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姓名准考证号5.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蕴含若丰富的历史信息。七年级(1)班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唐朝时收集到下面一组文物图片,它们的历史价值在于2024一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评估试题七年级历史注意事项:1.木试卷分I卷和Ⅱ卷两部分,共7页,满分75分。2.答卷前,者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东罗马金币大食人佰非洲黑人俑3.答策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就卷上无效。A.凸显了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B.见证了唐朝繁荣开放的社会风气4.考试结束后,将木试卷交回。C.为研究中外交流提供重要史料D.体现了唐朝手工业技术领先世界第I卷选择题(共30分)6.1861年,欧洲学者根据高僧玄奘口述的著作记载及附近出土的碑铭,在今印度比哈尔邦巴拉贡附近发现了那烂陀寺遗址,并进行了初步发掘。该著作最有可能是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A.《桂苑笔耕》B.《大唐西域记》1.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蒙曼博士说:“隋朝之所以兴盛有四个原因,第一,是统一;第二,C.《马可·波罗行纪》D.《西游记》是制度:第三,是工程:第四,是国际秩序。”隋朝统一全国的标志是7.比较中学习并归纳共同点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A.隋炀帝被叛军杀死B.隋文帝灭掉陈朝述,正确的是C.杨坚夺取北周政权D.隋炀帝营建东都A.我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王朝2.李世民知人善任,不问出身,初期延援房玄龄、杜如晦,后期任用长孙无忌、杨师道、褚遂B.在前代农民起义中建立的朝代良等,皆为忠直廉洁之士;其他如李勣、李靖等,亦为一代名将。以上体现出唐太宗的治C.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国特点是D,结束政权并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A.用人唯贤B.患心纳谏8.“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C.减省刑罚D.爱惜民力命’。”材料中宋代“商业革命”主要是指3.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库。经考古发掘,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A.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数百个粮窖。仓窖口径最大的达18米,最深达12米。以下理解正确的是B.长江流域和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A.隋灭陈期,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C.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D.江西录德镇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B.隋朝社会经济发展,国力强醛9.山西应县木塔全名为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县城内西北角的佛官寺院C.隋统一全国,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内,是佛宫寺的主体建筑。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D.隋朝统一后,加强中央集权提高了行政效率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其中“辽”和“金”分别是由哪两个民4.隋唐时期,随若科举制的实行,文官选拔范围不新地扩大和开放,并且把平等竞争机制族建立的引入选官制度,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人各个管理部门。由此A.党项和契丹可见,隋唐科举制B.契丹和女其A,扩大了统治基础B.实现了公平竞争C.契丹与蒙古C.加剧了阶层固化D.完善了考试程序D.女真与蒙古七年级历史第1页(共7页)七年级历史第2页(共7页)》2024一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评估试题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题号2461012131415答案BABDDDD二、简答题(本题共10分)16.(1)状况:社会经济繁荣,出现开元盛世局面;(2分)》南宋统治者不思进取,偏安江南。(2分)(2)此画描绘的是吐蕃赞普(最高统治者)松赞干布派造使者求娶文成公主的场面,反映了文成公主入藏的史实,是汉藏交流的见证。(2分)意义: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促进了民族交融等。(答出一点即得2分)(3)理由: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运河,体现了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最高智慧和成就。(言之有理即可,2分)》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含2个小题,17题8分,18题12分,共20分)17.(1)用途:曲辕犁是耕作(犁地)工具。(1分)进步性:回转自如,节省人力;适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耕作的效率和质量;奠定步型的基本形制等。(答出任意一点1分)(2)新现象:民营手工业占主导;众多手工业不再依附农业而存在;手工业品商品化;商标的出现。(答出两点得2分)(3)造船业发达,国内外水路交通发达;农业、手工业发展为商业繁荣奠定基础;宋代政府设立市舶司,鼓励海外贸易;经济重心南移;指南针运用航海;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并立,陆上丝绸之路受阻等。(任意三点得3分)(4)生产工具的改进:政府的政策:交通的发展: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等。(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18.(1)废除郡级机构、并省州县、裁减冗官:废除九品中正制、实施考试选士的制度。(答出两点得2分)(2)状况: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粮食丰盈,米价下跌:(任意一点得1分】原因:贞观之治或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轻徭薄赋、减轻刑罚。(答出两点得2分)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3页)(3)收权: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的调动: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等。(答出一点即可,1分)分权:分化事权,削弱相权,宰相之下设置副宰相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等。(答出一点即可,1分)重文轻武: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注重发展文教事业,发展科举制,增加科举取士名额等。(答出一点即可,1分)(4)行省制(1分):作用: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中央集权;对后世影响深远;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巩固等。(任意一点得1分)(5)政策的制订、帝王的个人素养、制度的创新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5分)19.(1)(填图3分)西夏辽北宋阶段特征:隋唐时期一繁荣与开放;宋元时期一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2分)(2)变化:从单一的游牧生产转变为半牧半农的生产。(1分)原因:大量汉人带去了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游牧业经济自身的脆弱性与不稳定性:辽初政府对于发展农业经济的支持。(答出一点得2分)(3)(7分)多元一体民族格局的巩固与发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各民族在长期的碰撞交融中逐步形成并不断巩固和发展的。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加强了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先后出现了多次民族间的战与和,如北宋与辽在多年征战后签订澶渊之盟,北宋与西夏签订宋夏和议,南宋与金之间签订宋金和议,使政权之间保持和平局面,极大地促进了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交融。元朝时期,民族交往活跃,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一回回;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元朝设置宣政院和澎湖巡检司,加强了对西藏和台湾地区的管辖,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综上所述,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相互依存、相互发展,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历史小论文评分标准(满分7分)1.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评述合理,条理清晰,逻辑严谨,得6~7分。历史参考答案第2页(共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山西省长治市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中测试七年级历史试卷 七年级--期中--历史答案.pdf 山西省长治市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中测试七年级历史试卷 山西省长治市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中测试七年级年级历史试卷.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