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老子〉四章》《五石之瓠》《〈老子〉四章》一、微点夯实(一)请解释文中画特殊符号的词语(·表示通假字,⊙表示重点词语,○表示古今异义词,◎表示词类活用),判断画波浪线的特殊句式的类型。(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 ),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 )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二十四章)( )者不立,跨者( ),自( )者( ),自是者不( ),自( )者无功,自( )者不(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 ),物或( )之,故有道者不( )。(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 )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第六十四章)其安易( ),其( )易( ),其脆易泮( ),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 );九层之台,起于累( )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 ),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 ),常于几成而( )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 )难得之货,学不学,( )众人之所过,以( )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二)翻译语句1.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一般人做事情,常在接近成功时招致失败。一如开始时那样,审慎面对事情的终结,就不会失败。(得分点:“从事”,做事;“几成”,接近成功;“慎”,审慎;“慎终如始”,状语后置句)2.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连线梳理多义实词:伐例句 义项①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②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苏武传》)③斯亦伐根以求木茂(《谏太宗十思疏》)④金伐鼓下榆关(高适《燕歌行并序》)⑤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孙子兵法·谋攻》) 攻破,破坏⑥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功劳,功业三、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房老师说,做事情坚持如一,就不会有失败的情况,这让小慧想到了《〈老子〉四章》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了解别人很重要,认识自己更难能可贵,《〈老子〉四章》中表达这一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们常说要防患于未然,要未雨绸缪,《〈老子〉四章》中表达同样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石之瓠》一、微点夯实(一)请解释文中画特殊符号的词语(·表示通假字,⊙表示重点词语,○表示古今异义词,◎表示词类活用),判断画波浪线的特殊句式的类型。惠子谓庄子曰:“魏王( )我大瓠之种,我( )之成而( )五石。以盛水浆,其( )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 ),吾为其无用而( )之。”庄子曰:“夫子( )拙于用( )矣。宋人有善为不龟( )手之药者( ),世世以洴澼( )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 )。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不过数金。今一朝而( )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 )吴王。越有( ),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 )战,大败越人,( )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 )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 )也夫!”(二)翻译语句1.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则所用之异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连线梳理1.多义实词(1)将例句 义项①吴王使之将②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人皆有不忍人之心》)③出郭相扶将(《木兰诗》)④自将磨洗认前朝(《赤壁》)⑤宫使驱将惜不得(《卖炭翁》)⑥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赤壁赋》)⑦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诗经·氓》)(2)实例句 义项①我树之成而实五石②而骏良不实外厩(《谏逐客书》)③理实如兄言(《孔雀东南飞并序》)④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六国论》)⑤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出师表》)⑥且硕茂,早实以蕃(《种树郭橐驼传》)⑦自以为得其实(《石钟山记》)2.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名词 例句 释义 活用规律①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1)②其坚不能自举也③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兰亭集序》)④此其志不在小(《鸿门宴》)⑤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屈原列传》)⑥明足以察秋毫之末(《齐桓晋文之事》)⑦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2)⑧宾主尽东南之美(《滕王阁序》)三、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五石之瓠》中,惠子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五石之瓠大而无用。(2)《五石之瓠》中,惠子描述大葫芦装上水后的状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描述大葫芦剖成瓢后的状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3)《五石之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客与宋人因为对“不龟手之药”“所用之异”而带来巨大差异的结果。(4)《五石之瓠》中,宋国人用“不龟手之药”“____________________”,而客人凭借“不龟手之药”帮助吴王大败越人,因此得到“____________________”的奖赏。(5)《五石之瓠》中,庄子认为惠子“____________________”,并指出正确使用大葫芦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这才是“逍遥游”。答案精析《〈老子〉四章》一、(一)(第十一章)毂:车轮的中心部位,周围与辐条的一端相接,中间的圆孔用来插车轴 户牖:门窗(第二十四章)企:踮起脚跟 不行:行走不稳 见:显露 不明:不能显明 彰:彰显 伐:夸耀 矜:夸耀 长:长久。一说读zhǎng,意思是得到敬重 行:同“形” 恶:厌恶 处:为,做(第三十三章)宾语前置句 强行:勤勉而行 判断句(第六十四章)持:持守 未兆:尚未显露迹象 谋:解决 泮:同“判”,分离 状语后置句 毫末:毫毛的末端。比喻极其细微的事物 累:同“蔂”,土筐 无为:指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 从事:做事情 败:使动用法,使……失败 贵:意动用法,以……为贵或看重 复:弥补、补救 辅:辅助(二)1.一般人做事情,常在接近成功时招致失败。一如开始时那样,审慎面对事情的终结,就不会失败。(得分点:“从事”,做事;“几成”,接近成功;“慎”,审慎;“慎终如始”,状语后置句)2.因此,有道的圣人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不看重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常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得分点:“是以”,因此;第一个“欲”,动词,想要;“贵”,意动用法,以……为贵或看重;“复”,弥补、补救)二、①夸耀 ②讨伐,攻打 ③砍伐 ④敲击三、(1)慎终如始 则无败事 (2)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3)为之于未有 治之于未乱《五石之瓠》一、(一)贻:赠送 树:名词用作动词,种植 实:名词用作动词,容纳,填塞 坚:形容词用作名词,这里指大瓠的坚固程度 判断句 掊:击破 固:实在,确实 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大的东西 龟:同“皲”,皮肤冻裂 定语后置句 :同“纩”,丝绵絮 状语后置句 鬻:卖 说:劝说别人听从自己的意见。一说,同“悦”,取悦 难:发难,这里指越国对吴国有军事行动 水:名词用作状语,在水上 裂地:划割土地 虑:用绳结缀。一说,考虑 蓬之心:比喻不通达的见识(二)1.剖开把它做成水瓢,则宽大而没有什么可盛受的东西。(得分点:“以为”,把它做成;“瓠落”,宽大空廓的样子;“所容”,可盛受的东西)2.能使手不皲裂的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因此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是用来漂洗丝絮,这就是使用方法的不同。(得分点:“龟”,同“皲”,皲裂;“一”,相同、一样;“或”,有的人;“则所用之异也”,判断句)二、1.(1)①带兵 ②将要 ③扶持,扶 ④拿起 ⑤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或进行 ⑥如果,假设 ⑦愿,请(2)①名词用作动词,容纳,填塞 ②充实,充满 ③确实 ④实际 ⑤诚实的人 ⑥结果实 ⑦事情的真相2.释义:①“大”作宾语,指大的东西。②“坚”作主语,指坚固程度。③“贤、少、长”作主语,指贤能的人、年龄小的人、年龄大的人。④“小”作宾语,指小的方面。⑤“邪曲”“方正”作主语,指品行不正的小人、端方正直的人。⑥“明”作主语,指视力。⑦“贤”指贤德。⑧“美”指才能出众的人。活用规律:(1)当形容词作主语或宾语时,该形容词活用为名词。(2)当形容词用在“其”“之”后充当中心语时,则活用为名词。三、(1)以盛水浆 其坚不能自举也 (2)其坚不能自举也 (则)瓠落无所容 (3)或以封 或不免于洴澼 (4)世世以洴澼为事 裂地而封之 (5)固拙于用大矣 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共20张PPT)语文大一轮复习《〈老子〉四章》《五石之瓠》板块五文言文阅读教材文言文训练·《〈老子〉四章》(一)请解释文中画特殊符号的词语(·表示通假字,⊙表示重点词语,○表示古今异义词,◎表示词类活用),判断画波浪线的特殊句式的类型。一、微点夯实车轮的中心部位,周围与辐条的一端相接,中间的圆孔用来插车轴门窗踮起脚跟行走不稳显露不能显明彰显夸耀夸耀长久。一说读zhǎng,意思是得到敬重同“形”厌恶为,做宾语前置句勤勉而行判断句持守尚未显露迹象解决同“判”,分离状语后置句毫毛的末端。比喻极其细微的事物同“蔂”,土筐指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做事情使动用法,使……失败意动用法,以……为贵或看重弥补、补救辅助(二)翻译语句1.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般人做事情,常在接近成功时招致失败。一如开始时那样,审慎面对事情的终结,就不会失败。(得分点:“从事”,做事;“几成”,接近成功;“慎”,审慎;“慎终如始”,状语后置句)因此,有道的圣人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不看重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常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得分点:“是以”,因此;第一个“欲”,动词,想要;“贵”,意动用法,以……为贵或看重;“复”,弥补、补救)例句 义项①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②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苏武传》) ③斯亦伐根以求木茂(《谏太宗十思疏》) ④ 金伐鼓下榆关(高适《燕歌行并序》) ⑤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孙子兵法·谋攻》) 攻破,破坏⑥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功劳,功业多义实词:伐二、连线梳理夸耀讨伐,攻打砍伐敲击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房老师说,做事情坚持如一,就不会有失败的情况,这让小慧想到了《〈老子〉四章》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2)了解别人很重要,认识自己更难能可贵,《〈老子〉四章》中表达这一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3)我们常说要防患于未然,要未雨绸缪,《〈老子〉四章》中表达同样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句默写慎终如始 则无败事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为之于未有 治之于未乱《五石之瓠》(一)请解释文中画特殊符号的词语(·表示通假字,⊙表示重点词语,○表示古今异义词,◎表示词类活用),判断画波浪线的特殊句式的类型。一、微点夯实赠送名词用作动词,种植名词用作动词,容纳,填塞形容词用作名词,这里指大瓠的坚固程度判断句击破实在,确实形容词用作名词,大的东西同“皲”,皮肤冻裂定语后置句同“纩”,丝绵絮状语后置句卖劝说别人听从自己的意见。一说,同“悦”,取悦发难,这里指越国对吴国有军事行动名词用作状语,在水上划割土地用绳结缀。一说,考虑比喻不通达的见识(二)翻译语句1.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 ,则所用之异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剖开把它做成水瓢,则宽大而没有什么可盛受的东西。(得分点:“以为”,把它做成;“瓠落”,宽大空廓的样子;“所容”,可盛受的东西) 能使手不皲裂的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因此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是用来漂洗丝絮,这就是使用方法的不同。(得分点:“龟”,同“皲”,皲裂;“一”,相同、一样;“或”,有的人;“则所用之异也”,判断句)1.多义实词(1)将二、连线梳理例句 义项①吴王使之将 ②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③出郭相扶将(《木兰诗》) ④自将磨洗认前朝(《赤壁》) 带兵将要扶持,扶拿起例句 义项⑤宫使驱将惜不得(《卖炭翁》) ⑥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赤壁赋》) ⑦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诗经·氓》)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或进行如果,假设愿,请例句 义项①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②而骏良 不实外厩(《谏逐客书》) ③理实如兄言(《孔雀东南飞并序》) ④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六国论》) ⑤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出师表》)⑥且硕茂,早实以蕃(《种树郭橐驼传》)⑦自以为得其实(《石钟山记》)名词用作动词,容纳,填塞充实,充满确实实际(2)实诚实的人结果实事情的真相形容词作名词 例句 释义 活用规律①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1)②其坚不能自举也 ③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兰亭集序》) 2.词类活用“大”作宾语,指大的东西。“坚”作主语,指坚固程度。“贤、少、长”作主语,指贤能的人、年龄小的人、年龄大的人。形容词作名词 例句 释义 活用规律④此其志不在小(《鸿门宴》) (1)⑤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屈原列传》) ⑥明足以察秋毫之末(《齐桓晋文之事》) “小”作宾语,指小的方面。“邪曲”“方正”作主语,指品行不正的小人、端方正直的人。“明”作主语,指视力。答案 活用规律:当形容词作主语或宾语时,该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作名词 例句 释义 活用规律⑦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2)⑧宾主尽东南之美(《滕王阁序》) “贤”指贤德。“美”指才能出众的人。答案 活用规律:当形容词用在“其”“之”后充当中心语时,则活用为名词。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五石之瓠》中,惠子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五石之瓠大而无用。(2)《五石之瓠》中,惠子描述大葫芦装上水后的状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描述大葫芦剖成瓢后的状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3)《五石之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客与宋人因为对“不龟手之药”“所用之异”而带来巨大差异的结果。三、名句默写以盛水浆 其坚不能自举也其坚不能自举也(则)瓠落无所容或以封 或不免于洴澼(4)《五石之瓠》中,宋国人用“不龟手之药”“__________________”,而客人凭借“不龟手之药”帮助吴王大败越人,因此得到“___________”的奖赏。(5)《五石之瓠》中,庄子认为惠子“______________”,并指出正确使用大葫芦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才是“逍遥游”。世世以洴澼 为事裂地而封之固拙于用大矣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一、微点夯实(一)请解释文中画特殊符号的词语(·表示通假字,⊙表示重点词语,○表示古今异义词,◎表示词类活用),判断画波浪线的特殊句式的类型。(第1章)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于事而慎于言,( )有道而( )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第2章)子曰:“人( )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八佾》)(第3章)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第4章)子曰:“君子( )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第5章)子曰:“见( )思( )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第6章)子曰:“( )胜( )则( ),文胜质则( )。( ),然后君子。”(《雍也》)(第7章)曾子曰:“士不可以不( )( ),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 ),不亦远乎?”(《泰伯》)(第8章)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 ),止,吾止也。譬如( ),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第9章)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第10章)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 )克己复礼,天下( )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 ),请( )斯语矣。”(《颜渊》)(第11章)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 )‘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第12章)子曰:“( )何莫学夫《诗》?《诗》可以( ),可以( ),可以( ),可以( )。( )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二)翻译语句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连线梳理多义实词(1)如例句 义项①譬如为山,未成一篑②人而不仁,如乐何③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苏武传》)④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鸿门宴》)⑤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屈原列传》)⑥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⑦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归例句 义项①天下归仁焉②自牧归荑(《诗经·静女》)③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苏武传》)④吾妻来归(《项脊轩志》)⑤咏而归(《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⑥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三、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高考默写](1)(2024·北京)孔子重视从心理角度阐说君子人格。《论语》曰:“知者不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22·北京)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饱受列强欺凌,因此绝不会将自己曾经遭受的苦难强加给其他国家与民族,正如《论语》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境默写](3)《〈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教育学生要多读《诗经》、多学诗,因为学诗可以激发人的感情,可以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是还可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讽刺时政。(4)《〈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实行仁德,在于自己,不在于别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在吃饭和居住方面提出了要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论语〉十二章》中,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__”来解答,并强调一旦做到这一点,就能达到“__________________”的效果。(7)新的一年,小李决心要向周围的同学求进步:看到有才能的人,要努力赶上;看到别人的问题或错误,也要进行自我反思。他借用《〈论语〉十二章》中的名句来表达这种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南粤中学的校训中有“自强”“弘毅”四字,前者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后者则出自《论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论语》的魅力在于以简短而直白的对话,阐述了做人、致仕、治国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学而》)就是在阐释君子勤勉力行、向善向上的精神风貌。[飞花令式默写](10)君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的中国人的理想形象,君子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做君子要志向远大,意志坚强;李白《将进酒》中,“_____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告诉我们作为君子,虽人生失意但依然要潇洒自信。总之,要想成为谦谦君子,正如《大学之道》中“___________”所言,人人都要以修身为根本。答案精析一、(一)(第1章)敏:勤勉 就:接近 正:使动用法,使……正(第2章)而:如果 固定句式(第4章)喻:知晓,明白(第5章)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能的人 齐:形容词用作动词,看齐(第6章)质:质朴,朴实 文:华美,文采 野:粗野,鄙俗 史:虚饰,浮夸 文质彬彬:文质兼备、配合适当的样子(第7章)弘:广、大,这里指志向远大 毅:坚毅 宾语前置句 已:停止(第8章)篑:盛土的竹筐 平地:填平洼地 (第10章)判断句 一日:一旦 归:称赞,称许 目:条目,细则 敏:聪明 事:实践,从事(第11章)定语后置句 其:表推测的语气,大概(第12章)小子: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兴:激发人的感情 观: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 群: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怨:讽刺时政 迩:近(二)1.士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担子沉重且路途遥远。把实行仁德于天下当作自己的责任,不也很沉重吗?直到死才停止,不也很遥远吗?(得分点:“弘”,志向远大;“仁以为己任”,宾语前置句;“不亦……乎”,固定句式;“已”,停止)2.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就是仁。一旦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天下都称赞(你的)仁德啊。(得分点:“克”,约束;“一日”,一旦;“归”,称赞、称许;“克己复礼为仁”,判断句)二、(1)①像,如同 ②如……何,固定句式,“把……怎么样” ③按照 ④及,比得上 ⑤到……去 ⑥或者 ⑦至于(2)①称赞,称许 ②同“馈”,赠送 ③归附 ④旧指女子出嫁 ⑤返回家 ⑥归依三、(1)仁者不忧 勇者不惧 (2)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或: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 吾亦欲无加诸人) (3)可以群 可以怨 (4)为仁由己 而由人乎哉 (5)君子食无求饱 居无求安 (6)克己复礼为仁 天下归仁焉 (7)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8)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9)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 (10)士不可以不弘毅 天生我材必有用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共15张PPT)语文大一轮复习《〈论语〉十二章》板块五文言文阅读教材文言文训练·(一)请解释文中画特殊符号的词语(·表示通假字,⊙表示重点词语,○表示古今异义词,◎表示词类活用),判断画波浪线的特殊句式的类型。一、微点夯实勤勉接近使动用法,使……正如果固定句式知晓,明白形容词用作名词,贤能的人形容词用作动词,看齐质朴,朴实华美,文采粗野,鄙俗虚饰,浮夸文质兼备、配合适当的样子广、大,这里指志向远大坚毅宾语前置句停止盛土的竹筐填平洼地判断句一旦称赞,称许条目,细则聪明实践,从事定语后置句表推测的语气,大概老师对学生的称呼激发人的感情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讽刺时政近(二)翻译语句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士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担子沉重且路途遥远。把实行仁德于天下当作自己的责任,不也很沉重吗?直到死才停止,不也很遥远吗?(得分点:“弘”,志向远大;“仁以为己任”,宾语前置句;“不亦……乎”,固定句式;“已”,停止)2.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就是仁。一旦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天下都称赞(你的)仁德啊。(得分点:“克”,约束;“一日”,一旦;“归”,称赞、称许;“克己复礼为仁”,判断句)1.多义实词(1)如二、连线梳理例句 义项①譬如为山,未成一篑 ②人而不仁,如乐何 ③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苏武传》)④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鸿门宴》)像,如同如……何,固定句式,“把……怎么样”按照及,比得上例句 义项⑤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屈原列传》) ⑥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⑦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到……去或者至于例句 义项①天下归仁焉 ②自牧归荑(《诗经·静女》) ③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苏武传》)④吾妻来归(《项脊轩志》) ⑤咏而归(《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⑥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称赞,称许同“馈”,赠送归附(2)归旧指女子出嫁返回家归依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高考默写](1)(2024·北京)孔子重视从心理角度阐说君子人格。《论语》曰:“知者不惑,_________,__________。”(2)(2022·北京)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饱受列强欺凌,因此绝不会将自己曾经遭受的苦难强加给其他国家与民族,正如《论语》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句默写仁者不忧 勇者不惧答案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或: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 吾亦欲无加诸人)[情境默写](3)《〈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教育学生要多读《诗经》、多学诗,因为学诗可以激发人的感情,可以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还“________,________”,意思是还可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讽刺时政。(4)《〈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实行仁德,在于自己,不在于别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5)《〈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在吃饭和居住方面提出了要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群 可以怨为仁由己 而由人乎哉君子食无求饱 居无求安(6)《〈论语〉十二章》中,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用“____________”来解答,并强调一旦做到这一点,就能达到“_____________”的效果。(7)新的一年,小李决心要向周围的同学求进步:看到有才能的人,要努力赶上;看到别人的问题或错误,也要进行自我反思。他借用《〈论语〉十二章》中的名句来表达这种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南粤中学的校训中有“自强”“弘毅”四字,前者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后者则出自《论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克己复礼为仁天下归仁焉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9)《论语》的魅力在于以简短而直白的对话,阐述了做人、致仕、治国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学而》)就是在阐释君子勤勉力行、向善向上的精神风貌。[飞花令式默写](10)君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的中国人的理想形象,君子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做君子要志向远大,意志坚强;李白《将进酒》中,“___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告诉我们作为君子,虽人生失意但依然要潇洒自信。总之,要想成为谦谦君子,正如《大学之道》中“_________________”所言,人人都要以修身为根本。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士不可以不弘毅天生我材必有用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大学之道》一、微点夯实(一)请解释文中画特殊符号的词语(·表示通假字,⊙表示重点词语,○表示古今异义词,◎表示词类活用),判断画波浪线的特殊句式的类型。(第1段)( )之道,在( )( ),在亲民,在止于( )善。知止而后有( ),定而后能( ),静而后能( ),安而后能( ),虑而后能(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 )矣。(第2段)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 )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 )其身者,先( )其心。欲正其心者,先( )其意。欲诚其意者,先( )其知。致知在( )。物格而后( ),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 ),( )皆以修身为( )。(二)翻译语句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连线梳理1.多义实词(1)诚例句 义项①知至而后意诚②先诚其意③然,诚有百姓者(《齐桓晋文之事》)④愿陛下矜愍愚诚(《陈情表》)⑤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苏武传》)⑥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谏太宗十思疏》)(2)明例句 义项①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②明以教我(《齐桓晋文之事》)③月明星稀(《短歌行》)④如听仙乐耳暂明(《琵琶行并序》)⑤而神明自得(《劝学》)⑥明足以察秋毫之末(《齐桓晋文之事》)⑦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屈原列传》)⑧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四章》)2.特殊句式状语后置 例句 正常语序或标志词①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②州司临门,急于星火(《陈情表》)③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④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齐桓晋文之事》)⑤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⑥异乎三子者之撰(《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鸿门宴》)⑧请买其方百金(《五石之瓠》)三、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大学之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说发扬自己固有的德性,是激发求学者完善自己的自觉性,而不是用某种外在的、固定的道德准则束缚自己。(2)《大学之道》中,写心不妄动才能够性情安和,性情安和才能够思虑周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大学之道》中认为,齐家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修身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4)“家和万事兴”,要想使家庭和睦,家庭中的长者要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大学之道》中表达类似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大学之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先有真诚的意念之后才能做到心思端正,心思端正了才能提高品德修养。(6)《大学之道》中,“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获得知识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而“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推究事物的原理后才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7)《大学之道》中,对所有人提出个人修养要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一、微点夯实(一)请解释文中画特殊符号的词语(·表示通假字,⊙表示重点词语,○表示古今异义词,◎表示词类活用),判断画波浪线的特殊句式的类型。孟子曰:“人皆有(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 )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 )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 )将入于井,皆有( )恻隐之心;非所以内( )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无( )之心,非人也;无( )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 )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 )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 )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 ),泉之始( )。苟能充之,足以( )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二)翻译语句1.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连线梳理1.多义实词:达例句 义项①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②本图宦达,不矜名节(《陈情表》)③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孔雀东南飞并序》)④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⑤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⑥高祖不修文学,而性明达(《汉书·高帝纪》) 豁达,心怀宽阔2.重点虚词:其例句 义项或用法①贼其君者也②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大学之道》)③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兰亭集序》)④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⑤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⑥奔车朽索,其可忽乎(《谏太宗十思疏》)⑦其皆出于此乎(《师说》)⑧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五代史伶官传序》)⑨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⑩路漫漫其修远兮(《离骚》)答案精析《大学之道》一、(一)(第1段)大学: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学问 明:形容词用作动词,彰明 明德:美好的德行 至:极、最 定:坚定 静:心不妄动 安:性情安和 虑:思虑精详 得:处事合宜 道:事物发展规律(第2段)状语后置句 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整齐有序 修:修养 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端正 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真诚 致:获得 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 知至: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 庶人:百姓,平民 壹是:一概,一律 本:根本(二)1.每一样东西都有根本有始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道了。(得分点:“本末”,根本和始末;“终始”,终结和开始;“道”,事物发展规律)2.古代要想在天下彰明美德,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得分点:“明明德”,彰明美德;“治”,治理好;状语后置句)二、1.(1)①真诚 ②使动用法,使……真诚 ③的确 ④真心,诚意 ⑤实在,的确 ⑥如果,果真(2)①动词,彰明/形容词,美好的 ②明白地 ③明亮,光明④清楚 ⑤智慧 ⑥名词,视力 ⑦明晓 ⑧聪明2.①即“古之欲于天下明明德者”,标志词“于” ②“急于星火”即“于星火急”,标志词“于” ③“寄臣以大事”即“以大事寄臣”,标志词“以” ④“易之以羊”即“以羊易之”,标志词“以”⑤即“乎吾前生,其闻道也固乎吾先”,标志词“乎”,前一个译为“在”,后一个译为“比” ,标志词“乎”,相当于介词“于” ⑥即“乎三子者之撰异”,标志词“乎”,译为“和”“跟” ⑦⑧省略介词,要把介词补充完整,再按照状语后置的情况翻译,即“将军(于)河北战,臣(于)河南战”“请(以)百金买其方”三、(1)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2)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 (3)先修其身 先正其心 (4)欲齐其家者 先修其身 (5)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修 (6)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 (7)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一、(一)不忍人之心:怜爱别人之心 斯:就 运:运转,转动 孺子:小孩子 怵惕:惊骇,恐惧 内:同“纳” 判断句、状语后置句 判断句 羞恶:对自身的不善感到羞耻,对他人的不善感到憎恶 辞让:谦逊推让 端:萌芽,发端 四体:四肢 贼:名词用作动词,伤害 然:同“燃”,燃烧 达:流通,指泉水涌出 保:安定(二)1.这不是因为想跟那孩子的父母结交,不是因为想在同乡朋友那里博取名誉,也并非因为厌恶孩子的哭声才这样。(得分点:“所以”,……的原因;以“于”为标志的状语后置句;“内交”,结交;“要”,求取;“然”,这样)2.像火刚开始燃烧,像泉水刚刚涌出。假如能够扩充他们,足以安定四海。(得分点:“若”,像;“然”,同“燃”;“达”,流通,指泉水涌出;“苟”,假如;“保”,安定)二、1.①流通,指泉水涌出 ②显达,显贵 ③至,到 ④到达 ⑤有道德、有学问的人2.①人称代词,他的 ②人称代词,自己的 ③人称代词,他 ④指示代词,那、那些 ⑤指示代词,其中的 ⑥语气副词,表示反问语气,难道、怎么 ⑦语气副词,表示推测语气,恐怕、大概 ⑧语气副词,表示祈使语气,一定 ⑨语气副词,表示祈使语气,还是 ⑩音节助词,不译(共20张PPT)语文大一轮复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板块五文言文阅读教材文言文训练·《大学之道》(一)请解释文中画特殊符号的词语(·表示通假字,⊙表示重点词语,○表示古今异义词,◎表示词类活用),判断画波浪线的特殊句式的类型。一、微点夯实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学问形容词用作动词,彰明美好的德行极、最坚定心不妄动性情安和思虑精详处事合宜事物发展规律状语后置句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整齐有序修养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端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真诚获得推究事物的原理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百姓,平民一概,一律根本(二)翻译语句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一样东西都有根本有始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道了。(得分点:“本末”,根本和始末;“终始”,终结和开始;“道”,事物发展规律)古代要想在天下彰明美德,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得分点:“明明德”,彰明美德;“治”,治理好;状语后置句)例句 义项①知至而后意诚 ②先诚其意 ③然,诚有百姓者(《齐桓晋文之事》)④愿陛下矜愍愚诚(《陈情表》) ⑤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苏武传》)⑥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谏太宗十思疏》)1.多义实词(1)诚二、连线梳理真诚使动用法,使……真诚的确真心,诚意实在,的确如果,果真(2)明例句 义项①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②明以教我(《齐桓晋文之事》)③月明星稀(《短歌行》) ④如听仙乐耳暂明(《琵琶行并序》) ⑤而神明自得(《劝学》)⑥明足以察秋毫之末(《齐桓晋文之事》)⑦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屈原列传》) ⑧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四章》)动词,彰明/形容词,美好的明白地明亮,光明清楚智慧名词,视力明晓聪明状语后置 例句 正常语序或标志词①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②州司临门,急于星火(《陈情表》) ③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④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 (《齐桓晋文之事》) 2.特殊句式即“古之欲于天下明明德者”,标志词“于”“急于星火”即“于星火急”,标志词“于”“寄臣以大事”即“以大事寄臣”,标志词“以”“易之以羊”即“以羊易之”,标志词“以”状语后置 例句 正常语序或标志词⑤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⑥异乎三子者之撰(《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即“乎吾前生,其闻道也固乎吾先”,标志词“乎”,前一个译为“在”,后一个译为“比” ,标志词“乎”,相当于介词“于”即“乎三子者之撰异”,标志词“乎”,译为“和”“跟”状语后置 例句 正常语序或标志词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鸿门宴》) ⑧请买其方百金(《五石之瓠》)⑦⑧省略介词,要把介词补充完整,再按照状语后置的情况翻译,即“将军(于)河北战,臣(于)河南战”“请(以)百金买其方”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大学之道》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说发扬自己固有的德性,是激发求学者完善自己的自觉性,而不是用某种外在的、固定的道德准则束缚自己。(2)《大学之道》中,写心不妄动才能够性情安和,性情安和才能够思虑周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大学之道》中认为,齐家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__”,修身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___”。三、名句默写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先修其身先正其心(4)“家和万事兴”,要想使家庭和睦,家庭中的长者要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大学之道》中表达类似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5)《大学之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先有真诚的意念之后才能做到心思端正,心思端正了才能提高品德修养。(6)《大学之道》中,“____________”说明获得知识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而“______________”则说明推究事物的原理后才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7)《大学之道》中,对所有人提出个人修养要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齐其家者 先修其身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修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一)请解释文中画特殊符号的词语(·表示通假字,⊙表示重点词语,○表示古今异义词,◎表示词类活用),判断画波浪线的特殊句式的类型。一、微点夯实怜爱别人之心就运转,转动小孩子惊骇,恐惧同“纳”判断句、状语后置句判断句对自身的不善感到羞耻,对他人的不善感到憎恶谦逊推让萌芽,发端四肢名词用作动词,伤害同“燃”,燃烧流通,指泉水涌出安定(二)翻译语句1.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不是因为想跟那孩子的父母结交,不是因为想在同乡朋友那里博取名誉,也并非因为厌恶孩子的哭声才这样。(得分点:“所以”,……的原因;以“于”为标志的状语后置句;“内交”,结交;“要”,求取;“然”,这样)2.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火刚开始燃烧,像泉水刚刚涌出。假如能够扩充他们,足以安定四海。(得分点:“若”,像;“然”,同“燃”;“达”,流通,指泉水涌出;“苟”,假如;“保”,安定)例句 义项①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②本图宦达,不矜名节(《陈情表》) ③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孔雀东南飞并序》) ④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 ⑤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 ⑥高祖不修文学,而性明达(《汉书·高帝纪》) 豁达,心怀宽阔1.多义实词:达二、连线梳理流通,指泉水涌出显达,显贵至,到到达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例句 义项或用法①贼其君者也 ②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大学之道》) ③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兰亭集序》) ④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 ⑤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⑥奔车朽索,其可忽乎(《谏太宗十思疏》) 2.重点虚词:其人称代词,他的人称代词,自己的人称代词,他指示代词,那、那些指示代词,其中的语气副词,表示反问语气,难道、怎么例句 义项或用法⑦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⑧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五代史伶官传序》) ⑨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⑩路漫漫其修远兮(《离骚》) 语气副词,表示推测语气,恐怕、大概语气副词,表示祈使语气,一定语气副词,表示祈使语气,还是音节助词,不译《兼爱》《礼运(节选)》一、微点夯实(一)请解释文中画特殊符号的词语(·表示通假字,⊙表示重点词语,○表示古今异义词,◎表示词类活用),判断画波浪线的特殊句式的类型。兼 爱(第1段)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 )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 )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 )?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第2段)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 ),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 )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 ),不爱父,故( )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 )。虽父之不( )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 )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 ),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 )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 )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 )、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 )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 ),( )而已矣。(第3段)察此何自起?( )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 )父兄与君若其身,施( )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 )。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 )亡。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若使天下( )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第4段)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 )恶而( )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 )恶则乱。故( )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礼运(节选)大道之( )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 )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 ),女有(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二)翻译语句1.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连线梳理多义实词(1)具例句 义项①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②修守战之具(《过秦论》)③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④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苏武传》)⑤成妻具资诣问(《促织》)⑥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核舟记》)(2)攻例句 义项①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②故攻异国以利其国③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师说》)④它山之石,可以攻玉(3)独例句 义项①故人不独亲其亲②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③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六国论》)④而此独以钟名(《石钟山记》)⑤独画云乎哉(《古代文论选段》)⑥独何与(《齐桓晋文之事》)三、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礼运》中,揭示大同社会本质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礼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述了大道施行的时候广泛任用人才、以诚信和睦为美的社会风气。(3)《孟子·梁惠王上》中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与《礼运》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相同的意思,都流露出儒家“仁”的思想。(4)在《礼运》描述的“大同”的理想境界中,包含“男子有正当职业,女子都适时出嫁”的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礼运》中,指出“大同社会”是各尽所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礼运》中,指出“大同社会”是实行各取所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精析一、(一)兼爱(第1段)焉:于是 攻:治疗 然:这样(第2段)判断句 当:同“尝”,尝试 宾语前置句 亏:使动用法,使受损失 判断句 慈:慈爱 虽:即使 室:家 利:使动用法,使……获利 贼:名词用作动词,伤害 家:卿大夫的封地 大夫:古代贵族的等级名称,亦为职官的等级名称,其地位在卿之下、士之上 乱物:纷乱之事 具此:全都在这里。具,完备、齐全(第3段)宾语前置句 视:对待 恶:相当于“何”“怎么” 亡:同“无” 有:同“又” 兼:同时(第4段)不禁:不禁止 劝:鼓励 交相:互相 子:夫子,即先生、老师,是弟子们对墨翟的尊称礼运(节选)行:施行 判断句 修:培养 分:职分,职守 归:女子出嫁 作:兴起(二)1.圣人是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的人,必定知道混乱产生的原因,于是能治理它。(得分点:“以”,把;“也”,判断句;“焉”,于是)2.君上爱自己而不爱臣下,所以伤害臣下以使自己获利。(得分点:“自爱”,宾语前置;“故”,所以;“亏”,使动用法,使受损失,使……受损;“利”,使动用法,使……得利)二、(1)①完备,齐全 ②器具,器械 ③同“俱”,全、皆 ④完全,详尽 ⑤准备 ⑥具有,具备(2)①治疗 ②攻打 ③研究 ④加工(3)①仅仅 ②老而无子 ③单独 ④唯独 ⑤岂,难道 ⑥偏偏,却三、(1)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 (2)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3)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 (4)男有分 女有归 (5)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不必为己 (6)货恶其弃于地也 不必藏于己(共13张PPT)语文大一轮复习《兼爱》《礼运(节选)》板块五文言文阅读教材文言文训练·(一)请解释文中画特殊符号的词语(·表示通假字,⊙表示重点词语,○表示古今异义词,◎表示词类活用),判断画波浪线的特殊句式的类型。一、微点夯实于是治疗这样兼 爱判断句同“尝”,尝试宾语前置句使动用法,使受损失判断句慈爱即使家使动用法,使……获利名词用作动词,伤害卿大夫的封地古代贵族的等级名称,亦为职官的等级名称,其地位在卿之下、士之上纷乱之事全都在这里。具,完备、齐全宾语前置句对待相当于“何”“怎么”同“无”同“又”同时不禁止鼓励互相夫子,即先生、老师,是弟子们对墨翟的尊称礼运(节选)施行判断句培养职分,职守女子出嫁兴起(二)翻译语句1.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圣人是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的人,必定知道混乱产生的原因,于是能治理它。(得分点:“以”,把;“也”,判断句;“焉”,于是)君上爱自己而不爱臣下,所以伤害臣下以使自己获利。(得分点:“自爱”,宾语前置;“故”,所以;“亏”,使动用法,使受损失,使……受损;“利”,使动用法,使……得利)例句 义项①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 ②修守战之具(《过秦论》) ③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④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苏武传》)⑤成妻具资诣问(《促织》)⑥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核舟记》)1.多义实词(1)具二、连线梳理完备,齐全器具,器械完全,详尽准备具有,具备同“俱”,全、皆例句 义项①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 ②故攻异国以利其国 ③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师说》)④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治疗攻打研究(2)攻加工例句 义项①故人不独亲其亲 ②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③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六国论》)④而此独以钟名(《石钟山记》)⑤独画云乎哉(《古代文论选段》)⑥独何与(《齐桓晋文之事》) 仅仅老而无子单独(3)独唯独岂,难道偏偏,却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礼运》中,揭示大同社会本质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礼运》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述了大道施行的时候广泛任用人才、以诚信和睦为美的社会风气。(3)《孟子·梁惠王上》中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与《礼运》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相同的意思,都流露出儒家“仁”的思想。三、名句默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4)在《礼运》描述的“大同”的理想境界中,包含“男子有正当职业,女子都适时出嫁”的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5)《礼运》中,指出“大同社会”是各尽所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礼运》中,指出“大同社会”是实行各取所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男有分 女有归力恶其不出于货恶其弃身也 不必为己于地也 不必藏于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板块五 选择性必修上册 《〈老子〉四章》《五石之瓠》.docx 板块五 选择性必修上册 《〈老子〉四章》《五石之瓠》.pptx 板块五 选择性必修上册 《〈论语〉十二章》.docx 板块五 选择性必修上册 《〈论语〉十二章》.pptx 板块五 选择性必修上册 《兼爱》《礼运(节选)》.docx 板块五 选择性必修上册 《兼爱》《礼运(节选)》.pptx 板块五 选择性必修上册 《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docx 板块五 选择性必修上册 《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