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新力量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温州新力量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24学年第二学期温州新力量联盟期中联考
高一年级历史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1(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某旅行社为配合某高中学生研学旅行,制作了下面的旅行广告,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句广告词是()
A在两河流域驻足,了解种姓制度,欣赏古巴比伦城遗址
B.沿尼罗河而行,了解象形文字,领略胡夫金字塔的壮美
C在恒河南岸观光,了解楔形文字,感受古代印度的风采
D.参观罗马历史博物馆,看汉谟拉比石柱,感叹海洋文明的魅力
2、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宣称:“凡忠信之士,我赐予恩典;凡不义之人,我严惩不······凡我给他们的命令,他们都遵行不误。······靠阿胡拉马兹达之佑,我统治了这个王国。”下列关于波斯帝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否定国王的权力是来自于神 B.地跨了欧亚非三大洲
C.由波斯人担任最重要的职务 D.国王是政权的核心和最高主宰
3、关键词搜索是学习的重要方法。有同学在历史学习中搜索到了以下关键词:“哈里发”“巴格达”“造纸术”“印度数字”。据此判断,该同学学习的古代帝国是 0
A拜占庭帝国 B.俄罗斯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奥斯曼帝国
4、英国历史学家乔治·威尔斯认为中世纪西欧社会十分黑暗,不但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文明也处于原始阶段,整个西欧都陷入了混乱之中。符合这一时期西欧社会特征的有()
①封君封臣制度②庄园与农奴制度③王权逐渐削弱④基督教会占有重要地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谈到新航路开辟原因时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中的宗教动力和思想骚动不包括 0
A.文艺复兴推动人文主义兴起 B.西欧希望向海外传播基督教
C航海经验丰富,地圆学说盛行 D.宗教改革进一步解放人们思想
新航路开辟后的大西洋贸易中,欧洲人开辟出多条航线和设置众多沿海港口,出现了罪恶的“三角贸易”。如“三角贸易”示意图,下面所列物品属于“归程”的是
①贵金属②黑奴③烟草④纺织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7、“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是指 16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初航行于菲律宾马尼拉与墨西哥之间的贸易。大量的丝织品通过马尼拉大帆船运往南美及欧洲市场,产自美洲的白银则大量流入中国。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中国传统经济有一定竞争力 B.中国对外贸易格局发生逆转
C引发了西班牙国内的“商业革命” D.墨西哥积累了巨额的原始资本
8、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监督、制衡。下列文献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
A英国的《王位继承法》 B.1787年美国宪法
C.法国的《人权宣言》 D.《德意志帝国宪法》
9、这场革命的效果就是摧毁若干世纪以来绝对统治欧洲大部分人民的、通常被称为封建制的那些政治制度,代之以更一致,更简单、以人人地位平等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秩序。材料中“这场革命”是指()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美国独立战争 D.德意志的统一
10、据统计,1785年,在英格兰和苏格兰,除伦敦以外,5万人以上的城市只有3个。70年以后,这样规模的英国城市已经有31个。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美洲物种的传入 B.奴隶贸易的兴起C工业革命的开展D.世界市场的形成
11、学者罗素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发展是由于以下因素:俄国渴望占有君士坦丁堡;德国在控制土耳其后,还渴望将势力范围扩展到巴格达和波斯湾;而对于波兰的独立问题而言,虽然德国希望波兰享有自治权,但是俄国却并不希望如此。罗素强调的是
A帝国主义国家政治发展不平衡演化成战争
B.列强争夺势力范围是引发一战的重要因素
C.巴尔干地区成为一战前欧洲的“火药桶”
D.德俄两国极端民族主义思想孕育了战争
12、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在欧洲三条战线进行,其中西线是决定性战场。下列战役不是发生在1916年西线战场的是()
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索姆河战役 D.日德兰海战
如图是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19211925年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B.全面推行余粮收集制
C.实行新经济政策 D.开始农业集体化
14、英国史学家约翰·惠勒·贝内特指出,“德国的征服国策,英国的绥靖国策,就像两股并行的溪水在奔流,它们将在一个交叉点结合起来,并成了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这个“交叉点”是 0
A.德国退出国联 B.德国吞并奥地利 C签订《慕尼黑协定》D.德国突袭波兰
15、下列不属于二战后初期成立的国际经济组织的是()
二、选择题II(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6、该城在历史上先后成为古希腊殖民城邦、东罗马帝国首都和奥斯曼帝国首都,该城位于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17、15世纪,意大利人为了使服装符合人体结构和方便运动,通常在关节处留出缝隙并用绳带连接,使里面的白色内衣露出来,形成独特的装饰效果。同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可以摘卸、独立剪裁、独立制作的袖子。意大利人的这一服饰风格()
A.成为挑战神学世界观的关键 B.借鉴了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
C.反映出人文主义者倡导节俭的观念 D.渗透着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
18、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玉米、甘薯等作物向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这些地区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这被称为“餐桌革命”。“餐桌革命”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0
A.传统农业的发展 B.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
C.工业革命的影响 D.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19、下列法律条文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规定了一切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把所有法国人置于平等的地位”
②“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行为”
③“联邦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④“本宪法所规定的立法权,全属合众国的国会······行政权力赋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
A.②④③① B.②③④① C.②④①③ D.②①④③
20、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序号中史论结合逻辑关系有误的是()
史实 结论
① 1824年,欧文建设“新和谐公社” 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有效途径
②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③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 马克思主义由此诞生
④ 1871年3月,巴黎公社建立 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
A.① B.② C.③ D.④
21、如图是发表于1941年12月29日的漫画《活力少年》,面对即将到来的新年,画家将罗斯福和丘吉尔同框,用漫画的形式提前祝福反法西斯战争中新的世界组织和安全机制的诞生。对该漫画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A《大西洋宪章》翌日发表 B.《联合国家宣言》即将签署
C《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草签 D.美英以武器供应苏联的第一个议定书拟定完成
22、东欧原是地理概念,一般指德国,奥地利,意大利以东至欧洲和亚洲分界线的区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东欧国家”则成为政治地理概念,特指战后在中欧和南欧建立的除苏联以外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变化源于()
A民族分离主义兴起 B.美苏冷战与两极格局逐渐形成
C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D.东欧各国改革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
23.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0
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
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 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
24、欧洲人把二战后五六十年代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称之为“白银的50年代”和“黄金的 60年代”。推动这一时期欧洲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包括 0
①国家的宏观调控②社会结构的新变化③市场机制的运用④科学技术的进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5、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同时也造成极大环境污染。为了进一步佐证城市环境问题,检索出四份资料。下列属于原始史料的是()
A.莫奈创作《国会大厦》绘画作品呈现19世纪雾霾下的伦敦
B.1838年英国作家狄更斯出版了长篇写实小说《雾都孤儿》
C.1848年英国议会颁布第一部改善工业城镇环境的《公共卫生法》
美国学者索尔谢姆发表《发明污染》一书,研究19世纪英国城市污染问题
非选择题部分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6小题18分,第27小题22分,共40分)
26、人类从文明诞生以后各地区之间的交流从没中断过,相互的交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四大文明古国及希腊、玛雅人民族的神话故事里,都有大洪水甚至洪水灭世的传说,只是原因和过程不尽相同。古代希伯来人和古代希腊人也有类似的洪水传说,其源头是苏美尔神话。在苏美尔人的泥版文书上,人们发现了故事的最早版本,后通过史诗《(1)8被古代希伯来人继承,并传到古希腊人那里,于是就有了流传至今的洪水传说。中国古代也有“大禹治水”神话传说,但显然与上述神话差异较大。
-摘编自《世界文明探源》
材料二随着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由意大利开始的商业革命,逐渐向西欧其他国家扩展,地理大发现使世界各大洲都成了西欧各国的市场或潜在的市场。世界各地各民族的特产变成了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品,如印第安人培植的可可、烟草等逐渐成了各国人民的生活必需品,传统的国际贸易的商品如丝绸、香料等,也由于市场的拓宽,流通也大大增加。为适应世界性贸易的需要,西欧各国相继建立了经营某一地区贸易的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汇兑等金融业务迅速发展。意大利各城市国际商业中心的地位被里斯本、伦敦、巴黎、阿姆斯特丹等所代替。伴随着商业革命的发展,使西欧各国成了最先进的国家。
-摘编自熊家利、彭顺生《论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商业革命》
材料三战争结束后,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缔结了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首脑相继在开罗、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召开会议,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以美、苏、英、中等战胜国为主导的战后国际秩序。
-《中外历史纲要(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①的名称,并概括世界古代早期文明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西欧商业革命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影响。(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建立的国际新秩序的名称,并概括这两个国际新秩序建立的共同之处。(6分)
27、经济变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革命性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原是织工,后来做了木匠;骡机的发明者克伦普顿是个纺纱工兼织工。只有发明蒸汽机的瓦特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在 19世纪,自然科学带动了相应的许多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年平均增长率(%)
英国 美国 法国 德国
1851-1873年 3.3 5.0 3.8 /
1870-1890年 1.7 5.2 21 3.5
1891-1900年 1.6 3.5 2.6 4.8
-摘编自齐世荣、吴于廑《世界史·近代·下卷》
材料二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它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从手工劳动过渡到 ,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从经验社会向科学技术社会过渡。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自地理大发现以来,资本便揭开了向世界规模发展的序幕,国际贸易开始从过去地域性的洲际贸易、从西欧、从环地中海区域逐渐扩展到非洲、亚洲、美洲及大洋洲,而在资本夺取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则是相对剩余价值及其生产的武器-大机器工业。工业革命以其创造的巨大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在开拓市场、建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和殖民主义体系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工业革命的完成使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生产的商品流向世界各地,世界各地资金、原料又汇聚到工业发达国家,从而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摘编自林钧海、李建军《论工业革命在近代历史中的地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列举二例“新兴工业部门”,并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不同之处。(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完成材料填空,从社会生活的角度简述“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的主要表现。(5分)
(3)能够对史料反映的历史信息形成准确认识,并运用史料作为论据论证自己的观点是历史学科学业质量水平的要求。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世界市场与工业革命”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成文,论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12分)
2024学年第二学期温州新力量联盟期中联考
高一年级历史学科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A C B D C A B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C B A C C B
二、选择题II(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D B C D B B A B C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6小题18分,第27小题22分,共40分)
26、(1)《吉尔伽美什》(1分)
特点:世界各文明之间有相似性;存在明显多元性;不同文明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影响。(3分)
表现: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商品种类的增加;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贸易中心的转移。(4分)
影响: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有利于欧洲资本原始积累,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4分)
(3)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2分)
相同点:由战胜国主导;通过召开国际会议、缔结条约或协定而形成。(每点2分,共4分)
27、(1)部门:化学工业、石油化工业、汽车工业、电力工业、电讯业。(写2点即可,2分)
不同之处: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美国与德国最为突出;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近代化科学理论的指导。(任选三点,3分)
(2)大工厂生产或大工厂制度;机器劳动或机器生产(2分)
表现:以工厂为中心形成了很多城市;现代工业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休闲娱乐和群众性体育运动逐渐兴起;报刊书籍发行量大增;女性也获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任选三点,3分)
(3)评分标准
标题与结构(4分):标题完整呈现2分;结构包含观点提出、论证、总结等要素2分;总体上逻辑清晰2分,有一定的逻辑1分,无逻辑0分。
论述(6分):史实3个及以上。每个点要求史论结合,仅史实给1分。
总结(2分):对论述进行扼要总结1分;进行升华或表达自己的认识1分。
(3)示例: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一方面,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各地由相对孤立到密切联系,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17世纪,伴随西欧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得以拓展。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世界市场的扩大促使技术变革势在必行,18世纪中期的英国成为世界殖民霸主,市场的急剧扩大,产品供不应求,促使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进行技术革命,运用大机器生产。
另一方面,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的不断拓展。伴随工业革命的开展,欧美资产阶级征服世界的实力增强,为寻求更广阔的世界市场以倾销商品,加紧对外殖民扩张,凭借坚船利炮把亚非拉大多数国家变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同时交通工具的革新和铁路的大量修建,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这样,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总之,世界市场为工业革命的开展创造了条件,而工业革命又推动了世界市场不断拓展。(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