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玉林市八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联合调研测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答题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西玉林市八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联合调研测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答题卡)

资源简介

2025年春季期玉林市八校联合调研考试
高一语文
参考答案
一、
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I
【导语】这篇文章通过引用古代诗词,探讨了“夸张”作为修辞手法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材
料一侧重于说明“夸张”如何通过突出特征和大胆的虚拟,增强诗歌的视觉和情感冲击力,从而
实现意象的丰盈、生动。材料二则强调夸张必须基于生活现实,否则会导致失真,甚至变成笑话。
两则材料相互补充,前者展示夸张的艺术效果,后者警示夸张的限度和依据,共同展现了夸张作
为修辞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和价值。
1。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夸张即抓住人或物的特色及重要部分,给人留下明确的印象来达到穷形尽相的目的”表述错
误,原文在材料一第一段“描墓物象,如能把握其特征,予以夸大渲染,每能给人意外明确的印
象。就像漫画一样,将人或物的特色及重要部分,故意作过分的夸张,始能达到穷形尽相的目的”。
可见选项中“抓住人或物的特色及重要部分,给人留下明确的印象来达到穷形尽相的目的”是漫
画的特点。故选A
2。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A.“缘于超乎常理的夸大”错误。根据原文“这个‘湿’字当然是不合理的夸大,但由于整个生
命的投入,使奇诡变为可信,使瑰丽的莺啼花湿意象,呈现出一股夺人心魄的哀切的痴情”可知,
因果关系错误,除了源于夸张,还有别的因素。
B.“如果那位宋代咏竹诗人在写诗时不违背生活的真实,就能够创作出真正的好诗”错误,原文
只是说“此诗将想象与夸张结合得很好,对仗也很工整,失败就在于它完全违背了生活的真实”,
但并不能说“不违背生活的真实,就能够创作出真正的好诗”,要创作出好诗还需要其他条件。
C.“正因其夸张不符合生活真实”错误,根据“因为‘千里’和‘十里’的夸张基础相同,都是
存在的,那就是江南春天的桃红柳绿、莺歌燕舞”可知,没有不符合生活真实。故选D。
3。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谈论了夸张手法的效果。
C.诗句意思是: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诗句运用
了借代和双关,没有使用夸张手法,与材料观点无关。故选C。
4。①论点具有辩证色彩。既提出夸张以客观现实为基础,又说只要有一定的现实基础,是允许
夸张也是应该夸张的;②首先提出夸张是以客观现实为基础的,并举例说明夸张不能违背生活的
真实:然后提出只要符合生活真实,有一定的现实基础,是允许夸张也是应该夸张的,并举例说
明文学的夸张不能完全用科学的标准来衡量;③论证方法多样。举例论证运用充分,事例选择典
型丰富:运用对比论证,突出观点:④论证语言严谨,充满逻辑力量。(答对其中两点即可)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8页2025年春季期玉林市八校联合调研考试
高一语文评分细则
4,①论点具有辩证色彩。既提出夸张以客观现实为基础,又说只要有一定的现实基础,是允许夸张也是应
该夸张的;②首先提出夸张是以客观现实为基础的,并举例说明夸张不能违背生活的真实:然后提出只要
符合生活真实,有一定的现实基础,是允许夸张也是应该夸张的,并举例说明文学的夸张不能完全用科学
的标准来衡量;③论证方法多样。举例论证运用充分,事例选择典型丰富;运用对比论证,突出观点;④
论证语言严谨,充满逻辑力量。
(任选两个方面,答对其中两点即可得4分)
5.①抓住事物的重要特征进行渲染。如“白玉为堂金作马”,把“白玉”“金”这些奢侈之物作为日常所
用,鲜明地展现了贾家的富贵奢华;②换用与实情不合的夸张字面来突出意象。如“东海缺少白玉床,龙
王来请金陵王”,用现实不存在的“龙王来请”突显王家的富贵和权势;③夸张是以客观现实为基础的。
“护官符”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真实社会地位、财富状况为基础,通俗生动地揭示了他们的显赫权
势。
(每点需引用材料中的观点进行分析,未引用的每点扣一分,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8.(1)刚跳进河里后,猎人获得了生存的保障,暂时感到了安心。
(2)望见乱窜的火舌,他惊恐至极,非常悔恨。
(3)看到河中的动物,他变得警惕不安。
(4)看到慌乱的动物,他决定负起责任,带领动物脱离险境。
(每点1分,答到任意四点得满分,意思答对即可)
9.(1)生命之河:河流是山里的生命之河,它从深山老林流出,兼收并蓄成大水,川流不总,哺
育着两岸的生灵,是山里生物生存的依靠,这是其最基本的自然意义上的生命滋养意蕴。(答出河流的自
然意义,滋养生命、哺育生灵,得1分;结合文本具体分析,如“涓涓细流汇成汤汤大水”“川流不息哺
育两岸”等,得1分)
(2)逃生之河:在大火肆虐时,人和动物都跳进河里逃生,河流成为他们躲避大火的避难所,承
载着生命延续的希望,是一条帮助生灵摆脱火灾威胁的生命通道。(答出河流的避难功能,得1分;结合
文本分析,如“猎人跳河逃命”“野兽拥挤逃命”等场景,得1分。
(3)见证与救赎之河:猎人因自己的疏忽引发大火,在河里他看到动物们的惊恐,内心产生悔意:
之后他阻止大火过河,还和动物们一起对抗巨蟒,河流见证了猎人从犯错到救腰的过程,也见证了人与动
物在灾难面前放下对立、共同求生的改变。或:河流是人类与动物团结起来面对自然灾难的对抗缩影,人
类与动物顺着河流逃亡,他们的关系由对立转向团结,共同面对,形成一条生命共同体之河。(答出河流
的象征意义,见证猎人悔悟、入与动物团结,得1分;结合文本分析,如猎人砍树枝、动物协作、共同对
抗巨蟒等情节,得1分)
13。(1)如法制行之有素,百姓就不会分散而能够靠拢朝廷,全心全意贡献其忠诚。
(2)如果君主用人得当,那么国家就能治理得好,上下和治,群臣亲和,百姓归附。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得分点:“常”,素,规律;“合”靠拢,;“纳”,贡献;句意一分。(每点1分,共4分)
(2)得分点:“得其人”,用人得当:“治”,治理得好,太平,安定:“附”,归附:句意一分。(每
点1分,共4分)
14,相同点:两则材料都认为国家能安定关键在于君主。(答出相同点得1分)
不同点:材料一认为君主要知人普任,不要做过多的干涉;材料二认为君主应保特自身正直才能使国家太
平。(不同点:分别归纳材料一、材料二的观点,各得1分)
16.①天伦之乐(1分)“纱帽篮舆青织盖,儿孙从我嬉游”写词人头戴纱帽、乘坐竹轿,儿孙相伴嬉游,
表现其享受家庭团聚、儿孙绕膝的温馨之乐。(1分)
②自然之乐(1分)“绿池红径雨初收。秫桃偏会笑,细柳几曾愁”描绘雨后初晴、桃红柳绿的明媚春景,
体现词人徜徉自然、与万物相融的闲适之乐。(1分)
③人情之乐(1分)随分盘筵供笑语,花间社酒新篘”写随意设宴、与邻里把酒言欢的场景,展现其与乡邻
相处融洽、共享欢聚的淳朴人情之乐。(1分)
④诗酒之乐(1分)“踏歌起舞醉方休”表现词人纵情歌舞、酣饮至醉的狂放之态,体现其以诗酒自娱、洒
脱不羁的豪兴之乐。(1分)
⑤超然之乐(1分)“陶潜能啸傲,贺老最风流”以陶渊明、贺知章自比,彰显其远离尘俗、傲世独立的精
神追求,表现其超脱名利、自得风流的人格之乐。(1分)
(答对3点即可满分,每点观点得1分,结合原文分析得1分,意思答对即可。)2025年春季期玉林市八校联合调研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
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8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
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书写的答案无效:在
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
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凡物都有特征,描摹物象,如能把握其特征,予以夸大渲染,每能给人意外明确的印象。就
像漫画一样,将人或物的特色及重要部分,故意作过分的夸张,始能达到穷形尽相的目的。王充
曾说:“实事不能快意,而华虚惊耳动心。”这话用来解释诗文,反而成为定则,许多诗亟需“华
虚”的文饰,亟需“惊耳动心”的吸引力。
譬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花的特征是明艳,若只说花光明艳、
花容娇媚,都嫌“坐实”,都嫌不够,用“欲燃”这种夸大的字眼来形容花光,让春光在青山上
燃烧起来,照人眼目,便给人特别明亮的印象。“欲燃”比“如火”“胜火”之类的形容更具动
态,后来李治写《蔷藏花》道“摘时兼恐焰烧春”,则更不止是“欲燃”而已,简直要“烧春”,
“烧春”比“欲燃”尤具动态,将鲜红的色泽夸张得更像喷火了。白居易《早春招张宾客》诗也
写“花光焰焰火烧春”,烧春加上火字,再加叠用两个焰字,火像跳跃在眼前似的。孟郊《卧病》
诗“春色烧肌肤”,春色鲜妍,不只撩人而已,不只在眼前烧,竟直接烧到皮肤上来了。到李绅
写《红蕉花》诗:“红蕉花样炎方识,瘴水溪边色最深。叶满丛深般似火,不唯烧眼更烧心!”
不只烧灼到皮肤上,还红得烧痛眼睛,烧到心脏里面来了!
李商隐的诗,最善于塑造意象,他当然擅于运用这种手法,如《天涯》诗:“莺啼如有泪,
为湿最高花!”用啼字双关着“啼鸣”与“啼泣”。当花儿开到了花枝的绝顶,从此花儿开尽了!
幕春的莺儿把生命也啼了出来,啼湿了最高枝上的花朵!这个“湿”字当然是不合理的夸大,但
由于整个生命的投入,使奇诡变为可信,使瑰丽的莺啼花湿意象,呈现出一股夺人心魄的哀切的
高一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
痴情。用这种莺啼花湿的意象,来暗喻“府主遽逝、依傍无门”也好,来暗喻“所写文章,字字
血泪”也好,创痛都是那么深刻。况且“啼”本是诉诸听觉的,“泪湿”是诉诸视觉的,故意将
听觉的印象移属为视觉的印象,这种技巧能使意象益发美妙。
上述诸例,都是在造意上夸张人或物的特征。有时在用字上换一个夸张的字面,虽与实情不
合,也能使意象跃现出来,如李贺的《公莫舞》歌:“方花古础排九楹,刺豹淋血盛银罂!”全
诗是在写项羽刘邦的鸿门之宴,这两句是描写宴会豪华的场面。行军帐幕中不太可能有排成九楹
的方花础石,也未必有盛血的银罂,这些固然不必去考实,更为了夸大军容的勇猛、食物的丰盛,
写一般的屠豕宰羊都是不够称心快意的,偏杜撰一个“刺豹”的史实,这是诗人与史笔的差距,
这差距反使宴饮豪华的气派与“不比寻常刍豢之味”的描写豁显出来。
(摘编自黄永武《谈意象的浮现》)
材料二:
夸张和其他修辞方式一样,都是以客观现实为基础的。也就是说夸张只能在现实生活的基础
上夸张,否测就是空洞的大话或十足的昏话。例如在现实生活中,月亮是凉的,太阳是热的,我
们要夸张只能在现实基础上说“赤日炎炎似火烧”和“夜吟应觉月光寒”。如果我们夸张成“月
色炎炎似火烧”和“夜吟应觉日光寒”那就成了十足的昏话了。鲁迅也举过类似的例子,他说:
“‘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但燕山究竟有雪花,就含着一点诚实在里面,使我们立刻知道燕
山原来这么冷,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就变成笑话了。”宋代有位诗人写了首咏竹的诗,
其中两句是“叶垂千口剑,干耸万条枪”,作者很得意,送给苏轼看。苏轼打趣说:写得倒是很
好,只是十根竹子才长一片叶子。此诗将想象与夸张结合得很好,对仗也很工整,失败就在于它
完全违背了生活的真实。因为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树干比树叶多。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只要符合生活真实,有一定的现实基础,是允许夸张也是应该夸张的。
如唐代诗人杜牧有首绝句《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明朝的杨慎认为夸张太过,因为“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
见得?若作‘十里’,测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其实,即使是
“十里”,也还是谁人听得?谁人见得?而且这样一来,杜牧诗中江南春色的阔大场景和恢宏气
势都不存在了。杜牧也就不成其为杜牧。因为“千里”和“十里”的夸张基础相同,都是存在的,
那就是江南春天的桃红柳绿、莺歌燕舞。与此相类的还有杜甫《古柏行》中夸张古柏高大苍老的
两句:“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宋代的沈括对此来了番科学计算:“四十固是径
七尺,无乃太细长乎。”沈括是位科学家,他用物理学的体积观来看待文学的夸张,结果成了笑
话。接下去的笑话是另一位宋人黄朝英为这两句诗所作的辩解,他批评沈括不懂古代的度量衡制
度:“古制以围三径一,四十围即一百二十尺。围有百二十尺,即径四十尺安得云七尺,岂得以
太细长讥之乎?”黄朝英批评沈括,实际上是犯了与沈括同样的错误。
(摘编自陈友冰《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夸张》)
1.下列对材料中“夸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夸张需抓住人或物的特色及重要部分,予以夸大渲染,从而达到穷形尽相的目的。
B.夸张只能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进行,否则想象再丰富,对仗再工整,也是失败的。
C.夸张的实现可以通过突出意象的特征,也可借助与事实不符但能跃现意象的字面。
D.夸张的艺术效果固然应该用文学的思维来鉴赏,但也不应该排除适度的科学思维。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商隐的《天涯》一诗能呈现出夺人心魄的哀切的痴情,缘于超乎常理的夸大。
高一语文试卷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