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阆中中学校2025年春初2024级期中学习质量检测历 史 试 题(满分:75分 时间:35分钟 命题教师:李倩 审题教师:黄梅 唐敏华)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唐朝诗人皮日休的著名诗句“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是评价哪一水利工程( )A.都江堰 B.大运河 C.郑国渠 D.灵渠2. 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在他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史称“贞观之治”。他是( )A.唐高祖 B.唐玄宗 C.唐太宗 D.唐高宗3. 唐朝诗人杜甫的诗句“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展示了哪一时期农业的丰收( )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周武之治4. 武则天的“建言十二事”,第一条就指出要“劝农桑,薄赋徭”。她掌权后颁行《臣轨》,指出“建国之本,必在于农,忠臣之思利人者,务在劝导”。这表明武则天( )A.爱惜人才 B.重视生产 C.创立殿试 D.多谋善断5. 杜甫《无家别》中“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乱世各东西。”该诗句描述的是历史上哪一事件之后的社会景象( )A.八王之乱 B.黄巢起义 C.安史之乱 D.黄巾起义6. 唐末黄巢起义后,藩镇割据才普遍出现,部分实力雄厚的藩镇将领先后被封为王,所建立的封国实际上己是高度自主的王国。唐朝灭亡后,各地藩镇纷纷自立,其中地处华北地区、军力强盛的政权控制中原,形成五代十国。材料反映了( )A.黄巢起义推翻了唐朝的统治B.藩镇割据是唐朝灭亡的根源C.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D.唐朝被朱温所灭,五代十国开始7. 据《日本书纪》记载,公元623年自唐回国的留学僧上奏朝廷云:“大唐国者,法式备定之珍国也,常须达。”据此推断日本派出遣唐使的原因是( )A.唐朝典章制度先进 B.唐朝民族政策开明C.唐朝对外贸易兴盛 D.唐朝社会风气开放8. 下列组合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思邈—《千金方》 B.张仲景—《本草纲目》B.扁鹊—《伤寒杂病论》 D.李时珍—《黄帝内经》9. 历史典故往往来源于真实的历史故事,下列历史典故与赵匡胤有关的是( )A.投笔从戎 B.破金沉舟 C.三顾茅庐 D.黄袍加身10.五代时期武人得势,士卒可以拥立帝王,视文人“初等职官”。宋朝初年,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这一变化反映了宋朝( )A.民族关系发展 B.摆脱统治危机C.实现富国强兵 D.重文轻武政策11.宋代统治者进一步强化和完善科举制,学校教育和科举制的联系也日益紧密。这种做法( )A.避免了统治危机的出现 B.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D.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12.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改革家。为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减少官僚和大地主隐瞒土地、逃避赋税现象的发生,他采取的措施是( )A.募役法 B.方田均税法 C.青苗法 D.保甲法13.在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的首领是( )A.耶律阿保机 B.赵匡胤 C.元昊 D.阿骨打14.下列两宋与辽、西夏、金政权并立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15.“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A.开元盛世 B.宋辽对抗 C.宋夏和议 D.南宋偏安16.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成吉思汗”主要的历史贡献包括( )①统一蒙古草原 ②定都大都 ③建立蒙古政权 ④统一全国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17.据《宋史·孝宗本纪》记载,孝宗为岳飞平反,追谥号为岳武穆、岳太师等,并按照最高开国将帅的规格进行改葬,还建立了岳庙。世人将此举称为“平反昭雪”,以表达对岳飞的追思。下列表述与此相关的是( )A.组织抗元,宁死不屈 B.率军抗金,精忠报国C.收复台湾,维护主权 D.斥逐沙俄,捍卫统一18.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 )A.尧舜时禅让制 B.西周的分封制C.秦朝的郡县制 D.元朝的行省制19.元朝设立宣政院,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同时兼管地方,设置三路宣慰司,管理军务、民事或兼管军民。宣政院兼管的地方是( )A.新疆 B.西藏 C.云南 D.台湾20.元朝时,来自中亚、西亚的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杂居相处、互相通婚,逐渐交融而形成的一个新民族是( )A.藏族 B.党项族 C.回回 D.女真族二、材料题(共35分)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孟郊《登科后》“金榜高悬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唐·袁皓《及第后作》(1)材料一中的两首诗形容的是我国古代哪一制度?说出该制度确立的标志是什么?武则天对该制度进行了怎样的创新?(6分)材料二 科举选官制……从隋唐时期开始就成为历代统治者选官的主要途径。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是以宗法伦理为核心的儒家经义……科举考试的形式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系统,经过乡试、会试、殿试,从初级到高级的层级考试选拔,统治者的意识形态已深深地灌输到应试士子的心里,从而形成了一个有利于统治者的社会基础。——摘自逯慧娟《同文馆与中国文官制的近代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国家治理的积极作用。(4分)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材料一 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文成公主的入藏,不仅保证了唐蕃间在政治上的长久友好关系,还将大唐的音乐、茶文化和医药典籍等传入了吐蕃。吐蕃文化中的马球运动、装束方式等也传入了大唐,为中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张继文《从现存若干文物文献看文成公主入蕃对唐蕃经济文化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成公主入藏的积极意义。再举一例唐蕃交往的史实。(4分)材料二 唐朝时期,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在朝廷中,有很多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关系密切,如唐玄宗封靺鞨族粟末部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唐朝还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摘自统编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概括唐朝促进民族融合的方式有哪些?(6分)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民族意识。(3分)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轻舟浮渡,六次成功临彼土。愿力无边,招手冯夷看海天。高坛讲律,盏盏禅灯明暗室。杖锡千家,环海都开友谊花”。——夏承焘(1)材料一的诗句赞颂的是唐朝的哪一历史人物?“开友谊花”是指他为中国和哪一国家的友好交流作出了贡献?(4分)材料二:“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钱文忠(2)材料二中的“伟大僧人”指的是唐朝哪一历史人物?他主要在那个国家学习佛法?记载他游历经验的珍贵文献是什么?(6分)(3)两则材料中的人物身上有哪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2分)阆中中学校2025年春初2024级期中学习质量检测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2 3 4 5 6 7 8 9 10B C C B C C A A D D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B B A C D D B D B C二、材料题(共35分)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1)科举制度(2分);隋炀帝设置进士科(2分);创立殿试(或武举)(2分);(2)科举制度市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重大变革,加强了朝廷在选官上的权力,扩大了统治基础,对社会阶层流动起到积极作用,显著提高了整个官僚队伍的文化素养。(4分)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发展,增进了唐蕃的友好关系(2分);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2分);开明的民族政策(2分);和亲、册封、设置管理机构(4分,任意答出两点即可);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3分,言之有理即可)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1)鉴真(2分);日本(2分);(2)玄奘(2分);天竺(2分);《大唐西域记》(2分)(3)不畏艰险、执着追求、潜心钻研。(2分,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