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一)历 史 试 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l~4页,第Ⅱ卷5~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试卷密封线内及答题卡上面的考生信息填涂清楚。试题所有答案均须涂、写在答题卡限定的区域,答在本试卷上的答案无效。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1、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 据中国古人类遗址的考古发掘证明,陶器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猪、狗和黄牛、鸡等动物的驯化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基本完成。这说明当时社会A. 畜牧业、手工业与农业分离 B. 人类已经进入定居生活状态C. 产品相对剩余并出现私有制 D. 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萌芽2. “中国”初义是“中央之城”,即周天子所居京师,与“四方”对称。周天子为巩固“中央之城”实行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 B.皇帝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3. 下图拍摄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从这些士兵俑可以看出秦俑的面部特征各有不同。从额头的皱纹到面部表情,神态各异、个性十足。这说明A.秦军内部尊卑等级明显 B.秦朝雕塑技艺水平的高超C.秦朝铁兵器已广泛使用 D.秦军威武雄壮的豪迈气势4. 某同学在进行主题性学习时,选取如下图片。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A.对外交往 B.江南开发 C.民族交融 D.政权并立5. 开元时,长安常出现“万国朝未央”的场面;安史之乱期间,对外交往基本中断;唐后期,与唐朝交往的国家与地区减少了近2/3。据此可知A. 安史之乱削弱中央权力 B. 唐末调整对外政策C. 藩镇割据阻碍边境贸易 D. 国力强弱影响外交6. 据《清实录》中关于耕地面积的记载,康熙二十四年为607万余顷,雍正二年增至723万余顷。40年间骤增100万余顷,这得益于清政府A.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B.支持地主的土地兼并C.重视手工业的发展 D.加强了对边疆的管理7. 明代南京唐姓刻书坊最为有名,所刻戏曲本子多达二三百种。除了出版大批戏曲文本之外,还出版印刷了许多小说。这些现象的出现A. 冲击了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 B. 表明中国戏曲艺术已经成熟C. 得益于雕版印刷术的实用性 D. 适应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8. 鸦片战争中,清军“火器临时由无经验之人根据200年前之书本在战场上临时制造。中国之火筏,原来希望焚烧英国船舰,可是在远距离即先被对方击中着火。”这说明清军失败的原因是A.统治阶级的懦弱 B.对外政策的保守 C.人民群众的漠然 D.军事装备的落后9. 下表摘自某历史教材目录,其中列举了中国近代部分大事。这些事件共同反映了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C.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10. 20世纪20年代,鲁迅曾写道:“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的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这说明近代中国A. 民众政治参与热情高涨 B.封建专制的政治基础稳固C. 救亡图存观念深入人心 D.民主共和道路的艰难曲折11.“新文化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也试图让中国人相信需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那么政治、经济、军事、技术等的改革也将随之水到渠成。”“最为坚实的基础”指A.宣传了马克思主义思想 B.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统治C.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D.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2.1928年陕甘旱灾,《大公报》举行救灾赈款募集活动,为救济灾区呼吁并连续配发了7篇社评,以其唤起全社会对受灾民众的关心。这突出反映大众传媒A.重视舆论宣传的及时准确 B.侧重捕捉基层的现实题材C.关注社会民生的责任担当 D.承担救灾赈款的主要工作13.美国学者韩丁写道:“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运动,恰如林肯的《黑奴解放宣言》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作用”。这种评价主要是因为土地改革A.实现了农民耕者有其田的愿望 B.解决了当时社会的最主要矛盾C.使得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转变 D.首次提出关于均分土地的概念14. 运用年代尺直观呈现历史发展的时序性和归纳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常用的方法。下列选项与年代尺中阶段特征对应正确的是A.①——三大改造 土地改革 抗美援朝战争B.②——抗美援朝战争 三大改造 一五计划C.③——中共八大 八字方针 两弹一星D.④——十一届三中全会 人工结晶牛胰岛素 经济特区15. 1959年,毛泽东在谈到当年经济任务时说:“工业任务、水利任务、粮食任务都要适当收缩。我们这一次唱个低调,把脑筋压缩一下。”这一指示A. 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热情 B. 意在开启经济体制改革序幕C. 有效清除“左”倾错误影响 D. 意识到经济建设中存在问题16. 下列举措与新发展理念对应正确的是17. 下表为新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大事件(部分),据表可知中国A. 重视自主研发 B. 积极开展外交 C. 主张国际合作 D. 主导全球发展18. 2025年2月,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时说,“中国主张大小国家一律平等……每一个国家的声音都应得到倾听”。下列能体现此理念的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的方针C.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D.“一国两制”基本方针19. 公元前2500年前后,楔形文字传至叙利亚地区,埃布拉古国用楔形文字记录自己的民族语言——埃布拉语。公元前1500年前后,小亚细亚的赫梯人也借用楔形文字记录自己的民族语言——赫梯语。这可以用来说明A.文明的起源具有多样性 B.古代文明之间交流借鉴C.经济进步促进文明扩展 D.两河流域成为文字源头20. 12—14世纪,西欧许多城市在城堡外增加了新市场,之后逐渐拆除旧城墙,建造新城墙,把郊区变为城区。这反映出当时西欧A.近代科技兴起 B.城市工商业发展 C.庄园经济繁荣 D.生产效率的提高21. 下表是近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体的建立情况。其内容反映出A.欧洲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 B.权力中心都在议会C.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多样性 D.国家元首都是国王22. 下列选项对时间轴中的历史信息表述正确的是A.文艺复兴受启蒙运动的影响B.西方的近代化历程:思想文化→制度→器物C.没有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就不会发生D.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掠夺为资产阶级的萌芽奠定了经济基础23.19世纪中叶以前,欧美各国的城市建筑一般都在6层以下,1852年,美国奥蒂斯兄弟公司发明蒸汽动力升降机。1889年纽约一幢大楼安装了主要用于运货的电动升降机,从此名副其实的“电梯”出现。这说明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跨越式发展 B.科学研究引领技术突破C.电力成为新能源得到广泛应用 D.科技进步引起生活变化24.某校的历史展览中出现了以下内容。由此可知其展览的主题为A.中世纪城市的兴起 B.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C.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D.欧洲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加强25. 一直以来,中国始终坚定支持全球多边主义,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与建设,在全球公共产品供给、全球减贫合作、全球气候合作、全球发展援助等方面,为世界和平、稳定、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这些都体现了中国A.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坚持区域合作共同发展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D.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一)历 史 试 题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2、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小题16分,第27小题18分,第28小题16分, 共50分。26.(16分)历史在不断变革中螺旋式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铁制生产工具的广泛运用和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发展。……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士作为一种新阶层的出现加速了这一进程。新兴地主阶级利用诸子之学为其政治目标服务,谋求特定利益。这一时期,中原华夏民族与四周夷、戎、狄、蛮不断争战,相互融合,形成了一种和而不同的文化趋同,这就为文化的多样性奠定了基础。——摘编自胡林涵《浅谈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机制》(1)据材料一,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6分)材料二 两宋三百年在经济、文化、制度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特别是宋代的经济,国内外学者认为发生了所谓的“绿色革命”“商业革命”“货币革命”“城市革命”“信息革命”“科技革命”等。——摘编自邓小南《宋朝的再认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任意两个“革命”的具体表现。(4分)材料三 元朝前期十分注意对西北的经略,先后在西北设置了北庭都护府、阿力麻里元帅府、别失八里元帅府等军政机构以加强统治。……元朝设立宣政院,主管吐蕃地区事务,开创了设立专门机构管理某一特定边疆地区(西藏)事务的先河。……对威胁到清朝统治的边疆势力,清王朝积极打击,康熙亲征准噶尔,乾隆时一统天山南北,先后在新疆实行军府制和在西藏设立驻藏大臣,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力度。——摘编自《宋元明清治边方略》(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清两朝治理边疆的原则,并概括历代王朝治理边疆的意义。(6分)27. (18分)博物馆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场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近代中国博物馆发展情况简表时间 情况洋务运动时期 走出国门的国人对博物馆观念有了独到的理解。维新运动时期 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认识到博物馆的功能是“开民智而悦民心”。1905年 张謇以“留存往迹,启发未来”为目的,创办南通博物苑,这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个公共博物馆。民国时期 1912年,第一家以国家名义创办的博物馆——国立历史博物馆在北京筹办。之后,各城市相继创办不同类型的博物馆,如天津博物院、江西教育博物馆等。到1936年,中国人创办的博物馆已经达到62家。——摘编自陈卓《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与现状分析》(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博物馆发展的特点。 (6分)材料二 以下是典藏于中国印刷博物馆的报刊藏品及历史人物的题词、回忆。1937年12月11日,邓拓等人成立了《抗敌报》,也就是《晋察冀日报》的前身,成为中共晋察冀边区党委机关报。时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1938年为《晋察冀日报》题词:“民族的号筒”陈春森回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团结就是力量》《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都是在《晋察冀日报》上发表的。老百姓说这个报纸,我们离不开,只要看到《晋察冀日报》,就想起八路军存在着,这些信息鼓励了广大的军民群众坚持抗战的信心。”(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晋察冀日报》创办的时期。据材料二,概括该报刊在此时期发挥的作用。(6分)材料三2019年某博物馆为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策划主题展览,以下是部分展品:序号 展品 年代1 一张四川省农民加入生产合作社的社员证 1955年2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村民一份关于“包产到户”的文件 1978年3 深圳市蛇口工业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牌匾 1980年4 四川广汉县向阳政府一块被换下的“人民公社”牌子 1980年5 一张全国通用粮票 1982年6 采用第一条引进生产线生产的一台“金星”牌彩电 1982年7 上海证券交易所第一只飞乐音响股票 1990年8 宣布中国重返世贸组织的一支木槌 2001年9 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宇航员的一件宇航服 2003年——据新中国大事年表(3)选择材料三中相互关联的两件展品,拟定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6分)(要求:主题明确,展品选取恰当,阐释准确,逻辑合理。)28.(16分)世界局势,跌宕起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世界体系存在于1500年以后。伟大的航行和地理发现引发了跨洲际的航运活动,“新的交通工具——铁路和海船”在国际范围内应用,“殖民地的开拓使销售市场扩大”“创造了以前只是潜在的世界市场”“并且加速了手工业向工场手工业的转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世界体系独有的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说,世界体系肇始于16世纪,而且最初是在欧洲,此后逐渐覆盖整个世界。——摘编自王静《建构“全球视野”的世界历史之体系》(1)据材料一,概括推动世界体系形成的重要因素(6分)材料二 19世纪末以前,所有国际体系都是地区性的。随着西欧国际体系不断扩展,逐渐形成以其为核心的全球性国际体系,其中欧美国家是主导者,游离于体系外的其他国家和集团长期处于主动或被动融入主流体系的状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冷战结束以非战争的形式开启了国际体系转型的过程。虽然意识形态对立、军事集团结盟对峙的情况依然存在,但大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对抗减少。——摘编自赵广成、付瑞红《国际体系的结构性变化析论》(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现代国际体系的变化趋势。(4分)材料三 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发展可以让更多的国家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通过合作或者协商的方式解决全球性的问题,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民主原则,最终维护各个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如果没有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多极化和全球化很难步入正轨,公平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也无法发挥较好的作用。——摘编自冯特君《国际政治概论》(3)据材料三,归纳作者针对当前国际政治问题所提供的方案。(6分)PAGE九年级历史一模试题 (共8页)2025 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一)历 史 试 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 l~4页,第Ⅱ卷 5~8页,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为 60分钟。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试卷密封线内及答题卡上面的考生信息填涂清楚。试题所有答案均须涂、写在答题卡限定的区域,答在本试卷上的答案无效。第Ⅰ卷(选择题 共 5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小题,每小题 2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 据中国古人类遗址的考古发掘证明,陶器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猪、狗和黄牛、鸡等动物的驯化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基本完成。这说明当时社会A. 畜牧业、手工业与农业分离 B. 人类已经进入定居生活状态C. 产品相对剩余并出现私有制 D. 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萌芽2. “中国”初义是“中央之城”,即周天子所居京师,与“四方”对称。周天子为巩固“中央之城”实行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 B.皇帝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3. 下图拍摄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从这些士兵俑可以看出秦俑的面部特征各有不同。从额头的皱纹到面部表情,神态各异、个性十足。这说明A.秦军内部尊卑等级明显 B.秦朝雕塑技艺水平的高超C.秦朝铁兵器已广泛使用 D.秦军威武雄壮的豪迈气势4. 某同学在进行主题性学习时,选取如下图片。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A.对外交往 B.江南开发 C.民族交融 D.政权并立九年级历史一模试题 第 1 页 (共 8 页)5. 开元时,长安常出现“万国朝未央”的场面;安史之乱期间,对外交往基本中断;唐后期,与唐朝交往的国家与地区减少了近 2/3。据此可知A. 安史之乱削弱中央权力 B. 唐末调整对外政策C. 藩镇割据阻碍边境贸易 D. 国力强弱影响外交6. 据《清实录》中关于耕地面积的记载,康熙二十四年为 607万余顷,雍正二年增至 723万余顷。40年间骤增 100万余顷,这得益于清政府A.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B.支持地主的土地兼并C.重视手工业的发展 D.加强了对边疆的管理7. 明代南京唐姓刻书坊最为有名,所刻戏曲本子多达二三百种。除了出版大批戏曲文本之外,还出版印刷了许多小说。这些现象的出现A. 冲击了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 B. 表明中国戏曲艺术已经成熟C. 得益于雕版印刷术的实用性 D. 适应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8. 鸦片战争中,清军“火器临时由无经验之人根据 200年前之书本在战场上临时制造。中国之火筏,原来希望焚烧英国船舰,可是在远距离即先被对方击中着火。”这说明清军失败的原因是A.统治阶级的懦弱 B.对外政策的保守 C.人民群众的漠然 D.军事装备的落后9. 下表摘自某历史教材目录,其中列举了中国近代部分大事。这些事件共同反映了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C.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10. 20 世纪 20年代,鲁迅曾写道:“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的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这说明近代中国A. 民众政治参与热情高涨 B.封建专制的政治基础稳固C. 救亡图存观念深入人心 D.民主共和道路的艰难曲折11.“新文化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也试图让中国人相信需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那么政治、经济、军事、技术等的改革也将随之水到渠成。”“最为坚实的基础”指A.宣传了马克思主义思想 B.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统治C.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D.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2.1928年陕甘旱灾,《大公报》举行救灾赈款募集活动,为救济灾区呼吁并连续配发了7篇社评,以其唤起全社会对受灾民众的关心。这突出反映大众传媒A.重视舆论宣传的及时准确 B.侧重捕捉基层的现实题材C.关注社会民生的责任担当 D.承担救灾赈款的主要工作九年级历史一模试题 第 2 页 (共 8 页)13.美国学者韩丁写道:“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运动,恰如林肯的《黑奴解放宣言》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作用”。这种评价主要是因为土地改革A.实现了农民耕者有其田的愿望 B.解决了当时社会的最主要矛盾C.使得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转变 D.首次提出关于均分土地的概念14. 运用年代尺直观呈现历史发展的时序性和归纳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常用的方法。下列选项与年代尺中阶段特征对应正确的是A.①——三大改造 土地改革 抗美援朝战争B.②——抗美援朝战争 三大改造 一五计划C.③——中共八大 八字方针 两弹一星D.④——十一届三中全会 人工结晶牛胰岛素 经济特区15. 1959 年,毛泽东在谈到当年经济任务时说:“工业任务、水利任务、粮食任务都要适当收缩。我们这一次唱个低调,把脑筋压缩一下。”这一指示A. 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热情 B. 意在开启经济体制改革序幕C. 有效清除“左”倾错误影响 D. 意识到经济建设中存在问题16. 下列举措与新发展理念对应正确的是17. 下表为新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大事件(部分),据表可知中国A. 重视自主研发 B. 积极开展外交 C. 主张国际合作 D. 主导全球发展18. 2025年 2月,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时说,“中国主张大小国家一律平等 每一个国家的声音都应得到倾听”。下列能体现此理念的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的方针C.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D.“一国两制”基本方针九年级历史一模试题 第 3 页 (共 8 页)19. 公元前 2500年前后,楔形文字传至叙利亚地区,埃布拉古国用楔形文字记录自己的民族语言——埃布拉语。公元前 1500年前后,小亚细亚的赫梯人也借用楔形文字记录自己的民族语言——赫梯语。这可以用来说明A.文明的起源具有多样性 B.古代文明之间交流借鉴C.经济进步促进文明扩展 D.两河流域成为文字源头20. 12—14世纪,西欧许多城市在城堡外增加了新市场,之后逐渐拆除旧城墙,建造新城墙,把郊区变为城区。这反映出当时西欧A.近代科技兴起 B.城市工商业发展 C.庄园经济繁荣 D.生产效率的提高21. 下表是近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体的建立情况。其内容反映出A.欧洲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 B.权力中心都在议会C.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多样性 D.国家元首都是国王22. 下列选项对时间轴中的历史信息表述正确的是A.文艺复兴受启蒙运动的影响B.西方的近代化历程:思想文化→制度→器物C.没有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就不会发生D.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掠夺为资产阶级的萌芽奠定了经济基础23.19世纪中叶以前,欧美各国的城市建筑一般都在 6层以下,1852年,美国奥蒂斯兄弟公司发明蒸汽动力升降机。1889年纽约一幢大楼安装了主要用于运货的电动升降机,从此名副其实的“电梯”出现。这说明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跨越式发展 B.科学研究引领技术突破C.电力成为新能源得到广泛应用 D.科技进步引起生活变化24.某校的历史展览中出现了以下内容。由此可知其展览的主题为A.中世纪城市的兴起 B.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C.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D.欧洲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加强25. 一直以来,中国始终坚定支持全球多边主义,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与建设,在全球公共产品供给、全球减贫合作、全球气候合作、全球发展援助等方面,为世界和平、稳定、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这些都体现了中国A.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坚持区域合作共同发展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D.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九年级历史一模试题 第 4 页 (共 8 页)2025 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一)历 史 试 题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50 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26小题 16分,第 27小题 18分,第 28小题 16分,共 50分。26.(16分)历史在不断变革中螺旋式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铁制生产工具的广泛运用和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发展。……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士作为一种新阶层的出现加速了这一进程。新兴地主阶级利用诸子之学为其政治目标服务,谋求特定利益。这一时期,中原华夏民族与四周夷、戎、狄、蛮不断争战,相互融合,形成了一种和而不同的文化趋同,这就为文化的多样性奠定了基础。——摘编自胡林涵《浅谈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机制》(1)据材料一,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6 分)材料二 两宋三百年在经济、文化、制度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特别是宋代的经济,国内外学者认为发生了所谓的“绿色革命”“商业革命”“货币革命”“城市革命”“信息革命”“科技革命”等。——摘编自邓小南《宋朝的再认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任意两个“革命”的具体表现。(4 分)材料三 元朝前期十分注意对西北的经略,先后在西北设置了北庭都护府、阿力麻里元帅府、别失八里元帅府等军政机构以加强统治。……元朝设立宣政院,主管吐蕃地区事务,开创了设立专门机构管理某一特定边疆地区(西藏)事务的先河。……对威胁到清朝统治的边疆势力,清王朝积极打击,康熙亲征准噶尔,乾隆时一统天山南北,先后在新疆实行军府制和在西藏设立驻藏大臣,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力度。——摘编自《宋元明清治边方略》(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清两朝治理边疆的原则,并概括历代王朝治理边疆的意义。(6 分)九年级历史一模试题 第 5 页 (共 8 页)27. (18分)博物馆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场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近代中国博物馆发展情况简表时间 情况洋务运动时期 走出国门的国人对博物馆观念有了独到的理解。维新运动时期 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认识到博物馆的功能是“开民智而悦民心”。张謇以“留存往迹,启发未来”为目的,创办南通博物苑,这是中国人自1905年己创办的第一个公共博物馆。1912年,第一家以国家名义创办的博物馆——国立历史博物馆在北京筹民国时期 办。之后,各城市相继创办不同类型的博物馆,如天津博物院、江西教育博物馆等。到 1936年,中国人创办的博物馆已经达到 62家。——摘编自陈卓《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与现状分析》(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博物馆发展的特点。 (6分)材料二 以下是典藏于中国印刷博物馆的报刊藏品及历史人物的题词、回忆。1937年 12月 11日,邓拓等人成立了《抗敌报》,也就是《晋察冀日报》的前身,成为中共晋察冀边区党委机关报。时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 1938年为《晋察冀日报》题词:“民族的号筒”陈春森回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团结就是力量》《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都是在《晋察冀日报》上发表的。老百姓说这个报纸,我们离不开,只要看到《晋察冀日报》,就想起八路军存在着,这些信息鼓励了广大的军民群众坚持抗战的信心。”(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晋察冀日报》创办的时期。据材料二,概括该报刊在此时期发挥的作用。(6分)九年级历史一模试题 第 6 页 (共 8 页)材料三2019年某博物馆为迎接新中国成立 70周年策划主题展览,以下是部分展品:序号 展品 年代1 一张四川省农民加入生产合作社的社员证 1955年2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村民一份关于“包产到户”的文件 1978年3 深圳市蛇口工业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牌匾 1980年4 四川广汉县向阳政府一块被换下的“人民公社”牌子 1980年5 一张全国通用粮票 1982年6 采用第一条引进生产线生产的一台“金星”牌彩电 1982年7 上海证券交易所第一只飞乐音响股票 1990年8 宣布中国重返世贸组织的一支木槌 2001年9 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宇航员的一件宇航服 2003年——据新中国大事年表(3)选择材料三中相互关联的两件展品,拟定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6分)(要求:主题明确,展品选取恰当,阐释准确,逻辑合理。)28.(16 分)世界局势,跌宕起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世界体系存在于 1500 年以后。伟大的航行和地理发现引发了跨洲际的航运活动,“新的交通工具——铁路和海船”在国际范围内应用,“殖民地的开拓使销售市场扩大”“创造了以前只是潜在的世界市场”“并且加速了手工业向工场手工业的转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世界体系独有的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说,世界体系肇始于 16 世纪,而且最初是在欧洲,此后逐渐覆盖整个世界。——摘编自王静《建构“全球视野”的世界历史之体系》(1)据材料一,概括推动世界体系形成的重要因素(6 分)九年级历史一模试题 第 7 页 (共 8 页)材料二 19世纪末以前,所有国际体系都是地区性的。随着西欧国际体系不断扩展,逐渐形成以其为核心的全球性国际体系,其中欧美国家是主导者,游离于体系外的其他国家和集团长期处于主动或被动融入主流体系的状态。……自 20世纪 90年代以来,冷战结束以非战争的形式开启了国际体系转型的过程。虽然意识形态对立、军事集团结盟对峙的情况依然存在,但大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对抗减少。——摘编自赵广成、付瑞红《国际体系的结构性变化析论》(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现代国际体系的变化趋势。(4 分)材料三 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发展可以让更多的国家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通过合作或者协商的方式解决全球性的问题,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民主原则,最终维护各个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如果没有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多极化和全球化很难步入正轨,公平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也无法发挥较好的作用。——摘编自冯特君《国际政治概论》(3)据材料三,归纳作者针对当前国际政治问题所提供的方案。(6 分)九年级历史一模试题 第 8 页 (共 8 页)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题(一)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5 BABCD 6—10 ADDCD 11—15 CCACD 16—20AAABB 21-25 CBDB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小题16分,第27小题18分,第28小题16分,共50分。26.答案要点:16分(1)原因:社会生产力发展(或铁制生产工具的广泛运用和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士阶层的兴起;新兴地主阶级政治需求;民族间相互交融。(6分,答出3点即可)(2)任选2个革命,各答出1点即可“绿色革命”: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水稻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称为粮仓;经济作物南方有很大发展。“商业革命”:宋代海外贸易繁荣,设市舶司加以管理;出现一些工商业集镇;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广州、泉州成为重要外贸港口。“货币革命”:宋代出现最早纸币“交子”。“城市革命”:出现一些工商业集镇;打破时间、空间限制。“信息革命”:北宋驿站比较发达;指南针开始运用到航海。“科技革命”:北宋工匠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火药被大量运用于军事;北宋发明指南针;北宋沈括所著《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3)原则:因地制宜;因俗而治;中央统一管理。(任答1点,2分)意义:加强了边疆与中央政府的联系;有利于边疆的秩序稳定和开发;促进了民族交融;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4分,2点即可)27.答案要点:18分(1)特点:学习西方博物馆理念;时间起步晚;具备启迪民智和教育功能;博物馆事业发展迅速;博物馆类型多样;民间创办和政府创办相结合。(3点即可,6分)(2)时期:抗日战争时期。(2分)作用:有助于了解当时国家的时局、形势;为广泛发动群众提供了途径;鼓励了广大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答出2点即可4 分)(3)主题2分,展品论述共4分示例一 :主题:中国改革开放的经济转型之路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包产到户”文件(1978),标志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打破人民公社制度,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为改革开放奠定基础。深圳市蛇口工业区牌匾(1980):象征经济特区建立,推动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试验,吸引外资和技术,促进城市工业化。上海飞乐音响股票(1990):标志中国证券市场的诞生,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里程碑。示例二:主题: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深圳市蛇口工业区牌匾:经济特区建立,推动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试验,吸引外资和技术,促进城市工业化。被换下的“人民公社”牌子/一份关于“包产到户”的文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推动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一台“金星”牌彩电:对外开放有利于我国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一定程度上改变我国技术落后的现状,推动经济发展。上海飞乐音响股票(1990):标志中国证券市场的诞生,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里程碑。宣布中国重返世贸组织的一支木槌: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以上展品任选两件即可。示例三:主题:改革开放以来日常生活的新变化。1982年的一张全国通用粮票:以粮票为代表的各种票证成为计划经济的重要特征,改革开放后,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发展,票证退出历史舞台。上海证券交易所第一只飞乐音响股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娱乐生活也日益丰富,推动了娱乐产业和制造业的发展。音响股票得以发展壮大并上市。1982年采用第一条引进生产线生产的“金星”牌彩电: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逐步对外开放,形成对外开放格局。我国引进了国外先进生产技术生产彩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彩电走入千家万户,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丰富了人们的娱乐生活,开阔人们视野,推动百姓思想观念的变化。示例四:主题: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28.答案要点:16分(1)因素: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掠夺;工业革命中交通工具的发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普及(租地农场、手工工场)。(6分,3点即可)(2)变化趋势:由区域性转向全球性;由西欧主导转向以欧美为主导;世界范围内的对抗减少;大国主导的传统国际体系受到冲击。(4分,2点即可)(3)方案:更多的国家参与国际事务;通过合作或者协商的方式解决问题;促进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6分,3点即可)【评分说明】非选择题的考生答案不必拘泥于参考答案的表述,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总分不能超过该题的赋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4.3 2025年4月九年级历史一模试题参考答案 4.1.doc 4.3 2025年4月九年级历史一模试题(调格式).doc 4.3 2025年4月九年级历史一模试题(调格式).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