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丹江口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丹江口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春季教育教学质量监测
七年级历史试卷
(本试题卷共4页,满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2.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2分,共24分。在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在中国古代,地理环境是分裂出现的重要因素之一,如大江大河的阻隔。为防止由此造成分裂,巩固统一,隋朝采取的措施是
A.修筑长城 B.创立科举制 C.开通大运河 D.治理黄河
2.唐太宗曾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胫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这表明他的治国思想是
A.认为治理国家必须加强对百姓的剥削 B.认识到体恤百姓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
C.为扩大其统治基础而创立了殿试 D.创立科举制度以扩大统治基础
3.下面描述的工具出现于唐朝时期。这种工具利用水流产生的动能进行工作。该工具
工作时,部分浸入流动的河水中。 竹筒承受水的冲击力从而获得旋转的能量,带动主体旋转。 当转过一定角度,浸在水中的竹筒装满水后被提升。 当运动到一定高度时,竹筒中的水倒出。
A.可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浅 B.推动了唐朝农业政策的调整
C.提高了耕作效率和质量 D.是当时重要的农业灌溉工具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是杜甫《春望》中的诗句。该诗创作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动乱时代,请问这场动乱是
A.大泽乡起义 B.黄巾起义 C.安史之乱 D.李自成起义
5.解析图片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下面一组图片文物(遗址)可以重点研究唐朝的
唐蕃会盟碑 步辇图
A.中外交往 B.文学繁荣 C.边疆管理 D.民族交融
6.茶叶及茶文化向域外传播自唐朝开始,茶叶消费品的外输,不仅仅是商品贸易活动,更是与茶有关的文化生活方式与审美情趣的输出。这些与中国相邻的国家把茶文化向更远圈层传播,使茶文化从中国走向世界。这说明
A.古代茶叶品质优良 B.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达
C.唐朝民族关系和睦 D.唐代文化影响世界
7.诗人元稹为白居易《长庆集》写的序文中说到,有人拿白诗的写本和印本在街头叫卖或换取酒茶;唐文宗太和年间,四川和江淮一带民间已经每岁“以板印历日”。由此可见当时
A.造纸术已得以改进 B.雕版印刷相当发达
C.活字印刷开始出现 D.天文历法已趋完善
8.北宋中期,蔡襄指出:“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这反映北宋治国特点是
A.重武轻文 B.休养生息
C.崇文抑武 D.重农抑商
9.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一书中指出:“全宋朝三百一十九年的记录,无非是军事的挫败和退却,所有的例外则是以‘岁币’为名向北方少数民族购得的和平。”下列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郾城大捷 B.澶渊之盟
C.黄袍加身 D.杯酒释兵权
10.与北宋相比,南宋山水画的重心从峭拔雄浑的山移到柔媚委婉的水;从“秋水共长天一色”移成画面的留白,表现为“一角”“半边”。这折射出
A.崇文抑武的方针 B.南宋的偏安
C.女真族的崛起 D.宋朝文化昌盛
11.初一学生小历特别关注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她将第二单元整理出一个大事年表,据表我们可以得出该时期的主题是
960年 1005年 1038年 1044年 1125年 1127年 1140年 1141年
北宋建立 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西夏 建立 宋夏达成和议 金灭辽 金灭 北宋 南宋取得郾城大捷 南宋与金签订和约
A.烽火连天,战争不休 B.闭关锁国,各自发展
C.和平共处,相安无事 D.政权并立,时战时和
12.据《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载,从大都有许多道路通往各省。按照市镇的位置,每条大路每隔大约25哩(英里)就有一座驿站,在元朝的疆域之内,驿站超过10000多所,驿站超过30万匹,各种物资都很齐备,不管来自何地的使臣都能得到供应。马可·波罗作为忽必烈的使者,正是同这些驿站在中国各处旅行的。上述材料反映了
A.对外扩张,力量强大 B.疆域辽阔,因地制宜
C.商业繁荣,物资丰富 D.交通便利,驿站发达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36分)
13.【农业发展】(10分)
材料一:唐朝时期,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曲辕犁的发明,使得耕地更加灵活高效,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筒车的出现,实现了灌溉的自动化,节省了人力。政府大力兴修水利,仅在唐前期,就修建了160多项水利工程,遍布全国各地,为农业丰收提供了保障。《新唐书 地理志》中记载了许多地方水利工程的修建情况,如在河北道,“渔阳有平虏渠,傍海穿漕,以避海难”。
材料二:宋元时期,农业发展迈向新高度。宋朝从越南引入的占城稻,不仅耐旱、适应性强,而且成熟周期短,能使农民一年收获两季甚至三季粮食,极大提升了粮食产量。元朝在农业生产工具上有诸多创新,如发明了高效的播种工具耧车,提高了播种效率和质量。同时,元朝政府积极鼓励开垦荒地,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垦荒运动,使得耕地面积进一步扩大。在农业种植结构上,棉花种植迅速普及,成为与粮食作物并重的重要经济作物,棉花种植区域从最初的海南、广东等地,逐渐扩展到长江流域及黄河流域部分地区。
材料三:唐宋时期南北方粮食产量对比柱状图
朝代 南方粮食产量(单位:万石) 北方粮食产量(单位:万石)
唐朝 约2500 约3450
宋朝 约5600 约2650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农业发展的表现。(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元时期农业发展的新特点。(3分)
(3)分析图表材料三,说出唐宋时期南北方粮食产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
14、【民族关系】(8分)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630年,唐太宗击败东突厥 ◇唐太宗和武则天时期,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唐玄宗先后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皮逻阁为云南王等 ◇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唐穆宗长庆年间,唐蕃订立友好盟约,刻立唐蕃会盟碑
材料二:北宋与辽、西夏对峙,但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一直进行。当时在宋与辽、宋与西夏的边界开设贸易场所,称为“榷场”。官府和商人用各种商品在此进行交换,互通有无。榷场的交易量很大,如宋辽之间,北宋每年从榷场购买数万只羊;有一年辽发生旱灾,购买了北宋官仓的两万石粟。
材料三:元世祖仿效汉法进行改革,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发展。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唐朝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融合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北宋与辽、西夏之间关系的特点。分析指出“榷场”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元朝时民族交融的相关史实。(3分)
15.【宋代经济】(8分)
材料一: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农业技术更新,优良品种增多,农业产量大幅增加。丝织品、制瓷业均有重大发展,航海业、造船业成就突出,海外贸易发达。南宋时期,南方地区进一步开发,促成了江南地区成为中国经济中心之一,经济中心南移完成。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在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方面的表现。(3分)
(2)结合材料二图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南方经济不断发展的原因。(3分)
(3)请你简要说明材料一与材料二的关系。(2分)
16.【我眼中的隋唐】
隋朝含嘉仓示意图 三省六部制结构示意图 长安城平面图
鉴真像 李白画像 阎立本《步辇图》
玄奘西行求法(邮票) 唐三彩 科举制完善示意图
阅读上述材料,试从材料中选择两个或多个历史事件,以“我眼中的隋唐是 ”为论题,结合所学展开论述,撰写一篇小论文。(要求史论结合,条例清晰,表述成文)
七年级参考答案
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选项 C B D C D D B C B B D D
非选择题
13.1.发明新的农业生产工具(曲辕犁和筒车);大力兴修水利工程。(答对1点2分,答对两点3分,共3分)
2.引入优良品种占城稻,实现一年多熟;农业生产工具创新(发明耧车);大规模垦荒,耕地面积扩大;棉花种植普及,种植结构变化。(答对1点2分,答对两点3分,共3分)
3.变化:唐朝时北方粮食产量高于南方,宋朝时南方粮食产量远超北方。(2分)原因:北方长期战乱,破坏农业生产;南方相对稳定,大量人口南迁带来先进技术和劳动力;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更适宜农业发展;政府重视南方农业,兴修水利等。(2分)
14.(1)方式:武力;设置机构;册封少数民族首领;和亲等。(2分)
(2)特点:既对峙也有和平往来。(1分)
影响: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加深了各族之间的了解;促进了民族交融等。(2分)
(3)史实:契丹、女真等族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形成新民族——回族。(3分)
15(1)农业:粮食作物长江流域和太湖流域成为丰饶的粮仓;从越南引进了占城稻;经济作物:南方普遍种植茶树,棉花种植地区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手工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南宋后期,棉纺织品种类较多;北宋时江西景德镇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商业:商业都市的发展;纸币的出现;海外贸易的发展。(3分)
(2)原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先进生产技术和经验,南宋时临安成为政治、经济中心,有利于南方经济的发展,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社会相对安定。(3分,答出1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
(3)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促进了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2分)
16.评分标准 观点2分,论述8分(含结论)
水平等级 材料运用与论述 给分
4 观点明确,有新意或有思想深度,紧扣自己的观点,运用所学历史史实加以论述,能够做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7-8分
3 观点明确,能够围绕观点,运用相关史实进行论述,但不够充分或不够典型,基本做到史论结合,条理基本清楚。 5-6分
2 观点不够明确,有论述或说明,但材料不充分,或史论结合不充分。 3-4分
1 没有凝练出观点,或观点、论述与材料无关。 1-2分
空白卷 0分
示例:
论题:我眼中的隋唐是繁荣开放的时代
论述: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呈现出繁荣开放的特点。政治上,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使国家治理更加有序。经济上,隋朝的含嘉仓展现了当时农业的发达和粮食储备的丰富。而唐长安城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其规模宏大,布局严整,反映了经济的繁荣和对外交流的频繁。文化上,更是精彩纷呈。阎立本的《步辇图》展现了唐代绘画艺术的高超水平;李白的诗歌豪放洒脱,体现了唐代文学的繁荣;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则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此外,秘色瓷和戴帷帽女子骑马雕塑等也反映了唐代手工业和社会生活的丰富多样。
总之,从这些历史事件中可以看出,隋唐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是一个繁荣开放的时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