促进经济基础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为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的重要原因。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答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