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绝密★启用前河南省2025年第一次中招模拟考试试卷九年级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五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学校开展“亲近传统,传承文化”的主题实践活动,下面是小组成员为活动搜集整理的资料,请你完善。1.小组成员准备用下面一段文字来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的经典案例,其中有些字词拿不准,请你帮忙。(共4分) 北京冬奥会开 ① 式上,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将中华文化的瑰丽与智慧展现得淋漓尽 ② ,投射出中国人的生命观、价值观和宇宙观;颁奖时刻,穿戴“瑞雪祥云”“鸿运山水”“唐花飞雪”服饰的礼仪人员托起宛如同心圆玉璧的冬奥奖牌,古老文明与奥林匹克交相辉映。从服饰到配乐,从竞技到颁奖,文化之美与运动之美在冬奥赛场 ③ 相绽放给全世界观众。从可爱憨厚的“冰墩墩”“雪容融”,到大街小巷处处装点的中国结、红灯笼,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折射出中国人民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诠释着新时代中国的从容姿态和中华文化雍容大度、开放包容的独特魅力。(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guī zhé quán B. guǐ zhé chuánC. guī shé chuán D. guǐ shé quán(2)在语段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①幕 ②至 ③竟 B. ①暮 ②致 ③竟C. ①暮 ②至 ③竞 D. ①幕 ②致 ③竞2.小组成员写了一段与河南非遗麦秆画有关的文字,中间几句的顺序有待推敲。请你重新排列出最恰当的顺序,将句子序号依次填在横线上,使该段文字语意连贯。(3分)麦秆画,又称麦秆剪贴、麦秸画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艺术。___。___。___。___。___,是我国传统艺术的活化石。①清末,聂氏已能熟练利用麦秆,经过熏蒸、缠、剪、刻等独家工序设计制作“人物”“吉祥动物”等图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聂氏麦秆画②麦秆画工艺源于古代中原地区,其渊源可溯至隋朝,经历代传播,成为一种完善的艺术形式③而聂氏麦秆画独家传承的古老的平贴技法和多层次粘贴技法,影响和促进了濮阳乃至豫北地区麦秆画的发展④不仅如此,聂氏麦秆画所蕴藏的文化内涵,在民俗学、绘画艺术、民间技艺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3.“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四月,正是牡丹花开的时节。小组成员以“我为牡丹代言”宣传推广古城洛阳,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共8分)(1)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牡丹,小组成员搜集了下面两则材料,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你从中得到的两条信息。(2分)材料一 牡丹是中国名花之一,花朵硕大,花容端丽,雍容华贵,超逸群卉,素有“百花之王”的称号。牡丹的根皮在中药中叫丹皮,是具有清热化瘀功效的良药。如今,牡丹在中国已经有1500年的栽培历史,而洛阳便是这1500年历史的载体。唐朝时,牡丹种植之风鼎盛,周敦颐作《爱莲说》写道“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高宗李治曾召群臣宴赏双头牡丹;武则天曾下令将西河精舍的牡丹佳品移植内廷;唐玄宗李隆基携杨贵妃赏牡丹时命李白赋诗;中唐时,洛阳人刘禹锡写下《赏牡丹》“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此时,牡丹被唐人视为“国色”,百花之王的地位由此显现。材料二 洛阳牡丹雍容华贵、富丽堂皇,有吉祥富贵、繁荣昌盛的寓意,洛阳牡丹也是华夏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时值四月,洛阳的牡丹再次盛放,春风摇曳之中,向世人发出春之邀约,共享繁花盛世。(2)在活动中,小组成员为了让游客在观赏牡丹时有更好的体验,便搜集了一些新闻图片准备放入宣传海报中,下面是备选的新闻图片,请任选一幅,结合图片内容进行推荐。(4分)【甲】 【乙】(3)让美景与文化相结合开展沉浸式体验活动也是这次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活动组于4月20日14:10到达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想观看与“牡丹”相关的演出,请参考右侧演出活动表(部分),给他们进行活动建议。(2分)4.活动结束后,小组成员决定开展古诗文主题诵读活动,便以表格的形式对要诵读的古诗文进行分类整理,请在下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8分)主题 古诗文名句担当 诸葛亮说“受任与败军之际,①_______________”(《出师表》),在危难之时,他勇于担当;即使身处逆境,苏轼也有“②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杀敌报国的担当与豪情。思亲 王湾用“③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借“鸿雁传书”的传说,表达诗人漂泊在外,内心的思乡之情;杜甫采用夸张手法,用“⑤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春望》)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高洁 老师让选两句诗作为座右铭,小李同学选了“⑦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两句,激励自己学习莲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哗众取宠的高洁、庄重品质。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5~8题。(共16分)祖父的太阳 ①当祖父领着木匠老师走进家门,全村人的眼睛都被撑大了。②在浙中农村,所有的手艺人,都被尊称为老师,裁缝老师、钉秤老师、篾匠老师等。老师请进家门要供他吃,叫作供老师。③一年到头,祖父的肚子天天都像个空空的布袋子,晃晃荡荡的。他常年在腰间绑着一条绳子,绑得紧紧的。这样,饥饿感就会轻一点。绳子上还垂着一根尾巴,尾巴不紧不慢地跟着,发出啪嗒啪嗒的声响。声音是硬的,节奏是软的。它们像祖父的眼神,又坚硬又柔软。临睡前,祖父抓起绳子,绳子的一端绑着一个马蹄形的扁玩意,那是一块磁铁。④祖父走路时,磁铁就会认真地工作,吸引一路的铁钉、铁皮、铁丝、铁砂,把自己吃得胖胖的。当然,有时磁铁也会一无所获,徒然睁着无奈的眼。但祖父深知积少成多的道理。祖父把路上的战利品倒进角落的方篮里。一月月,一年年,方篮的肚子大了起来,祖父挑出一部分换成钱,留下铁钉自己用。⑤祖父还常去村子北边的山林里转。那里是层层叠叠的山,山上长满了松树。遇上被雷劈断被野猪拱了被泥沙冲倒的松树,他就会哼哧哼哧地扛回家。慢慢地,门口的泥地上,码起了松树,它们的皮肤在阳光下咧开了嘴,像和祖父述说着什么。⑥夜深人静的时候,祖父常常对着松树自言自语。做一个木柜,是祖父的人生理想。12年来,他一天都没有停止过对木柜的憧憬。⑦这个理想终于近在眼前了。祖父有铁钉,有木材,可以供老师了。可是,供老师需要提供一日两餐。这也许比准备木材还要艰难。⑧当时,一年只吃两餐半的白米饭。新春吃一餐;三十夜吃半餐,另外半餐是吃存菜饭;还有一餐是新谷第一次碾出的那餐,也叫新米饭。平时吃的都是掺入红萝卜、青菜等的菜饭。供老师除了要供白米饭,还要供一荤三素四个菜。素菜可以向土地索取,这碗名叫猪肉的荤菜,对于一年到头不见油星的农家,着实是一个大难题。⑨到了吃饭时分,村人就会一个个走过祖父家。他们装作无意走过的样子,鼻子使劲地嗅着,眼睛使劲地转着。有的干脆走进家门,步伐大大的。⑩来人三两步来到八仙桌前,看到桌上已经端上了白米饭和三个素菜。祖父走了过来。他脸上堆满了笑,两手慎重地端着一碗肉,就像端着一个太阳。 这轮太阳把祖父的笑容照得熠熠生辉,把祖父以往拖拖拉拉的脚步照得稳健有力。当然,也把来人想看好戏的心照得枯萎下去。 祖父成了村人眼里的能人。大家对他的称赞风一样从村西刮过村东,从村南刮过村北,刮过祖父走过的每一条路,刮过那片茂盛的松树林。 祖父吃了很久的胡萝卜。那时的胡萝卜很多,是做菜饭和喂猪用的。饿了,他就去山林附近的溪里喝水。只要能省下米,每天供出两碗白米饭,祖父就觉得值。 祖父把那碗猪肉搁锅里蒸上几分钟,每餐端过来端过去。颜色在一点点加深,肉却像没拆封的牛皮纸书信,鼓鼓囊囊,原封不动。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规矩。一方水土,有一方水土的执念。供老师的规矩里,肉必须有,却只是当装饰品一样放着。说句俗气的,它只是为主人撑台面用的。只有在活计全部结束的那餐,所供的老师才会吃上一块。 祖父的柜子做好了。祖父闻着松木香,麻利地把猪油罐、针线包、麦秆扇等小物件,一一在柜子里放好。房子变大了,变亮了。祖父的喉咙变粗了。“吃,多吃点。”祖父豪气地说着。木匠老师夹起一块肉放进嘴里。 那个少了一块肉的地方,露出了白色,带着油腻腻圆鼓鼓的美满。 祖父的那碗肉,只有上面的一层。半个半个的鸡蛋壳堆聚在下面,就像自带光芒的太阳。(作者;马晓丽。有删改)5. “做一个衣柜,是祖父的人生理想”。请梳理祖父“做柜子”的过程,将相关情节填写在横线上。(3分)6. 好的故事往往人物形象丰满,文中祖父的形象值得探究。请结合全文探究他是个什么样的人。(4分)7. 本文作者回忆了关于祖父的许多事,他是如何把这些事有条不紊地组织在一起的?(4分)8. 文中的“太阳”有多重意蕴,请结合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加以探究。(5分)(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9~11题。(共12分)【文本一】用创新勘探科学“富矿”①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要有创造性思辨的能力、严格求证的方法,不迷信学术权威,不盲从既有学说,敢于大胆质疑,认真实证,不断试验。”②近日,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青藏高原科考研究团队,在喜马拉雅琼嘉岗地区发现了超大型锂矿。该锂矿被认为“有望成为继南疆白龙山、川西甲基卡之后的我国第三大锂矿”。③传统理论认为,喜马拉雅大面积淡色花岗岩的成因为沉积岩重熔、原地侵位,因此40多年来从未被作为找矿目标。而地质地球所吴福元院士团队经过10多年的考察研究,创立了淡色花岗岩高分异成因理论,认为该区域淡色花岗岩具有良好的稀有金属成矿潜力。基于这一新理论,科考团队最终发现超大锂矿。这一重要科学发现过程,再一次证明不迷信学术权威,不盲从既有学说,敢于大胆质疑,对于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的重要性。④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敢于挑战权威,大胆地对亚里士多德学说提出疑问,经过反复试验求证,最终揭开自由落体运动的秘密;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不盲从学说,对“中国不存在第四纪冰川”这一学界定论提出相反看法,不断考察研究后,他不仅证实了自己的论断,也改写了中国地质学历史……对学术定论的质疑精神其实是一种创新思维。这种质疑不是简单地怀疑一切,而是在对科学规律系统、完整把握的基础上,不盲从、不迷信,勇于打破思维定式,从而建构新的思维模式、逻辑体系,实现新的突破。⑤实际上,提出问题正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或实验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并标志着科学真正的进步。”当前,我国正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原始创新被摆在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大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在鼓励探索的同时,还要以问题为导向,解放思想,因地制宜,探索和创造出不同于原有思路的新方法、新思路。⑥葆有好奇之心,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成就。在挺进科研“无人区”的道路上,广大科技工作者敢于探寻科学新路径,找寻新思路,获取新知识,将会找到更多的科学“富矿”。(摘编自《人民日报》,有删改)【文本二】①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到“十三五”期间北斗导航全球组网、C919大飞机首飞成功、“嫦娥四号”首登月背、5G技术领跑世界、“悟空”和“墨子”等系列科学实验卫星成功发射……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光彩夺目、亮点纷呈,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和创新活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②建设科技强国,推进自主创新,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科技体制改革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破四唯”、涉险滩、闯难关,以更大力度打破制约创新创造的繁文缛节,纠正科技领域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将科技人员从无谓的迎来送往中解放出来,使他们能够心无旁骛搞科研,切实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摘编自《担起建设科技强国的千钧重任》,有删改)9. 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A. 文本一的标题“用创新勘探科学‘富矿’”使用了比喻,既形象地点明了创新对科技发展的重要,又生动新颖。B. 地质地球所经过多年考察研究,敢于不迷信传统理论,在创立新理论的基础上最终发现超大型锂矿。C. 作为创新思维的一种,对学术定论的质疑精神就是敢于怀疑一切,勇于打破思维定式。D. 文本一第⑤段引用爱因斯坦的话意在论证提出问题对创新至关重要,影响着科学进步发展。E. 两个文本都论述了创新的重要性和如何进行创新,且开篇都通过道理论证来论述观点。10. 请简要梳理文本一的写作思路。(4分)11. 文本一第⑤段和文本二第②段都提到了“科技强国”和“创新”,但二者论述的侧重点不同?请结合两个文本的写作目的简要分析。(4分)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2~15题。(共10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值曹公①扬兵大出,云为公前锋所击,方战,其大众至,势逼,遂前突其陈,且斗且却。公军败,已复合,云陷敌,还趋围。将张著被创,云复驰马还营迎著。公军追至围,此时沔阳长张翼在云围内,翼欲闭门拒守,而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云雷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后射公军,公军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选自裴松之《云别传》,有删改)【注】①曹公:指曹操。12.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又何间焉 时时而间进 间不容发B. 衣食所安 安居而天下熄 安之若素C. 弗敢加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 快马加鞭D. 公将驰之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行将就木13. 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4.有同学在阅读甲文时,认为选文题为“曹刿论战”,前面花笔墨写曹刿和乡人的对话这一情节实属多余。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2分)15.同样是两军交战,曹刿和赵云都是先“息鼓”再“击鼓”,最终都是战绩斐然。请结合两个文段分析二者这样处理的原因。(4分)(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6~17题。(共4分)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6.这首诗的前两联巧妙地将神话与景物融为一体,有虚实相生的意境美,请简要赏析。(2分)17. 有人评价这首诗的尾联“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余音”。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情感的。(2分)四、名著阅读。(5分)18.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5分)(1)一些经典名著中的插画往往与内容相得益彰,插画师在“小处严谨,大处夸张”,巧妙地展现了名著要呈现的内容。下面是两部名著的插图,请任选一幅,简述与画面内容相关的故事情节。①《西游记》 ②《水浒传》(2)“有一种美是岁月无法摧残的,它就是善良。”不同的名著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千姿百态,但人物 “善良”的本性却从未缺席过。请从下面选项中任选其一,结合具体情节,分析他身上具有的“善良”品质。①解救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鲁滨逊漂流记》) ②救助采珠人(《海底两万里》)四、作文(50分)19. 文学类刊物《青春文苑》举办征文活动,围绕“青春·成长”这一话题给出了两个作文题目,请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向《青春文苑》投稿。(50分)(1)请以“在_________中成长”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向“青春往事”栏目投稿。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③600字左右。④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2)请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2025年是中国共青团成立103周年,在这一百多年的光辉历史中,从在枪林弹雨中跃动着的革命先辈青春的身影,到改革大潮里涌动着父辈们青春的创造,再到如今发展征途上闪烁着新一代青春的智慧,一代又一代热血有为青年,在时代的召唤下创造的传奇,激励着新一代的青年创造属于自己的青春。正所谓“无奋斗,不青春”,习近平总书记给冰雪健儿苏翊鸣的回信中也曾提到,新时代是追梦者的时代,也是广大青少年成就梦想的时代。青少年应心系祖国,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奋斗中创造精彩人生,为祖国和人民贡献青春和力量。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向“青年哲思”栏目投稿。要求: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②600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河南省2025年第一次中招模拟考试试卷九年级语文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1)A (2分) (2)D(2分)(共4分)2.②①③④(3分)3. (1)牡丹花雍容华贵,有“百花之王”的称号;牡丹有药用价值(或:牡丹的根皮都是良药);牡丹历史悠久;在唐朝时牡丹花种植之风鼎盛,且有大量古诗文描写牡丹;牡丹具有很好的象征寓意。(任意答出三点即可。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1点1分,共3分)(2)①我推荐甲图。因为该图中有盛放的牡丹花,雍容华贵,且有洛阳的古建筑,给游客自然与人文景观并重的双重吸引力。同时该图中还有“2025年42届洛阳国际牡丹会”字样,宣传推广了牡丹盛会。整幅图宣传了牡丹,又有文化融入,值得推荐。(4分)②我推荐乙图。因为该图以洛阳市的地形图为背景,标注了洛阳各个公园牡丹的最佳赏花期,与主题巧妙吻合;且整个图片中对洛阳火车站、高铁站等也进行标注,方便外地游客就近观赏牡丹花。整个图片内容简洁,但信息具体清晰,值得推荐。(4分)(3)示例:同学们,来到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后,我建议你们可以在15:30到明堂的第二层去观看“国色天香”的演出;结束后可以直接到明堂南楼梯,在16:30这里会有武皇和众大臣游园赏花的表演,如果你们身着唐装还可以参与快闪演出呢。(能结合演出活动表选出合适的节目,写出恰当的时间、地点即可。共2分)4. ①奉命于危难之间 ②会挽雕弓如满月 ③乡书何处达 ④归雁洛阳边 ⑤烽火连三月 ⑥家书抵万金 ⑦出淤泥而不染 ⑧濯清涟而不妖(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共8分)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一)5.①祖父腰间绑绳子,绳子一端绑磁铁,吸引铁制品,留下铁钉备用 ②祖父去山林里,把被劈、被拱、被冲的松树扛回家 ③祖父请来木匠老师,想方设法省下白米饭和一荤三素供老师(意思对即可。每空1分,共3分)6.①坚持不懈:12年来,祖父不曾停止对木柜的憧憬,每天想方设法为这一理想准备材料。②吃苦耐劳:常忍着饥饿,去山林里扛松树;为供老师的白米饭和一荤三素,自己吃很久的胡萝卜,去山林附近的溪里喝水。③不惧困难:他为了理想,不怕困难,积少成多准备铁钉,忍饥挨饿扛松树,难以置信备好猪肉供老师,。(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一点2分,共4分。如有其他答案,分析合理亦可)7.①以“我”对祖父的崇敬、赞美之情为线索,将这些事组织在一起的。②详写祖父供老师做柜子的事,略写祖父准备铁钉、木材的事。③写做柜子的过程暗含空间顺序:由家外的准备铁钉、木材到家里的供老师做柜子。④运用倒叙,设置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一点2分,共4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8.此题分层赋分。(共5分)第一层级:理解角度单一,只能从表层理解“太阳”。(1分)示例:祖父端着的那碗肉,只有上面一层,下面用蛋壳垫着,看上去就像自带光芒的太阳。(1分)第二层级:理解角度多样,能涉及两重意蕴。(2~3分)示例一:“太阳”不仅指祖父端着的那碗肉,也指他的精神。(2分)示例二:祖父端着的那碗肉,只有上面一层,下面用蛋壳垫着,看上去就像自带光芒的太阳。他心怀理想、踏实肯干、坚持不懈的精神就像太阳,给自己带来希望、尊严和想要的生活。(3分)第三层级:思维全面,理解有深度,能关联多个层面。(4~5分)示例:祖父端着的那碗肉,看上去就像自带光芒的太阳;他有理想、踏实肯干、坚持不懈的精神更像太阳,给自己带来希望、尊严和想要的生活;“太阳”包含着作者对祖父的崇敬、赞美之情;(4分)祖父是朴踏实肯干、吃苦耐劳的底层劳动人民的代表,作者用“太阳”一词表达了对这一群体的赞美之情。(5分)(二)9.CE(一项2分,共4分)10.首先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阐明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要不盲从,敢于大胆质疑的观点;(1分)接着以中国地质地球所考察研究团队敢于大胆质疑创立了新理论,最终科考团队基于新理论发现超大锂矿的事例论证“不盲从,敢于大胆质疑对科技创新非常重要”的观点,并进一步引用伽利略、李四光等人的事例论证观点;(1分)然后引用爱因斯坦的名言阐明提出问题是创新的起点,并由此点明我国建设科技强国需要以问题为导向提升创新能力;(1分)最后总结全文,再次点明保持好奇之心才能有所创新,科技工作者才能找到更多科学“富矿”。(1分)(共4分)11.文本一意在论证不盲从、敢于大胆质疑(或:保持好奇)对创新的重要性,第⑤段侧重于论述提出问题对创新的影响较大,并以我国要建设科技强国就要重视原始创新,并通过以问题为导向提升创新能力,更侧重于针对个人的创新。(2分)文本二意在以创新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引出如何推进自主创新,第②段侧重于从国家层面强调推进自主创新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进而解放和激发科技的潜能。(2分)(共4分)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12.D(2分)13.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诚心处理。(意思对即可。2分)14.我不赞同这一观点。这一情节一方面揭示了鲁国当权者鄙陋寡见、尸位素餐的情况,为后文鲁庄公在战斗中目关短浅的作战指挥作了铺垫,同时也通过对比,表现了曹刿关心国事,暗示了他是一个有责任感、有远谋的人。(观点1分,分析1分;若只答观点不分析理由则不得分。共2分)15.曹刿在战争开始时先按兵不动,待敌人“三鼓”后才发动进攻,主要是曹刿善于把握战机,明白士气很重要,故而采取了后发制人的战法,最终打败齐师。赵云先“息鼓”是因为曹操的军队重新集结后,兵势强劲,赵云故意示敌以弱,让曹操生疑,不敢贸然进军;而当敌人退却时,赵云虽然命令“击鼓”但也不追击,只是用弓箭射击,这样既能以声势震慑敌寇,又减少军士损伤,最后让曹军损失惨重。(针对二者在战场上的形势具体分析,选文分析2分,链接材料分析2分,共4分)【参考译文】【乙】正赶上曹操派大军出击,赵云与曹军前锋先头部队遭遇,曹军向赵云发动攻击。刚交战,曹军前锋的大部队过来了,靠近战场。于是赵云前进突入曹军军阵,一边战斗一边后退。曹军军阵被击散后又从新集结列阵,赵云军攻破敌人,快速回到营地的防御工事中。这时有报告说张著受伤,赵云又从防御工事骑马进入后方营地去看张著。曹军追到工事时,沔阳长张翼在工事内,想关上寨门拒守。而赵云进入营地后,变成大开寨门,偃旗息鼓。曹军怕赵云有伏兵,引兵离开。曹军撤退时,赵云命令大声击鼓,只以军弩在后面射击曹军。曹军惊骇,自相拥挤踩踏,很多人掉进汉水中死掉。刘备第二天早上亲自到赵云营地的防御工事前看昨天的战场,说:“子龙一身都是胆”。16.首联从身骑白鹤飞升的神话传说说起,回到眼前的从古至今留存的黄鹤楼,写出了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表现了世事茫茫之慨;颔联先写黄鹤之杳然不见,在远望天际,寻觅传说中黄鹤踪影之时,顺势转换为对眼前天际白云的描绘,通过黄鹤楼的远景表现了此楼耸入天际、白云缭绕的壮观,也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慨。两联古今变幻、虚实相生、气象恢弘,独具特色。(意思对即可。2分)17.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或:夕阳西下江面烟波浩渺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或:远离故土、羁旅他乡的凄苦思乡之情)和孤独空寂之感。(意思对即可。2分)四、名著阅读。(5分)18.(1)①唐僧一行人来到万寿山,山中有一座五庄观,师徒四人便上观走动。观中仙人镇元子乃唐僧老友,故让观中弟子准备两个人参果给唐僧吃,唐僧没敢吃,结果被观中弟子吃了。八戒听说后便告知悟空此事,悟空拿了工具潜入花园偷摘,可奇怪的是,人参果一掉到地上就不见了,最后终于取了三个分与八戒、悟净吃。观中弟子知道人参果让唐僧徒弟给偷吃、糟蹋了,便辱骂唐僧,悟空气不过,将人参果树给推倒了。镇元子回观,气得将唐僧四人捉了起来,悟空最终请来观音,使人参果树复活才算完事。②武松被发配孟州,施恩厚待武松,求他帮助夺回被蒋门神抢去的位于快活林的酒肉店。武松喝了酒,来到快活林,在酒肆将蒋门神的小妾以及几个酒保丢进酒缸,引来蒋门神后给他使了个玉环步鸳鸯脚,打得蒋门神求饶,帮施恩夺回快活林。(任选一个作答,写出故事的前因后果,语句通顺连贯即可。4分)(2)①鲁滨逊在孤岛上的第二十七年,一天,“星期五”回来报告说发现野人。鲁滨逊带领“星期五”向野人开枪,救出了一个西班牙人和“星期五”的父亲。安顿好他们后,鲁滨逊又了解到,在“星期五”的故乡还有十六个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等待救援。在西班牙人接受严格的书面指示后,鲁滨逊给他和老野人每人一枝枪,弹药和足够的粮食,让他们去拯救西班牙人的同伴。②在印度半岛南端的锡兰岛,一个采珠人正辛苦地采珠,突然一头大鲨鱼向他发起进攻,尼摩船长手拿短刀,与巨鲨展开殊死搏斗,最终和尼德·兰合力击中鲨鱼心脏,救出了采珠人。船长把采珠人救到小船上,并把满满一袋珍珠送给可怜的采珠人。(任选一个作答即可。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年洛阳伊滨区重点校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答案.docx 2025年洛阳伊滨区重点校中考一模语文试题.docx