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0张PPT)美西战争(1898—1898)美国为了夺取西班牙的在美洲和亚洲的殖民地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宾而发动的战争。1898年英布战争(1899—1902)1899年英国同荷兰移民后裔布尔人为争夺南非领土和资源而进行的一场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1900年英国、美国等八个主要国家组成的联军对中国的武装侵略战争。无论是直接统治下的殖民地,还是间接统治的殖民地,或是拉美式的半殖民地状态;它们被西方强制性地冠上形形色色的名称:殖民地、附属国、保护国、势力范围等。在殖民者的支配之下,原先差异很大的亚非拉各国从此有了共同的历史命运。 ——王红生《二十世纪世界史》1.据本目第1段,梳理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背景。(政治、经济、思想、外部条件)2.根据本目第2、3、4段,用数轴梳理拉丁美洲争取民族民主革命的进程(时间、事件、结果)【即时训练】16世纪, 早期拉美大陆的混血人就在他们的作品中表现出美洲人对本土文化的热爱。17世纪,土生白人明确提出了“ 美洲人”的概念。18世纪末19世纪初,除了葡属巴西之外,几乎整个南美地区共同依附于同一个君主,接受同- -种宗教,土生白人作家已把美洲称为自己的祖国。这说明( )A.拉美独立运动有浓厚的宗教色彩B.拉美民族意识因西方殖民而觉醒C.拉美民众较为推崇联邦制政体D.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开始瓦解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材料:到1900年,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了;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亚非拉地区成为西方列强的商品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一些国家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起来,民族资产阶级也随之成长;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壮大,为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注入了新的血液。除此以外......中国读者可以读到英国博物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和伦理学》;西方思想文化正对东方国家发生影响。——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现代史》(下卷)请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内容,分析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背景。②经济:③思想:①政治:西方殖民者长期对亚非拉地区进行政治压迫,导致民族危机逐渐加深;亚非拉地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逐渐壮大;西方先进思想的传播,提高了亚非拉地区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共同的苦难相似的火种相同的选择(民族独立运动)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玻利瓦尔由北向南:1813年,玻利瓦尔率领军队越过安第斯山,解放了委内瑞拉,获得了委内瑞拉“解放者”称号,但起义很快失败。1816年,他再次打回委内瑞拉,建立了政权。1819年,玻利瓦尔率领军队解放了哥伦比亚,成立了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在内的大哥伦比亚共和国。1822年,南美北部的西班牙殖民军队基本被肃清,战争结束。1822年7月26日,在厄瓜多尔会晤后由玻利瓦尔统指挥南北方的起义军。在玻利瓦尔的指挥下,起义军势如破竹,节节胜利。1826年1月,西班牙在拉丁美洲的最后一个殖民据点被攻下,结束了它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西蒙·玻利瓦尔在没有打碎西班牙强加在我们身上的枷锁以前,我的手将不停地打击敌人,我的心将不会平静。——西蒙·玻利瓦尔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圣马丁由南向北:南方的起义由圣马丁领导。1818年,圣马丁领导的起义军解放智利。1821年,圣马丁率领军队攻占了秘鲁首府利马,秘鲁获得独立,圣马丁本人被推举为“护国公”。但还有大量西班牙殖民军队负隅顽抗。为了尽快歼灭西班牙军队,圣马丁决定向玻利瓦尔求援。1822年7月26日,玻利瓦尔和圣马丁在厄瓜多尔会晤,决定由玻利瓦尔统.指挥南北方的起义军。圣马丁则辞去所有职务,后来前往法国定居。何塞·德·圣马丁目睹不幸的阿根廷惨遭折磨,幸福便无从谈起。——何塞·德·圣马丁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观察独立进程领导人,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有什么特点?1804年法属海地独立揭开拉美独立序幕杜桑·卢维杜尔(黑人奴隶)1822年萄属巴西独立,建立君主制佩得罗一世(葡萄牙王子)1826年西属拉美实现独立玻利瓦尔(土生白人)圣马丁(土生白人)1810年墨西哥独立运动的领导人伊达尔戈(土生白人)多由土生白人地主集团领导,资产阶级并没有真正成为领导阶级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学习聚焦:拉丁美洲人民经过艰苦的斗争,于19世纪20年代基本获得独立,但仍面临继续进行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问:为何拉丁美洲人民独立后还要继续民族民主革命?结合史实,谈谈你的理解。①内部:政局动荡,实行军事独裁统治(考迪罗主义),政治经济发展停滞不前。②外部:英美加紧对拉美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如美国推行门罗主义、金元外交、大棒政策)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问:这导致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呈现出什么特点?阶段性强,持续时间长门罗主义(政治渗透)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提出,即欧洲列强不应再殖民美洲,实质是将拉丁美洲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金元外交(经济侵略)20世纪初美国推行的外交政策,以金钱代替枪炮,用经济手段控制拉美,使其日益依附于美国。大棒政策(武力干涉)20世纪初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主张以武力为后盾,迫使拉美国家“循规蹈矩”,实质是加强对拉美的侵略。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国家领土范围内土地与水流之所有权本属国.....国家在任何时候皆有权利对私产加以限制......应采取必要措施以分散大地产;发展小土地持有制....一切矿物,或存在于矿脉、矿层、矿块或矿床中构成矿藏之物质......其所有权皆直接属于国.....——1917年墨西哥宪法,周一良、吴于廑总主编,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史料阅读(P79)解读:(3)宪法的矛头对准国内封建大地主和国外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原则和民族独立的主张,为人民进一步争取民主和进步奠定了基础。解读:(1)第一、二段材料体现了墨西哥政府维护国家主权完整,打破封建大地产制束缚,在国内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解读:(2)第三段材料表明国家有权收回被外国垄断组织占有的矿产。问:宪法体现了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什么特点?革命具有反封建和殖民压迫的双重性小结: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 独立背景 受外部因素影响大,自身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内部条件不成熟独立过程 持续时间长,阶段性强,涉及的地域范围广领导阶级 由土生白人地主集团领导,资产阶级并没有真正成为领导阶级独立结果 经济上封建大地产制没有被触动,政治上军事独裁的“考迪罗制”外部面临着帝国主义的侵略、渗透,独立后的拉美依然步履维艰革命性质 具有反封建和殖民压迫的双重任务,但实现民族独立为其首要任务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1. 背景: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亚洲的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具体有哪些方面的变化?材料一:“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孙中山《民报·发刊词》材料二:据统计,1858—1911年间全国民族资本所设立的资本在一万元以上的民用工矿企业有953家,创办资本总额为2亿多元。1901—1911年设立了650多家工矿企业,资本总额为1.4亿多元。——摘编自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材料三:几乎所有殖民地独立运动的领导人都是受过欧式教育的精英,吸收了启蒙思想的价值观,将它作为瓦解欧洲人在海外的殖民统治。——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1)政治: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2)经济:①亚洲国家的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②列强的侵略阻碍民族工业的发展。(3)思想:①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②启蒙思想的传播2.性质:资产阶级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二、亚洲的觉醒3. 概况伊朗立宪革命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国辛亥革命亚洲觉醒形势图二、亚洲的觉醒3. 概况国家 概况印度的民族 解放运动伊朗 立宪革命中国1911年辛亥革命①1885 年“国大党”②1905 年,提拉克;联合人民群众的力量;实现民族独立③1908 年,印度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斗争的舞台。◎印度国大党党旗国大党成立初期的活动,只限于宣传鼓动、向英国议会呈递请愿书和每年12月召开例行年会。……国大党的成立及其早期活动,尤其是以提拉克为代表的“极端派”的活动,把印度的启蒙运动推向了革命的民族主义运动阶段。提拉克作为国大党新一代领袖的特征是强调群众性的革命政治行动,而国大党正是以这个特征迎接20世纪初的“亚洲觉醒”时代。“自治,就是自己的统治,要把全部管理权拿到自己手里,我要房子的钥匙。” —提拉克提拉克二、亚洲的觉醒3. 概况国家 概况印度的民族 解放运动伊朗 立宪革命中国1911年辛亥革命①过程:1905—1911年立宪革命1906年12月,伊朗《基本法》(宪法)颁布。《基本法》规定: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议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利机构;规定王权受议会的制约。议会有批准法律和国家预算及监督预算执行之权。……1907年10月,伊朗又颁布了《基本法补充编》。规定了民主原则,宣布人身、财产等不受侵犯……在政治上实行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及政府向议会负责的原则。;制定了伊朗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规定伊朗为君主立宪国家。②结果:革命在伊朗统治阶级和俄英等外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③影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外国势力,传播了民族民主革命思想二、亚洲的觉醒3. 概况国家 概况印度的民族 解放运动伊朗 立宪革命中国1911年辛亥革命①辛亥革命推翻了……结束了……建立了……②辛亥革命拉开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③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中国社会变革。二、亚洲的觉醒3. 概况国家 概况 结局印度的民族 解放运动伊朗 立宪革命 中国1911年辛亥革命 ①1885 年“国大党”②1905 年,提拉克③1908 年,印度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斗争的舞台。①过程:1905—1911年②结果:失败③影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外国势力,传播了民族民主革命思想①辛亥革命推翻了……结束了……建立了……②辛亥革命拉开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二、亚洲的觉醒【思考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所说的“亚洲的觉醒”的含义是什么?亚洲觉醒中出现哪些革命的新特点?世界资本主义和俄国1905年运动终于唤醒了亚洲。几万万受压制的,由于处于中世纪的停滞状态而变得粗野的人民觉醒过来了,他们走向新生活,为争取人的起码的权利、为争取民主而斗争。 ——列宁《亚洲的觉醒》含义:民族和民主意识的觉醒,亚洲各国人民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4.特点:①领导力量:出现了民族资产阶级政党:如中国同盟会,印度国民大会党。②组织形式:旧式的农民起义、宗教的旗帜逐渐被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代替③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参加了斗争,如1908年印度的孟买工人大罢工。二、亚洲的觉醒5.历史意义(1)经济: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殖民体系和本地区的封建势力,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政治:一批民族资产阶级政党形成,标志着亚洲进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3)思想:传播了民主思潮,为亚洲各国走上独立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4)世界:标志着亚洲各地人民已作为一支反对帝国主义的强大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斗争的舞台,在客观上成为西方工人阶级的同盟军,亚洲成为反帝斗争的重要阵地。二、亚洲的觉醒国家 殖民国 动员手段 斗争形式 结果埃及 1882苏丹 1881埃塞俄比亚 1894英国英国意大利政党组织马赫迪宗教组织皇帝号召武装斗争抵抗 失败,英国占领埃及虽沉重打击英国侵略者,但失败后英国控制了苏丹打败侵埃意军,保持了独立1.概况列强瓜分非洲形势图三、非洲的抗争(1)埃及的抗英斗争1878年,在英法策划下,埃及成立“欧洲内阁”,英法成为埃及太上皇,埃及总督成为他们的傀儡。1879年,埃及知识分子和爱国军官成立“祖国党”,以陆军中校穆罕默德·阿拉比为领袖。该党提出了“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的口号,以此唤起埃及人民的民族意识。致力于“把祖国从屈辱、贫困、痛苦的深渊中拯救出来”。1881年,阿拉比率陆军起义,包围王宫,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英国眼看无法通过总督和内阁控制埃及,便决定进行武装干涉,以实现其蓄谋已久的侵占苏伊士运河和整个埃及的野心。1882年英国侵略埃及的英埃战争随之爆发。9月15日首都陷落。阿拉比等爱国将领被俘,大量军民遭屠杀。英军攻陷开罗后迅速占领了整个埃及。英埃战争的结束标志着埃及从半殖民地进一步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三、非洲的抗争1.概况建立政党组织唤醒民族意识;爱国军官艾哈迈德·阿拉比领导武装反抗斗争;失败后被英国占领。埃及的抗争特点:(1)埃及的抗英斗争三、非洲的抗争1.概况(2)苏丹马赫迪起义苏丹是英国以占领后的埃及为基地向非洲内陆实行武力扩张的第一个目标。早在 19 世纪前半期,苏丹处在埃及穆罕默德·阿里统治下的时候,英国殖民势力就积极进行渗透活动。50 年代后,英国依仗着英土商约,对苏丹加紧经济侵略。英国殖民者以埃及政府驻苏丹官员的名义,在苏丹实行政治控制。苏丹人民不屈不挠地进行反对殖民侵略的斗争,史称马赫迪起义。英国用了20年时间才把马赫迪起义镇压下去。三、非洲的抗争1.概况穆罕默德· 艾哈迈德被尊为“独立之父”利用伊斯兰教传说号召、组织民众进行斗争;宗教领袖领导武装反抗;规模大、持续时间长;沉重打击了侵略者;失败后被英国控制。苏丹的抗争特点:(2)苏丹马赫迪起义马赫迪:意为“蒙受引导者”或“被引上正道的人”。根据伊斯兰教的经典《圣训》预言:他是世界末日来临前的一个有宗教领袖性质的人物,是穆斯林的领袖,他降临世间,根据神圣的教法治理乱世,伸张正义,铲除暴虐,整顿伊斯兰教内部的全部分歧,复兴伊斯兰教的信仰,开创新纪元。三、非洲的抗争1.概况(3)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在英国的支持下,意大利迫使埃塞俄比亚在1889年签订不平等的《乌西亚利条约》,割让埃塞俄比亚北部领土。1893年,埃塞俄比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向意政府宣布:从1894年5月2日起,埃塞俄比亚将不再履行《乌西亚利条约》所规定的一切义务。1894 年,意大利发动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战争。孟尼利克二世在1895年9月17日发布的“告全国人民书”中说:“……我决心保卫我们的国家,给予敌人以反击,一切有力量的人跟我来吧。……我希望看到我们的全体战士都团结在我的周围。”埃塞俄比亚人民万众一心,纷纷响应麦纳利克的号召,显示出空前的团结。1896年埃塞俄比亚人民打败侵埃意军,迫使意大利签署和约,承认埃塞俄比亚是独立国家。1896年3月发生的阿杜瓦战役,是埃塞俄比亚返抗意大利侵略的决定性战役。三、非洲的抗争1.概况孟尼利克二世封建统治者发表诏书动员民众;封建统治者亲自领导武装斗争;全国民众团结一心、英勇抵抗;打败意大利侵略者,保持了国家独立。(3)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埃塞俄的抗争特点:三、非洲的抗争1.概况2.19世纪末非洲抗争特点武装斗争是反殖民侵略斗争的主要形式;01有组织的、大规模的武装反抗甚至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卫国战争;02领导者几乎都是封建统治阶级或者传统社会的统治者;03宗教在号召、组织民众中发挥重要作用;04非洲第一个政党出现,近代民族意识觉醒。等等05三、非洲的抗争3.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意义02削弱了本国的封建势力;03推动了民族独立和世界历史的发展;04激发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民主意识。01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势力(被迫结束殖民统治或改变管理方式);三、非洲的抗争数字识记一条线索: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两大任务:民族独立和民主政治建设三大表现:拉美的民族独立运动、亚洲的觉醒和非洲的抗争四大影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削弱了本国封建势力、推动了民族独立运动进程、促进了民主政治发展.本课小结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侵略亚洲觉醒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第二阶段第一阶段印度伊朗中国苏丹埃及埃塞俄比亚拉美民族独立运动非洲抗争打击帝国主义削弱封建势力动摇殖民体系推动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社会近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